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墓穴中隐藏着一群不为人知的古聚落

2000年5月,我国考古队员在西安,发现了一座奇特的墓穴,随后它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是一座极有价值的古墓,它保存完整,并没有被盗墓贼光顾;但它又很奇特,尸体不在棺材中,反倒是遗骨在墓穴门前散落一地,墓穴的一切都有被烟熏的痕迹,似乎有人故意在这里放了一把大火!


神秘墓穴中隐藏着一群不为人知的古聚落

还好墓志保存完整,它是我们确定墓主人身份地位极为重要的线索。根据墓志记载,墓主人姓安,有经验的考古队员,其实凭这个姓,大致猜出此人来头非一般。


“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

——《新唐书》


昭武九姓、九姓胡、杂种胡...通常都在指一种人,也就是粟特人。粟特人曾经是我国“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角色。


这些粟特人原本住在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珊河流域,也就是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区域。


大约在公元3-8世纪左右,大致相当于我国的汉唐之间,粟特人开始慢慢掌控丝绸之路的贸易权,很多粟特族人踏上征途,来回游走在陆路丝绸之路上,经商贸易,还有些则定居中国,成为永久的异乡客。


神秘墓穴中隐藏着一群不为人知的古聚落

根据墓志记载,墓主人安伽祖,就曾在同州(今陕西大荔,西安以北)做过“萨保”。由于粟特人贩卖商品,往往以商队的形式运行,因丝绸之路,一路得途径沙漠荒漠山川草地,一个人往往很危险,众人结伴好歹有照应,他们商队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并且拥有武装自保。这就需要一个头领,粟特人的商队首领,被称作“萨保”。


但在北魏起,萨保一词,已经不再局限于商队首领,而是作为中原王朝授予粟特人聚落管理者的官职称号。


神秘墓穴中隐藏着一群不为人知的古聚落


“丝绸之路”,听起来好像是一条漫长的大道,连接中西两个异域文明,实际上,经过几代考古人工作的发掘,一百多年的研究发现:其实丝绸之路,从来没发现过一条有明确标识的,横跨欧亚的路。这些来回于丝绸之路的商旅,路上需要向导引领,若遇上障碍还会改变既定路线。这个时候,作为粟特人的经验,便显得尤为重要。


有些粟特商人干脆在丝路上一些便于贸易的地方永久住下来,建立自己的聚落,比如在龟兹(库车)、焉耆、高昌(吐鲁番)、于阗(和田)等丝绸之路重要据点,都能看到粟特人的聚落。还有些粟特商旅,选择继续东行。但即便如此,很少有哪个商队,会把丝绸之路从头至尾的走一遍,大多数商旅只是选择性的只走其中一段路,比如从自个家乡到下一个绿洲为止,路途约有500公里左右。至于那些携带上百头骆驼赶路的长途商旅,其实在史料中很少提及,要有也只有国家间互派使团。如于阗王曾率领过一个1714人的使团,出使汉王朝。


神秘墓穴中隐藏着一群不为人知的古聚落


那从西域到中原,莽莽数千公里,是不是意味着商旅可以随意乱走?


从出土的敦煌悬泉汉简来看:丝路上的商队和使团需持有汉王朝所颁发的通行证,上面按顺序列出允许他们访问的城镇。这种由官方颁发的通行证,有个特定的名称“过所”。


几乎所有的“过所”都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先是颁发过所官员的姓名、接过过所官员的姓名和地址、问候语、过所持有者的姓名;接下来便是商队成员,先男后女,其次是驴、马和牛等牲畜,过所通常以“准许通行”作为结尾。


神秘墓穴中隐藏着一群不为人知的古聚落

商队每到一个汉王朝所管辖的站点,当地官员都会对商旅牲畜货物进行清点,以确保他们是不是按过所所登记的那样。自然商队也可以向官员申请签发新的过所,方便他们及时调整路线。两汉时,敦煌是丝绸之路我国境内的第一站,一般半年后,这些粟特商旅回程,免不了还要跟官员再打一次照面。


神秘墓穴中隐藏着一群不为人知的古聚落


虽然粟特人以经商闻名,但并不是所有的粟特人都以此维生。就已活跃在吐鲁番聚落的粟特人为例,他们的职业包括:农民、佣兵、客栈老板、皮匠等。


为适应汉地,他们姓早已不局限与之前所谓的“昭武九姓”,而是更加多样性,其中又以这七种汉姓最为典型。如康、安、曹、何、米、史、石。


除了姓名有所更改,粟特人也在逐渐改变他们的丧葬风俗,转而改为我国汉族最普遍的土葬。大多粟特人信仰祆教,也称“拜火教”。


神秘墓穴中隐藏着一群不为人知的古聚落

按照正统的祆教葬礼仪式,他们会把死者先暴露在外,首先让食腐动物把肉吃个精光,然后把收集起来的骸骨洗干净收敛在“纳骨盆”中。举行丧礼时,这些祆教徒还会杀牲献祭,它们的所信奉的神,往往包括树神、石神、山神、风神以及他们的至高神阿胡拉.马兹达。主持这些仪式的,通常由聚落中的萨宝担任。


到唐朝年间,粟特商人在丝路中所占的贸易比居于统治地位,时唐朝官员通过对过往货品进行称重,来确定过往商人该缴纳多少银币。据出土的《称价钱账》记载:买家和卖家总共有48人,其中粟特人就有40人。


从这本账簿分析,素娟也就是未染色的平纹丝绸,在唐朝和金、银、铜一样,被当作通用货币,甚至比其它货币更受欢迎,因丝绸轻、价格稳定,相比而言铜钱就很麻烦,光一贯(一千枚)铜钱就重达4KG。


“唐僧”在《大唐西域记》中这样评价他所见到的粟特人“虽富巨万,服食粗弊”,到底怎么个“粗弊”法?从安伽墓中的围屏图像中,我们可略知一二。


神秘墓穴中隐藏着一群不为人知的古聚落

他们宴席少不了用刀切肉,用高足杯举杯畅饮。根据另外从踩踏葡萄酒到把酿好的酒装进酒翁中的几副画推测:杯子里装的自然是葡萄酒,所谓“葡萄美酒夜光杯”。


神秘墓穴中隐藏着一群不为人知的古聚落

从服装上看,男子都是紧身长袍,多数粟特人穿圆领紧身长袍,女子多数是束腰长裙,窄袖,紧身,长裙常为百褶裙。


神秘墓穴中隐藏着一群不为人知的古聚落

但安史之乱后,风光一时的粟特人成为被打压的对象。因为作为这次叛乱的发起者——安禄山、史思明,都流着粟特人的血液,尤其安禄山的父亲是一位姓康的粟特人,他的母亲称阿史德氏,是个突厥巫。


中原大地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弥漫着一种痛批“胡化”的风潮,无论是粟特还是其它胡人,纷纷改姓改宗、移民他乡、或隐瞒祖籍等方式,来磨灭自身的胡人特征。


神秘墓穴中隐藏着一群不为人知的古聚落

如今粟特人的血液早已融入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当中,还有一部分人依旧住在中亚,对于他们先辈不远万里来中国的经历,可能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