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是建安诗风代表,其诗反映社会动荡,体现了建安体的特色

“三曹”指建安诗人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三曹是建安诗风的代表,也是邺下文人集团的领袖。三曹的诗典型地体现了建安体的特色。他们诗歌的主题主要是反映社会动荡、民生多艰,抒发人生短暂,急欲建功立业的抱负等内容,如曹操的《蒿里行》、《短歌行》,曹植的《白马篇》等。也有一部分诗是写游宴享乐的贵族生活,即刘勰所谓“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文心雕龙·明诗》)之作,如曹丕的《孟津》、《芙蓉池作》,曹植的《公宴诗》等,这些诗大都写得悲慷慨,情感激荡,具有“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同上)的特点。其次,三曹诗的风格爽朗刚健,质朴有力,既有民歌的朴实,又能注意到语言的精美,其中尤以曹植的诗风为然。再次,显示了乐府民歌的影响。三曹对乐府民歌兴趣浓厚。曹操的诗全部是乐府诗,曹丕、曹植的诗中也约有一半是乐府诗。他们一方面接受了乐府民歌的影响,同时又在相当程度上对乐府民歌作了改造和提高。

“三曹”是建安诗风代表,其诗反映社会动荡,体现了建安体的特色

三曹

当然,三曹诗的个人风格并不相同。比较起来,曹操的诗以古朴苍凉、浑厚雄壮为特征。如《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一唱三叹、吞吐抑扬中吐露了他急欲牢笼群英以建功立业的迫切感。在《观沧海》中他以朴素的语句描绘了大海洪波涌起,秋风萧瑟的壮丽景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


“三曹”是建安诗风代表,其诗反映社会动荡,体现了建安体的特色

影视中的曹操

通过对浩瀚大海的描绘,来表现诗人那种囊括四海的豪迈气与阔大胸襟。他的诗不尚辞采,古朴沉雄,却以宏伟的气势,慷慨悲凉的情怀取胜。诚如钟嵘所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曹丕的诗清绮宛转,平易流畅,多写男女相思、相恋题材,与乃父之苍凉雄浑迥异。其代表作《燕歌行》文情委婉,缠绵悱惻抒写思妇的相思深情,细腻深切,“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在三曹诗中曹丕的诗最为接近民歌。

“三曹”是建安诗风代表,其诗反映社会动荡,体现了建安体的特色

影视中的曹丕

曹植的诗则“骨气奇高,辞采华茂”(钟嵘《诗品》)。他的诗分前后两期。前期诗多写个人志趣、抱负及游宴、享乐生活,诗风开朗矫健。《白马篇》通过对一个游侠少年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后期诗则写壮志不得伸展的抑郁与苦闷,激荡着一股悲愤不平之气。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等篇,常以比兴手法曲折、隐晦地倾泻出他的强烈抗议。“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对执政者的迫害、猜忌表示了极大的愤恨。

“三曹”是建安诗风代表,其诗反映社会动荡,体现了建安体的特色

影视中的曹植

在艺术上,他既吸取了乐府民歌质朴爽朗的特色,又加以进一步的提炼、加工,能注意到词藻的华美、对偶的工整和描写的细致。例如这样的诗句:“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赠丁仪》),“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侍太子坐》),“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公宴》),都是经过精心锤炼而后得。他是三曹中艺术表现最为精致的作家,对晋宋诗风有着直接影响三曹是建安诗坛的领袖,他们凭借政治上的地位与文学上的才华,吸引了一大批文人才士团聚在他们周围,形成了一个邺下文人集团。这个集团的主要成员有被称为建安七子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及杨修、吴质、丁仪、丁廙等。

“三曹”是建安诗风代表,其诗反映社会动荡,体现了建安体的特色

影视中的曹植

三曹与邺下文人的关系基本是融洽的,特别是曹丕、曹植,他们是邺下集团的真正领袖。他们与邺下诗人们经常在一起游宴玩乐,命题赋诗,三曹七子集中的许多同题作品,往往是在这种场合命题创作的结果。更为可贵的是曹丕、曹植还提倡文学批评的风气。他们彼此评阅作品,相互鼓励,这对繁荣创作,提高质量起了很好的作用。经过三曹的努力,建安文学的繁荣局面终于形成。诚如钟嵘所说:

“三曹”是建安诗风代表,其诗反映社会动荡,体现了建安体的特色

影视中的曹丕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诗品序》)刘勰亦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文心雕龙·时序》)

说明了三曹在建安诗坛上的地位。

作者介绍:我是“霸道情人”,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