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朝話》金句金段

《朝話》金句金
/青陽詩姝 採摘

梁漱溟《朝話》金句金段


梁漱溟《朝話》金句金段


1.在人生的時間線上須臾不可放鬆的,就是如何對付自己。如果對於自己沒有辦法,對於一切事情也就沒有辦法。(懺悔-自新)

2.如果誰能夠對自己的責備越嚴,其“懺悔”也越深,這種人大概都是好人。(懺悔-自新)

3.所謂對人類生命有了解是什麼?就是了解人類生命當真是可悲憫的。(懺悔-自新)

4. 因為我對人類生命有了解,覺得實在可悲憫,可同情,所以對人的過錯,口裡雖然責備,而心裡責備的意思很少。(懺悔-自新)

5. 一個人缺乏了“自覺”的時候,便只像一件東西而不像人,或說只像一個動物而不像人。(吾人的自覺力)

6.“自覺”真真是人類最可寶貴的東西!只有在我的心裡清楚明白的時候,才是我超越對象、涵蓋對象的時候;只有在超越涵蓋對象的時候,一個人才能夠對自己有辦法。人類優越的力量是完全從此處來的。所以怎麼樣讓我們心裡常常清明,真是一件頂要緊的事情。(吾人的自覺力)

7.我們要開發我們的清明,讓我們正源的力量培養出來;我們要建立我們的人格。失掉清明就是失掉了人格!(吾人的自覺力)

8.我願終身為民族社會盡力;並願使自己成為社會所永久信賴的一個人。(吾人的自覺力)

9.人多半都有種種私慾私意,要這個,要那個。(吾人的自覺力)

10.蓋所謂發心,不但是悲,且是智慧的;他是超過一切,是對眾生機械的生命,能有深厚的瞭解原諒與悲憫。(吾人的自覺力)

11.儒家的立志是剛正的態度。(吾人的自覺力)

12.惟有願力才有大勇氣,才有真精神,才有真事業。(吾人的自覺力)

13. 在這個時代的青年,能夠把自己安排對了的很少。在這時代,有一個大的欺騙他,或耽誤他,容易讓他誤會,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慾望當志氣。(慾望與志氣)

14.越聰明的人,越容易有慾望,越不知應在那個地方擱下哪個心。心實在應該擱在當下的。可是聰明的人,老是擱不在當下,老往遠處跑,煩躁而不寧。(慾望與志氣)

15.必須不是從自己軀殼動念,而念頭真切,才是真志氣。(慾望與志氣)

16.單是求知識,沒有用處,除非趕緊注意自己的缺陷,調理自己才行。要回頭看自己,從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這才算是真學問,在這裡能有一點,才算是真進步。 (心理的調整)

17.人類所以超過其他生物,因人類有一種優越力量,能變化外界,創造東西。(心理的調整)

18.人類優長之處,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類少機械性。這從何處見出呢?就是在他能自覺,這是人類第一也是唯一的長處;而更進步的,是在回頭看自己時,能調理自己。(心理的調整)

19.調理自己要注意心思與心情兩面。心思方面最要緊的是要條理清楚。(心理的調整)

20. 對心情應注意的有兩點:一是懈,一是亂。懈或散懈,是一種頂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這事便作不好,常常散懈,則這人一毫用處沒有;社會上也不會有人去理他。(心理的調整)

21.然則如何可不陷於機械而變成一個有能力的人?這是要在能自覺,不散懈,亦不暴亂,要調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這就是改變氣質的根本功夫。(心理的調整)

22.調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夠時,可以休息。在我們尋常言動時,絕不可有苟且隨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時候,尤須集中精力。除非不說不做,一說一做,就必須集中精力,心氣平穩的去說去做。(心理的調整)

23.做事則要集中精力去做,一面須從容安詳,一面還要挺然。挺然是有精神,站立得起。安詳則隨時可以吸收新的材料,因為在安詳悠閒時,心境才會寬舒;心境寬舒,才可以吸收外面材料而運用融會貫通。否則讀書愈多愈無用。(心理的調整)

24. 做人必須要時時調理自己,求心志清明,思想有條理。 (調整自己必親師取友)

25.靠朋友之提醒以免於忽忘,這是一層;更進一層,就是靠朋友的好處,以融化感應自己的缺短而得其養,假定我的脾氣是急躁的,與脾氣和平者相處,可以改去急躁;我的精神不振,而得振作的朋友,我處於其中,也自然會於無形中振作起來。 (調整自己必親師取友)

26.我們對朋友如果是愛護他的,自然要留意他的毛病短處,而頂要緊的,還是要對於他的毛病短處,須有一種原諒的意思。我們指點他的毛病短處的時候,應當是出於一個好的感情,應當是一個領導他幫助他的意思。(調整自己必親師取友)

27.人都是要求過一個痛快的生活。但此痛快生活,果何自而來?就是在各自的精力能夠常常集中,發揮,運用。此意即說,敷衍、懶惰、不做事,空自一天企待著去捱磨日子,便沒法得到一個痛快的生活,——也很不合算。

28.人生只有盡力,盡力才有坦白之可言。坦白決不是沒有羞惡,沒有判斷,它是要使每個人從坦白真實裡面來認識自己,來發揮各自的生命力。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29.大概任何一件事業或一種學術,只怕不肯用心,肯用心一定可以得到許多的啟示與教訓,一定可以有所得,有所悟。(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30.須知世界上沒有什麼可貪的東西,要把他放得空洞開豁一些就好了。(日常生活的態度)

31.我們不要心理上老是存一個東西,最好是坦蕩平實。(日常生活的態度)

32.“一切罪惡過錯皆由懈惰中來”,實是如此。精神不振,真是最不〔得〕了的事。最讓人精神不振者,就是習氣。凡自己心裡不通暢,都是自找,而非由於外鑠。心小氣狹都是習氣,也就是在裡邊有私意。人人都有要好的心;但終難有好的趨向者,就是因為習氣的不易改。要想祛除習氣,必須各人的生命力,能超拔於習氣之上才行。

33. 各人的習氣不同,應時常反省,去求瞭解自己的習氣。大概人類任何學問,都可以幫助人——讓人的生命強大。苟能常於自身深加體驗;更能於多方面留心,求其瞭解;則個人身心自然通暢,力量自然強大,習氣自然祛除。自己老是纏住自己,擋住自己,這就是懈惰。最容易弱損自己的生命力。(談習氣)

34. 中國古人的學問,正是一種求能瞭解自己且對自己有辦法的學問;與西洋學問在求瞭解外界而對外界有辦法者,其方向正好不同。程明道先生常說“不學便老而衰”。他這裡之所謂學,很明白的是讓人生命力高強活潑,讓人在生活上能隨時去真正瞭解自己;如此,人自己就有意志,亦就有辦法。如果想免掉“初意不錯,越作越錯,青年時還不錯,越老越衰越錯,”就得留意於此,就得求學。(求學與不老)

35.人在世上生活,如無人生的反省,則其一生就活得太粗淺,太無味了。無反省則無領略。(秋意)

36.秋天恰是一年發舒的氣往回收,最能啟人反省人生,而富感動的時候。但念頭要轉,感情要平。心平下來,平就對了。越落得對,其意味越深長;意味越深長越是對。我在秋天夜裡醒時,心裡感慨最多。(秋意)

37.人人都應當受一點文學教育。這即是說人人都應當領略領略人生。心粗的人也讓他反省反省人生。也當讓他有許多感想起來。(秋意)

38.朋友相信到什麼程度,關係的深淺便到什麼程度。不做朋友則已,做了朋友,就得彼此負責。交情到什麼程度,就負責到什麼程度。(朋友與信)

39.交朋友時,要從彼此心性認識,做到深刻透達的地方才成。(朋友與信)

40.朋友之間,要緊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有了解之謂也。片面的關係不是朋友,必須是兩面的關係,才能發生好的感情。因為沒有好的感情便不能相知。彼此有感情,有了解,才是朋友。既成朋友,則無論在空間上隔幾多遠,在時間上隔多麼久,可是我準知道他不致背離;此方可謂之為信。 (朋友與社會信用)

41.沒有較高尚的朋友,在社會上自己不會被人看高一點。能不能有較高尚的朋友,那完全看自己的情感志氣趣味如何。朋友相交,大概在趣味上相合,才能成功真朋友。從自己的趣味、好尚、品格,而定朋友高低;從朋友高低,而定自己在社會上的信用地位。 ( 朋友與社會信用

)

42.其實就是淵博也不算學問。什麼才是學問?學問就是能將眼前的道理、材料,系統化、深刻化。更扼要的說,就是“學問貴能得要”,能“得要”才算學問。(談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