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直擊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眾

本報記者直擊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眾

本報記者直擊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眾

武漢疫情就像一駕偏離航線的飛機強行登陸我們的生活,大部分人跟我一樣戴著口罩上街,然後蝸居在家裡上網辦公。我從書櫃裡翻出多年前收藏的加繆先生的《鼠疫》,他有一段非常經典的話語讓我記憶猶新,他說“要了解一個城市,比較方便的途徑不外乎打聽那裡的人們怎麼幹活,怎麼相愛,又怎麼死去”。我想打聽應該是我們記者乾的事,然後通過筆端說出我們所知道的事實。

2020年1月22日,隨著武漢疫情的加劇,浙江永康市政府發出抗疫一號令,發動各單位部署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通過返鄉人員輸入永康。號令一出、上下聯動,永康全市立即啟動了鎮管鎮、村管村的各級網格化防線。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永康對下高速的車輛進行檢查

永康,是一個以五金精神名揚四海的工業之城,在全國縣市經濟排名中穩居前100名。這裡是防盜門的海洋,佔全國防盜門產量的三分之二是在這裡生產的。據永康門業協會統計目前在全國各地經銷防盜門的專賣店就有數萬家。其中在武漢設點銷售防盜門的企業也有近千家,此次武漢疫情發生後,永康市政府不敢掉以輕心。這批在武漢經商的永康人肯定會回家過年,回來多少人?何時回來的?現在又在哪裡?全市開始緊張的排查。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永康村莊自行封道

2月8 日,我們冒險進入永康,用鏡頭瞭解記錄防疫嚴控情形的永康鄉村的村民生活。同行的永康本土攝影名家徐金星早在我們動身前幾日就已經開始他的“冒險拍攝”。他的相機裡完整的留下了永康市西城街道、花街鎮等五個鄉鎮的幾十個村莊的抗疫影像。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據永康市政府發佈的交通管制公告,為了確保疫情的有效控制,目前永康全域內實行交通管制,全市只留6個口子進出永康。不符合條件的一律勸返。在交通管制下的村民,他們的生活又是什麼一種狀態呢。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交通管制,差點讓我回不了家

家住金華婺城區某小區的池女士,她夫妻倆籍貫都是永康,她已經十六天沒有下樓了。每天夜幕降臨時,她都會選擇站在她房間的後窗往小區的北門眺望。往日人流車輛熙熙攘攘的小區入口大門,已經冷清好多天了,看不到人員的走動。1月23日武漢封城的消息傳來,她正往家裡搬過年的食物。當天她還和他先生去了一趟永康老家,此行她是給在永康城區生活的父母親送去新年的衣服和過年用的食物。她還隨先生趕往他的老家,一個叫西山的行政村。每年的農曆12月29日,先生一家兄弟姐妹十多個人會聚在一起吃個年夜飯。雖然武漢已經封城,但永康城區和鄉下,依然有著過年的氣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大家都沉浸在新年來臨的喜慶裡。天空中雖然下起了小雨,但這一切都不影響池女士一家祥和的聚會。他先生還喝了酒。聚會結束後,她開車回到離永康縣城50公里外的金華市區居住。池女士自己也沒有料到,從這天晚上開始,她就足足被自己隔離在家16天。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金華某小區門口

2月8日上午,在永康西城街道火車站前區塊,記者見到了正在這裡檢查過往行人的永康水務局的幹部們。據該局局長朱志豪介紹,這裡居住著1000多戶居民,他們屬於商業區,之前沒有封閉,道路四通八達。永康市水務局按市政府要求和西城街道一起負責排查這片區域後,就把這片區域進行攔截只留一個口子進出。嚴格控制外來車輛、人員進入小區,對符合條件進入的人員進行測體溫、登記。預防新冠肺炎隔離是第一要務。居住在裡面的市民從開始的不適到現在的點贊支持,讓水務局的幹部們很是欣慰!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永康水務局機關幹部值守的永康站前小區

永康市現有行政村186個,分佈在16個鄉鎮、街道、開發區,這些村莊不約而同在1月27日開始自發封村。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2月8日中午,池女士16天來第一次下樓。她開車去永康探望住在鄉下的婆婆。在小區北門,她隔著車窗從保安手裡接過一張通行證。正是這張通行證到最後幫了她的忙,否則她今天就無家可歸了。

池女士去的地方,她事先已經查詢,附近的高速路口已經封道,她只有選擇從國道上往永康開。連接金華和永康的是330國的一段和一段省道。

池女士告訴我們,出了金華城區,沿途的村莊一路口都可以見到有人把守,圍欄上寫有非本村村民不可進入。她是下午3點左右抵達永康的婆婆家,這次因為有些地方封道,她花了3個小時,是平時行程的2倍。結果她的車還是被擋在婆婆家的村口,村裡人非常客氣地讓她登記。尷尬的是,當池女士遞出身份證後,村民就很有禮貌地讓她往回走,她的戶籍是杭州的。後來,池女士只好打電話給婆婆,兩個人在村口匆匆見了一面。婆婆告訴她,年初三村裡就派人上門一家一戶登記了,進出的道路都有村民輪流把守。一些外地打工租住這裡的都讓他們回去了,村民們都非常自覺按要求在家裡蹲著,不走動,都擔心被傳染。有些夜裡偷偷進村的外地人,被村民舉報後也被遣返了。

2月8日下午七點,池女士在電話裡告訴我們,她費了一些周折才回到金華市區。她的住的房子幸虧房產證是她自己的名字。下午回城檢查時,交警按規定讓她回到戶籍所在地杭州去居住。她向他們解釋是早上剛離開金華的但沒有用,最後通過單位給她送來證明,小區通行證等等資料證明。她才得以回到自己家裡,現在小區工作人員通知她需居家隔離14天。池女士表示她會支持,她認為抗疫是大家需要努力的事,每人做好自己很重要。

記者從永康市政府公佈的交通管制公告中瞭解到,目前外地回永康的高速只留永康口可以下,事先沒有申請的外地人一律勸返。本地人身體檢查無恙的需回家隔離14天。

交通管制,永康民眾反映平淡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花街鎮的工作人員在卡點檢查車輛

2月9日上午10點,徐金星又馬不停蹄地帶領我們來到永康的西大門花街鎮,花街鎮下轄16個村委會。該鎮南部與武義接壤、西北部與金東區連接,是金華方向通往永康城區的必經之路。一條330國道橫穿該鎮,也是永康目前交通管制中的6條通道中的一條。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花街鎮的工作人員在卡點登記檢查

該鎮黨委書記呂廣望早早地在330國道交通卡點等著我們的到來。他已經連續十多天沒有休息了。據呂廣望介紹,1月26日(初二)他們就根據上級指示精神成立了鎮裡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第一時間研究重點人群隔離、交通卡點管控設置等措施和方案。當夜就組織力量在330國道設卡,打響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第一槍”。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花街鎮的工作人員在卡點登記檢查

目前花街總體平穩可控,無確診或疑似對象出現。統籌設置聯防聯控是花街鎮的主要做法。呂廣望告訴我們,為了防止村民亂設卡,減少對百姓生活的驚擾。他們鎮就整合各片力量,進行聯防聯控,共設置市級卡點1個、鎮級卡點6個、村級卡點21個。選派優秀幹部擔任重要交通卡點負責人,其他工作人員由卡點所在片區統籌安排,鎮級卡點按一日不少於3班、每班不少於5人配足力量,現守卡人員中中共黨員幹部達800餘人,在這長達半個多月的守卡中黨員幹部發揮了先鋒模範的作用。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花街鎮黨委書記呂廣望在卡點檢查

記者在330國道卡點現場看到,卡點攔停車輛後,卡點工作人員會主動上前詢問:“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去幹什麼?”同時一一登記;另外的工作人員會上前,核查過境人員出示的車輛通行證和身份證是否一致,核查車輛通行證上的出入日期,並測量車上所有人員的體溫。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該鎮潘宅村的60多歲的村民潘振海戴著口罩告訴我們,鎮裡的廣播從早說到晚都是說這個病毒,家裡的小孩也電話提醒我要注意安全。他已經在家十多天了,今天他是到田裡割些青菜,家裡儲存的蔬菜吃完了。

眾人齊心共築“防疫牆”

永康西城街道位於永康市西部老城區,開放小區多,出入口多、流動人口多、社會車輛較多、城郊出租房較多、外來人員多,給街道防疫工作帶來了難度。事實上,如果開放式小區的門守不住,外來人口的流動管不牢,防疫工作會成為一句空話。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2月9日下午,西城街道黨委書記陳麟新告訴我們,疫情就是命令,我們接到上級的指令後,第一時間作出響應,上下一心,聯防聯控,多措並舉開展防疫工作。截至今日,西城街道列入黃色預警對象的有119名,未發現疑似病例。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隔離是最好的防禦。我們只用了2天時間。對全街道36個自然村,7個經濟合作社,5個居委會實行封閉式管理,保留交通卡口121處。對封閉的出口處拉上警戒繩,擺放或掛置一個提醒牌,提醒居民進出口位置時主動配合測量體溫;各卡口安排村黨員幹部進行輪值,對進入人員、車輛、身份信息進行登記。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對外來人員排查實行網格化。村社幹部、樓道長、網格員、機關幹部、市機關黨員按照網格化分工,挨家挨戶敲門排查,未回永的做好電話通知,告知其推遲迴永;發現隔壁住戶外地返永,立即報告。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對西城街道管理的黃色預警人員,在落實“1名聯繫班子+1名聯村幹部+1名村幹部+1名責任醫生+1名責任民警”管控制度基礎上,每個點位增派民兵和專業安保人員,配備報警器,確保24小時盯控到位。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西城街道黨委書記陳麟新還告訴我們,防疫“戰鬥”一打響,政策宣傳至關重要。年初三,西城街道全體幹部職工提前結束休假,全部深入到農村、社區、商圈。通過在公共場所張貼健康溫馨提示,宣傳欄、廣播等及時宣傳衛生防疫知識,提醒大家少出門、不聚會、謝絕親友來訪、發現問題及時報告等。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西城街道潛村黨支部書記錢濤立即組織婦女兒童利用“流動小音箱”,“三句半”快板等形式,每天向村民宣傳防疫知識。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西城街道三馬九鈴區域黨委書記黃紹雄為了發動群眾,專門安排2輛“巡迴宣傳車”深入居民小區進行廣播,提高了居民的防範意識。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西城街道四方居委會主任姚黎明認為,最後還是要依靠群眾,管好自家門。充分發揮樓道長、村民小組長的作用,對每個樓道、出租房嚴防死守,及時記錄人員的進出情況,以“樓不漏戶,戶不漏人”的標準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我很感動,正當我一家為採購生活必需品而煩惱時,街道馬上就發動樓道長給我們代購。還專人負責發放,這樣既保證了我們外出的安全,又解決了我們生活所需,”西城街道居民賈東風如是說。

疫情讓人們在空間上保持了距離,也讓永康西城人的心貼得更近了。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我記得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曾經說過: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文明程度、社會結構,以及政策可能釀成的行為方式,所有這些甚至更多,都記錄在它的經濟史上。那些明白怎樣讀懂這個歷史所蘊涵的信息的人們,在這裡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能清醒地預感到震撼世界的驚雷。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武漢疫情的發生,現在不是抱怨的時候,我們是有能力戰勝它的,在黨委政府的正確引導下,帶領民眾跨過這個災難期。我們在永康的採訪中強烈感受到了這種力量。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監製/丁前程、鄭莉

記者/呂煊 攝影/徐金星

本报记者直击永康交通管制下的“抗疫”民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