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亲子间易出现这三种矛盾,这样处理比打骂好百倍

2020年一开始就来了一只黑天鹅,所有人开始了从未有过的漫长假期,开始了和家人近距离相处的特殊时光。有人说等疫情结束民政局会被挤爆,不是因为结婚的人多了,而是因为离婚的人多了。因为狭小的空间似乎成了放大镜,近在咫尺的距离让每个人的缺点都暴露无遗,从而感到失望和绝望,夫妻尚且如此,那么我们的孩子呢?

特殊时期,亲子间易出现这三种矛盾,这样处理比打骂好百倍


吃东西,无止境的吃东西

玩手机,玩游戏,看抖音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看电视,抢电视

房间脏乱差,不懂得收拾

家里成了游乐场,很乱,非常乱

在孩子眼里,这样的生活是快乐是幸福,就像UU说的多么美好的假期,但成人的眼里却截然不同,每天各种疫情的信息扑面而来,今天封城了,明天小区不让出了,家里没有吃的了,当所有信息都是关于疫情,传染,隔离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淡然处之,随之而来的焦虑和恐慌,晚上睡不着,心里总有事,一边感动着,一边彻夜难眠。

在这样焦虑和恐慌的状态下,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平时:孩子把玩具扔到客厅你下班回家淡然一笑,觉得很正常

这时候:你觉得混乱让自己更烦躁,渴望整洁干净


平时:孩子玩手机你看见的时候很少,因为你很忙,无暇思考和顾及

这时候:孩子玩手机离不开你的视野,你担心和自责,无法视若无睹,那就命令禁止

特殊时期,亲子间易出现这三种矛盾,这样处理比打骂好百倍


而这一切的改变孩子并不知情,孩子看到的感受到的只是不一样的你,从而你们之间最容易出现三种情况:

控制下的反控制

“起床啦,吃饭啦”准备好早餐,妈妈看着指向9点的钟表,呼喊着孩子,可是孩子似乎依然畅游在梦里,没有一丝动静。

“赶紧起来,一会饭凉了”妈妈掀起被子,拉起孩子,

不想吃饭,你们先吃,我再睡会

不行,早饭一定要吃,都准备好了

就这样妈妈和孩子僵持

妈妈又一次试图拉孩子起床

“我再睡会,你别管了”看到孩子的状态,妈妈动作开始变得粗鲁

“不行,必须起来”妈妈一把掀开被子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起来

孩子也被妈妈的行为吓住了,但很快他反应过来,不能听你的,为什么一定要听你的“我就不起”拉上被子又继续躺下了

一场起床大战就这样骤然上演。。。。。

“我是对的,必须按照我说的做,小孩子懂什么”,父母总想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以此来证明孩子是错的。事实上当你试图控制孩子的时候,你们彼此就开始了坚持己见,势不两立,输赢相争的局面,在这样的关系里,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感觉都只会越来越糟。


特殊时期,亲子间易出现这三种矛盾,这样处理比打骂好百倍


正话反说的羞辱

“你写的这个这个字也太有创意了吧”

“孩子看看爸爸,再看看自己正在写的“机器人”字”

明明不对啊,为什么爸爸好像还在夸我,看来我也没写错,阳阳心里想。

屋子里明明乱成一团,妈妈却对正在玩玩具的小阳说“你真厉害,家里都快成游乐场了”

“小阳看着妈妈似笑非笑的脸,若有所思的继续玩着”

接下来的日子,玩具屋里的玩具越来越多,妈妈叫来阳阳问你怎么把玩具全拿出来了,不是告诉你玩什么拿什么,不玩的放回原地吗?阳阳想了想“你不是说玩具多了像游乐场吗”

很多父母喜欢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认为孩子应该会懂,事实上8岁以前的孩子正话反说孩子往往都听不懂,因为正话反说要理解的并非语言本身,而是父母的表情和肢体等非语言信号,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常常都很难准确的做出解读

特殊时期,亲子间易出现这三种矛盾,这样处理比打骂好百倍


别忽视了“忽视”的伤害

有人说世界上最浪漫最感人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这段时间很多人终于能够和孩子长时间的在一起,心里设想了很多温馨美好的画面,然而结果却是:

“妈妈,你帮我讲故事吧”

“你找爸爸吧,妈妈正忙着”

“爸爸,爸爸,给我讲故事吧”

“你找妈妈吧,我还有事”

孩子:。。。。。。。。。

我陪你读书吧,你读书,我刷手机

我陪你运动吧,你运动,我看电视

我陪你写作业吧,你写作业,我嗑瓜子

孩子:为什么你们可以,我却不可以

据最新研究显示忽视对于孩子的伤害要远大于其他语言的暴力,被忽视的孩子情感的社会性发展受到阻碍,因为缺乏情感技能的培养机会,所以大多数孩子情感较冷漠,不懂得如何爱人,不善言谈,不会沟通,喜欢独处,有的甚至无法融入集体。

那么当出现以上情形时,作为父母可以怎么做才能避免亲子冲突的发生呢?


特殊时期,亲子间易出现这三种矛盾,这样处理比打骂好百倍


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长期的呆在一个空间里对成人是挑战,对孩子亦是如此,他们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渴望同伴的陪伴,渴望自由的探索与活动,但却因为这次的疫情不得不接受长时间独孤的呆着。

父母的控制只会让他们本就孤独的内心更加无处安放,很多时候,父母的控制常常也是自己无能为力的表现,比起控制,越是这样的时刻,父母越需要反思和成长。

孩子需要在活动中学习和锻炼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不能陪伴他们一生,所以请不要阻碍他们发展自身能力的机会。给他们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给他们犯错的机会,因为成功从来都是从失败而来,接纳他们的独立而稚嫩,“想要帮你包饺子,但是却撒了面,烂了皮”,傲娇而无知,“我的事情我做主,今天的事情明天做,却常常拖到后天”,渴望却迷茫,“我可以但却不知如何开始”,因为他们还只是孩子。

多试几次就会了,妈妈相信你

我们要不要一起列个计划试试

我有个建议你要不要听一下

当我们能够接纳孩子的不成熟,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看待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或许成长就已经开始了

同时也请不要忘记父母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你给到孩子什么,孩子就会学到什么,你喜欢事事赢孩子,孩子自然事事追求第一,你总是刷手机,看电视,孩子就很难静下心去学习和读书,养育的过程也是自我不断感悟和成长的过程,你做到了,孩子也就做到了。

特殊时期,亲子间易出现这三种矛盾,这样处理比打骂好百倍


正话正说,多用正面积极的语言

比起批评和辱骂,正面积极的表达更能帮助孩子获取信心,付诸行动。

玩具要放到架子上

这个字是这样写的

看晚点是我们一起玩游戏

睡觉的时间到了

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要使用正面的语言来引导,简单易懂容易操作。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多使用启发式的提问,将权力赋予孩子,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表,开家庭会议一起制订计划。


特殊时期,亲子间易出现这三种矛盾,这样处理比打骂好百倍


真正的陪伴是心在一起

人在一起不是陪伴,心在一起才是,这段时间很多家长很开心终于能够做一次愿意为孩子花时间的父母,但事实却令很多人遗憾,我们花了时间,但却依然成为不了好父母。

我们边看手机边陪孩子做作业,我们边看电视边陪孩子玩玩具,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两个人就像两条平行线,你是你,我是我,就像两个熟悉的陌生人。

参与孩子的活动和计划,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被爱,从而感受到家庭的安全感和稳定感是陪伴最重要的事。

各年龄段孩子的陪伴要点:

2岁以内,哭了就哄,饿了就喂,困了就睡

3-6岁 做“慢半拍”的父母,给孩子探索的空间,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中和孩子一起进行

6-12岁 列好计划表,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

12岁以上 还孩子一起做家务,讲述自己的经历,倾听孩子

高质量的在一起,没有捷径,只有用心!

特殊时期,亲子间易出现这三种矛盾,这样处理比打骂好百倍


养育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和其他特别重要的工作一样,而这项工作的收获也是远期的,所以常常容易使人产生失望的感觉,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教养变成渐近的,快乐的事情,先把你要教给孩子的东西分类,一段时期内只进行一两项,日积月累,自然就会看见成效,这样父母也就会从中体会到成就感,隔离期间更是如此,有计划,有安排,循序渐进,每天进步一点点,当你看到孩子的成长时,一切也将会朝着积极的方向进行,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亲密,孩子也会因此而感到家的温暖和爱,而这不正是我们期待中的惊喜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