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冠状病毒严重,口罩奇缺,马上投资口罩生产设备来得及吗?能否供应上?

机械设计之家


朋友们好,这个问题还要从多方面来分析:短期来看,投资口罩生产有一定瓶颈。中长期看,仍然大有可为。

首先,根据历史经验,以及口罩生产的周期,有可能赶上末班车。

1,一次性口罩生产极其简易,对设备和工人的技术,以及厂房,资金要求低。

正常情况下,短期内即可组织生产。

2,目前面临一些瓶颈。现在投资生产口罩,面临原材料短缺,设备运输不通畅,等实际问题。

3,2003年的萨斯,应急周期大概是三个月。

小结:总体分析,现在投资生产口罩,有可能赶上末班车。

其次,卫生防护产品,包括口罩,在今后大有可为,而且最好是系列化,专业化。

1,随实践发展,人们的防护意识增强对口罩的需求,大大增加,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至少会持续数年。

2,不仅防病,防尘需求也很高。许多地区,已经有许多人,养成了日常戴口罩的习惯,因此产品的需求很广阔,要系列化。

3,要有一定的研发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口罩的需求的增加,对产品的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今年我们已经看到,普通的口罩,呼吸阻力大,佩戴时间过长,对肺部有损害。因此,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产品,

例如电动过滤口罩等等。新颖美观,方便运动,近期压力小,过滤度高,可重复使用。有可能成为一个新宠。

小结:口罩以及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市场广阔大有可为,但也要与时俱进,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后,来总结分析:

其实,标题中的想法,是许多投资人共同思考的,已经看到了商机,正在付诸实践。

结合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投资口罩,是有可能赶上末班车的。但是,综合规划,提升技术含量,做好产品系列化规划,稳定质量控制,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和广阔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理财迦


我认为完全可以。

最近富士康宣布生产口罩,在获得生产许可前,主要是自己员工用于防护,2月底可日产200万只。

随后,比亚迪也开始把生产线改成口罩生产线,3天出设备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到月底日产能500万片。

现在大批企业开始跨界生产口罩,据报道,从1月1日到2月7日,超过3000家企业工商注册增加了口罩、防护用品、消毒液等产品。

由此可见,现在投资生产口罩从技术上看是没有问题的,很多企业已经付诸行动,而且产能比较可观。

从市场情况看,现在可以说是“一罩难求”,我从春节就开始到处打听、预约,到目前预约上3只口罩 ,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货。

如果按我国14亿人计算,需要出门戴口罩的为10亿人,每天上午、下午各消耗1个计算,一天需要20亿只。

而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过后,多余口罩国家将负责收储,这给口罩生产商提供后盾保障。

如果再考虑到全球对口罩的需求,口罩市场更大,口罩的原材料需求也非常大,因此,与口罩相关的生产线是非常值得投资的。


再看最近股市的表现,口罩概念股连续多天持续上涨,而且没有停止的意思,普通投资者没有能力投资口罩生产线,通过股市进行投资也是不错的。

由于新冠病毒潜伏期长,轻重症混杂,防护时间估计较长,因此口罩可能会成为长期战略物资,


互金直通车


刚好。昨天准备复工材料时董事长安排我去了解一下能否我们也投入口罩生产,不为赚钱,尽社会责任。我花了一天半时间辗转找到政府和相关设备厂家已经这方面有经验的专家连夜研究。

一、一个单线的单班五万的口罩线加上辅助设备及厂房大概100万,8人。

二、设备没有,现定也没有。找到一个有技术储备的自动化公司高价生产,大概40-50天,估计安装完成60天。

三、材料组织困难,毕竟没采购过这些材料,临时组织比较难。

四、政府大力支持,有绿色通道,本地(新一线)准备新投的有20多家,其中应该原有的医疗器械公司会快一些。

五、因为要赶出来时间较长,所以讨论后放弃了。但不是说我司没尽责,捐款了几百万。


老张某人


我个人观点,短期想赚钱,来不及了,原因如下:

1,设备短缺,短时间内设备都是优先供应已经投产的企业,就算你有设备资源,从订购到安装到投产,最少得一个月时间,

2,营业执照,从你申请到营业执照发下来,最少要半个月,

3,安监,环评,这个如果没有关系,从申报到审批要一年左右,还不一定能搞定,

4,检测报告,医用物品需要相关部门的检测报告,没有得到国家检测通过前是不准上市销售的,

综上所述,你想短期内挣钱,基本没有条件了,除非,你有关系,

那么长期来看,个人也有几点建议,

1,隔行如隔山,所有经销渠道建立需要很多的资金跟时间积累,

2,普通一次性口罩属于薄利多销的产品,没有疫情的期间,1口罩的毛利就2到3分钱,除掉人工水电房租还剩多少?

3,没有疫情期间口罩基本靠医院跟药店资源,据我所知,医院结款最快是按照季度结款,很多大医院按半年或者一年结款的,还得招标你中标的前提下,意思是没中标你连给医院欠款的机会都没有,你有没有那么多资金周转?

所以为啥疫情出来这么久,口罩供应量一直紧缺,按道理一套生产口罩的设备从几十万到百来万的成本,很多人出得起,为啥没有那么多人开公司生产口罩的原因!


龙影之剑


人人带口罩的情况还会持续至少半年,正常来讲一只口罩的有效期是四个小时,但是现在因为口罩供应不足,很多人都是一只口罩带好多天,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如果口罩足备,那大家也会按照科学的使用方法,大概一天用两只,每天如果有五亿人出门,则每天国家需求量在10亿只,还不排除破损,弄脏,就算折半现在的产能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口罩行业还是可行的,都不需要定高价,当然国家也不允许,就算定每包(一次性无纺布20只)十块钱,那你都噱翻了。

口罩生产设备价格不一,每分钟产能最低也在40只以上,投入成本单台设备大概30万左右,还要包括电费,厂房,正常价格半个月基本回本,也算是一个创业方向,越困难的局面往往也存在着很多机会。但是时间不等人,越早下手赚的越多,等一年过去了,可能也就没什么销量了,所以要打闪电战。

不过因为投入也需要一笔费用,对于普通家庭可能不太好接受,所以也就限定了门槛,现在的成功几率大于平时创业几率,几乎是90%以上,就看你能不能说服你自己了。





山羊AM


联系当地政府来得及,现在政府大力扶持的,今天我们这边有一个以前倒闭的口罩厂,从贷款到审批1400万就花了三天时间,下星期全面启动生产。


A8老王


从理论上来说,现在投资口罩生产还能够赶上销售的末班车。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还有诸多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果投资口罩生产不是为了支援武汉抗击疫情,而是借机发财,恐怕事与愿违。

如果是同类企业,具有一定转产能力的企业;生产口罩并非难事。如果一点专业基础都没有,现在白手起家,恐怕难以胜任生产标准口罩的繁重任务。

据说中石化、富士康、比亚迪等知名企业,都有意介入口罩生产厂家的行列;这些超大型企业如果迅速生产口罩,将极大地缓解目前全球口罩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对于亟需口罩等疾病防护用品的武汉以及湖北来说,更是雪中送炭。

虽然口罩的生产比较简单,但是,真正医用口罩的原材料也是紧缺物质;至于医用的防护服生产更是需要一定的门款才行,不是什么家庭作坊之辈都能够参与其中的。而且生产厂家出库的医用口罩,必须经过专业检测,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要求才能投放市场。

专业的企业和专业的人士,才能做好专业的事情。如果实在有意参与口罩生产,外行人士以及隔行企业不如从事一些外围的辅助工作。比如为专业口罩生产厂家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或者积极调拨一些市场紧缺的原材料,供应给专业的口罩生产企业。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之际,任何企业或者个人都应该以大局为重。个人或者小集体的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



陆燕青


来不及了,不管怎么快,走手续三五天,能生产了三五天,口罩的干个那个什么七到十四天后才能用,这个就24天了,也就是第一批口罩上市场的20天了,估计疫情都控制住了……也没准赶个末班车。


遥远的故乡梦


我认为完全可以。

最近富士康宣布生产口罩,在获得生产许可前,主要是自己员工用于防护,2月底可日产200万只。

随后,比亚迪也开始把生产线改成口罩生产线,3天出设备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到月底日产能500万片。

现在大批企业开始跨界生产口罩,据报道,从1月1日到2月7日,超过3000家企业工商注册增加了口罩、防护用品、消毒液等产品。

由此可见,现在投资生产口罩从技术上看是没有问题的,很多企业已经付诸行动,而且产能比较可观。

从市场情况看,现在可以说是“一罩难求”,我从春节就开始到处打听、预约,到目前预约上3只口罩,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货。

如果按我国14亿人计算,需要出门戴口罩的为10亿人,每天上午、下午各消耗1个计算,一天需要20亿只。

而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过后,多余口罩国家将负责收储,这给口罩生产商提供后盾保障。(也就是你生产富余的,政府帮你收购了)

如果再考虑到全球对口罩的需求,口罩市场更大,口罩的原材料需求也非常大,因此,与口罩相关的生产线是非常值得投资的。

再看最近股市的表现,口罩概念股连续多天持续上涨,而且没有停止的意思,普通投资者没有能力投资口罩生产线,通过股市进行投资也是不错的。

由于新冠病毒潜伏期长,轻重症混杂,防护时间估计较长,因此口罩可能会成为长期战略物资。


大湾区金融资讯


来得及,关健是你要有人脉资源,可以订到设备,否则如果等设备排单生产、交付、安装、试运营、正式投产,可能疫情已经结束了。毕竟设备不是一早一夕生产出来的,如果说在平时,可能一两个月就可以引进并投产,但是目前有和你这个想法的人,不再少数,全国各地都有不少企业纷纷转产或者增加投资口罩生产线,所以就算此时投资,没有人脉,没有原有的基础,你要拿到生产线并投产估计得在五六个月后,到时候疫情早已结束,口罩的需求量会大幅下降,所以你根本赶不上这趟列车了。

近期之所以纷纷投产、转产,除了市场需求时一方面的原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家明确对于多余的产能收储,在2月4日的时候,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在答记者问时就表示会多余的产量进行收储,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们更是联合发布了《关于发挥政府储备作用支持应对疫情紧缺物资增产增供的通知》,以文件明确发挥政府储备作用支持应对疫情紧缺物资增产增供,对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这也是很多企业敢于转产、投产的原因。

除了政府的收储承诺之外,各地的各种补贴措施,也是近期很多人纷纷引入口罩、防护服生产线的原因,以福建泉州为例,自2020年1月26日至2月底前,对新购置或通过设备改造的口罩生产设备和防护服热压机生产设备安装到位并生产的,按设备投入金额的30%给予补助。此外产量达到40万片/日以上,一次性还可以100万元的奖励等等。

当然其实从上述的地方政策你就看到了,基本上是有时限的,而且政府的收储的产能目前也只是正常需求的2倍以上,所以并非说你后续在投资就可以获得补贴或者收储的,比如你半年后,疫情已过,你再投产,这时候谈何补贴或者收储?所以要投资可以,最好是能在2月底以内投产,最迟不要超过3个月。可以预计的是疫情过后,口罩的产能肯定会产生过剩的情况,如果到时政府没有收储,那么你的投资回本期限要大大的延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