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的新年

有句老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己草窩。”講得真好。依我的感受,在人生歲月的流程中,離家越久,思鄉越濃,即使在第二故鄉,或者第三故鄉安居樂業了,但故鄉——東山,在我的心頭上依然有最重要的位置。

許多年來,無論在西北,東北,或是華北工作,我都要趕回故鄉的家裡辭舊迎新。故鄉緊鄰五大佛教聖地——雪竇山,在千百年文化習俗的影響下,人們的生活交往,還遺存和延續老輩人的信仰和理念,我很戀念老的習慣。


山村的新年

好天氣的黎明,我總要站立於大閶門外,新春裡的微風仍帶著寒意。高山之上可以遠望,閶門外觀望日出的角度或許還勝於泰山上的玉皇頂,而且沒有嘈雜和擁擠。憑欄遠眺,綢緞般豔麗的天際與東海融合交接。一會兒,圓滾滾地暖紅色太陽從海平線緩緩升起,遠山近景出現了明暗變化,層疊的山巒、棋佈的丘陵、蜿蜒的河流、碧綠的田園、星羅的村寨、清淡的炊煙、如紗的薄霧,人文與自然印跡在暖色調晨曦的光照下,似水墨畫,似油彩畫,變換中盡顯江山如此多嬌。那一刻,鳥兒齊聲歡歌,我的全身都讓富含花草芬芳的空氣包圍,寧靜而又生態的山村……

山村的寧靜與青年人的離去有關,1970年以後生的人基本都移居到溪口,奉化,或者寧波,乃至更遠的城市。村裡面除了一些六、七十歲的“青壯年”,大多是八、九十歲,以及邁向百歲年紀的老人。新年伊始,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村裡的老人很快提高了警惕,不宴客,不串門,自覺隔離,這緣於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對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視。除夕前一天,浙江省啟動突發公共事件一級響應。之後,各項緊急防控措施陸續推出,市、區、鎮、村層層結合實際抓落實,從東山村一點觀全豹,可以看到浙江省對此次疫情防控的硬核舉措。


山村的新年

整個新年,在東山村總能看見書記楊嶽芳及村委會一班人的身影,他們忙忙碌碌,集中精力圍繞隔離、封閉、防控抓落實。村裡顯眼圍牆上,巖坎處都掛上紅色宣傳橫幅;上下山的公交車停止運營;老年活動中心暫時關門;外來居住人口要登記上報;值班守護,婉言謝絕外村車輛通行經過;取消聚餐,棋牌、娛樂等活動……這些措施對動態排查疫情,嚴管重點人員,嚴控聚集聚會,嚴管人員流動發揮了積極作用。

兩天前,我遇見嶽芳書記說:“這次新年,你們村幹部放棄了休息和團圓,真是辛苦了。”

嶽芳書記憨厚的笑著說:“這是應該的。講句老實話,當村幹部在這樣關鍵的時刻,更要發揮作用,為村民搞好服務。”接著又說:“現在我們村幹部的能力大小乏好評價,但我們有一個想法,就是在落實溪口鎮政府防控要求上,堅決做到認真二字。這次疫情這麼嚴重,我們把村裡工作做得好了,大方面看也是為國家做貢獻,小方面講就是為村裡家家戶戶保平安!”

山村的新年

望著嶽芳書記離去的背影,感覺到在關鍵的時刻,村裡的黨員幹部發揮好基層堡壘作用,安全防範就有了保障……我把目光移至遠山,多好的大自然啊!突然想著,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以後,我們痛過了,應該如何思痛呢?腦子裡又翻騰了起來……

山村的新年

縱觀歷史,人類從未停止過與強傳染性的病菌,病毒等瘟疫的博弈。童年時代,我還時常能從大人的口中聽到天花、鼠疫、霍亂、瘧疾、口蹄疫、小兒麻痺、麻風病等瘟疫傳播對人體危害的嚴重性,瘟疫猛如虎,大人們談虎色變的神態在孩童心裡播下了懼怕和預防的種子。在我小學階段,也有僥倖逃脫了被天花、或小兒麻痺致命的傷害,卻終身留下了殘疾的同學。時至今日,我也極後悔年少時與受過瘟疫傷害的同學產生矛盾時,會無知的以其身體缺陷加以取笑。

我是插隊當知青以後,許多年在藏區生活。那時,聽到比較多的傳染性瘟疫是麻風病,鼠疫和口蹄疫等。記得村民傳說距離我們村百十里遠的另一個村莊有麻風病人,整個村裡人不允許出入,過著封閉的生活,當時感到非常恐怖。那幾年也遇到過幾次局部性口蹄疫疫情爆發,這種病對牛羊等家畜的傳染性極大,當地人也是很緊張,疫情信息需快馬加鞭,口口相傳,採取深挖洪溝,潑撒石灰等手段,進行隔離防控,疫情很快都得到了控制。一個世紀以來,醫學領域在公共衛生和病菌性疾病預防方面的成就巨大,特別是抗生素藥物,免疫預防藥物的研發生產給人類帶來福音。在增強抗體和免疫預防的過程中,對曾經無可救藥的病菌感染性疾病,早已能夠治癒康復。有些病菌類瘟疫已在人間消聲滅跡。

近幾年,烈性病毒性傳染疾病對人類的侵害日趨嚴重,如艾滋病、禽流感、非典、埃博拉……許多都是聞所未聞的病毒,且毒性強,變異快,傳播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往往病毒的變異要快於藥物、疫苗的研發、生產,使人類的應對措手不及,像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兇猛,猝不及防,自然界給人類敲響了警鐘,考驗著人類的智慧,疫情最終對我們造成多大傷害,現在還無法估量。在這次疫情中,網絡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大量信息迅速傳播,許多專業性名詞進入人們視覺,如冠狀病毒、免疫力、潛伏期、宿主細胞、疫苗、抗體、抗生素、抗菌素、蛋白質外殼、變異升級、隔離封閉、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在與病毒的鬥爭中,也接受了科普教育。

面對新型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大量的信息涉及到世界觀,價值觀,理想,信念,信仰,敬畏等問題。像鍾南山,李蘭娟等許多人在人們心中樹起了高大的形象。無私奉獻精神與陰暗卑劣的心態形成強烈的反差,有報道稱:“山東一名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者故意隱瞞旅行史和接觸史,導致68名醫務工作者和另49人被隔離。”又有報道:“四川一名確診感染者此前有意隱瞞途經武漢的事實,與100多名群眾、30多名醫護人員密切接觸。”除了以上故意隱蔽病史,逃避隔離的害人害己違法行為外,還有許多社會現象需要引起警惕:如保護野生動物與捕殺貪吃野味的反差;如反映真實信息與散佈謠言惑眾的反差;如無私捐助與哄抬物價的反差;如自覺遵守社會制度與任性鬧事無法無天的反差;如自覺隔離封閉,保小家愛大家與我行我素,故意聚集娛樂的反差等等,真善美與假醜惡一目瞭然,沒有信仰的道德多麼可怕,那是無本之木。

在這次疫情面前,我們清楚的看見,有些人用破壞社會規則,傷害他人利益的行為來展示自己的存在,這屬於病理性的認知。精神上的疾病遠比冠狀病毒更可怕,中國有厚重的傳統文化底蘊,理想、信念,信仰意志堅定,這是增強精神免疫力的有效手段。法律和制度約束是對精神的醫療手段,品德教育是提高精神素質的預防針,預防為先才能讓每個人從心底裡真正都懂得敬畏,懂得底線,懂得自律。

山村的新年

我在一條信息裡讀到這樣一句話:有信仰的人活的是人,無信仰的人活的是命。在信仰的力量下,即便是死,也會善良!

說得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