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驰援湖北,愿用一头长发换一世平安


在各省援助医疗队中,贵州医疗队负责驰援鄂州,他们出发的时间不是最早的,首批1月27日出发,第二批是2月4日出发。

贵州医疗队人数也不是最多的,首批共计185人,其中救治医疗组135人,后备护理组50人。第二批是102名护理人员。

贵州医疗队的特别,在于这是一支来自边陲地区的医疗队,地势险峻、山高谷深贵州,医疗水平在国内并不领先,他们长期享受国家医疗支援,此次派遣人员,一是精英尽出,二是侧重护理。

贵州医疗队的特别,在于这是一支来自少数民族地域的医疗队,医疗组的驻地是凤凰山庄,在这里,医疗组姑娘们集体把一头及腰长发剪成齐耳短发。目的是节省打理时间,工作方便,减少交叉感染,全身心投入到防控疫情阻击战。

该组女同志都是留了近五六年的长发,好多人都是第一次剪这么短的发。要知道拥有一头及腰长发,对多彩贵州的女性尤为珍贵,这是美丽漂亮的象征。

贵州驰援湖北,愿用一头长发换一世平安

贵州是多民族省份,各族人民有着不同祖先、不同文化背景,这里的地势却又山山相连,脉脉相通,既是“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贵州是“多元共存、共生共荣” 的多彩文化景观。贵州医疗队的驰援,再次印证,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兄弟姐妹是一家,众志成城,爱我中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几千年来贵州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中,逐渐发展独特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俗,比如吃辣的喝酸的,什么酸汤和牛肉,还有各类的粉,都成为了贵州地方特色。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妮雯,每次疲惫不堪回到驻地,都会吃上几口妈妈做的辣椒酱,吃到家乡的味道,就觉得好像还在贵州一样。

大西南山脉间的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说是云贵高原,没有同为高原的西藏神秘;讲做民族地区,没有同样多民族地区的云南多情;划成盆地,远没有四川的富庶繁荣。

一度贵州成为封闭的弱势省份,贵州人出去,常被认为是四川人。在四川巨大的虹吸效应下,贵州显得黯淡无光,更不要说跳出西南,和全国比较了。

其实在历次国家灾害救援行动中,贵州从未缺席,只是没有穿上民族盛装的他们,很容易被人忽略,低调的贵州不是因为性格,而是客观上的实力还没有到独领风骚的阶段。但现在的贵州医疗队,实力不可小觑,此时的贵州早就开了“天眼”。

我们传统印象中,讲到贵州的贡献,似乎只有“夜郎自大”、“黔驴技穷”形容的封闭与无知。实际上,今日的贵州已经远非昔比。这里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远的不说了,就说龙世昌、龙永图、戴秉国、任正非。

贵州驰援湖北,愿用一头长发换一世平安

龙永图长期从事漫长的中国加入WTO谈判,让他成为朱镕基说的从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光着脚走出大山,险些凑不齐学费的戴秉国,日后出任国务委员,大部分精力都在处理纷纭复杂、惊心动魄的中美关系。这就是贵州人,有着共同的特点,处事有礼有节,做事坚韧不拔

贵州人很聪慧,也有性格。名动一时的晚清重臣张之洞长于贵州,他十三中秀才,十五中解元,二十六中探花,一路扶摇直上,最终官拜军机大臣,成为力挽天倾的清廷巨擘。

山东巡抚丁宝桢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因看不惯慈禧太后宠爱的贴身太监安德海招权纳贿,耀武扬威的派头,直接在泰安境内把其拿下,星夜解送济南,宣判斩首示众。丁宝桢过世后,时人议其曰:“生平处大事无所趋避”,“知有国而不知有身,其天性然也”。

贵州物产也风行天下,赤水河畔的茅台酒就不用讲了,还有陶华碧的“老干妈”,贵州人一罐辣椒走天涯。以前谈起贵州,商业似乎仅限于此,现在不一样了,曾经失落的传承、远逝的文明……诸如此类咫尺神秘、稀奇古怪的风土人情,现在都成为贵州最大的富矿。

今天的贵州仍是一片真山真水,耕读渔樵,民风淳朴,空气都可以直接打包,这里的旅游在国内,甚至世界都是绝版资源。现在这里高铁纵横,客运站林立,已经成为西南最大的铁路物流集散地。

贵州驰援湖北,愿用一头长发换一世平安

贵州近些年出了一批眼光卓越的领导,准确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天上大数据,地上大交通,中间全域旅游,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无中生有”的大数据产业,还有那震惊世界的“天眼”。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正在重构人类生活,贵州率先提出打造云上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抢占了时代的制高点。败也高原,成也高原,贵州的自然条件,正是大数据的最佳温床。

《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显示,贵州已经和上海、浙江一起成为全国大数据人才流入意向最高的省份,每年在的贵阳数博会上,精英聚集、门庭若市。贵阳这个位于西南边陲的城市,因为大数据,彷佛一夜之间,从边缘走到中心,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新高地。

这次疫情防控,我们必须向贵州致敬,假如没有大数据产业支持,传染源的排查效率会很低,甚至无从下手,现在我们则可以顺藤摸瓜,防控并举,这是贵州贡献的最好注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