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活得像條狗,為什麼那麼怕死?

床前明月光


俗語說的好,好死不如賴活著。怕死是人的天性,有尊嚴的去死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歷史上屈辱的活著名人,不出名的人太多了,如樂不思蜀的劉禪,北宋二帝,司馬熾司馬鄴等,還有被五胡,金,元,清等少數民族奴役的漢族百姓。


刀筆傳神


在大家的印象中,漢獻帝是一個非常窩囊的皇帝,一輩子被人擺佈。

誠然,在權臣橫行的情況下,漢獻帝的確沒什麼作為。但是,他曾經也一句話嚇得曹操魂兒都飛了,你敢相信嗎?

曹操剛迎接他的時候,漢獻帝一直以為曹操是忠臣。隨著時間的發展,漢獻帝越來越感到自己沒有任何權力,每天就像一件藝術品被擺放在龍椅上。史書記載:“自帝都許,守位而已。”

漢獻帝也許還抱著一絲天真的幻想,覺得曹操也許是怕自己處理政務不夠嫻熟。

直到有一天,有一個叫趙彥的議郎,給他說了一些治國的道理。

漢獻帝聽得津津有味,覺得自己學好了,早晚有機會親政。

沒想到過了幾天,曹操隨便找了個藉口,就把趙彥給殺了。

漢獻帝最後一絲希望破滅了,他知道,曹操不可能主動交權了。

有一天,他是在忍不住了,就對曹操說:“將軍您如果願意輔佐朕,朕一定厚加封賞;如果不願意輔佐朕,請求您放過我吧!”

這算是和曹操攤牌了,漢獻帝破罐子破摔了。

曹操雖然掌握著朝政,但是皇帝這樣在明面上要和自己決裂,他還是不敢不警惕的。尤其皇帝如此攤牌,搞不好是埋伏著刀斧手要收拾自己呢。曹操想想就害怕,趕緊跪下來認錯,算是勉強把這件事遮了過去。

按照當時的利益,曹操進宮時,皇帝的親衛軍是要持刀護衛皇帝的。

曹操看著這些武士和明晃晃的刀,不由得嚇得汗流浹背。

從此以後,曹操再也不敢這樣入朝了。

其實說起來,漢獻帝這樣攤牌也是非常危險的。

好在他攤牌的對象是曹操,換做之前的董卓或者李傕、郭汜,恐怕早就一杯毒酒弄死他了。

漢獻帝如果在太平盛世,應該可以是一個守成的君主,但是他生不逢時,再精明能幹也無力迴天,不窩囊點命怕都保不住。一沒有實權二沒有屬於自己的軍隊,並且曹操雖然說挾持了漢獻帝但是對外一直聲稱是大漢的臣子,那麼就算是其他的人想要解救漢獻帝也是沒有什麼理由和藉口的,再說其他人有沒有能力不敢說,很有可能出了虎口又入狼窩。





羅蕭弋


其實, 漢獻帝劉協在位的22年都在抗爭之中,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爭取過,每一次都會把自己搞得遍體鱗傷!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反抗,但或許是命運不好,每次都以失敗告終!

漢獻帝劉協,漢靈帝劉宏之子,東漢王朝末代皇帝!其在位二十二年,也做了二十二年的傀儡皇帝,每天都活在別人制定的規則中。終其一生,始終是個悲劇人物,雖少年睿智,但一生被人操控,滿懷雄心壯志卻無法施展,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歷史留給他的實在是個爛攤子,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阻擋歷史的滾滾車輪!

東漢末年,天下擾擾,宦官專權,顛覆朝綱,大將軍何進為除張讓等宦官,請西涼幷州牧董卓進京,沒想到事洩,自己反而被宦官所殺。董卓進京在半道上碰到逃難的少年天子和一幫朝廷官員,問話時,劉辮回答得語無倫次,而他弟弟陳留王劉協雖然只有九歲,不但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得清清楚楚,還責問董卓是來救駕的,還是來劫駕的。於是,董卓廢了劉辮,擁立陳留王劉協當皇帝,所以說,劉協當皇帝是被迫的!

於是,劉協在董卓專權的的日子裡戰戰兢兢地生活了兩年,直到192年,司徒王允借呂布之手除掉了董卓,但漢獻帝又落到了李傕、郭汜的手中,195年李傕、郭汜由於相互猜忌而兵戎相見,劉協又一次被挾持,並隨之顛沛流離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就連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面對殘酷的現實,漢獻帝劉協長大成熟了,他在等待時機,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得到應有的尊嚴和權利! 

 196年曹操為了達到“挾天子以令不臣”的戰略目的,先是不斷向獻帝進獻食品和器物,博得劉協和朝中大臣們的好感,在迎接劉協後不久,曹操就藉口糧食匱乏,連哄帶騙把劉協及一班朝中大臣轉移到許昌,至此,漢獻帝正式遷都於許昌,雖然在曹操的嚴密掌控之下,劉協少年睿智的名聲,也逐漸為當時眾人所公認。

面對曹操的跋扈,劉協並未一味逆來順受。曾當面對曹操說:“你若要輔助我,就要寬厚一些;否則,你就開恩把我拋開罷。”說得曹操大驚失色,從此不再朝見獻帝,說明即使面對曹操這樣的奸雄,劉協的儀態、氣度和言論並不落下風。

公元199年,劉協任命自己的岳父董承為車騎將軍,秘密寫下衣帶詔,要董承聯絡終於漢室的大臣、諸侯,共同剷除曹操,但這次抗爭以失敗告終。

公元214年,劉協又想通過伏皇后的父伏完誅殺曹操,結果再次失敗。曹操要挾獻帝廢黜伏皇后,並代獻帝寫好了廢黜伏皇后的詔書,伏皇后被幽閉而死,劉協與她所生的兩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殺,隨後,曹操威逼劉協立其女兒為皇后!

劉協的最後一次抗爭是改年號,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劉協下令將建安二十五年改為延康元年。在古代改年號是大事情,可見劉協以為曹操一死,大漢仍有復興的希望,但曹丕授意華歆、賈詡、王朗、李伏等眾多曹魏親信大臣,直闖漢獻帝的寢宮,威逼劉協遜位。

隨後,漢獻帝劉協被迫禪位於魏王曹丕,存在了400年曆史的劉漢王朝終於在和平環境中壽終正寢!曹丕封劉協為山陽公,享受漢天子天禮樂,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效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濁鹿城。

至此,漢獻帝劉協,不,應該說是山陽公劉協倍感人生如夢,超凡脫俗,大徹大悟,遂拋棄帝王之尊,甘心與民同憂,躬耕菜圃,濟世懸壺,雖當過窩囊皇帝,卻變為稱職“郎中”,身融入田園山水,心遠離深宮重樓,涉足農桑,訪貧問苦,深受百姓愛戴,民眾敬之如父母,由此流傳下了很多傳奇故事。


大江侃歷史


說到劉協這個皇帝的確是非常悽慘的,當年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如果當年沒有曹操的話恐怕他還輪不到做皇帝,這麼看來,一切都是命運使然。當初劉協一開始是被董太后所收養的。在朝廷當中,一直沒有屬於自己的勢力。一開始動作的野心也是如此,利用這個少年為皇帝,其實真正的大權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當曹操把劉協從萬民水火當中拯救回來的時候,也是被感動的一塌糊塗,但是最後才發現原來這個人早就有狼子野心了。


曹操比董卓是明白自己要什麼?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篡漢,這樣一來就等同於報了自己的野心,想要把國家徹底地佔為己有,那必須要慢慢來,所以最開始的時候,他不會用最極端的手法,而是在朝廷當中樹立威信,給百姓一種比較良好的形象,他在朝廷當中穩固了屬於自己的勢力,再加上他很有能力,有天賦,朝廷裡面的每個大臣對他都畢恭畢敬的。


在朝廷方面,他也是採用的特殊的戰戰術,首先他先不斷地招攬賢才,先把這些人納為己,有之後,他們就會感恩於自己,但是相反劉協並沒有往這方向靠攏,也許是年紀小的緣故,不懂得與人情世故,也是最終命運悲劇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得出來,曹操他的一生,對於有志有才能之士,總是無比的欽佩。因為他深知優秀人才對國家的重要性,但是相反留學他就不懂得。最主要的一點曹操是一個心思十分很愛的人,他把自己的女兒都通通嫁給了劉協,這個做法也是他自認為萬無一失的一種,一旦出現了什麼問題,這個國家依然是自己的,畢竟還有好幾個女兒。


其實這個時候的劉協已經搖搖欲墜了,即便是在曹操死了以後,大權仍然是在曹丕手上。這個時候的曹丕也認為天下也終究是自己的,劉協也深知自己的能力遠不及他們,就算是硬碰硬,自己也討不得什麼好處,如果真到了那麼一天,還不如早早地退讓,所以最終選擇把位置交給曹丕。


恐怕很多人都知道,漢獻帝劉協是一個特別窩囊的皇帝,他的一生基本上都是被別人所控制的。他根本沒有能力去造反,當然他也死不了,因為那個時候天下沒有統一,如果貿然殺了他,一定會給其他國家交戰,有了藉口。再加上朝廷上上下下,基本上都是曹操的人,殺與不殺那都是一個道理。


大鵬帶你看古建


做為皇帝,漢獻帝一生的確很失敗。在位期間,可謂走了狐狸來了狼。一個比一個兇殘。祖上的輝煌己被自己的老爺老爹們敗光了,留給他的只是個空殼孑,爛攤子。在別人的吆三喝四下,當了個有名無實的皇帝。(但不至於象狗吧)在那樣的時代,在那樣奸惡的權臣擋道下,他能幹什麼,又想幹什麼。虎落平原,龍困沙灘。一切皆在不可能中轉游。眼淚也許是他發池內心憤滿的唯一途徑。他肩負著大漢延脈接火的大任,即使再委曲,都要活下來,他想著反盤,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站起來,除奸掃惡,重拾漢家的威風,找回自己的顏面。龍渴想飲長江水,國王有難念忠良。他也有振興之心,以至初見掃黃巾歸來的劉備,頓生希望之心,高舉龍座之上,親呼皇叔,以示依重。之後和國舅董承合謀發衣帶詔,種種跡象表明,他並非後來的劉蟬"樂不思蜀"。而是有中興之心的有為之人。可悲的是,社稷凌亂,諸候離德,權臣拔扈。終孤掌難鳴,忍辱偷生。哀哉!悲哉!



竹影臨風


漢獻帝是大漢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在董卓進京是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在整個大漢天子中也算是窩囊的存在了,一點兒也沒有漢武帝、光武帝那樣的威風凜凜。可是他為什麼還要那麼屈辱的活下去?是為了貪戀權位美色還是自身懦弱無能?答案是,都不是。是為了使命感。之所以能被董卓推上皇帝寶座足以證明其不凡,這麼屈辱的活著想必他也不好受。可是他不能讓大漢王朝四百年的江山斷送在他的手裡!為了這個使命,他從董卓到曹操再到曹丕。每一個面前都是唯唯諾諾,他想傳承劉性天下,他想傳承大漢江山!可是他最終還是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