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記載黑齒國,難道他們的牙齒,都是黑色的嗎?

用戶7518564910296朱


根據《山海經•海外東經》和《山海經•大荒東經》中記載,黑齒國的人牙齒確實是黑色的。原文如下:

《山海經•海外東經》: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齒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文中記載:黑齒國在大人國以北,是大人國的近鄰。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口食,使四鳥。





吾愛三秋葉


首先,我們先了解下,《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它的影響很大,也頗受國際漢學界重視,對於它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餘不敢言也”,如魯迅認為“巫覡、方士之書”。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而黑齒國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外東經》:“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齒,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

大荒東經: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黍食,使四鳥。

那麼,“黒齒國”到底在哪裡呢?

根據山海經“以形命名”的規律,要想找到“黒齒國”,須先了解其外形特徵,“黒齒國”的外形特徵取自“黒齒”二字金文象形圖形。

海外東經的地理範圍在非洲、歐洲、亞洲、美洲,根據本文在經中的行文順序,“黒齒國”在“豎亥、青丘國”北,而“青丘國”就在土耳其。另外,“黒齒國”人“食稻啖蛇”,稻和蛇都是溫熱帶的動物,不可能在土耳其北邊,因為那裡是寒帶,即使是五千年前,氣候與今天基本一樣,所以“黒齒國”其地理範圍應在東邊的亞洲大陸或美洲大陸。根據“黒齒”二字的金文象形圖形,在亞洲與美洲尋找符合特徵的地方。經過搜索、比對、分析,最終在中國找到了這個“黒齒國”。

所以,“黒齒國”並不是因為“染黒齒”而命名的,它是因此地的地形而命名的。但後來在中國雲南地區的少數民族流行染黑齒的風俗習慣,可以肯定與山海經有關。至於為什麼當地流傳下來染黑齒的風俗,估計跟山海經有關。山海經中記載的“黒齒國”,只是說了那裡的人膚色黑、“黑首”,並沒有形容那裡的人牙齒黑。

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豎亥北,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從山海經中的記載看:食黍、食稻、吃蛇、膚色黑、黑首這些特點,與在中國雲南的一些少數民族如布朗族、傣族等的習俗完全一樣。

布朗族之所以把牙齒塗成黑色,來源於他們對黑色的崇拜。布朗族長年在陽光充足的高山上勞作,他們的膚色一般較黑,因而他們形成了崇尚黑色審美的觀念。在當地就流傳著“白色的牙齒都是臭的,黑色的牙齒才是最漂亮”的說法。不過,漆齒除了具有裝飾作用外,還具有保護牙齒的功效,它們就像是為防止木頭腐朽而塗油漆一樣,耐磨防蛀。

另外,亞洲一些國家也有黒齒習俗,這些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黑齒習俗在東南亞地區自古就有,屬日本、泰國及中國雲南邊疆傣族較為突出,古時沒有牙膏清潔牙刷並且熱帶地區喜愛嚼檳榔,經過年月及一些迷信的緣由,均以烏牙作為一種傳統習、黑齒為美,代表乾淨及有淨化作用,染黑齒在日本亦是一種貴族身份與地位的象徵,這一習俗在東南亞地區相沿數千年,現已基本絕跡。中文名稱黑齒(烏牙),日語お歯黒,日文假名おはぐろ,英文Black teeth 或ohaguro,實質是一種貴族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司空然然


傳說中的黑齒國

黑齒國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外東經》:“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齒,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囗食,使四鳥。

倭國南的

《後漢書·東夷列傳》:“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依山島居,凡百餘國……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漢委奴國王金印)……恆、靈間,倭國大亂,更相攻伐,歷年無主。有一女子名曰卑彌呼,年長不嫁,事鬼神道,能以妖惑眾,於是共立為王……自女王國東渡海千餘裡至拘奴國,雖皆倭種,而不屬女王。自女王國南四千餘裡至朱儒國,人長三四尺。至朱儒東南行船一年,至裸國、黑齒國,使驛所傳,極於此矣。”[1]從文獻看日本列島南端是九州島,是漢委倭奴國王印的出土地,倭奴國在九州,也就是東漢後期的女王國,九州島之南四千裡(2000公里)就是菲律賓,菲律賓東南是大洋洲的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等群島,可見東漢我國的航海技術可以到達東南太平洋,也就是後漢書提到的裸國、黑齒國。

《梁書·倭國傳》下:“其(倭國)南有侏儒國,人長三四尺。又南黑齒國……。”


唐朝時的黑齒國

黑齒國人以國名為姓氏,稱黑齒氏。唐朝初期,有原黑齒國人、左武衛大將軍黑齒·常元,因軍功勳巨而被封為燕國公,曾使突厥人望而生畏,後死於武則天的酷吏政策下。黑齒·常之的後裔以祖上為榮,遂用“黑齒”為姓氏,後有省文簡化為黑氏、齒氏者,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常氏者。

李汝珍說《鏡花緣》亦有黑齒國,“通身如墨,連牙齒也是黑的”“映著一點朱唇,兩道紅眉,一身紅衣”。

臺灣原住民

臺灣早期的原住民也有黑齒習俗藍鼎元的《東征集》記載:“……(花蓮一帶)八社之番,黑齒文身,野居草食,皮衣革帶。”1722年。


宇宙閃電少女


能稱為“經”的書,

通常是經過歷史考驗的,

沒有必須做太多質疑,

而且“經書”是不允許改任何一個字的。

國內就有以牙齒塗黑為美的:

基諾族:一個獨特的少數民族,以女子的牙黑為美,不染齒會找不到意中人。

現在的基諾族總的人口一共有三萬人,主要是生活在西雙版納,,實際上關於西雙版納這個地區的人員的話,有這樣的兩種傳說。第一種說法就是他們來源於孔明山,也就是山東部邊緣的一個海拔獎金1500米的一座高山,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孔明山,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他們主要是從普洱甚至是更遠的比方途步走過來的。

到了晚上的時候,這裡的青年都會聚集在一起,在這個時候姑娘們都會把鐵片給送到自己心愛的男子面前,主要就是想讓自己心愛的男子幫助自己染齒,這是一種強烈表達愛意的做法。基諾族的染牙方式很獨特,點燃松明或慄木,然後用鐵片刮下燻黑的菸灰,再用手蘸著煙黑染齒,直到一個個白牙染成黑牙,染得越黑越好。染牙並不是單單染一個牙齒那麼簡單,在染的同時還需要吃一些檳榔,自己吃一口檳榔牙齒染一會,這樣的做法才更加可以把牙齒染成深黑色或者是深紫色,在這個民族裡面,如果女子不被染齒的話,是絕對沒有辦法可以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2分鐘看世界


海外東經中記載了一個地方:

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豎亥北,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其中這個“黒齒國”到底在哪裡?

根據我破解的山海經“以形命名”的規律,要想找到“黒齒國”,須先破解其外形特徵,“黒齒國”的外形特徵取自“黒齒”二字金文象形圖形。 海外東經的地理範圍我已破解定位在非洲、歐洲、亞洲、美洲,見我的《破解定位山海經之四》等系列文章。

另,根據本文在經中的行文順序,“黒齒國”在“豎亥、青丘國”北,而“青丘國”我已破解,它就在土耳其,見我的《山海經之青丘之國》一文。“黒齒國”其地理範圍應在亞洲或美洲大陸。

根據上述已破解的“黒齒”二字的金文象形圖形,在亞洲與美洲尋找符合特徵的地方。經過搜索、比對、分析,最終在中國找到了這個“黒齒國”,見圖:

大禹崑崙

知無不言

作家

山海經之黒齒國

來自專欄山海經破解

為你朗讀

2 分鐘

山海經之黑齒國

大禹崑崙

字數 1361 · 閱讀 02019-03-02 08:03

讀山海經解上古之謎五百三十四:黑齒國

日期:2019年2月2日 

海外東經中記載了一個地方:

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豎亥北,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其中這個“黒齒國”到底在哪裡?

根據我破解的山海經“以形命名”的規律,要想找到“黒齒國”,須先破解其外形特徵,“黒齒國”的外形特徵取自“黒齒”二字金文象形圖形。“黒齒”二字金文象形圖形如下:

海外東經的地理範圍我已破解定位在非洲、歐洲、亞洲、美洲,見我的《破解定位山海經之四》等系列文章。

另,根據本文在經中的行文順序,“黒齒國”在“豎亥、青丘國”北,而“青丘國”我已破解,它就在土耳其,見我的《山海經之青丘之國》一文。“黒齒國”其地理範圍應在亞洲或美洲大陸。

根據上述已破解的“黒齒”二字的金文象形圖形,在亞洲與美洲尋找符合特徵的地方。經過搜索、比對、分析,最終在中國找到了這個“黒齒國”,見下圖:

原來這個“黒齒國”是“以形命名”的。至於當地流傳下來染黑齒的風俗,估計跟山海經對此地命名“黒齒國”有關。山海經記載的“黒齒國”,只是說了那裡的人膚色黑、“黑首”,並沒有記載那裡的人染黑牙齒。

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豎亥北,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大荒東經: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黍食,使四鳥。

從上述山海經的記載看:食黍、食稻、吃蛇、膚色黑、黑首這些特點,與在中國雲南的一些少數民族如布朗族、傣族等的習俗完全一樣。

布朗族之所以把牙齒塗成黑色,來源於他們對黑色的崇拜。布朗族長年在陽光充足的高山上勞作,他們的膚色一般較黑,因而他們形成了崇尚黑色審美的觀念。在當地就流傳著“白色的牙齒都是臭的,黑色的牙齒才是最漂亮”的說法。不過,漆齒除了具有裝飾作用外,還具有保護牙齒的功效,它們就像是為防止木頭腐朽而塗油漆一樣,耐磨防蛀。 另外,亞洲一些國家也有黒齒習俗,這些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黑齒簡介:黑齒, 黑齒習俗在東南亞地區自古就有,屬日本、泰國及中國雲南邊疆傣族較為突出,古時沒有牙膏清潔牙刷並且熱帶地區喜愛嚼檳榔,經過年月及一些迷信的緣由,均以烏牙作為一種傳統習、黑齒為美,代表乾淨及有淨化作用,染黑齒在日本亦是一種貴族身份與地位的象徵,這一習俗在東南亞地區相沿數千年,現已基本絕跡。中文名稱黑齒(烏牙),日語お歯黒,日文假名おはぐろ,英文Black teeth 或ohaguro,實質是一種貴族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早上煙火


黑齒國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外東經》:“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齒,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囗食,使四鳥。

根據山海經內記載來看,黑齒國的牙齒的確是黑的。


LANYIN


黑齒國的人牙齒都是黑色的,他們吃稻米和蛇,據傳說國中之人長著黑色的腦袋,能驅使蛇。



勁節清風


是黑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