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你對作者路遙瞭解多少?

默中論墨


我讀過他生前的陝西幾位好友介紹他一生經歷的書。路遙屬於追求卓越的人。路遙處處想走在人之高處,絲毫不甘落後。路遙又是一個情感脆弱的人,七情六慾倍受煎熬之人。路遙是以寫作寄託人生的唯一選擇,為文學而終是路遙的宿命。《人生》就是路遙的自傳。《平凡的世界》就是路遙的悲情世界。路遙的《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而榮而累。其他沒有什麼好講的了。


師爺5210


路遙,出生於1949年12月2日,逝於1992年11月17日,享年42歲。路遙的本名叫王衛國,陝北人。

路遙出生在一個十分貧困的家庭,路遙家裡兄妹共有八人,路遙則是長子,因為家庭生活太過艱難,在他七歲的時候,路遙被過繼給了自己的伯父。

據路遙回憶說

“家裡沒有辦法養活我,父親帶我一路討飯,討到伯父家裡,把我送給了伯父。”

被送人的路遙,生活終於得到了些許的緩和,甚至還得到了教育的機會。1973年,路遙有幸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也就是從這時候起,路遙開始了自己的文學創作之路。

1980年,路遙發表了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並獲得了第一屆的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提到路遙,就不得提提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路遙於1975年開始《平凡的世界》的創作之路,在1991年最終完成了這部百萬鉅著,另一年就因肝硬化逝世。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發展的長篇小說,以孫家的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核心人物,通過這兩兄弟的愛情故事、事業成長和人生經歷,全景式的展示和刻畫了當時社會的各個階層各個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感情。

這部鴻篇鉅製在1991年3月,就獲得了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是對《平凡的世界》的肯定,更是對作家路遙的肯定。

除了《平凡的世界》外,路遙還有其他的作品,也很不錯。例如,中篇小說《人生》,榮獲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中長篇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裡》,獲得1982年《當代》文學中長篇小說獎。還有短篇小說《賣豬》、《青松與小紅紅》、《匆匆過客》和《姐姐》等,也是好評如潮。


有趣的文學D


第一次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他的作品淳樸,真實,讓我很受感動。此後便對路遙愛的越來越深沉,讀厚夫的《路遙傳》,半夜三點讀到路遙去世的那一章,我足足哭了一晚上。去了延安,第一件事便是想著去拜謁路遙,我是一個膽子特小的人,平時一到晚上都不敢出去,可是那天早上下著濛濛細雨,天陰沉沉的,我一個人坐公交,一路打聽,一個人爬上了文匯山,到了路遙墓。山上只有我一人,面對陵墓,我卻絲毫不覺得害怕,只是心中百感交集,特別想哭,我想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每次給同齡人說路遙他們總是不理解,給長輩們說他們總是一臉遲疑,他們認為我是無法真正體會路遙書中的那個年代的。沒錯,我不追星,我只敬路遙,他是我的信仰。


人思廣益


至於路遙的生平簡介那是眾所周知的,少年家貧,所有的苦難或許都在為以後的創作準備一種思想上的素材.....

《平凡的世界》對於喜歡文學的人來說,不論時代怎樣的變化,對於這篇文章的理解可以說是每深讀一遍都有一種對思想創新的認識:

我想少平求學期間的困苦與深深埋藏在心底的那種高傲與自尊肯定是當年路遙的經歷,當時少年的一種生活態度。少安在貧窮的時候依然對生活的執著,對愛情的某種態度,每一處都無不體現了平凡世界裡人性最本質的東西。善良與樸實厚道永遠是孫玉厚陝北漢子的品質。蘭花對愛情的夢想,潤葉無奈的選擇,郝紅梅被命運的羈絆......

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不管時代與環境怎樣的改變,只要擁有一顆對生活充滿希望與熱情的心,在這個世界上,誰都可以活出一個不平凡的內心世界。


麗水凝珠


路遙(1949年12月2日—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衛國,出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黨組成員、副主席。

路遙1949年12月2日出生於陝西陝北山區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這段時間裡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並在農村一小學中教過一年書。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後被改編為電影。1991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鉅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臺廣播。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

1992年11月17日上午,路遙因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描寫一個農村知識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經歷,引起很大反響,獲全國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改編成同名電影后,獲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轟動全國。《在困難的日子裡》獲1982年《當代》文學中長篇小說獎,同年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人生》發表之後, 路遙又接連寫作了發表了《在困難的日子裡》、《黃葉在秋風中飄落》、《你怎麼也想不到》等中篇小說。

在作者筆下,生存環境的悲苦不僅僅是生計問題,更有發展空間的種種限制。實際上,路遙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堅毅品格更是在不斷追求發展的奮鬥過程中日臻完美的。寫苦難是為了寫苦難中的人。苦難越深重,戰勝苦難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難能可貴和令人敬佩。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2019年9月23日,該小說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路遙,一個平凡之路上的白楊樹!筆直的腰桿裡透露出人性的光輝!








我的名字都被別人起過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先生的代表作! 路遙原名王衛國!因家貧七歲時過繼給自己的伯父!先生家庭條件不好!《平凡的世界》書中孫少平求學時的囧樣,我認為就是路遙先生的真實寫照!這本書的寫作年代背景是75——85這一個十年!

那個十年正是中國社會轉型的時代!改革開放!分田到戶實行責任制!打破大鍋飯!工廠承包!倒買倒賣!貧富差距拉大!人們都很迷茫!不知道孫少平這樣的實業家能不能幹長久?社會會不會開倒車再割一次資本主義尾巴?就算是敏感的作者也有這方面的疑慮!所以他就塑造了少安和少平兩兄弟!兄弟兩個人連起來就是平安的意思!按道理大的應該叫少平才對!但小的是主角,所以小的取名少平!

從這裡可以看出,對於廣大的農村孩子!作者還是傾向於少平的成長之路!規規矩矩,按部就班從農村包圍城市吃商品糧!光宗耀祖!

而少安的事業就有風險!作品中不是有這一章節嗎?少安的磚燒壞了,一下子從人上人。變成了一文不名!到處都有人在說風涼話!田書記的病因為開心的就好啦嗎!更何況還有政策風險!

愛情方面,郝紅梅才是作者真正的戀愛對象!畢竟兩人的境遇一樣!很般配!但是郝紅梅也要通過婚姻嫁給有錢人實現人生理想!所以少平和紅梅沒有在一起的原因所在!這也是作者為什麼把後來少平的女友田曉霞寫死的原因!因為田曉霞和孫少平是不般配的!是作者夢中情人的標準!人間的仙子!不能食人家煙火的!最後作者給少平安排了一個和郝紅梅一樣的寡婦,就是這個道理!


善者天佑勇者無敵


路遙,陝西省清澗縣人,1949年出生於陝北山區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郭家溝村的伯父。文革開始後受影響直到69年底才回到家裡務農。這段時間裡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並在農村一小學中教過一年書。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92年積勞成疾,英年早逝。1980年發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人生》、《在困難的日子裡》也相繼獲獎。1991年完成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矛盾文學獎,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編成電影后,引起巨大的轟動。《平凡的世界》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臺廣播。他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更是讓人看到了他對文學事業的執著的信心和付出的代價。正如《痛悼路遙》一文中所寫:“計算成功的方式是吃苦和受罪,他拼命工作,玩命寫作,自我折磨式的付出,在文學創作這條艱辛寂寞的道路上,竭盡全力,一路血汗向高峰攀登”。對人生的執著追求,對他所熱愛的故鄉的鐘情,以及對他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的自信,這一切構成了路遙小說基本的特徵。

由於路遙出身農村,他的寫作素材基本來自農村生活,他始終認定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是“既帶著‘農村味’又帶著‘城市味’的人”,他堅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許在於創作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所以他認為“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為充實”。他始終以深深糾纏的故鄉情結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陝北大地作為一個沉伏在他心裡的永恆的詩意象徵,每當他的創作進入低谷時,他都是一個人獨自去陝北故鄉的“毛烏素沙漠”,他在那裡審視自己,觀照社會。

路遙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正讓我們穿透他的作品而進入到他的內心世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文學的執著和創作時的艱辛,“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正是這樣才使我們看到了鮮花和掌聲之後的艱難之路。

《人生》——成名作

真正奠定路遙創作基礎的作品是《人生》。當路遙年輕時不停地奔波在城市與鄉村時,他最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帶”,充滿生氣和機遇的城市生活對於象他那樣的身處封閉而又貧困的農村知識青年構成了一種雙重的刺激,不論在物質還是在精神上。路遙思考並理解了這一現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洶湧而來的種種衝擊中,他提出了農村知識青年該如何作出選擇。

早在大學讀書時,路遙閱讀了大量的經典名著,並對新中國的文學成就進行了一翻巡視,他發現以前的小說帶有某種臉譜化的傾向,正如兒童眼中將電影中的人物形象簡單分為“好人”和“壞蛋“,而人的思想是複雜的、多變的,絕對不能將複雜的人性這樣簡單的劃分,這種思考體現在《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身上。

《人生》發表於1982年,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高加林正是作者著力塑造的複雜的人物。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信堅毅的品質,又同時具有辛勤、樸實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並融入時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現實與他心中的理想總是相差極遠,正是這樣反差構成了他的複雜的性格特徵。當他高中畢業回到村裡後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時,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當他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而實際上她所得到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對於高加林來說只是在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終於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給了高加林大顯身手的機會,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複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覆考慮後,他接受了黃亞萍的愛,可同時意味著這種選擇會無情地傷害巧珍,當他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含淚接受了,但她卻並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著。

但是好夢難圓,高加林進城這件事終於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

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這段話的確可以作為《人生》這篇小說的一個註解。

路遙的追求與成功,他的憂思與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繫,他被稱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農民文化的影響,作為農民的兒子,他深深地愛著他的故鄉,承襲和接受了傳統文化的影響,以農民生活作為他取之不盡的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遠,廣納博取,時時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歡《紅樓夢》、魯訊的作品,巴爾扎克、托爾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讀不厭。各種報紙期刊他也經常翻閱,勤奮大量的閱讀,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再參之以他獨特的生活體驗,使他的創作博大宏闊卻又情深意長。


燕子歸來4321


路遙被評為“改革開放40年100名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物”,他受之無愧。作為一個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寫作並以其經典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改寫了新時期中國文學版圖的一位作家,人們有理由向他致敬。

首先,路遙是新時期文學一位截斷眾流、轉變風氣的文學大家

眾所周知,中外文學史上,不少作家都有很高的文學技能,但能夠成為截斷眾流、轉變風氣大家者卻是廖廖,也許只有韓愈等少數幾位。究其原委,正如黑格爾所說,他們不是關注天空而是隻關注或只能關注腳下的人。而“一個民族要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如果只關注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


文學家立身立文之本在於啟蒙意識、救贖意識和社會擔當。這樣其作品才可能奪造化、見生氣。試看一部中國文學史,如果沒有從屈原、曹雪芹到魯迅等一批“民族魂”,何來中國文學的輝煌。路遙的真正寫作始於1976年之後,他以非凡的勇氣和見識寫出的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與那個時期虛假文學劃清了界限。這篇小說如果沒有文學前輩秦兆陽慧眼識珠很難擺脫胎死腹中的命運。因此路遙是位大夢先醒者,在“傷痕文學”、“反思文學”開啟的文學新時代中他並沒有落伍。


但此後文學的形式探索、試驗蔚成大觀,在“尋根小說”、現代派先鋒小說、新寫實主義小說、零度情感介入、不確定內含等等面前,以出身貧苦,心比天高但命運多舛,深刻了解農村的寫作身份闖入文壇的路遙反而冷靜下來,有了自己清醒的判斷。在現實主義不被看好甚至認為已經“老舊過氣”時,他接受了他的“文學教父”柳青的教誨,堅信在中國,現實主義遠未走到頭,與時代相匹配的現實主義鉅作也遠未出現。他下決心以生命對賭這一艱鉅使命。今天看來,路遙當時對文學形勢的判斷可贊為“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人生》《平凡的世界》終於誕生併成為經典,當下現實主義的迴歸,也應當感謝路遙以自己的創作給了我們一個理由。

路遙所理解的現實主義,是能夠把握大勢的現實主義

盧卡契對現實主義的要求是“整體上把握現實”,而並非環境與細節的細緻描摹。洞察現實是現實主義文學很難攀援的一個高峰。因為現實處於變動不居中,現實的矛盾樣態怎樣認識與把握,人物怎樣才能跨越時代侷限成為典型?

這一點上,路遙的成就甚至超過了他的前輩柳青。柳青筆下的梁生寶等很難擺脫當時的政治侷限而成為了“有侷限的典型”。但路遙不一樣,他立體、全景、即時地書寫變革年代的生活史詩,眾多作品在格局氣魄上都不能望其項背。路遙對改革時期一些深層社會問題有深刻獨到的洞察。他認為這些問題有的是改革所遭遇的舊習慣舊勢力舊思維的阻擾,有些恰恰就是改革自身不當所催生出來的。

作為虛構性文學最高形式的人物,路遙以其筆下的青年農民形象展現了1975年到1985年改革關鍵期中國農村青年異乎尋常的命運道路。他們有的考上了大學,“前程似錦”;有的回鄉務農,準備在新形勢新政策下大有作為;有的一心想走出農村。這幾種類型的農村青年建構了宏大的當代農民史。

在《平凡的世界》中安於鄉村生活的孫少安率先辦起磚窯廠,但貧富懸殊給他這樣“先富起來”的極少數農民帶來的心理和道義上壓力,路遙捕捉到了;同時他還看到,分田到戶只是給農民帶來短暫的好處,新的問題接踵而至。不愁吃了,但馬上感到錢少,農民活動空間仍然狹窄;對土地進行掠奪式耕種,不僅造成汙染,而且剝削地力,難以持久。當然他更看到農民的劣根性,如果不經過教育,命運不會得到根本改變。

在柳青的世界裡,農民的命運會在外力作用下較容易地改變,但路遙對這種外力作用的模式存疑,他的目光更為冷靜。路遙看重演繹農民的“尊嚴”,但路遙筆下的農民的尊嚴的取得都來自他們自身,而非救世主或某個歷史機遇的恩賜。由於路遙始終關切維繫中國農村的濃濃人情,以及農民對於“尊嚴”的追求。他筆下改革大潮中催生的一代農民形象特別勵志,路遙的讀者馬雲曾說:“是路遙的作品改變了我,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無論是高加林還是孫少安,他們的靈魂中響徹著路遙的話:“生命從苦難開始,只有在苦難中誕生靈魂的歌聲。”

總結

所謂文藝精品,是指能廣泛築構於社會,長期傳承於社會,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影響我們的民族精神的作品。苦難是懦弱者的深淵,是無畏者的墊腳石。路遙的“根”在人民,他熱愛他們,熱愛土地,他在他的文學沃土上孕育出一個個鮮活的生靈,這些生靈在山河鉅變中同步完成自身的蛻變。這位偉大作家雖像一顆流星逝去,他筆下人物靈魂的歌聲卻永遠響徹,鑄就了文學史上極具光彩的一頁。


七隅


路遙,是一個出生在陝北黃土地上的農民的兒子。少年時期的苦難練就了他自強不息、和多舛的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他用驚人的毅力和樸實的文筆在中國的文壇留下了不朽的作品。他創作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榮獲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殊榮。為廣大的讀者呈現出了在社會大變革時期,一批普通的勞動者為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生活而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在作品人物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兩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作者的身影,他的渴望和他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表現在作品的字裡行間,表現在這些平凡世界裡普通的勞動者身上。

路遙,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為了創作嘔心瀝血,忍受病痛的折磨,在簡陋的居室裡,歷時六年寫出了經典作品《平凡的世界》。但他的生命卻永遠定格在了1992年11月17日;定格在了他四十二年的風雨路程中;定格在了哺育他成長的黃土地上。“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就是對他短暫人生的最真實的寫照。追尋他平凡而樸實的足跡,我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不至於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迷茫。拜讀他的作品就會使自己的靈魂得到昇華,去在平凡的世界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西域之子cyj


路遙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當代作家 ,最早的受到關注的作品是他的中篇小說《人生》,該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引起了社會的轟動。

我對路遙的認識是從他的《平凡的世界》開始的。

這是一部路遙用自己的心血寫成的長篇鉅著,這部長篇小說也耗盡了路遙的生命。

路遙英年早逝,是中國文壇的巨大損失。

看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之後,我知道了路遙,但是瞭解路遙還是從他的自傳體創作隨筆《中午從早晨開始》開始的。

你可以找出《中午從早晨開始》這本書,詳細地瞭解一下路遙。

路遙已經謝世近三十年了,在這裡向路遙致敬並表達我的悼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