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菱三五唱歌去”是誰的詩?寫出了什麼意境?

野駱駝9005184025938


“採菱三五唱歌去”出自元代詩人楊維楨《吳下竹枝歌七首·其一》全詩如下:

三箬春深草色齊,花間盪漾勝耶溪。採菱三五唱歌去,五馬行春駐大堤。

這首詩比較寫意隨性,說的是在一個春光明媚的好日子,朋友們背上三五個竹簍去郊外踏青,綠草成茵,春色盎然,在鳥語花香的春日裡徘徊倘佯,搖槳泛舟於荷塘之上,荷花未開,鼻尖卻彷彿有陣陣蓮花清香撲鼻,仿若夢中,這情景當比昔日西施浣紗的耶溪更勝一籌。可惜春日裡沒有新鮮的菱角長成,朋友們三五成群撲騰著水花還不過癮,也只能唱著採菱曲聊以慰籍,歌聲悅耳悠揚,引得堤壩之上踏青的同仁駐足聆聽,陶醉不已。

“三箬”與“採菱”前後呼應之意,去郊遊為何攜帶竹簍呢?為了採菱角,到了才恍然發現春天沒有菱角,不免有些失望,唱一曲採菱曲,開心而來,趁興而歸。

竹枝詞的起源:

早先是巴蜀地區的民歌,唐朝詩人劉禹錫開創了先河,使得竹枝詞成為文人賦詩的一種,並且留下了著名詩篇,其中就有: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睛。

同樣描繪了一副春日太陽雨的盛景:沿江兩岸楊柳依依,青翠欲滴,江面水平如鏡,倒映著楊柳搖曳生姿。美貌的少女心情不好,正在江邊散步,忽然聽到江上有悅耳動聽的歌聲傳來,原來是那舟上的男子正在對著自己唱情歌。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就如同這陰晴不定的天空,東邊掛著太陽,西邊還下著雨呢!那個人麼,到底是有情,還是無情呢?

劉禹錫的竹枝詞采用一語雙關的手法,含蓄又微妙展現了少女心中糾結的戀情,十分生動。

發揚光大的竹枝詞

“採菱三五唱歌去”的作者元代詩人楊維楨本身熱衷於竹枝詞,題目所問的竹枝詞只是詩人眾多竹枝詞中較為普通的《吳下竹枝詞》,除此之外,楊維楨還寫過《西湖竹枝詞九首》更為引人矚目。詩人曾攜妻兒到杭州尋訪有人,在西湖四處遊覽,山水風光之優美讓人流連忘返,詩性大發之下所作,內容清新有趣,非常接地氣,廣為流傳唱和。

蘇小門前花滿株,蘇公堤上女當壚。南官北使須到此,江南西湖天下無。……小小渡船如缺瓜,船中少婦《竹枝歌》。歌聲唱入箜篌調,不遣狂夫橫渡河……

一時間無論是詩壇名流,聰慧女子皆有佳作,楊維楨因此收錄自己首倡的9首,還有其他119人的西湖竹枝詞,整理彙編為《西湖竹枝集》,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竹枝歌專集,掀起了一場空前絕後的竹枝歌運動,此後竹枝歌廣為歷代詩人所喜愛,成為眾所周知的一類詩體光華閃爍,流傳於世!

這個回答有幫到您嗎?詩詞文化@晴空莽莽 歡迎留言探討,感謝支持!


晴空莽莽


問題:“採菱三五唱歌去”是誰的詩?寫出了什麼意境?

前言

唐詩宋詞元曲雜劇,各個朝代都有各自的文化標誌,文學藝術特色以及巔峰代表。元代無疑以散曲雜劇為最高峰,所以元曲在當時被文人稱為“新詩”。

“採菱三五唱歌去”這句詩便出自元末明初楊維楨的《吳下竹枝歌》,這是其組詩中的其中一首,全詩總共九首,為了說明問題現摘錄節選如下:

三箬春深草色齊,花間盪漾勝耶溪。

採菱三五唱歌去,五馬行春駐大堤。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詩人,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他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

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婉麗動人,雄邁自然,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稱“鐵崖體”,他的這種風格極為後世歷代文人所推崇。

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其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存世並流傳。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尊崇原創,不忘初心。自古讀書本難,行文不易;既然頭條有緣,文筆相見。如果您認可“兵法天下”,敬請贊轉分享,雅評留言——

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奇文共欣賞,疑意相與析】


兵法天下


“採菱三五唱歌去,五馬行春駐大堤”出自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楊維楨(1296—1370)的詩歌《吳下竹枝歌七首其一》,從作者的生卒年,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生,僅有後兩三年生活在明朝(1368—1644),他一生的絕大多數時間都身處元朝。

“採菱三五唱歌去,五馬行春駐大堤”寫的是江南的郊遊景象:明媚的春光裡,三五成群的青年男女聚會在堤岸邊,唱著柔美動聽的《採蓮曲》,歌聲傳出很遠很遠……遠處的大堤上,騎馬踏青的人勒馬傾聽,陶醉成一幅剪影……好一派江南踏春圖。

我之所以把“採菱三五唱歌去”理解為不是採菱角,而是唱《採菱曲》,是因為菱角的果實成熟期在7—9月份。詩歌寫的是春天,其時是沒有菱角的。

這首詩歌除了寫了江南令人流連的春光美,從“五馬行春駐大堤”一句,可以看出,北方遊牧民族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也進入了江南民間,由此可見民族融合之一斑。

回過來,看一看作者楊維楨的生平:

楊維楨,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進士。歷天台縣尹、杭州四務提舉、建德路總管推官。元末農民起義爆發,楊維楨避寓富春江一帶,張士誠屢召不赴,後隱居江湖,在松江築園圃蓬臺。於是江南一帶,才俊之士造門拜訪者絡繹不絕,每日客滿。他又周遊山水,頭戴華陽巾,身披羽衣,坐於船上吹笛,或呼侍兒唱歌,酒酣以後,婆娑起舞,以為神仙中人。明洪武二年,召至京師,議訂各種儀禮法典。事成後,即請歸,朱元璋命百官於京都西門外設宴歡送,歸後不久逝世。


滿目皆琳琅


“採菱三五唱歌去,五馬行春駐大堤”出自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楊維楨(1296—1370)的詩歌《吳下竹枝歌七首其一》,從作者的生卒年,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生,僅有後兩三年生活在明朝(1368—1644),他一生的絕大多數時間都身處元朝。

“採菱三五唱歌去,五馬行春駐大堤”寫的是江南的郊遊景象:明媚的春光裡,三五成群的青年男女聚會在堤岸邊,唱著柔美動聽的《採蓮曲》,歌聲傳出很遠很遠……遠處的大堤上,騎馬踏青的人勒馬傾聽,陶醉成一幅剪影……好一派江南踏春圖。

我之所以把“採菱三五唱歌去”理解為不是採菱角,而是唱《採菱曲》,是因為菱角的果實成熟期在7—9月份。詩歌寫的是春天,其時是沒有菱角的。

這首詩歌除了寫了江南令人流連的春光美,從“五馬行春駐大堤”一句,可以看出,北方遊牧民族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也進入了江南民間,由此可見民族融合之一斑。

回過來,看一看作者楊維楨的生平:

楊維楨,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進士。歷天台縣尹、杭州四務提舉、建德路總管推官。元末農民起義爆發,楊維楨避寓富春江一帶,張士誠屢召不赴,後隱居江湖,在松江築園圃蓬臺。於是江南一帶,才俊之士造門拜訪者絡繹不絕,每日客滿。他又周遊山水,頭戴華陽巾,身披羽衣,坐於船上吹笛,或呼侍兒唱歌,酒酣以後,婆娑起舞,以為神仙中人。明洪武二年,召至京師,議訂各種儀禮法典。事成後,即請歸,朱元璋命百官於京都西門外設宴歡送,歸後不久逝世。





小老虎的vlog


此句出自元代詩人 楊維楨《吳下竹枝歌七首》

原詩較長,我只給節選了帶有“採菱三五唱歌去”這一句的一部分。

三箬春深草色齊,花間盪漾勝耶溪。

採菱三五唱歌去,五馬行春駐大堤。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

淺析

深春時節,草色青翠,十分茂盛,一派葳蕤盛景,花團錦簇,溪水盪漾,比若耶溪(耶溪:即 若耶溪 。傳說 西施 浣紗處。 唐 李白 《和盧侍御通塘山》:“君誇 通塘 好, 通塘 勝 耶溪 。” 王琦 注引 施宿 《會稽志》:“ 若耶溪 在 會稽縣 南二十五里,北流與 鏡湖 合。”)

的景色還要美上幾分。採菱的小姑娘們唱著歌,三五作伴的去採菱,河堤上有五匹馬彷彿也被這醉人的春色所陶醉,久久駐留,不願離去。

意境輕鬆明快,渲染了一幅愜意閒適的江南春景圖。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查找原詩。謝謝!


宇宙閃電少女


吳下竹枝歌七首\r

元代:楊維楨\r

三箬春深草色齊,花間盪漾勝耶溪。\r

採菱三五唱歌去,五馬行春駐大堤。\r

家住越來溪上頭,胭脂塘裡木蘭舟。

木蘭風起飛花急,只逐越來溪上流。\r

寶帶橋西江水重,寄郎書去未回儂。\r

莫令錯送回文錦,不答鴛鴦字半封。\r

馬上郎君雙結椎,百花洲下買花枝。\r

罟罛冠子高一尺,能唱黃鶯舞雁兒。\r

白翎鵲操手雙彈,舞罷胡笳十八般。\r

銀馬杓中勸郎酒,看郎色似赤瑛盤。\r

騎馬當軒鵠觜靴,西風馬上鼓琵琶。\r

內家隊裡新通籍,不是南州百姓家。\r

小娃十歲唱桑中,盡道吳風似鄭風。\r

不信柳娘身不嫁,真珠長絡守宮紅。

首先了解一下楊維楨是誰,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這首詩歌詠江南的風土人情,詩中既有民風民俗的描寫,也有少女情懷的表露,但影響不大。在這組詩中,詩人既描繪了江南獨有的民風民情,又描繪了元代民族融合,民俗相互影響的情景。如其一"三箬春深草色齊,花間盪漾勝耶溪。採菱三五唱歌去,五馬行春駐大堤。"描繪了江南春色之美麗,草色深深,繁華似錦,人們三五成群,或唱歌踏青,或騎馬遊玩,生活在優遊快樂之中。又如其四“馬上郎君雙結椎,百花洲下買花枝。罟罛冠子高一尺,能唱黃鶯舞雁兒。則反映了元末的江南亦受其他民族風俗的影響,出現了民族融合的景象。

詩中寫蘇州,從春天騎馬在大堤上賞景、馬上郎君雙結椎、銀馬杓盛酒勸飲、西風馬上鼓動琵琶等,可見當時蘇州是船、馬並用時代,蘇州人的穿著和生活方式,反映出元代蘇州民俗受到蒙古民族的影響,透著豪邁氣質。\r





葫蘆文化


三箬春深草色齊,花間盪漾勝耶溪。採菱三五唱歌去,五馬行春駐大堤。”的意思,詩詞全文,

《吳下竹枝歌七首》是一首元代詩詞名家楊維楨創作的詩詞作品。仔細閱讀本文,您就能知道“三箬春深草色齊,花間盪漾勝耶溪。採菱三五唱歌去,五馬行春駐大堤。”的意思,作者,詩詞全文,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麼。

三箬春深草色齊,花間盪漾勝耶溪。

採菱三五唱歌去,五馬行春駐大堤。

家住越來溪上頭,胭脂塘裡木蘭舟。

木蘭風起飛花急,只逐越來溪上流。

寶帶橋西江水重,寄郎書去未回儂。

莫令錯送回文錦,不答鴛鴦字半封。

馬上郎君雙結椎,百花洲下買花枝。

罟罛冠子高一尺,能唱黃鶯舞雁兒。

白翎鵲操手雙彈,舞罷胡笳十八般。

銀馬杓中勸郎酒,看郎色似赤瑛盤。

騎馬當軒鵠觜靴,西風馬上鼓琵琶。

內家隊裡新通籍,不是南州百姓家。

小娃十歲唱桑中,盡道吳風似鄭風。

不信柳娘身不嫁,真珠長絡守宮紅。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馬到船頭直


詩歌名《吳下竹枝歌七首》,作者是元代楊維楨。關於詩歌,我最討厭教科書式的賞析。詩歌美在讀百遍而意現。

三箬春深草色齊,花間盪漾勝耶溪。

採菱三五唱歌去,五馬行春駐大堤。

家住越來溪上頭,胭脂塘裡木蘭舟。

木蘭風起飛花急,只逐越來溪上流。

寶帶橋西江水重,寄郎書去未回儂。

莫令錯送回文錦,不答鴛鴦字半封。

馬上郎君雙結椎,百花洲下買花枝。

罟罛冠子高一尺,能唱黃鶯舞雁兒。

白翎鵲操手雙彈,舞罷胡笳十八般。

銀馬杓中勸郎酒,看郎色似赤瑛盤。

騎馬當軒鵠觜靴,西風馬上鼓琵琶。

內家隊裡新通籍,不是南州百姓家。

小娃十歲唱桑中,盡道吳風似鄭風。

不信柳娘身不嫁,真珠長絡守宮紅。


城南小優


《吳下竹枝歌》描寫了蘇湖一帶的自然風光與民俗風情,極具生活情趣。“三箬春深草色齊,花間盪漾勝耶溪。採菱三五唱歌去,五馬行春駐大堤。”“三箬”地區,春草茂盛,正宜踏青,少男少女齊聲歌唱《採菱曲》,富有生機與和諧。這裡的人們精通音樂,有“小娃十歲唱桑中,盡道吳風似鄭風。”音樂的悠揚與柔美,盡情展現著這個地區的柔情之美,人們用竹枝詞歌唱著當地的風土人情。


桃花依舊笑春風拂面來


楊維楨 吳下竹枝歌

意境

熱鬧、歡快、祥和。

描寫了充滿生機的宜人春景,展現了人們歡快舒暢的精神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