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停業期間:研學課程可科學設計、紮實推進

這場疫情對全國很多企業都造成了重大損失,研學旅行行業亦是如此,這場直接導致了研學旅行行業的停擺,但是這也是研學課程科學設計、紮實推進的好時機。

研學停業期間:研學課程可科學設計、紮實推進

研學課程的推進情況

課程開發是保證研學旅行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環節。科學設計、內容充實的課程,會讓研學旅行變得異彩紛呈,讓學生在動腦、動手中感知世界,在行走的課堂中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和方法,充分促進學生“知與行”“動手與動腦”“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結合。但是目前研學旅行課程的推進情況並不令人滿意。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課程的教育目標不明。通過研學旅行究竟應該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品格和素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知和理性的分析,許多研學活動沒有明確的主題,沒有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開發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適切主題,而是“腳踩西瓜皮,走到哪說到哪”,活動隨意性很大,活動效果不理想。

第二,課程的內容深度不夠,淺嘗輒止。一些研學活動內容簡單,大多都是組織學生集體參觀、瀏覽,簡單停留在眼睛課程、耳朵課程,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沒有讓學生進行深度體驗,更沒有在能力上讓學生有提升,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有體悟。

第三,課程的組織形式單一。缺乏校內外課程的整體性設計和統籌協調,還沒有打破學科界限,形成跨學科綜合實踐學習的組織育人體系。

研學停業期間:研學課程可科學設計、紮實推進

研學課程開發需紮實推進

為使研學旅行產生良好的育人效果,必須進行科學的課程設計。要按照實踐育人的教育規律,通過體驗、體悟、體認、踐行的教育過程,在研學旅行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真正落實核心素養。

第一,立足教育性。研學旅行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所以教育性原則是研學旅行的第一原則。作為實踐育人的重要形式,研學旅行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我國“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教育理念。在動態開發的課堂中,讓學生們從鄉土鄉情、縣情市情、省情國情的真實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或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真實的感受、豐富的體驗和實踐,形成並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知,培養他們對中華民族的情感認同、思想認同、政治認同。

第二,加強專業性。當前,教師的課程研究、課程開發能力亟待提高。要通過研學旅行真正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體現這份工作的專業化、規範化,建立健全研學教師培訓制度非常必要。開展對研學旅行專兼職教師和相關人員的全員培訓,包括講解員的培訓,明確培訓目標,努力提升教師的知識整合能力,觀察、研究學生的能力,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能力等,使教師在研學旅行的路途中,能及時捕捉活動中學生動態生成的問題,在整個研學旅行的教育實踐活動中,真正使教師能夠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從學校層面來說,要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相對穩定的指導教師隊伍,承擔起課程開發、實施規劃、組織協調與管理方面的責任。


研學停業期間:研學課程可科學設計、紮實推進


第三,加強融合性。研學旅行活動課程的設計強調要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侷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社會活動領域和學生的生活領域延伸,進一步加強校內校外教育資源的課程整合。

第四,建立評價辦法。真正做好做實研學旅行,最重要的是逐步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有效監控研學旅行全過程中的主題、步驟、方法、實施、效果,分析研判研學旅行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有的放矢,進而制定有效的改進措施。考核評價體系應包括目標評價、過程評價、結果評價,不僅要覆蓋學生、教師,也要覆蓋學校與政府相關參與部門,將研學旅行的目標、任務、人員安排、經費劃撥等內容納入考核評價體系進行綜合評價。


研學旅行,商務合作—微博:@李可為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