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在家裡看完了這幾本書,明白了幸福是什麼

疫情期間,宅在家裡的這些日子,我看了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的《真正的幸福》,《持久的幸福》,《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活出樂觀的自己》,以及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重新讀了《被討厭的勇氣》。

第一本:《真實的幸福》

疫情期間,在家裡看完了這幾本書,明白了幸福是什麼

這本書裡面提到了幸福1.0理論,幸福1.0理論把幸福分成了:積極情緒,投入和意義這三個要素。而意義與積極特質(主要是優勢和美德)有關。塞利格曼是一位科學家,所以他的結論背後都有很多的實驗以及數據支持。比如書裡面說:一個研究追蹤了22名中了樂透大獎的人,結果發現,最終它們都降回到原來的幸福指數附近,贏得大獎並沒有使它們比控制組的人更幸福。

比如還有:外表的吸引力對幸福沒有任何作用,財富雖然可以帶來物質佔有,但跟幸福的相關度卻很低;健康跟幸福的相關剛好達到顯著度。

如果要未來更幸福,你應該做下面的事:避免消極事件和消極情緒(有一點關係),生活在富有的民主社會,而不是貧窮的極權社會(與幸福有緊密的關係),結婚(有緊密的關係,但可能不是因果關係),社交豐富,朋友多(有緊密的關係,但可能不是因果關係),有宗教信仰(有一點關係)。

而就幸福和生活滿意度而言,你不需要做的事情是:賺更多的錢,保持健康(主觀的健康有關係,客觀的健康沒有用),儘量去接受教育(沒有任何關係),改變種族,或搬到溫暖的地方去(沒有任何關係)。

這裡面還提到了一些練習:比如“感恩測試”。如,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留下五分鐘,回想過去24小時發生的事,寫下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事,例如:我還活著,朋友的慷慨,慈愛的父母。

關於幸福的另一個因素:優勢和美德。優勢和美德是人人都有的,他和天賦有些不同。有些人可能會說:我沒有攝影的天賦,我沒有畫畫的天賦,我非常聰明,但我浪費了自己的天賦。但是我們不會說:我們很善良,但是我們浪費了我們的善良。

也就是說: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毅力和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些優勢。書裡面有一個優勢測試網址:www.authentichappiness.org裡面有優勢調查(VIA strengths survey)我就是做了這個測試,發現了自己的其中一項優勢是感恩和欣賞,然後決定寫“感恩日記”的。

為了更加進一步說明“優勢和美德”的意義,書中著重區分了愉悅和滿意的定義。愉悅和滿意是不一樣的,什麼是愉悅呢?愉悅是立即的,來自你的感官。雖然你感到愉悅,但是你很難將生活的樂趣建立在感官的滿足上,因為這些都是暫時的,一旦外在刺激消失,它們便很快跟著褪去。而且我們會對這些感覺產生“習慣化”效應,以後就需要有更強,更多的刺激踩能帶來相同程度的愉悅。

而“滿足”是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美德。但滿意需要技能和努力,同時因為它要面對挑戰,所以它也可能帶給你失敗和挫折。

因為人生如果不需要面對挑戰,不需要發揮優勢,人生充滿了容易獲得的愉悅,這種生活註定會導致抑鬱。在一切都有捷徑的生活裡,優勢和美德就會枯萎。

第二本:《持續的幸福》

疫情期間,在家裡看完了這幾本書,明白了幸福是什麼

這本書裡面提到了幸福2.0理論有五個元素:積極情緒,投入,人際關係,意義和目的,成就。這本書的內容本身——幸福,心流,意義,愛,感恩,成就,成長,更好的人際關係,也會使人生蓬勃綻放。

這本書裡面講了很多內容,以及有很多實驗和測試。我想分享的是對我影響大的一部分。

幸福2.0理論中成就”是幸福的一大要素。書裡面有一個成就公式:成就=技能*努力。他們還研究了“品格”的作用,以及品格和努力的關係。

如果想要最大限度地實現孩子們的成就,就需要提高他們的自律。而且社會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相信,自律是所有美德的皇后,這種品格能夠提升其他品格。自律地特徵是毅力,既對一個目標的堅持不懈與高昂激情的結合。而且毅力有很多好處,比如,毅力強的人成績好,毅力強的人淘汰率低,毅力強的人能勝出等等。

這本書裡面有一個毅力測試,以及在《真正的幸福》這本書的優勢測試中我發現自己的自律優勢,雖然說我的自律優勢不是很突出,在中等偏上的樣子。我在朋友圈發現大海真的特別有毅力,她正好有一個365天自律早起陪伴營,在我看到這本書這部分的時候,她剛剛開營,而且她也堅持在寫感恩日記,所以我就加入了,怎麼這麼巧呢~

第三本:《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疫情期間,在家裡看完了這幾本書,明白了幸福是什麼

這本書裡面依舊有很多實驗和數據,剛開始讀的話可能會有一頭霧水的感覺,可以先聽聽《全民幸福社》的app徐秋秋博士的語音解讀再去看這本書能有更好的理解。

這本書裡面研究了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能改變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分清什麼是可以改變的,利用我們寶貴的時間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值得改變的東西,我們的生活就會少一些自責,多一些自信。

比如驚恐症是可以治癒的,社交恐懼症是有中度療效的,酗酒是有輕度療效的,性取向和性別認同是無法改變的。

關於減肥的問題裡面講到:減肥藥不能減肥,運動本身可能也不會減輕體重,但可以讓自己的更結實,節食沒有作用,大部分人會在四五年內重新胖起來,可能會有10%左右的人扔能保持著苗條的身材。追蹤的時間越長,就越不理想。最成功的手術是胃繞道手術,一項研究對幾百名做過這個手術的病人進行了35年的追蹤,其中大部分病人都過得很好,手術前體重為270多斤,五年後只有180斤了,只有約15%-20%的人失敗了。

第四本和第五本:阿德勒《自卑與超越》和《被討厭的勇氣》

疫情期間,在家裡看完了這幾本書,明白了幸福是什麼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我沒有每一章節都看,很多地方也都是跳過。不過這本書可以和《被討厭的勇氣》一起來看,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書裡面說:個人的意義完全建立於對他人的貢獻之上,如果不能明瞭這一原則,人們就常常會犯錯。所謂真實的“生命的意義”都有一個共同標誌,那就是它們都具有普遍意義——能夠為眾人所分享,為他人所接受。

人生的三大課題:交友課題,工作課題,愛的課題皆離不開人際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裡甚至說: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人際關係真的有這麼重要嗎?這些研究幸福的書籍,都講到了幸福的其中一個元素就是人際關係。

最近我又重新看了一遍TED演講《什麼是幸福》,這個視頻我三年前就看過,不過當時沒有什麼感覺,知道最近讀了關於幸福的書籍之後,才深有感觸。

TED演講《什麼是幸福》鏈接:https://m.toutiaoimg.com/group/6789562776407769614/?app=news_article×tamp=1581240659&group_id=6789562776407769614

80%的人認為,對他們來說一個重要的生活目標是變得富有。哈佛大學對成人發展研究,75年間,他們跟蹤了724位男性的生活,年復一年地詢問他們的工作,家庭生活,健康狀況,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他們從這些成千上萬的關於被試者的信息中瞭解到:不是關於財富,名譽或工作是否努力,從75年的研究中他們可以最清楚的瞭解到的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我們更快樂和健康。

關於人際關係他們學到三大課題:第一,社會聯繫真的會對我們有意,而且孤獨是有害的,與家庭,朋友,團體有更多社會聯繫的人,會更開心,健康,壽命也更長。第二,孤獨不關乎你的交友數量,而是交友的質量,結論是生活中的衝突對我們的健康有害。第三,好的人際關係不只是保護我們的身體,還能保護我們的大腦。

生命如此短暫,我們沒有時間,去爭吵,道歉,傷心,斤斤計較,我們只有時間去愛,一切稍縱即逝。——馬克吐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