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明確教師懲戒權,勢在必行!老師不敢"懲戒",受害者最終是孩子!你怎麼看?

瓜太郎


老白這裡假設了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老師必須是負責任的真心為孩子教育起見的好老師。

可這也正是所有問題的癥結所在,也就是說,懲戒與不懲戒的討論,把最關鍵的焦點部分給抹去了,這不行的。

因為反對老師懲戒權的,並不是“懲戒”這個環節,而是“老師”這個環節。

不難理解吧,前提是老師是好老師,懲戒當然可以。為孩子好嘛,家長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問題是,老師好嗎?老師是好老師嗎?老師是真心為了孩子好嗎?何以見得呢?

懲戒,還是自古以來的懲戒行為,可老師,還是過去的老師嗎?

結論明確了,這是一個具體的事,哪個孩子遇到了哪個老師的事,張老師好,我授權張老師可以懲戒我孩子,李老師我不放心,他動我孩子一根指頭試試,王老師是個沒有師德的人,他敢批評我孩子一下,我都敢懷疑他是居心叵測,故意為難孩子。

具體事具體說,實在不是籠統可以說清的


我是老碗哥


我小時候同班二年級一個男生因為聽不懂數學老師的課,被數學老師拿壞了的長條板凳腿打,打折了板凳腿,又腳踢,後來那個男當場小便失禁了,數學老師當著全班學生的面羞辱他,後來那男生就輟學了。哎,那時候的學生害怕老師也不敢給家長說,估計說了家長也不會追究,只怪自己孩子不聽話。我記得那個老師好喝酒,上課老是有酒味。我上初中二年級時候那個老師喝了酒掉進灌溉渠淹死了。現在當時被打的那個男生有嚴重的腎炎病,我一直懷疑跟那時候被打有關!


燈249122931


贊成教師有適當的懲戒權。

我和我的男同學小時候都讓教鞭抽過手板;但我們從不恨老師,年齡越大越感謝老師當年對我們的嚴格要求,感謝老師教我們做人;現在都退休了,總想著去看望那些健在的老師,懷念那些故去的老師。


鄙視低素質


我很佩服白巖松老師,我多次拜讀巖松老師的"白說\

嚴寬並濟


尊師重教是老祖宗留下的優良傳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懲戒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曾幾何時,把老師對學生合理的懲戒和教育,也貶成“體罰”和“變相體罰”,給學校和老師戴上緊箍咒,教師一不小心就要“觸雷”。廣大教師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人人自危、如驚弓之鳥。一些學生有恃無恐,違紀違規、無法無天,而老師們束手無策,無計可施。一個人如果在學生時代就敢於違紀違規而不受約束和懲罰,那麼他將來走向社會必然會無法無天,敢於以身試法,其結果是什麼不言而喻。當然,凡事有度、過猶不及!物極必反,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最好!


—霸王花—


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是應廢除,可必要的懲戒權確實有利提高教師的威嚴和對頑童的教育。白巖松的建議相當好。除特殊的教鞭外,以前打手心的戒尺也蠻好的。現在也可特製一些統一的戒尺,比以前用的稍微輕薄些,可以規定記數和輕重範圍,以只打痛而不打傷為原則。

當然學校教育應以說服教育為之,懲戒方法只適合那些屢教不改,調皮搗蛋,嚴重妨礙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個別頑童。對必須實施懲戒的學生應由班主任或任課老師向學校領導提出申請待批准後再實施。最好亊先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


山上人279


我認為白巖松的“明確教師的懲戒權,勢在必行!老師不敢“懲戒”受害的還是孩子!”古人告訴我們:“不立規矩,難成方圓”,現代的學生由於家長過於溺愛,在學校經受不起老師的訓導,動不動就逃課逃校,而少數家長為了寵孩子,到學校對老師進行人身誹謗攻擊,甚至大動干戈,干撓教師上課或正常生活,而有的學生無視法紀歐打老師,老師受到如此岐視且忍氣呑聲,最令老師氣憤的是家長上訪告狀,弄得老師腹背受敵,自身難保。儘管白巖松提出實行懲戒權,而整個社會會支持這種懲戒權的校規嗎?,尤其有些家長視“讀書無用論”的看法,把學校當作“託兒所”,如果再使用“懲戒權”,恐怕老師重演舊劇四面受敵,逃也來不及,還敢使用懲戒權,別再難為老師了。

對於要讓學生很好地接受教育,需要建立一個令受教育者震懾的校紀校規。需要全社會的認知,才能改變目前教育的現實,才能培養更多有道德、有素質,有學問,有全面技能的優秀人才。





天馬行空128039981



白巖松說:“明確教師懲戒權勢在必行,老師不敢懲戒,受害者最終是孩子。” 我舉雙手贊成白巖松的這段話。

1.“懲戒”和“體罰”完全不同。

懲戒是“讓學生得到一定懲罰,以示警戒” 或者是“以前失為戒 ”的意思。“體罰”則是對少年兒童的一種錯誤的教育手段,如罰站﹑罰跪﹑鞭打等。往往會對 對孩子的身體和精神造成一定的傷害。老師的懲戒是為了學生改掉不良習慣,體罰時,老師有洩憤的嫌疑。

2.適當的“懲戒”可以讓學生有敬畏心。

小吳是我們學校公認的好脾氣姑娘,一天,我看她拉著一年級孩子的手輕輕打著手心,一邊打,一邊問現在寫作業不。很明顯,孩子因為不寫作業, 小吳老師正在懲戒他。

看著老師輕輕打下的教鞭,我能夠感受到老師只是想要孩子記住這次教訓,而孩子也如雞米一樣,後來我瞭解到這個孩子真的很少不完成作業了。


2.幫助學生形成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就像小樹,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地修枝剪葉。在幫助孩子形成規矩時,難免會有孩子聽不懂道理,特別是低年級孩子。同時在幫助孩子形成習慣時,需要家長多加配合,加強監督和管理。

只要在一開始幫助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孩子以後的學習和老師的管理都會輕鬆很多,家長自然也會省事很多。

3.幫助孩子抵制誘惑。

孩子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特別是青春期孩子,本來比較叛逆,如果不加強管理很容易染上壞習慣,比如抽菸、喝酒、泡網吧、早戀。一旦染上壞習慣,就很難改變。

而且這些壞習慣會傳染,往往從遲到、逃課開始。五蓮二中的兩位學生居然在考試前一個多月還在遲到、逃課,最後連一中都沒考上,孩子的習慣明顯是不好的,家長平常可能也非常護犢子,導致老師不敢管,楊老師卻在最後關頭沒有控制住脾氣,害得自己差點丟了工作。

也許兩位家長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能夠因為溺愛孩子讓老師差點丟工作,殊不知會害孩子一輩子。

4.如果家長因為老師對孩子的懲戒找麻煩,老師只能放任自流。

家長愛孩子,我們都可以理解,但是家長如果把愛變成了溺愛,那隻會害了孩子。

我有一親戚因為孩子調皮,老師屢教不改就打了他兒子手心,他心疼孩子,從廣州坐飛機趕回來找老師麻煩,從此以後,沒有老師再敢管他孩子了。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五蓮二中的兩個網紅學生還有哪個老師敢管呢?孩子接下來差不多都會處於沒有老師管理的狀態,家長是不是害了孩子一輩子呢?

所以老師一定要有懲戒權,只要合理利用,是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家長們要理解老師,因為大部分老師真的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真的是為學生好,不要爭了你家的娃,涼了老師的心,最後廢了自家的娃!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明確教師的懲戒權,即是對學生的負責,也是對教師行為劃出紅線。

一、現在的學生老師不敢管

  • 因為犯錯,老師批評後,學生就尋死覓活

我們單位出現過因為語文沒背完,老師留下她背書,結果學生去攀欄杆要跳樓,嚇的這個語文老師連聲哀求,總算是勸下了學生,從此以後也再不敢嚴格要求,對這個“以死要挾”的學生更是不敢問一下。

更何況這種事件層出不窮,曾經看到一件事例:一個高中學生以跳樓做威脅,逼迫老師當眾下跪!

一所學校,有這樣一個事例,整個學校的老師都是戰戰兢兢,誰還敢管?

~~~~~~~~~~~

二、家長比老師更懂教育,各位老師惹不起

  • 因為學生犯錯,跟家長聯繫的時候,家長張口跟老師談的是“老師你應該怎麼教育,我覺得如何如何。”完全沒有辦法溝通,在這些家長眼裡,他的教育方法是最好的,最合適的。
  • 損了家長的面子,就是傷了學生的自尊,就是對學生的侮辱。

成績不能發,因為上孩子自尊;有錯誤不能在群裡問,批評,因為傷了家長的自尊,單獨溝通,家長比你還懂怎麼教育,你讓老師怎麼辦?

河南那個辭職老師為什麼能夠那麼火?因為他刺痛了絕大多數認真負責老師的心!

惹不起的家長,就像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阻攔在教育的道路上。

~~~~~~~~~~~~~

三、教師隨心所欲的懲戒,傷了學生,也傷了家長的信任。

現在的老師,懲戒學生太過隨意,完全憑感覺,憑心情對學生懲戒。

打手板,踢屁股,辱罵等等都是家常便飯,全看老師心情任意選擇。才出現了一些老師下手過重,目的不是教育,而且為了出氣,將學生打的皮開肉綻,還振振有詞的覺得自己在教育。

~~~~~~~~~

老師不敢管,管不了,受害的是孩子!

老師管的多,管不好,受害的還是孩子!

綜合來看,

只有明確教師的懲戒權,教師才“敢管”,知道“怎麼管”,掌握“管到什麼程度”,才是真正的對孩子好,才是真正有利於學生成為,才成真正完成教育目標。


芳菲fangfei2020


白巖松說:“明確教師懲戒權勢在必行,老師不敢懲戒,受害者最終是孩子。” 

對這句話的理解,首先要認清“懲戒”≠體罰。

作為家庭之外,家長之外,孩子生活最的地方是學校,接觸最多、最親近的人是老師。如果老師變成了一個唯唯諾諾,不敢擔責,不敢管不能管的角色,那不就失去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初衷了嗎?

近些年未成年人校園欺凌現象頻頻出現,老師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佔據很大的原因。微博上曾有個15歲男孩自殺,他曾經在遭受欺負時向老師求助,老師卻埋怨他不把心思用在學習上,這無疑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了更大的傷害。

現實來說,老師也是普通人,他們也不願意面對兇狠狠的“牛犢”般的“壞學生”,他們也希望所有孩子和平共處,一心抓學習,別總出亂子。如果老師手裡能有合理合法的懲戒權,對於老師及時、有底氣地制止校園欺凌,管教壞孩子,維護學生利益是有很大益處的。

有些家長擔心老師會因為賦予老師“懲戒權”而被老師過度利用,使自己的孩子置於水深火熱之中。雖然近幾年某些私立幼兒園經常會出現虐待孩子的新聞,這畢竟是少數,也是我們的教師隊伍審核環節出現了一些失誤。

但是家長們變得過度敏感,總擔心幼兒的安危。於是,幼兒園要裝監控,稍有不順意就直接在家長群指責老師,言辭激烈。幼兒園老師也越來越成為一項高危職業,不光要面對不同的孩子,更主要的要應付不同的家長。

女兒所在的幼兒園之前就有過一次,一個男孩腿上結的痂磨掉了,三歲的孩子調皮好動,磨掉蹭掉很正常,畢竟不像在家裡,一兩個大人盯著一個孩子。可是,家長不願意,直接去群裡質問開了。還有一次,孩子非要去外面玩,一開始老師不同意,孩子躺地上哭鬧,後來老師尋思抱他去轉一圈,結果家長直接來一句“老師抱我家孩子去體罰了”。其實,這種敏感的字眼,真的不能隨便說。

為了我們的孩子成長的更好,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而不應該時時刻刻對老師心存懷疑,處處提防猜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