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总是不讲课,并且让学生上去讲。然而大家对学生讲课的理解程度不深,我们该怎么办?

二古基


作为一个普通老师,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最近流行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下面我想分享我的几个观点:

第一,为什么老师不讲课,让学生去讲?


老师不讲让学生去讲,我觉得不是老师在偷懒,让学生替代自己工作,自己可以去休息。而是老师借助部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将部分内容比如某个题目讲清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学生的想法,解题思路可能更适合学生自己。这样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临场应变的能力等,让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第二,学生讲完,老师可以不管吗?



学生讲完,教师就可以不管,继续新的教学任务吗?显然是不可以的。学生虽然可以将题目做对,也可以勉强讲出来,但毕竟思维逻辑能力不强,条理性有所欠缺,所表达出来的和自己想的还是有一定差距。老师就必须在学生讲完之后,进行一定的补充,梳理,归纳,让其他学生能明白,能掌握。

第三,老师总是让学生讲好吗?

老师可以总是让学生讲吗?当然不可以。学生不适合所有的内容的讲解,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不深,覆盖不全,面对难度较大,知识需求量较大的题目时,很难把握。在面对一些概念性较强,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的时候,学生往往是没有办法处理的。



综上,我以为老师是可以选择适当内容让学生尝试讲解的,比如一些容易上手,条理比较清晰的题目,但不是所有内容都合适。学生的讲解不能代替老师的讲解,老师也不能总是让学生讲解。


趣化学


我是一名省重点高中的语文老师,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一.从魏书生个人实验到“翻转课堂”到“转变育人方式”

一.记得很多年前,我去听过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的讲座,他也是一名语文老师,他的一个语文教学的观点就是,有的东西学生讲的比他讲的好,那么就让学生去讲,既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理解深刻,这是一区两得的事情。

二.前段时间,有个非常火的概念叫做“翻转课堂”,什么意思呢,就是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此段摘自于百度百科)

然而,从中小学一线教育的实际反映来看,这场教育实验是比较失败的。任何教育实验的初衷都是很好的,但是实行起来,都会遇到一个最现实的问题,高考需要分数,练习需要时间,课时非常紧张,学生的课下时间更加紧张。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有限,在课上讨论的质量和效率当然也画一个问号。

三.现在又提倡一个新的概念,叫做“转变育人方式课堂实验”,我正在参与相关的课堂探索。所谓的“转变育人方式”和“翻转课堂”其实差不多,就是讲课堂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在上课之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一定的问题,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二次备课,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课堂由老师的输入过程变成学生的输出过程。


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上述的几次教育实验其实初衷都是好的,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提高语文素养。然而实际上,这些教育改革的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教育评价是否有所转变,如果评价方式没有变化,或者说试卷没有发生变化,一套评价机制无法评判出新旧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能力,那么这样的教育实验进行下去都很困难。

老师上课不讲,让学生讲从某种程度上,是曲解了教育实验的意思。老师不是不讲,而是有选择的讲,讲的都是重点和精华。还是原来那个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有限,在学生无法充分备课,能把小问题讲清楚讲透的情况下,老师需要讲解的精华部分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一场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一定是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的,如果教材不改革,考试内容量不变,那么多出来的时间究竟从哪里找呢?

并且学生不是只学习一门学科,而是要学习多门学科。一句话,时间在哪里。

所以如果学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建议你向老师提建议,让老师控制上课师生活动的时间,选择师生讨论的问题,如果有什么没听懂一定要下课问老师,把问题搞懂。当然在课堂上,你也要尽力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把你听懂的和没听懂的都记录下来,保证你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教育实验路很难,但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其实是很矛盾的,因为当下的应试教育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有很多学生可以考到很高的分数,但是学科素养的确有待提高。教育实验必然会出现这种或者那样的问题,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教育改革却势在必行。


只希望在推进教育实验的过程中,多做点实事,少点形式主义,前期先调研,试点进行,少说空话,拿实际数据说话。相对成熟了再往外推行。教育实验都是需要过程需要时间的,千万不要揠苗助长。教育实验不怕失败,就是失败还装作看不到,继续推行,那么将会给教育带来灾难。


我是一名省重点高中语文老师,欢迎留言讨论,也希望得到你的关注~


陈老师谈教育


这个我也是有体会,记得我高中的时候的数学老师,我现在记忆还清楚,也是学生讲课的类型,但是不是完全的那种。记得老师是个胖子,中气十分足。每次运算都最后几部关键都要提高音调。他是不完全的学生讲的,有些关键的,有很多细节的东西的,他会亲自去讲,过了这些他就自己装"糊涂了",老爱将数算错,然后让我们"怼"他,然后纠正,把题思路算错,然后又"怼",反正最后是学生比他还着急。然后讲着讲着就会冒出很多有想法的同学,然后他自己就好像流氓那样,让他上来讲,然后他自己就自己就拿张凳子坐在门口,自己变成学生提问题,点这点那的。可能跟楼主的学生讲课不同,可能楼主的是完全的放开,让学生去讲,但是经过这个老师我发觉老师在课堂还是起主要的作用的,很多细节需要去引导,而且我们老师也有自己的思想,完全没按照教育局定下的教学方针,开始就搞函数,说函数是后边的一切,用了一个多月去深入教函数,很多方法,很多思想,我现在也感觉受益匪浅。而且更受老师的影响还是老师说的模型的概念,一种题型一个模型,一个场景一个模型。就例如解三角函数求sin之类的,老师也让我们记过63.5°之类的角度的正弦余弦,还有立体几何里一个几何面存在角边什么关系然后就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很多很多,以前没接触过的东西。老师的最好的就是他的那种平易近人,除了在黑板上写题目讲解以外都会站在讲台之下的(我们这讲台是有一个台阶的),能让我们多讲多想的,都会刻意用点极端点的方式去,例如刚才说的故意算错n遍拉仇恨。所以学生讲课也只是老师的一种引导方式,引导得怎样看老师了。


镜sisosos


这在我们这叫做什么翻转课堂,我告诉你在我们这的结果,那就是失败彻彻底底的失败,纯属误人子弟,为什么我这么气愤,那是因为那确确实实误人子弟,我班今年中考,其他科目那么优秀但被采用这种教学的老师的这一科拉惨了,下面我就简短解释下为什么不可取。

1 浪费时间和浪费学生精力。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次两次可以准备,但多了学生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并且刚开始学生有兴趣后面学生一定不会感兴趣。 并且学生讲完老师再讲一遍,时间有限,一节课讲不了多少东西的。

2 深度不够。学生再怎么准备,对于刚开始的极其简单的可以,但有点深度的学生未必能讲明白,那其他听课的同学就更不用说了,并且即使是老师讲也未必能让所有人明白更何况一个学生讲呢?不然老师有什么用?

3 知识点片面化。有些学生被指定讲哪一题他就会把精力全部放在这一题的准备上,其他的全部忽略,并且听课的孩子就更轻松了,因为确定老师不会找他(成绩非常优秀自觉好的除外,但是一个班没有几个这样的呢?)这就导致学生知识掌握的并不全面。

4 缺乏学科思维和素养。这也是我讲的第三个内容导致的必然结果,因为为了完成而完成只管自己负责的那一题,知识不全面,思考也就片面,应当在掌握知识后的素养也没培养起来。

5 颠覆了老师和学生的职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主体,这个必须搞清楚,而作者说的这种教学方式完全错了,学生主体做到了,但教师的是知识传授的主体却让学习者来充当怎么可能学好?不然要老师干嘛?

最后我想说的是,别听什么教育新思维,没有什么快乐学习,学习本就是违反人的天性的活动,怎么可能快了?快了也只是苦中求乐。而且,所谓的教育砖家也别再忽悠了,误人子弟啊,让我们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要拿人家的孩子当做垫脚石。


做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有一门功课是由助教来讲课的,主讲老师整个学期都没正经讲过几次课。

我们那时候对这个老师意见很大,即使她讲课,也没有一心一意在讲,经常讲着课呢,来电话了,接了电话再接着讲。助教虽然是研究生,但是从心理上来说,也挺难被我们所接受,所以那么功课我们普遍是学得很差的。


不知道题主说的老师不讲课,让学生上去讲是哪个阶段的学习,不过从我的经历来讲,研究生都讲不好的,中学生和小学生就更难讲得明白了,效果可想而知。

一、学生讲课只能是偶尔的演练,而不能成为常态

上小学或中学时,偶尔老师也会叫学习好的同学上讲台讲课,但没有说讲一堂课的,只会针对某道题,某个课文做专门的讲解。

比如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比较复杂的数学题,先给大家十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会叫学生到前面讲解他的解题思路,然后老师做点评和深入分析。

通过这样的方式,会锻炼学生的讲解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让其他同学知道别人看到这个题目是如何思考和解答的。通过分析上台同学的解答,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出现某些理解上的错误。

但是学生讲课只能作为正常授课中的小插曲,或者说某种方式,并不能代替正常的老师讲课过程。

二、学生讲课的效果不能跟老师相提并论

学生的学习再好,也比不上老师讲课的效果。

首先,老师是专门从事教育,他知道一门课怎样讲才能让学生更容易吸收和理解,老师有他系统化的授课方式和方法。而这种方法往往比一般人比如家长、学生更简洁快速。比如一些数学的定理,英语的单词,老师会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背诵,很快就能记住。而家长或学生,看到后基本就是死记硬背了,效果肯定没有老师教的好。

其次,从单个知识点来说,学生见过的题型肯定没有老师多。老师不但见过各种题型,而且每种题型有几种解题方法,哪种方法最简单都如数家珍。有时一道难题,即使学生能解出来,但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方法,或者答案是正确的,解题思路确不对。

最后,学生们往往对老师充满信任感,认为老师讲得才是正确的。而对同班同学,即使是学习最好的同学,他们都会觉得讲得不够好,理解不了。这里有讲课方式方法的问题,还有就是讲课的表达能力的问题。

三、老师让学生讲课,是为了锻炼学生还是偷懒

如果小学中学的老师经常让学生代替自己讲课,就是一种很明显的偷懒的行为,同时也是非常不付责任的做法。这完全是拿学生的学业开玩笑。而对于上台讲课的学生,也会因为经常准备讲课而耽误其他的学习时间,除了锻炼了上台的演讲能力,其他方面并不一定会有明显提升。

四、家长学生们遇到这样的老师该怎么办?

相信每位家长,如果听说自己的孩子老师天天不讲课,让学生讲,都会持反对意见的。尤其是讲的内容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吸收。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生和家长来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

1、先跟老师沟通,反应听课后的效果,希望老师能够正视大家的意见,端正教学态度,承担起教学的任务;

2、如果多次跟老师沟通都没有改变的话,就要向学校甚至教育局反应这个情况,毕竟学生的学习不能耽误,不能因为老师的行为而荒废孩子的学业。

3、作为学生,不要因为是同学在讲课就有抵触心理,讲课的时候认真听,没听明白的就多问,问老师,问同学,直到明白为止。老师不讲课,总不能连问题都不帮学生解答吧。


总之,遇到这样的老师,不管是教学态度的问题,还是老师想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果大部分学生都很难接受,说明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那么就要及时纠正,以防一错再错。


花七七说事


某老师的回答

怎么说呢,如果老师经常性并且让学生独立完成备课材料的,而自己又实在理解困难的还是需要跟老师沟通一下的。

这种教学模式偶尔用还是挺好的,忘了红高粱是高中的课文还是初中的课文了,我们班就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分组由每个小组推一个代表上台给同学们讲课文,我们这组就是红高粱。当时所以我作为代表要给同学们讲这篇课文。不管是赶鸭子上架还是完成任务,我个人觉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一定不能搞砸。

所以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我自己把通篇课文都看了好几遍,对照着网上对红高粱的解说以及其他资料在段落上做了详细的整理,以及我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因为课文也是节选的片段,所以仅仅用课文中提到的事情来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有些困难的,所以我又从网上看了整部红高粱的剧情讲解,了解这篇课文的前因后果。把里面没有提到的剧情讲给同学们听。同时想着老师平时如何讲课的,设定问答环节,把握课程节奏。虽然最后还是拖堂了。(此处有点感觉对不起同学们,哈哈哈)不过最后还是完整的讲下来了。

当时老师对我的评价是,不知道其他同学有没有理解这篇文章,但是xx(我的名字)同学一定理解了。(就大概这种话吧)

所以怎么说呢,如果你把这件事当做一件积极的事,那你一定会为了完成这件事,在课前课后做非常多的准备工作。这个过程结束下来你对这篇文章肯定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这对你自己是有好处的。

当然这只是我对待这种事情的看法,如果老师是经常性的这样做,而且又不给予学生指导帮助,自己又觉得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接受,无从下手,就去了解一下其他同学们对这种情况的看法,然后私下里找老师商量一下,我相信大部分老师们都是真的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扎扎实实的学到东西的。

某家长的回答

54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不讲课,坑害下一代。 1.54中为了出风头,许多主要课程由学生讲课,老师辅导,美其名曰“自主学习”,并且上电视宣传。首先,学校不是工厂科研单位,研制的不成功产品可以费掉,学生不能当实验品,一旦被耽误,无法挽回。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种传统教学方式54中有什么权利颠倒过来,经过教育部批准了吗? 2. 由于学生能力和威信所限,学生讲课导致听课的学生听不懂和精力不集中。有条件的家庭不得不把孩子送到校外课外培训班再学习,有的自己教或请家庭教师。没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只好自认倒霉, 本来在小学班里第一的学生到54种后沦为倒数一二名。学校趁机向学生大肆推荐课外班从中牟利,甚至课上公开发行校外培训班的宣传单,让学生带回给家长填表签字,因此学生家庭信息被泄露给校外人员,不断受电话和短信骚扰,而且带来安全隐患。 3. 为了掩盖这种教学的弊端,靠大量留家庭作业牺牲学生睡眠时间来提高考试成绩,留的作业有时到夜间12点也做不完,对学生身体健康伤害极大。 4.教室狭小,人满为患,每班超过了50多名学生本来就违反了教育部的规定,为了搞自主学生,把桌椅侧对黑板,学生人挨人,空气浑浊,学生缺氧头昏,疾病传播加快。学生转不过身来听课,每天斜视黑板,其害无穷。 忠告54中校方,不要以牺牲学生的学业和健康为代价出风头赚名利了,立即悬崖勒马,忠言逆耳利于行,不要成为千古罪人。


数学严老师


自我经历

一看这个我就用过,不过上大课绝对不能用。我那时候嗓子不舒服,上了一个课外四个人的微班课,物理部分,采取和这很类似的方法。

方法和题注差不多,大概就是我先会大致理清一下知识点,然后有他们讲题,讨论,我不断去质疑,直到他们能够解释我所有质疑为止。结果我发现,我比以前讲得更多了。因为真的是什么都不懂。为什么这个是并联,电流为什么从A到B?我抛出疑问,三五分钟讨论,还是只能自问自答!最后,我就是不信邪,我讲完一次,让人复述一下思路,重新整理一下,本以为很简单,结果不知道是我高估这几位能力还是低估了这件事的难度,反正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给他们讲了三个题。(我预期是十个题目)

真的是新方法

想着上面砖家会给一线教师讲各种新的教育方法,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提高自我探究能力。我只能说,太理想了!现在不说条件无法满足,就算硬件条件满足了,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如果不在后面看着他们,推他们一把,要是给他们足够自由,估计整天沉迷纷纷扰扰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吧!就当下来看,有些学生,前面拉后面推中间还赶,仍然一副我就是不学,你能奈我何的态度,真的给教师添堵!


有可行性吗

有可行性,前提是

1.学生要高度自觉,有追求知识的欲望!

总会看到有些天才什么小学就自学完高中甚至大学的内容,这种情况也数见不鲜。但是真的具有普及性,不好意思,我看到更多的是,一放假孩子就开始房费自我,王者峡谷,刺激战场等等,寒暑假要不是有开学要检查作业的条框压着,多少人恨不得每天日出而息日落而作!

2.学生要有基本的知识能力去学习!

有些东西还只能教或者说教起来比自学更有效果。常用汉字,基本运算,一些基本思想,工具的使用。这玩意考他们自己去摸索,倒是费力不讨好!举个例子,2500超级常用汉字,这个教来的更快,12345+-*/这个教更好,字典如何用,绘图工具如何用,这个教也是有意义的!

3.硬件和软件要跟得上

总不至于就是一本课本就要学生去讨论怎么样去学。配套的图书,教具,仪器是要更上的!就拿勾股定理来说,证明方法有很多,你难道要学生五分钟之类不借助东西想出来,不好意思,别人想这个也花费了几个月甚至数年的功夫!但是如果借助辅导资料,网络资料,这个和老师教其实有没有多大区别!

矛盾之处

1.体现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创造力不是说有就有的,创造不是简简单单三五十分钟就可以看到成果的

2.学生的自学归纳整理能力。这个的确是这种做法唯一的优势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科研,不是每一个人都想去攻坚。在初中以前,我们教的就是生活常识,达到祛魅的作用,讲白了就是告诉你,日食是正常的,不是天狗食月;径一周三是有道理的,因为π

3.因人因地制宜。可以试验但绝不可能推广!


树木也要树人


你提的问题我深有体会,前几年我们是全市学校学习山东昌乐二中的教学模式——271模式。一些砖家提出知识的70%学生自学就会了。20%的知识学生相互讨论就会了,只有10%的知识需要老师讲。一节课40分钟,老师说话控制在4分钟以内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以后老师教学就是错误的,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提教字。我想说这是什么狗屁砖家,什么破烂教育理念。专家们能先进学校上一学期课再发表意见吗?天天在家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理论都是臭狗屎。

理科的理论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后被各种绝世天才总结出来的,普通学生几十分钟就能弄出来?把学生都当成神了吧。明明老师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难为学生?让学生憋屈着半天最后得出错误结论。学生都自学要老师和学校干什么?假如你有病了,去医院医生不给你看病,让你自己诊断,自己治疗,实在不行了可以和其他来看病的人相互讨论一下得到解决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你没马上去世就不给你治疗。砖家说了,这能培养你的能力,自我诊断,自我医疗的能力。这和一些砖家在教育上的革新理论是一致的。

怎么教学最合理一线教师最有发言权,大多数孩子不是天才,不能自己把知识学好。学习上需要老师的引领和教导。老师的作用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用老师的经验和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再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和训练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避免学生在学习时犯一些错误,并传授学生一些应试技巧和对某些学生进行适当拔高。教育改革不要剥夺老师的只能和作用。残酷的现实是大多数学生在老师完全放手时,根本不学习,玩,聊天,才是常态。学生是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怕累是人类共有的特点,所以教育出了教书还需要一定的管理和约束才行。所以我认为目前现行的教育模式是目前最合理,最高效的模式。


旅途TLOU


老师不讲课,让学生讲,我们学校正在尝试这种教学方法,我可以给你一个专业的回答,文章后面我会告诉你,如果老师这样教你该怎么办?(下图,学生在作讲解)



1.这位同学,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如果老师的下一节新课让你去上,你会怎么做?

我想,作为一个正常学生,你首先会高度重视,这可是你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机会,老师、同学们都会期待你的表现。

其次,你会花时间会去查阅资料,熟读课文,先把知识点学习一遍。

再次,面对这么多听课的同学,你是不是会思考怎样让下面的人听懂?这其实是你对知识点加工整理的过程,只有对某一个知识点深层次的思考才会让你的记忆更加深刻。这无疑是对你的巨大帮助。

最后,经过这次上台讲课的锻炼,我相信你对学习的兴趣和勇气都会大大增加。如果能有一次又一次的上台机会,你会更加自信,不敢说成绩肯定提高,但至少对你以后的人生帮助很大。(过来人都知道)



2.事实上,这就是现在的生本课堂理念,那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就一节课而言,这次哪个学生上台?肯定每个人都要准备。上面的同学讲的时候下面的同学干什么?他们要认真的听,仔细的记。上面的同学讲的不全面下面的人要补充,甚至质疑,每个人都要参与进去。热热闹闹的讲完了,学生到底弄懂没有呢?还要当堂检测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都要考虑进去,而不是让学生讲就完了。(这个部分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欢迎深入交流)

其次,老师的课前准备、课中引导,教育机智都很重要。相比以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这样的生本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如何把学生的节奏往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引导。有的学生一旦放开可能就收不回来,有的学生可能性格内向,讲的大家都听不懂。这需要老师学生在课堂中不断磨合,一旦学生从爬学会了走,课堂就轻松多了。

(小组在合作交流,老师在指导)

总结:这位同学,老师的教学方式无论好坏是你不容易改变的,如果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不妨让自己更加主动一点,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方式。别的同学讲你听不懂,那你就自己多讲,努力让别人听懂。要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你会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祝你学业有成,快乐成长!

打了这么多字,可能还没说清楚,大家给个辛苦👍吧!


邹智明微课堂


老师不讲课,让学生讲,其实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我国现阶段大力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这个模式摒弃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弱化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敢于实施这个模式的老师胆子比较大,但任何单一课堂模式都存在不足。问题1:“翻转课堂”是不是适合所有课型?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有的教师对这种教育理念认识上存在偏差,他们放任不管,课堂由学生全盘接受。

问题2:教师把课堂交给了谁?是某个该学科出色的学生?还是少数几个该学科出色的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实则完成了一次角色转换,他们是“老师”。这种角色转换幅度是非常大的,最优秀的学生能不能胜任一次都要打个问号?何况是长期呢?某个或少数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大部分学生利益呢?这实际上有违教育公平原则。

如果教师想尝试把课堂交给学生,就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应严格要求负责课堂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应随时随地根据学生讲评的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有的时候甚至需要抢回课堂的主控权,回归内容本身作深入细致的讲解,这样就能避免学生讲解不到位的情况。作为一名教师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尝试,这种精神值得表扬。但如果一味地追求形式主义,为改革而改革,脱离实际,就违背教改的初衷,这种做法不可取。另外,任何单一的课堂模式都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还是要多思考,勤钻研,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要灵活多变,与生俱进,与课俱进,与时俱进。既不能拘泥传统模式,也不能坐井观天,盲目跟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