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儒家思想采取全然否定的态度?当下儒家思想是否还有提倡的必要性?

华歌歌


孔子说“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我就从孔子自己已经发现自己的问题说起。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事物的发展从一开始而后发展成上万个事物。那么春秋笔法这个一会是什么一个结果呢?

春秋笔法就是为尊者讳,再写东西的时候尊者的姓名要隐讳或者错误不明说。比如说孔子射箭围观者众,这是说孔子箭法好呢?还是不好呢?你猜?儒家弟子培养的习惯当然是说箭法好,因为围观的人多呀!再比如《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主角滕子京,一个贪官把灰色收入花没了,儒生修史,隐讳了一下叫死后无余钱。再修史根据这一句就成了清官。

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看到了什么?儒生不直接说假话只说叫你不明白的实事,经过下一代儒生的理解,基本上就是胡说八道黑白颠倒了。而这些东西是孔子以仁孝的名义从小教育培养的。

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呢?就是说它会如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呢?谁是尊者,第一个是帝王将相,为他们隐讳,必然成为溜须拍马的文化《官场现形记》就是对这一文化的最好揭露。第二,人对自己是最真的,这种隐讳文化必然导致文过饰非,孔子祖先纣王灭亡无道就是言过饰非。秦国统一六国二世而亡,儒生说暴法,而史记还有人说是文过饰非,你猜谁说的是真像?第三诸事不决,隐讳写文章必然导致隐讳的说话。同事之间如此叫相互恭维,对官呢?叫马屁逢迎。在这种氛围之下为政如何决策?范仲淹当年在延安对付党项人就是自己在吵是攻是守的时候,党项人倾其所有从五万征集十万兵马,你还没吵玩他开始进攻了。乾隆说明朝失败,用的词就是诸事不决。贻误战机,事情的拖延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爆,爆到无法隐瞒而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杀个把人背黑锅吗?只要儒家教育存在还会再来一遍。第四,自私自利。隐讳的说话是没有公心和社会公信力的。专门挑尊者喜欢的话说,隐讳尊者的失误,尊者爱死你了还能认为你是最忠心的哪一个,就像秦桧哪样忠贞。不管百姓怎么骂,秦桧的孝悌忠顺之道不还是得势?第五,官场文化,主要是会做人。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怎么说,说什么。不学儒是很难理解的。很会混。导致什么呢?人心隔肚皮,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真成和真情。

辩证这个词是好词,懂得人却不多。垃圾你如何辩证为黄金呢?它是含量为0.00000001%的金子。辩证在与准确的描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而不是非要把垃圾说成是金子。你可以说垃圾是农家宝,却不能因它是农家宝就当宝贝放在屋里。我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要比成功更值得珍惜。靠说谎,你是顶不起一片天的。


山坚海阔


自古以来,关于儒家思想的优劣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人把儒家思想比作太阳,也有人把儒家思想骂得分文不值。今天,不想高深地去议仁,义,礼,智,信,也不想去诠释治国平天下的中心思想,仅实说一下儒家思想的存在性。

其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的儒家思想,今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言行举止,没有一个人成功地离开了他。那些连《论语》都没熟读的人,破口大骂孔孟之道,这是对自已,对家庭,对子女不负责任的态度。那些读了几本书,长篇累版大骂儒家的人,除了观点和获稿费外,别无他图,转身还是用儒家之道,教其子,安其家,副作用是哄骗无知之人。说至此,并非我非扬儒而贬他,只是要人读懂了再说话,或遵守老祖宗一代又一代的传达。祖宗不傻,他一代又一代地把儒家思想简约,取其优而传授于后代。

时代走到今天,我们不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应留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接受和传承儒家思想的正能量。因为我们的生活指南,我们值得骄傲的五千年文化,都离不开儒家思想的精彩。

拙见,有失偏颇,见谅!


用户江湖夜雨


谢谢题主的好问题,这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与作答。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对儒家思想采取全然否定的态度?自从孔子创立儒学,迄今已经两千五百多年了。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儒学一直得不到当权者的采纳和推广,以致孔子周游列国徒劳无功,孟子游说孟齐空耗心神。但是到了汉武帝时代,儒学开始被统治者定为官学,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清末。满清中后期,国家积贫积弱,空有偌大之国土与人民,却常被列强欺凌。欧洲自十八世纪中期实行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突飞猛进,国家与之相比,强弱立判。西学东渐,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们开始从思想根源上反思儒学对国家社会的功用,于是慢慢酝酿成了“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任何思潮方面的运动,本质上都是极端的,喜则所有都好,恨则一切皆非。全盘否定,重新开始,不破不立,实不为奇。新中国以马列主义为官定的意识形态,儒学思想不受尊崇,加之国家近代史的例证作用,现在还有很多人对儒学全盘否定,并不奇怪。

其次回答第二个问题:当下儒学思想是否还有提倡的必要性?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大,要回答好并不容易,姑且尝试一下。

首先,什么是儒学思想?儒学思想上的核心是什么?儒,最初是一种职业,我们可以概略地理解为礼仪顾问。我们知道儒学的创立者孔子生活于春秋末期,当时周天子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实行周制。我们知道周朝礼制森严,礼是一种社会秩序,类似于今天的什么行政级别享受多少平米的住房,衣食住行社会活动等等各方面的规定非常繁琐详细,如果不遵守就是越礼。礼以规定秩序,乐以安定民心。孔子因为当时礼崩乐坏,预感天下必将大乱,所以一心想要回归周公时代的礼制,“克已复礼”就是孔子儒学的思想核心。克己,约束自己,自我提升;复礼,回归礼制。

到了孟子时代,孟子有深度的民本思想,主张统治者要以民为本,要行仁政,“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所以,“仁义”二字,可以说是孟子的思想核心。孔孟二人,同为儒学大宗师,但在个人风格以及思想核心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当然孔子也提倡仁义,《论语》中多次提到孔子论述仁和义的概念,但在”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中,孔子更注重礼,孟子更注重仁)。

到了有明一代,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王阳明先生糅合佛道两家学说,又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全新的阐述和发挥,提出”知行合一“的理念。通过以上粗略的梳理,可以发现儒学思想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略有不同。

其次,不管儒学思想的重点产生什么变化,不同时代的儒学思想中,有一个点是极其闪光的,那就是力行。儒学区别于佛道两家学说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儒学是非常积极入世的。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周游列国;孟子积极奔走,游说诸侯;王阳明统帅军马,力挽狂澜。”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行动排在第一位,学文排最后,这就是儒学思想中不因时光而暗淡的闪光点。

最后,儒学已经是历史过去式,但是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沉淀,沉积在国人思想的深处。不管是仁义礼智信,还是力行思想,都是被今天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推崇的。

所以,全面复兴儒学思想,我们既没能力,也没必要。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王阳明先生教导我们:仁义礼智原本就是我们内心固有的品质,只是常常被欲望和负面情绪遮蔽了,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要去时常擦拭心上的灰尘,擦心明镜,绽放自身道心的万丈光芒。虽然形式上的复兴儒学思想没必要,但是作为自己的日常修身,还是很有必要的。


2020定个小目标


否定儒家思想,是因为儒家学说本质是礼教。封建社会,伦理道德成立统治阶级统治社会的重要工具,包括:德规范、行为规范、礼俗、礼仪、礼节、制度等,这些礼教制度对思想与行为的束缚极深。《孔子家语》中说:“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理虽如此,却忽视了人性的诉求。尤其对于当代社会思想来说,这是无法被接受的。“五四”运动喊出打倒孔家店就是因为对人性的过度制约。

但事物总有两面性,我们还要看到它的另一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富,雄浑磅礴,绍续不绝。自三皇五帝始,孔孟兴儒,老庄弘道,佛法东来,三教并行。墨翟兼爱,鬼谷纵横,程朱尊礼,陆王唯心 ,其思想光辉烛照古今。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源泉与精神动力。是支撑国家政治、社会秩序的根本保障。是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力。

自汉武帝时,董仲舒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至今,儒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主流,这其中是有文化支撑的, 绝非一人之喜恶。

从历史和发展角度看,否定儒学是错误的,而提倡则是必然的。需要强调的是,文化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在摒弃错误认识、理解和应用儒学理论的同时,还要进行附和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创新。


简学话题


儒家思想是我华夏民族传承至今的文明结晶,就是之所以能传流下来的主要理由。

儒家思想所传的主题是如价做社会的贤者,是如何克已奉公,如何和谐社会,是理性为主的正能量。

当今有些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生活条件提高了,但道德思想水平不但没跟上来,反而有下行的倾向,只想跟着(本性)感觉走,并力图摆脱理性的束缚。其自私性更加剧,手段更多样,形式更隐敝。

试想,这样的人对上面如此约儒家思想能倡导吗?只能反对与抵毁。

这些人反对儒家思想的主要理由是,儒家思想都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是保守的,束缚了国人的思想与创造力,是亡国的思想。

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只是一分为二的之一,是片面的分析。

我承认,儒家思想即有精华,也有糟粕。孔子白看不起劳动人民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是公认的,这种心态是不可取的。但他的思维高度与智慧也同时体现在他的思想里,好些方面的道理放在当今还是很可取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抛弃其中的糟粕而只取其中的精华呢?!

智慧是我们生存必须的利器,就像刀子,握在谁手里就会为谁服务,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这把刀子而不是握紧呢?

就像当前的核武器,我感觉如果气(内)功不失传,中医理论与中医事业也不致于落到现在这种称为玄学遭人围攻的尴尬的地步。有人把它用来攻击别人,有人用来防止这种攻击。我们是后者。

当年我们的老祖宗不就是靠这儒家理论起家并成为世界的强国吗?至于明清二朝,特别是清朝,不正是对华夏文化的理解不深而落伍吗?甚至连韩国与日本,也不能完全排除因有基因的遗传与受华夏文明熏陶而挤身强国之列。


戏说无字真经


有人对儒家思想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是有历史,政治,经济,全球化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果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是不对的。当下儒家思想尤其是新儒学的发展是非常有提倡并宏扬的必要性,下面逐一阐述。

先说,为什么有人对儒家思想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中国文化历史,到唐、宋以后,主要是以儒、释、道三家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民国初期,国力衰弱,内忧外患,各种救国救民思想激荡,始暴发了“五四运动”,想要“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一直到文革时期“批林批孔”,影响了好几十年。任何事物都是有好有坏的,社会到了近代,儒家思想中也确实有一些腐朽过时的文化,再加上封建统治者歪曲儒家思想的本义奴化人民,以利于统治,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失去了民心,这就导致了有人对儒家思想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再说,为什么当下儒家思想是非常有提倡并宏扬的必要性。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也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文明,儒家治世利民和大同世界等诸多思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家象粮食店,是中华人民的精神食粮,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仔细研读《四书五经》中不乏有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尤其是《周易》、《黄帝内经》、《道德经》是中华民族的根魂所在,《易经》更被称为“群经之首”,其中若没有孔子《十翼》的阐述,恐怕到了现代无多少人能看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魂,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而且,现在国家也在提倡宏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中“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及“中庸之道”等好多治世利民的思想都能很好的应对当下经济社会产生的忧虑、虚华、浮躁、空虚、拜金、腐败以及生态危机等诸多问题。

当然,儒家思想毕竞是封建文化,其中也有不少腐朽过时的思想,在提倡民主,自由的现代经济社会是不适合的,比如其“三纲五常”中有的思想就已过时,在提倡并宏扬的过程中要理性的加以扬弃!


摩提微音


2小时前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精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仁人志士的理想信念。

毛主席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新时代的号角下,炎黄子孙承上启下,开拓创新,继往开来走在新世纪的最前沿,科技兴国,人才强国,举世瞩目繁荣富强。


张华东999


  • 拿现在话说儒家思想就是统一战线,有了统一战线,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才能得以顺利执行,深入人心。它是调和剂,能各方面的认识统一起來达到共时。

丁迎胜


有什么社会,就有什么文化,文化是思想主导的。凡事有得必有失,所谓精华,实际上是得的一面,所谓糟粕,其实是失的一面,精华与糩粕是一体两个面,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实际上是一个美好愿望之下的白日梦,为什么这样说呢?道理很简单,无论什么社会都不会喜欢糟粕的,如果能去掉糟粕,早就去掉了,糟粕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精华带来的,明白这个道理后,自然就会清楚别人为什么会反对儒家了,这是因为,别人不会只想好的一面,同时也想到坏的另一面,两个面结合起来就是儒家,去除儒家说得很美好的,但在实际中不可能实现的部份,儒家剩下的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等级制度,正因为看到这点,所以就有人反对儒家,另一部分人被不可能实现的美丽词语所吸引,就会说儒家好,支持者和反对者,其实是看到儒家不同的两部分而已。


龙一欧


肯定有提倡的必要,儒家思想到现在经过几千年,其中有个别时代打倒或批评,但由于是正道,不管朝堂或民间传承其精髓,忠,孝,仁

,义,礼,智,信等等,是齐家,

治国,平天下之良策。虽然对反叛

,匪徒,不孝孑孙不利,但对人与人的交往,国与国的信任是有大益的。人如果失去忠诚,孝道,仁义

,礼貌,智慧,信用是什么样?一个国家失去忠臣,信用,良策是什么样?只要有儒家这样有哲理的思想,国家才能与国交往,才能领导人民民主,自由,公平,稳定的生活在和谐社会。家有孝孑,人人讲礼信,个个互尊互爱,和谐过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