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5亿收购海外公司,2019年却因此亏损15亿,汤臣倍健还有机会吗

保健,不知从何时起,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甚至是二三十岁年轻人所追逐的"潮流"。似乎保健,就能健康。汤臣倍健可以算是A股保健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了,不管是线上各大网购平台,还是线下大小连锁药店,到处都能看到汤臣倍健的身影。

花35亿收购海外公司,2019年却因此亏损15亿,汤臣倍健还有机会吗


就是这个保健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却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给了投资者一个"暴击"。2019年12月31日,汤臣倍健发布2019年业绩预告,2019年预亏达3.65-3.7亿元,这是汤臣倍健上市十年以来,第一次业绩亏损。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预计提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总计约15.4-16.4亿元。

消息一出,满座哗然。那么,汤臣倍健计提15亿商誉减值准备的原因是什么?2019年亏损,是否代表汤臣倍健盈利能力出现问题呢?


一、业绩增长一向稳定的汤臣倍健,怎会突然爆雷?


从历年的业绩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汤臣倍健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增幅有所波动,但总额一直持续增加。2009年-2019年三季度,汤臣倍健的营业收入从2.05亿元,增长至43.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2.10%;归母净利润从有0.52亿元,增长至11.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2.93%。正因上市十年从未出现过亏损,才使得所有股民觉得匪夷所思。


花35亿收购海外公司,2019年却因此亏损15亿,汤臣倍健还有机会吗


从汤臣倍健公布的业绩预告中,我们可以看到,除去计提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该公司为盈利状态,预计盈利100万-110万。那么这价值15-16亿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到底出自何处呢?


花35亿收购海外公司,2019年却因此亏损15亿,汤臣倍健还有机会吗


公告中解释称,2019年Life-Space Group Pty Ltd(下称"LSG")在澳洲市场的业务未达成预期,给公司业绩带来较大不利影响,因此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10亿元,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约5-6亿元。而造成LSG业绩不达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商法》的实施,对于海外代购影响很大,这直接影响了LSG在中国的销售量


商誉爆雷的背后必有溢价收购的影子,汤臣倍健也不例外。为账面价值净资产1.06亿元的LSG支付了35.14亿元的"天价"收购费,溢价高达34倍!其实在支付尾款之前,汤臣倍健也有所犹豫,跟LSG协商:最终的收购价格取决于2018年LSG的业绩。结果就是,LSG大量向经销商压货,制造"虚假繁荣"。

花35亿收购海外公司,2019年却因此亏损15亿,汤臣倍健还有机会吗


个人感觉,汤臣倍健斥巨资收购LSG,有点效仿合生元收购澳洲著名保健品牌Swisse的意思,但画虎不成反类犬,合生元收购的Swisse在国内认可度很高,赚得盆满钵满,汤臣倍健却落得业绩亏损的局面。


二、业绩亏损的背后,汤臣倍健盈利能力是否受损?


上文我们分析了汤臣倍健的业绩增长情况是比较稳健的,我们再来看一下汤臣倍健的盈利能力。

第一是摊薄资产收益率,它是衡量资产能带来多少收益的尺子。上市之后,汤臣倍健净资产收益率迅速"变脸",从2009年的48.76%到2010年5.67%,之后一直保持15.45%的平均水平,高于同行业的东阿阿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花35亿收购海外公司,2019年却因此亏损15亿,汤臣倍健还有机会吗


第二是毛利率,它是衡量赚钱能力的重要指标。汤臣倍健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65%左右水平,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比H&H国际控股(合生元)、GNC(美国保健品品牌)和西王食品的毛利率都高,说明汤臣倍健扣除成本以外的净利润较高,赚钱能力比同行强。


花35亿收购海外公司,2019年却因此亏损15亿,汤臣倍健还有机会吗

第三是销售费用/总营业收入的比值,该值是衡量销售费用对营业收入的影响,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较高,2019年前三季度花费12.12亿元,2018年12.80亿元,销售费用与营业成本相差无几。销售费用率的平均值也都在26.14%,如果适当削减销售费用,或者投入到原材料上,能够进一步释放利润,提高商品质量。


花35亿收购海外公司,2019年却因此亏损15亿,汤臣倍健还有机会吗


第四是汤臣倍健的市场占有率,从其所占的市场份额就能看出该公司的市场地位,继而也能判断其未来的盈利空间。就目前数据来看,汤臣倍健的市占率和无极限难分伯仲,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很广阔,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现象导致需求较大,谁能更加迎合消费者喜好,谁就能进一步扩大市占率。

花35亿收购海外公司,2019年却因此亏损15亿,汤臣倍健还有机会吗


三、2019中期,高管、机构提前"跳船"


说好的一起"同富贵,共患难",董监高却扎堆减持,提前跳下"沉船"?今年上半年,汤臣倍健的董监高减持均价都在21元以上,接近汤臣倍健2019年股价最高点,共计套现9.04亿元,莫非是预估到股价要跌,业绩要亏?此举耐人寻味。


花35亿收购海外公司,2019年却因此亏损15亿,汤臣倍健还有机会吗


董监高大幅减持,机构也受不了了。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汤臣倍健机构持股比例高达31.64%,到了三季度末,该数据仅为19.53%,机构投资者第三季度抛售了1.07亿股


四、总结


汤臣倍健总体来说,虽然本年年度业绩爆雷,计提巨额商誉损失,溢价34倍收购LSG,但是其自身盈利指标表现良好,甚至略高于同行。长远来看,如果LSG业绩回稳,汤臣倍健的业绩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从2018年来,保健品行业形势不太乐观,今年八月医保卡禁刷保健品对于汤臣倍健的营收也带来一定冲击。2020,汤臣倍健,道阻且长!

文末划重点。

有趣又有料的干货财经,

小北读财报”与您共同学习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