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曲《青花瓷》教你學讀現代詩

會閱讀 | 用一曲《青花瓷》教你學讀現代詩

詩家自有詩家語,豈能等閒閱讀之?今天我就以《青花瓷》為例教你學讀現代詩。


2019年12月進行的山東省2020夏季高考模擬考試中,語文卷的文學類文本的考查選擇了一首現代詩——九葉派詩人辛笛《刈禾女之歌》。原詩如下: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我記起家中長案上的水瓶我記起門下車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唱著原野之歌為什麼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滿金黃的穗子在風裡搖在雨裡生長如今我來日光下收穫我想告訴給姊妹們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風吹過鐮刀下也吹過我的頭巾在麥浪裡我看不見自己藍的天空有白雲是一隊隊飛騰的馬你聽 風與雲在我的鐮刀之下奔驟而來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道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很多考生大呼,一頭霧水,看不懂啥意思。為啥看不懂?這和平時的訓練有關,因為平時訓練的文學類文本閱讀無非就是散文或者小說,突然冒出來一個現代詩歌,學生蒙了,就連很多老師也蒙了。怎麼讀現代詩歌,尤其是一些比較朦朧的詩歌,這成了很多考生關注的問題。


我們首先要明白,詩家自有詩家語,僅僅用平時的閱讀散文或者小說的方式來閱讀詩歌肯定是行不通的,因為詩歌的語言往往具有很大的跳躍性。那麼如何閱讀現代詩歌呢?該怎樣破解一首詩歌呢?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周杰倫的《青花瓷》,覺得這首歌旋律很美,尤其是歌詞很美,清新脫俗,可你知道這首歌的詞作者是誰嗎?對,他就是周杰倫曾經的“御用作詞人”——方文山 。


方文山,臺灣著名的作詞人,多次獲得金牌作曲家的稱號,被譽為”當代詞聖”,他寫出了很多精彩的作品,如《東風破》《煙花易冷》《菊花臺》等,他的《青花瓷》當屬他的巔峰之作。


會閱讀 | 用一曲《青花瓷》教你學讀現代詩


今天我們就以方文山的《青花瓷》為例來進行解讀,剖析一下這首詞的寫作技巧,從而舉一反三。這首詞,本質上就是一首詩,的確令人費解,然而你大可不必擔心,這好比讓你解剖一頭牛,如果你不懂牛的“組織結構”,你拿著再鋒利的刀子,你也會感覺無從下手,但是當你洞悉了其中的秘密,你再去解剖的話,就會遊刃有餘了,你也會練就庖丁解牛的絕技。《青花瓷》部分歌詞如下: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瞭然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縷飄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炊煙裊裊升起 隔江千萬裡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

……


你不妨先讀一遍歌詞,有沒有深一腳、淺一腳,如墜雲裡霧裡的感覺?那就讓我帶你撥開迷霧見月明!詩歌的語言往往具有很大的跳躍性,從而造成詩歌語言的陌生化,這樣就和讀者平時的閱讀審美經驗拉開了距離,距離就是美,這也是著名美學家李澤厚提出的“美在新奇”的美學觀點的體現。那我們在閱讀時,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省略


這是詩歌非常常用的一種技巧,詩歌的語言往往刪除一些介詞、比喻詞等,有時帶有形容詞修飾的名詞,也會把名詞刪掉,只保留形容詞。如《菊花臺》中“飄落了燦爛”其實就是“飄落了燦爛的花”,只不過是把名詞“花”刪掉了僅僅保留形容詞“燦爛”而已。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完整的表達應該是“在素胚上用筆勾勒出青花,筆鋒由濃轉淡”,歌詞就把“在、上、用筆、由”等刪掉了。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這句完整的表達就是“在瓶身上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當然這句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這兩句是由花及人:青花——牡丹——姑娘。


詩詞是最精練的語言,省略會使詩歌更加簡潔明快,在古詩詞中,也是數見不鮮。如:“野曠天低(於)樹”“疑是銀河落(於)九天”“棠梨葉落(似)胭脂色”等。


二、倒裝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瞭然:“心事我瞭然”是“我瞭然心事”的倒裝,其實古詩詞中的倒裝比比皆是,倒裝主要是為了突出情感、平仄、錯位之美等,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中的“欲窮千里目”是“目欲窮千里”的倒裝;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中“歸浣女”是“浣女歸”的倒裝,“下漁舟”是“漁舟下”的倒裝;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是“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華髮早生”的倒裝。


會閱讀 | 用一曲《青花瓷》教你學讀現代詩


三、結合上下文,理解“關鍵點”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我在)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理解這一句特別重要的一個字是“此“,“此”在這裡指什麼?這就需要結合上文“青花——牡丹——姑娘”,在檀香冉冉的屋裡,我思緒萬千,對姑娘的思念於是開始蔓延,所以在此時我就擱下了筆。同樣,在《刈禾女之歌》中,有這樣一句:“為什麼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滿?”“也”字從何而來?這就需要結合上文的那句“我的眼在唱著原野之歌”,這兩句的結構就出來了:我的眼……,我的心也……


四、語言的陌生化處理


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青花瓷上)釉色渲染(的)仕女圖韻味被私藏。這一句頗為費解,其實這只是一種語言的陌生化處理,就是換種說法而已。“私藏”就是被藏起來了,不明顯,其中的韻味需要慢慢品。“私藏”和下文的“嫣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你”的笑美得一目瞭然,下一句中的“而” 字是一種轉折關係,也作了暗示,這句中的比喻是顯而易見的。換種說法,造成語言的陌生感,這在古詩中也很常見,如“功名欺老病”:字面看就是功名欺負我又老又病,試想一下,功名欺負我又老又病,就是功名和我不友好,我又老又病又沒有功名,“功名欺老病”也就是說“老病無功名”的另一種說法。古詩中常見的“對寫”手法何嘗不是換了一種說法?詩人在表達自己思念遠方的親人或者朋友時,不從自己的角度落筆而是從對方下筆,想象對方此刻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中的“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等。


會閱讀 | 用一曲《青花瓷》教你學讀現代詩


五、化抽象為具體


你的美一縷飄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你的美一縷飄散,美是一個抽象的詞語,怎麼會是一縷呢?只聽說過一縷頭髮、一縷陽光、一縷青煙……,那麼這個“美”的“一縷”就是把美這一抽象的概念給具體化了。當然,在理解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把這一句當成省略句來對待,還原出來就是“你的美(像)一縷(雲煙一樣)飄散”。化抽象為具體的手法,在古詩詞中也是屢見不鮮。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等。


六、用典、類比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天青色等煙雨”這一句是化用了宋徽宗的“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詞句,屬於用典。“天青過雨”是青花瓷中的極品,這種釉色必須在雨天才能顯現出來,可能是溼度的問題,這是科學上的事情,我們在文學上就不做探究了。由此可見,煙雨對於天青色來說非常重要,這句和下一句“而我在等你 ”形成了類比,點名了“你”對“我”也是非常的重要,然而天氣變幻莫測,什麼時候下雨不得而知,“你”什麼時候出現在“我” 眼前也不得而知,這和《詩經》中常用的比興手法類似。


會閱讀 | 用一曲《青花瓷》教你學讀現代詩


七、以景襯情、借代、移用


炊煙裊裊升起 隔江千萬裡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炊煙裊裊升起 隔江千萬裡”,特別有畫面感,這是以景襯情,給思緒抹上了淡淡的傷感。但是讀到這裡,你有沒有想:怎麼突然冒煙了?其實,炊煙裊裊升起的地方就是人家,就是“你”的所在,這裡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也就是說我和你相隔萬水千山。“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漢隸的飄逸恰如你的飄逸,為什麼在飄逸前加了一個“前朝”呢?我們只能推測,可能是曾經的某個時間“我”和“你”邂逅過,若無邂逅,哪有後來的相思?伏筆是小說寫作中的一個術語,這裡用於“我”和“你”的相遇,屬於移用。


八、換種說法、煉字、倒裝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怎麼突然跑出來個月色?結合上文就能洞曉其中的原因了,上文說“天青色等煙雨”,那麼等到了沒有?“打撈起”這三個字給了我們答案,從哪裡打撈?從水裡。可見,“月色被打撈起”就是“煙雨過後,雨過天青,月亮升起”的另一種說法。暈開了結局,這個“暈”字妙極,給人視覺上的慢慢推動感,就像一滴墨水滴到水裡,慢慢向四周擴散的感覺。古人寫詩極重煉字,常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 “雲破月來花弄影”中的“破”和“弄”。我曾經寫過一首現代詩,寫到早上我給女兒扎辮子,我給她扎的辮子,人家幼兒園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來,對我女兒說:“是你爸爸給你扎的吧!”於是,我在詩歌中,就把“扎“改成了”“綁”,“綁了三個小辮”就把我那拙手笨腳的形象刻畫出來了。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天青色等來了煙雨,那麼“我”等來了伊人嗎?“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是一個標準的倒裝,正常語序是“你眼帶笑意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是的,看到了,這或許是“我”思念成痴產生的幻覺,“我”在粼粼波光中彷彿看見了伊人的笑容,但是伊人卻“自顧自美麗”,讓我平添些許惆悵和憂傷。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如此令人費解的《青花瓷》都被破解,那麼你在破解其他詩歌的時候,靈活運用我傳授給你的“金剛鑽”,等待你的肯定是潮平岸闊、宇宙澄明。


會閱讀 | 用一曲《青花瓷》教你學讀現代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