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和研究哲学?

上海河豚


认真钻研“楞严经,法华经”,究竟了义,开悟的愣严,成佛的法华。明白“一心三藏”道理: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互别为别。



progressing001


首先,可以先阅读《苏菲的世界》、《大问题》这一类哲学科普读物,大致对哲学整体脉络、以及哲学研究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主要是对哲学有感性上的认识,这时候,你可能对哲学有一定的感觉,但是让你给身边的人讲一下哲学想关的问题,或者介绍某个哲学家的观点,似乎又讲不出来。这时候,就可以开始参考大学的课程认真刻苦的学习哲学了。

学哲学刚开始基本都会学习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等各类哲学史,学了哲学史之后,对几千年哲学的发展脉络有了认识,比如要研究黑格尔时,对前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就能更加理解那时哲学家提出其观点的原因。其实,我认为不仅要学哲学史,也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例如,泰勒斯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观点是“万物的本质是水”,如果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不了解,我想很多人都会武断的作出评论,这么随口说一句就能当哲学家,我也可以。当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之后,就可以明白泰勒斯的伟大不是因为其哲学观点,而是因为其思考方式已经开始进行了新的尝试,摆脱了长期以来神对人思维的束缚,就像我们现在被科学的思维束缚一样,今后可能有新的名词出现,而第一个摆脱科学思维的人而创造出新的思考方式的人,也许也能被载入史册。

上面扯了这么多,还没开始讲怎么学习哲学史,我对西方哲学史了解一点,所以就说说西方哲学史,对于自学的同学,可以买套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然后看配套视频--武汉大学赵林老师的西方哲学史课程【赵林&周玄毅·哲学入门必看系列】西方哲学史(全108讲)_演讲•公开课_科技_bilibili_哔哩哔哩,这门课就是按照罗素这本书来讲解的,一个人进入一门新的学科,我觉最好还是一本经典的书,配套一部优秀的课程视频,能让自己入门事半功倍。

学习完这门课程之后,就可以买本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等等,相关视频可以看看网易公开课哲学课分类。

相信能坚持学完以上提到的三本书的同学已经寥寥无几了,坚持学完的同学,现在肯定已经知道怎么继续往下学了,希望坚持学的能将坚持学习研究哲学。‘

我们身处的时代,不是一个追求深刻的年代,但是希望对哲学有兴趣的同学,能坚持下去,做一个深刻的人。


活蹦乱跳的变态老阿姨


依我个人的体验,学习、研究哲学有两个要领:

选择视角,提出问题。

哲学研索本身就是一种视角的选择,视角不同,阐释出来的道理就完全不同。视角和眼光是联系着的。视角之外,还有个立足点问题——所处位置不同,观点和取向就将随之而变化。

白族一位诗人写过首短诗《发现》,他以独特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描绘出云南的石林在不同地区的游客眼里所呈现出的不同形象:新疆人看这里的石人,每个人都戴着维吾尔族小花帽;内蒙古人看这里的石峰,说是活像蒙古人锋利的马刀西藏人看这里的石山,认为颇像喇嘛、活佛在念经;宁夏人看这里的石林,像穆斯林在做礼拜。

其实,这种“发现”是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那些高耸而尖峭的石林,在渔民眼里,很像丛林般的桅杆;林业工人看去,却像无边的森林;钻探工人看去,像是成排的井架……这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眼界、视角不仅取决于立足点,而且和生活基础紧密联系在一起。

哲学,第一位的是问题。从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如果你头脑中没有挂着问题,只是记住一些机械的条框,那么,哲学对于你可就真的没有用了。但哲学却又并不提供答案,任何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都不可能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它只是推动你去思考、体悟、品味、涵泳,这些是学哲学、用哲学的不二法门。

“提出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有“问题意识”。无论是对于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问题意识都是最紧要的。爱因斯坦就曾说过,他的“脑子里始终都装着问题”。理论是关于问题的理性思考,或者说理论始于问题。

不是背,而是悟!

过去学哲学有一个偏向,就是满足于背诵结论,而不善于以理论为指导去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哲学不是知识学,而是问题学。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常解常新,是永不过时的,只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解与闻释方式发生变化。它与科学不同,科学的问题一经找到答案,问题便成了知识,不再具有问题的性质;二是,如果说科学给人以知识,那么,哲学就是给人以智慧—提出问题本身就体现了哲学智慧。哲学家的贡献不在于他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而在于他提出富有前瞻性、开创性的问题。问题是哲学的发展动力,问题开启了思维探索之门。

哲学追求的是智慧,知识可以从别人手里接过来,智慧却必须靠自己去领悟。知识可以背诵,可以诉说,而智慧需要内化为自己的血肉与灵魂,变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变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见识与能力。哲学的掌握,不能靠玩弄概念。哲学思维当然需要概念,但不能止于概念,不能实行抽象说教和概念式的演绎,必须善于通过感悟,将概念化为智慧,应该“得鱼而忘筌”。


小强爱写作


说实话,我不懂哲学,所以不赶班门弄斧。

但个人提点门外汉的看法。所谓哲学,其实在中国有几种,儒家曰仁;道家曰道。在印度曰佛法。在西方曰智慧。

但不管哪种说法,关键在悟。

如果这个有点胡说八道,那就讲个小故事吧。

齐景公有天看书,手下有个车夫看见了就问他,君王您在看什么呢。寡人在看圣贤书。那些圣贤还在吗?不在了。那国君您看的就是垃圾。


贫嘴三笑


学习哲学这门课很辛苦,了解一下吧。我也只是了解皮毛的知识,及其肤浅,这里只能提供点儿看书的顺序。研究哲学,我没那个本领。连哲学知识都不全,研究是提不到的,故此见谅!没经验![流泪][流泪][流泪]

我只是先看看我们古人的文章,老子、孔子、韩非子、墨子等等诸子百家,大概了解一下各家的思想脉络吧。再阅读些古希腊的先哲思想和对世界的认识论点并且结合着各个宗教的著作一起看。最后开启近代哲学家的著作阅读,可能会对哲学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了。

个人的学习过程,还没完成呢,见笑了。[捂脸][捂脸][捂脸][祈祷]


王老师Jason


如何学习和研究哲学?这个问题还是一个问题,从没读过哲学,也不晓得哲学是什么?我想哲学可能是研究大自然的真理学文和探索人类真理的学文。我在佛教心经里,学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这就是佛教的根本哲学。读懂了,就了解了佛教的根本。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就是指不要执着空和色,他们是一体的,也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就好象佛教讲心和性,心和性也是一体的。心和性不能分割,心离不开性,性离不开心,如果离开了,就不能成为一个人。当心性合一,就是天合一。


胡代泉


要学习研究哲学,社会实践是根本,从历史读物开始,继而罗辑学,矛盾论,实践论等等。不论怎么说,依我看来社会科学是没有师父的。


李云278237621


最现成、最实际、最深刻、最易系统理解的就学毛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及其具哲理性、实际性的著作。得其要、明其旨、获其方、序,随可涉猎古典(如道德经)、外国(欧州)、马克思主义等哲学。中外古典都较抽象,初学难得其要,唯有“毛著”雅俗共适、深入浅出。各人不同,浅学识要、深研穷究皆可。


昆仑139100429


学习专研任何一门学问,都需要有坚强的毅力。首先,需要学习传统经典,这是要先“自知”,了解自己民族从古至今的优秀思想。其次,需要涉猎外国哲学思想,整体提升,融会贯通。最后,哲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问,即使再高深的知识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否则便不能真正理解这些优秀思想的现实意义,继而无法得到一个学习研究哲学的正反馈,那这将成为继续深入研究障碍!所谓的大师很多,但是真正贴近生活的很少,让人有种哲学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要避免这一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共勉!


大只羊


如何学习研究哲学没那么想过,年轻时候喜欢看那些书,如叔本华,赫胥尼,尼采,还有一些公安课本,各种心理学,只看不动脑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