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的新年

有句老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草窝。”讲得真好。依我的感受,在人生岁月的流程中,离家越久,思乡越浓,即使在第二故乡,或者第三故乡安居乐业了,但故乡——东山,在我的心头上依然有最重要的位置。

许多年来,无论在西北,东北,或是华北工作,我都要赶回故乡的家里辞旧迎新。故乡紧邻五大佛教圣地——雪窦山,在千百年文化习俗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交往,还遗存和延续老辈人的信仰和理念,我很恋念老的习惯。


山村的新年

好天气的黎明,我总要站立于大阊门外,新春里的微风仍带着寒意。高山之上可以远望,阊门外观望日出的角度或许还胜于泰山上的玉皇顶,而且没有嘈杂和拥挤。凭栏远眺,绸缎般艳丽的天际与东海融合交接。一会儿,圆滚滚地暖红色太阳从海平线缓缓升起,远山近景出现了明暗变化,层叠的山峦、棋布的丘陵、蜿蜒的河流、碧绿的田园、星罗的村寨、清淡的炊烟、如纱的薄雾,人文与自然印迹在暖色调晨曦的光照下,似水墨画,似油彩画,变换中尽显江山如此多娇。那一刻,鸟儿齐声欢歌,我的全身都让富含花草芬芳的空气包围,宁静而又生态的山村……

山村的宁静与青年人的离去有关,1970年以后生的人基本都移居到溪口,奉化,或者宁波,乃至更远的城市。村里面除了一些六、七十岁的“青壮年”,大多是八、九十岁,以及迈向百岁年纪的老人。新年伊始,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村里的老人很快提高了警惕,不宴客,不串门,自觉隔离,这缘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除夕前一天,浙江省启动突发公共事件一级响应。之后,各项紧急防控措施陆续推出,市、区、镇、村层层结合实际抓落实,从东山村一点观全豹,可以看到浙江省对此次疫情防控的硬核举措。


山村的新年

整个新年,在东山村总能看见书记杨岳芳及村委会一班人的身影,他们忙忙碌碌,集中精力围绕隔离、封闭、防控抓落实。村里显眼围墙上,岩坎处都挂上红色宣传横幅;上下山的公交车停止运营;老年活动中心暂时关门;外来居住人口要登记上报;值班守护,婉言谢绝外村车辆通行经过;取消聚餐,棋牌、娱乐等活动……这些措施对动态排查疫情,严管重点人员,严控聚集聚会,严管人员流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两天前,我遇见岳芳书记说:“这次新年,你们村干部放弃了休息和团圆,真是辛苦了。”

岳芳书记憨厚的笑着说:“这是应该的。讲句老实话,当村干部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更要发挥作用,为村民搞好服务。”接着又说:“现在我们村干部的能力大小乏好评价,但我们有一个想法,就是在落实溪口镇政府防控要求上,坚决做到认真二字。这次疫情这么严重,我们把村里工作做得好了,大方面看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小方面讲就是为村里家家户户保平安!”

山村的新年

望着岳芳书记离去的背影,感觉到在关键的时刻,村里的党员干部发挥好基层堡垒作用,安全防范就有了保障……我把目光移至远山,多好的大自然啊!突然想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以后,我们痛过了,应该如何思痛呢?脑子里又翻腾了起来……

山村的新年

纵观历史,人类从未停止过与强传染性的病菌,病毒等瘟疫的博弈。童年时代,我还时常能从大人的口中听到天花、鼠疫、霍乱、疟疾、口蹄疫、小儿麻痹、麻风病等瘟疫传播对人体危害的严重性,瘟疫猛如虎,大人们谈虎色变的神态在孩童心里播下了惧怕和预防的种子。在我小学阶段,也有侥幸逃脱了被天花、或小儿麻痹致命的伤害,却终身留下了残疾的同学。时至今日,我也极后悔年少时与受过瘟疫伤害的同学产生矛盾时,会无知的以其身体缺陷加以取笑。

我是插队当知青以后,许多年在藏区生活。那时,听到比较多的传染性瘟疫是麻风病,鼠疫和口蹄疫等。记得村民传说距离我们村百十里远的另一个村庄有麻风病人,整个村里人不允许出入,过着封闭的生活,当时感到非常恐怖。那几年也遇到过几次局部性口蹄疫疫情爆发,这种病对牛羊等家畜的传染性极大,当地人也是很紧张,疫情信息需快马加鞭,口口相传,采取深挖洪沟,泼撒石灰等手段,进行隔离防控,疫情很快都得到了控制。一个世纪以来,医学领域在公共卫生和病菌性疾病预防方面的成就巨大,特别是抗生素药物,免疫预防药物的研发生产给人类带来福音。在增强抗体和免疫预防的过程中,对曾经无可救药的病菌感染性疾病,早已能够治愈康复。有些病菌类瘟疫已在人间消声灭迹。

近几年,烈性病毒性传染疾病对人类的侵害日趋严重,如艾滋病、禽流感、非典、埃博拉……许多都是闻所未闻的病毒,且毒性强,变异快,传播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往往病毒的变异要快于药物、疫苗的研发、生产,使人类的应对措手不及,像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凶猛,猝不及防,自然界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考验着人类的智慧,疫情最终对我们造成多大伤害,现在还无法估量。在这次疫情中,网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大量信息迅速传播,许多专业性名词进入人们视觉,如冠状病毒、免疫力、潜伏期、宿主细胞、疫苗、抗体、抗生素、抗菌素、蛋白质外壳、变异升级、隔离封闭、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在与病毒的斗争中,也接受了科普教育。

面对新型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大量的信息涉及到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信仰,敬畏等问题。像钟南山,李兰娟等许多人在人们心中树起了高大的形象。无私奉献精神与阴暗卑劣的心态形成强烈的反差,有报道称:“山东一名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者故意隐瞒旅行史和接触史,导致68名医务工作者和另49人被隔离。”又有报道:“四川一名确诊感染者此前有意隐瞒途经武汉的事实,与100多名群众、30多名医护人员密切接触。”除了以上故意隐蔽病史,逃避隔离的害人害己违法行为外,还有许多社会现象需要引起警惕:如保护野生动物与捕杀贪吃野味的反差;如反映真实信息与散布谣言惑众的反差;如无私捐助与哄抬物价的反差;如自觉遵守社会制度与任性闹事无法无天的反差;如自觉隔离封闭,保小家爱大家与我行我素,故意聚集娱乐的反差等等,真善美与假丑恶一目了然,没有信仰的道德多么可怕,那是无本之木。

在这次疫情面前,我们清楚的看见,有些人用破坏社会规则,伤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来展示自己的存在,这属于病理性的认知。精神上的疾病远比冠状病毒更可怕,中国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理想、信念,信仰意志坚定,这是增强精神免疫力的有效手段。法律和制度约束是对精神的医疗手段,品德教育是提高精神素质的预防针,预防为先才能让每个人从心底里真正都懂得敬畏,懂得底线,懂得自律。

山村的新年

我在一条信息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有信仰的人活的是人,无信仰的人活的是命。在信仰的力量下,即便是死,也会善良!

说得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