一號文件來了,脫貧這塊硬骨頭怎麼“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日前發佈。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亮點有哪些?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文件對脫貧攻堅工作有哪些部署?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應從哪些方面補短板?在強化補短板“人地錢”要素保障方面有哪些政策亮點?人民網強國論壇專訪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進行解讀。

“三農”工作成效決定小康“成色”

強國論壇: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較之以往有何亮點和特點?2020年“三農”工作有何特殊重要性?

李國祥: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最大的特點是對標對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領域存在哪些短板,有哪些重點任務,針對一系列形勢和歷史性任務部署“三農”工作。

內容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跟以往、特別是十九大精神一脈相承。主要是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下大力氣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鄭風田:“三農”問題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性問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脫貧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農”工作成效。要把脫貧攻堅的收尾工作做好,把鄉村振興試點工作完成,持續加力,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集中力量攻克脫貧攻堅最後堡壘

強國論壇: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點任務做了哪些部署?

李國祥:按照現行標準,目前預計還有300萬農村貧困人口沒有脫貧。這些沒有脫貧的貧困人口,主要分佈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工作難度大。攻克最後的脫貧堡壘,需要將資源和政策支持進一步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讓沒有脫貧的人如期脫貧,這是脫貧攻堅戰的首要任務。

對於已經脫貧的,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我們要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增加貧困人口就業能力,保證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同時繼續開展消費扶貧,讓產銷對接,確保產業扶貧在脫貧中發揮積極作用。另外,還要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還有一種情況是,一部分貧困人口脫貧了,但隨著條件變化,家庭中又出現了新的貧困人口,要通過政策措施,讓這部分人及時得到救助。

放眼全國,我們還要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彌補工作中的不足,將脫貧工作做得更紮實。

鄭風田:今年的脫貧攻堅工作有兩大塊任務。第一,啃最難啃的骨頭。首先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對啃這塊“骨頭”,國家已經做了全面部署。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對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脫貧難度大的縣和行政村,要組織精銳力量強力幫扶、掛牌督戰。另外還有特殊貧困群體,文件提出,對這類群體要落實落細低保等綜合社會保障政策,應保盡保。

第二,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脫貧不脫政策。文件中提出,對已經脫貧的,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將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及時納入幫扶;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堅持貧困縣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

補八方面短板 縮小城鄉差距

強國論壇:

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是文件提出的兩大任務之一。應從哪些方面補上“三農”領域短板?

鄭風田:補短板,一方面是為實現全面小康,另一方面要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八個方面的短板:一,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二,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三,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四,提高農村教育質量;五,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六,加強農村社會保障;七,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八,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這也是城鄉差距的八個表現,補上這八個短板,城鄉差距就會大幅度縮小。過去縮小城鄉差距的重點主要放在收入上,但只有收入提高,吸引不了農民回鄉發展。補上這八方面短板後,農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更好了,農村發展的更好、城鄉差距變小了,才可能會吸引一部分外出務工農民願意留在農村發展。這也將是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三農”工作的重點。

強國論壇:

中央一號文件在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措施,特別是強化“人地錢”要素保障方面出臺了含金量高的政策。對此如何理解?

鄭風田:補短板需要“人地錢”要素保障,鄉村振興也要解決“人地錢”問題。在人才保障方面,文件提出抓緊出臺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推動人才下鄉,有組織地動員城市科研人員、教師、醫生等下鄉服務。在用地保障方面,文件中對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體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通過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於發展鄉村產業等進行部署,破解鄉村發展用地難題,從制度上、政策上把農民用地問題理順。投入保障方面,文件提出,要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三農”投入力度,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加大地方債用於“三農”規模,要求抓緊出臺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的意見。這些“人地錢”政策,就是補短板的“彈藥”。

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

強國論壇: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提出了哪些利好措施?

李國祥:促進農民增收方面,這幾年形式較好,工資性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肯定會僱傭大量的農民工,這對農民增收是很大利好。同時,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有些建設也需要農民工參與,這都給農民提供了非常好的就業機會。

這幾年農村發展出現一個新問題,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增長乏力。原因在於,有些產業的發展小農戶參與不多。今年文件提出一個新概念,發展富民鄉村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訂單農業、入股分紅、託管服務等方式,將小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通過多種途徑,增加農民收入,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這對農民朋友來說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

強國論壇:在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未來將圍繞哪些重點展開?

李國祥: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重點要穩定糧食生產。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穩定生產,保障供給。糧食生產不能出亂子。要強化糧食省長負責制,米袋子首長負責制,確保地方抓糧積極性。要改善支農惠農政策措施,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保護調動農民積極性。多措並舉,穩住糧食生產;優化糧食生產結構,緩解糧食供求結構性矛盾。

此外,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生豬穩產保供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件大事,要採取綜合性措施,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這就要做好非洲豬瘟的防控。文件提出,要糾正隨意擴大限養禁養區和搞“無豬市”、“無豬縣”問題,讓農民養豬沒有後顧之憂。要落實“省負總責”,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縣級抓落實責任,保障豬肉供給。儘快恢復生豬生產能力,不斷增加市場豬肉供應,促進豬肉價格恢復到合理水平,平衡好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

抗擊新冠疫情的同時為農民工就近創造就業機會

強國論壇:當前的新冠疫情是否會影響脫貧工作整體進程?

李國祥:對於疫情防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以及“三農”其他方面的工作,應有整體觀念。我們既要抓住當前重點工作,儘快遏制疫情,也要儘可能降低對實現全面小康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的不利影響。

農民收入對於脫貧工作至關重要。疫情防控前提下,如何保障農民收入?我認為,國家可以重點關注返鄉農民工就業情況,無法返回打工地可以就地就近擴大就業機會,沒有疫情的地區儘快恢復生產,吸引農民工就業,保障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