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一年52億的營銷費用,為什麼小米的廣告在大街上和各大門戶網卻不常見呢?

十年三好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明星代言算不算?

先後請了梁朝偉、吳亦凡、還有吳秀波、馬東、王源等這些明星,這都是相當知名的明星,這裡的營銷費用就上億了。

在地鐵上鋪廣告,算不算?

小米最近幾年在機場或者是地鐵上都有不少的廣告。

綜藝贊助算不算?

小米贊助了奇葩說,這件事大家還記得吧?這些熱門綜藝的贊助費用都是以億元為單位的,相當昂貴。

還有發佈會、網絡言論管理、橫幅等物料製作的費用,營銷人員的聘請費用,各種廣告公司,這些費用加起來上數十億也是正常。

大家不要驚訝,雖然說小米說此前沒有營銷費用,但是後來也免不了要給錢做廣告買流量,畢竟市場就是這樣的。

在2019年,很多做廣告的大戶已經不怎麼做廣告,但是小米反其道而行,廣告也就更多了。

一個企業有廣告是正常的,畢竟營銷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不過不要把資源全都投入到營銷中,應該放更多的資源在研發中,這種才能更快的進步。

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產品力才是重點,產品力來自強大的研發能力,跟市場產品拉開距離。


太平洋電腦網


感謝您的閱讀!

小米一年52億,而OPPO,vivo一年廣告費是20億。這相差32億的差距,為什麼我們看到線下都是OPPO和vivo,電視臺綜藝都是OPPO和vivo代言?是因為OPPO、vivo和小米的策略不同?還是小米自己謊報了廣告費,其實只有2億元?

這並非沒有可能?vivo和OPPO的廣告費2017年分別投入為20億元,這裡包含了它們邀請明星代言,在各大媒體,和電視臺綜藝插入廣告,而同時線下推廣的力度非常大,我覺得應該不僅僅是投入,應該還有其他合作的手段,但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在小米招股書中,2017年,小米營銷費用高達52.3億,佔整體開支的4.6%。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營銷手段不同,小米將大部分營銷費用用在線上平臺,比如對小米線上進行宣傳等等。
  • 營銷範圍大。小米一大部分的營銷費用在外國。比如印度就一年10來億。
  • Ov渠道費用本質上也是營銷費用,但是這些並沒有算在廣告費用裡。
  • 費用有所誇大,這裡為了上市,誇大營銷費用也不是不可!

那麼,小米下一步應該加大的不是投入資金,而是改變手段,從線下入手,結合媒體多方面發展!


LeoGo科技


看了一下題目,也看了一下其他朋友的回答,我覺得主要問題集中在小米2017年的營銷費用花了52億,這麼多,而OPPO、vivo只花了20億的廣告費,就可以鋪天蓋地的打廣告,覺得不可思議。我覺得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明以下,可以給大家更直觀的闡述清楚這個問題。

1、oppo、vivo20億廣告費用說法的來源

證券時報2016年5月採訪市場研究機構IHS 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王陽估計oppo、vivo每年的營銷費用至少20億元以上。

首先,這個數據不是手機廠家官方公佈的,做不得準。

其次,就算這個數據是準確的,那也是2015年的費用,也不能拿來和小米2017年的營銷費用來比較啊,小米2015年的營銷費用19億元。

再次,王陽是中國研究總監,也只能表示這是對國內的市場營銷費用的估算,不能包括國外市場。

2、營銷費用都包括些什麼?

營銷費用包含國內國外的銷售和市場費用,展臺,門頭,櫃檯,促銷優惠活動,代理商銷售折讓,補貼等等等等和空中廣告,廣告費用只是其中小頭。說這一條的目的是告訴大家營銷費用不等於廣告費用。

3、用同行業廠家估算一下OPPO、vivo的費用

2018年1月30日,金立總裁劉立榮在接受《證券時報》採訪時表示,2016年和2017年營銷費用投入60億元,平均每年投入30億元。oppo、vivo無論是所請的代言明星及明星數量還是冠名的綜藝節目的收視率都不是金立所能比擬的,其投入至少是金立的兩倍,所以保守估計是60億。2017年oppo、vivo的營銷費用是20億,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小編是不信的。

4、品牌覆蓋範圍

oppo、vivo主要的業務範圍手機及其配件。

小米主要業務範圍手機、電視、小米移動、電視盒子、淨水機、淨化器、插線板等等等等,小米自己都能組成一個百貨公司了。

兩者的經營的品牌範圍及產品都是不一樣的,小米這麼多的產品都需要營銷費用,而O、V基本上只有手機產品需要營銷費用,所以就算是兩者之間營銷費用有差別也沒有什麼不正常的。

總結一下:小編不相信OPPO vivo兩家的營銷費用只有20億,上面已經說明了;

小米的產品線眾多,ov只有手機,營銷費用即使有差別也沒有什麼不正常的;

小米和ov產品理念不同,小米追求的是極致的性價比,如果小米整的滿大街都是廣告牌,那麼雷軍承諾的硬件利潤不超過5%可能就實現不了了。

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也可關注小編和小編私信交流。


科技藍兔


隨著小米的上市,各種財務得以公開,小米2017年年收入1146億,將近是16年的兩倍,在營銷費用上面,17年營銷費用佔了總收入的4.6個百分點,細心的網友掐指一算,小米2017年的營銷費用居然用了52個億!2017年ov公佈的營銷費用也才各20億而已!




但是事實上小米所謂的營銷費用主要在線上,各大主流媒體都有小米的水軍,其實各家都有,榮耀小米最大而已,而且大家發現自小米上市以來一直在擴大廣告投入,貌似只請了吳亦凡,其實喜歡看電影的小夥伴已經發現,今年小米贊助的電影超級多!ov主要面相線下打廣告,大家會發現ov在互聯網上從不反駁,也沒有水軍,所以ov的廣告費都在贊助綜藝和廣告牌!


另一方面,小米的大投入主要是在印度印尼市場,新市場的開拓往往伴隨的就是鉅額的廣告費用,還有所有米家都是有小米集團管理,購置房產都要花錢,服務人員都是小米自己僱傭,小米營銷裡包含了大量的人員推廣工資,ov就沒有哦!怎麼說小米也是世界第五大手機品牌,又是以營銷出名的,很正常啦,反正小編不信ov只有20億,可能把加盟費扣了吧!


QX科技


小米手機在早些年就靠著性價比成功的打入了國民的心中,幾乎可以說是真正的國民手機了,也很少有人不知道小米手機的,因此,它已經沒必要在大街上和各大門戶網上猛砸廣告了,知名度已經有了,所以,她要開始搞深層次的營銷了。

比如,在今年2019年Redmi就是《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獨家手機推廣的合作伙伴,長達3小時的電影時長,會讓所有前去觀看的觀眾對它印象更加深刻,這就是小米手機營銷的厲害之處,前兩年推出的初音特別版,也是專門針對二次元用戶量身定做,一下子就戳中了他們的需求。

一年52億的營銷費用,就是這樣花在刀刃上,步步為營,步步為贏!


有數科技


隨著小米的上市,小米在各方面的花銷以及年收入均暴露在了大眾的眼界之下,小米2017年年收入1146億,將近是16年的兩倍,在營銷費用上面,17年營銷費用佔了總收入的4.6個百分點,細心的網友掐指一算,發現小米2017年的營銷費用居然用了52個億!


同樣是2017年,ov兩家以打廣告聞名的手機品牌,各自花銷為20億,加一起都比不上小米,那麼為什麼綜藝,街頭,影視廣告,以至於世界盃的廣告,都是ov的身影,卻很少見到小米呢?

顯然,這是計算方法的問題,小米的營銷費用,將負責銷售推廣的工作人員收入也包含在內,而ov僅僅只算了個打廣告的錢,所以這樣的對比,是不公平的,要知道員工工資其實是佔大頭的,小米真正拿去打廣告的錢,可能會少許多。



每天數碼


一提到營銷費用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廣告,關於營銷費用也一直沒有內行公開普及過,剛才有人發了金立俞雷之前的微博截圖,這裡面算是對營銷費用普及了一下,營銷費用包含國內國外的銷售和市場費用,展臺,門頭,櫃檯,促銷活動,代理商銷售折讓,補貼等等等等和空中廣告,廣告只是其中小頭。

根據俞雷的說法,線下代理讓利以及開店也是算在營銷費用裡面的,那小米之家的開店費用也是算在營銷費用裡面的,包括線下第三方代理的利潤空間,之前還有人說OV一年20億,那根據俞雷這個解讀,那OV光一年的代理讓利保守都在兩三百億了,還不包括給OV代理提供的那些櫃檯什麼的,雜七雜八加起來的話,OV一年最少都在400億了,就是單純算廣告,OV一年都不止20億,其實明星代言不貴,一年也就幾百萬,貴就貴在綜藝節目冠名,之前中國新歌聲,OPPO以6億的價格獲得冠名,快樂大本營一年好像也是6億,跑男估計也低不了,對小米印象比較深花錢比較厲害的應該要數奇葩說,好像是一億冠名費,還有之前世界盃在央視做廣告,兩億多,像吳亦凡王源這種代言人,都不貴,吳亦凡兩年才七八百萬,之前劉昊然一年200萬,甚至有些不懂行的覺得明星代言一年就要三四千萬甚至上億,要是如此,那明星賺錢真的是不敢想象了,現在的當紅明星代言一年保守在30個+了。其實代言是雙贏的,不單單是廠商獲得利益,明星也有好處,小米CC這次投放廣告,對王源也是有好處,包括之前世界盃央視那個廣告,對吳亦凡也是有好處的,提高曝光,提升知名度。代言大品牌廣告,都是雙贏的,有時候不僅僅是代言費,就像OV,很多代理店外面喜歡放代言人那個牌子,這對代言人也是一種曝光。

代言只要不是什麼問題產品,對明星是百利而無一害,尤其那種大量投放廣告的,視頻開頭,視頻網站,線下公交站牌,地鐵以及繁華地段等大量投放廣告牌。

仔細算算營銷費用裡面包含的那些,小米的58億已經是很少了,要是大量開小米之家,那一年的營銷費用才高。

還有人拿唐人街探案2,西虹市首富,空天獵、都挺好等裡面的廣告說事,這個廣告好像並不算在營銷費用裡面,因為這是小米影業以投資的方式投放廣告,是可以賺錢的,不是那種給錢做廣告的。


花雨落9527


這個問題說到的52億,應該是17年的數據了,是小米IPO文件中的數據。而且不只有廣告費,它是銷售及推廣開支,包含了宣傳廣告費用和銷售及推廣人員的薪金,福利等。

即使這樣,小米在2017年的宣傳廣告開支也達到了19億元,那麼19億元,廣告費代表什麼呢?雲南白藥在17年的廣告費還不到22億元。大家可以腦補對比一下。

那麼小米的廣告費花到了哪兒呢?首先大家回憶一下,在17年的時候小米的形象代言人已經換了。在代言人層面上,小米的策略,開始趨向於流量。比如說吳亦凡,那麼流量代表著什麼呢,當然是,費用更高,更貴了。

還有就是2017年的春晚,小米是投了廣告費的,搶奪下了最重要的黃金30秒。這代表是什麼呢?當然,代表的也是,費用更高更貴了。

再有就是欄目的贊助了,小米對於欄目的贊助策略,還沒有針對於電視欄目,主要是針對於網絡綜藝欄目。這個相對來講費用還算是低的,性價比算是高的。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那麼就是OPPO和vivo,他們的廣告是不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那是因為大街小巷都有他們的店,走的是經銷商制度,好多都是經銷商,做的一些廣告,廠家給予一些補貼。而這個方面不是小米的側重點,所以說給受眾的感覺就是廣告少了。

其實從廣告宣傳的角度來講,有效才是最核心的。我個人感覺小米的宣傳推廣方式是很棒的。大家的品牌定位不同,大家的營銷策略不同,那麼,在廣告渠道方面,肯定也得有所不同。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也希望大家能夠點贊關注,謝謝。



賈林浩


“輕資產,重營銷”完全可以用來形容小米了!尤其是和OV兩家相比,小米似乎很少出現在電視廣告上,而且線下的實體店也不是特別的多,那麼為什麼小米的營銷一直被業界看做是一個“範例”,也許我們可以從小米初期的營銷方式著手分析。

微博營銷

事實上,在微博剛剛興起的時候,內容也是極度匱乏的,而小米則在這個時候卡位成功,在微博上積累一定的粉絲量,事實上很少有企業能夠在微博上能夠做到如此的“活躍”,小米在微博上的表現也是非常積極的。微博運營成功之後,小米則開始向微信進發,可謂是層層遞進啊!

社區營銷

小米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和小米的社區營銷是脫不開的,並且獨創了“米粉”,“社區”等方式來獲取紅利,不過現在很多智能廠商都學會了小米這一招,紛紛擁有了自家的“忠實粉絲”。

廣告投放

不過微博營銷和社區營銷只是小米在發展初期的行為,但是隨著市場的複雜性,小米的營銷方式也在發生著一些新的變化,最近一段時間,小米也是積極的在廣告媒體上進行投放,但值得一提的是,小米似乎已經找到了“一邊在廣告上花錢,一邊在廣告上掙錢”的方式,小米也是邀請了非常多的明星,比如說劉詩詩,劉昊然,吳亦凡等,明星的代言費自然不言而喻了。

不過小米的營銷還是需要隨時代轉變的,這樣才能夠發展下去!


互聯網前沿消費


網絡的誤解

現實生活中,基本上哪個綜藝節目火了,哪就有oppo和vivo的廣告;而各個機場、動車站的出入口和站內,我們也可以看到差不多都被oppo和vivo的廣告給霸佔了,直覺上來說,大家都會中國手機營銷費用最高的應該是這兩個了,其實現實應該也是。

但是在網上隨便一搜我們就可以看到很多文章說:小米才是中國的廣告費之王,他們的依據是:從小米的招股書中可以發現:小米2015年營銷開支為19億元,2016年為30億元,到2017年則增加到了52億元,比上一年高了22億;而OPPO、vivo全年的廣告費各為20億元左右(都不去查具體的年份的及來源,直接安插一個2017年),然後就得出了一個說法:2017年小米的廣告費用比vivo和oppo廣告費用加起來還多,小米才是廣告費之王。

真實的情況呢?

先說說vivo和oppo這個20億元廣告費的來源,這是2016年5月份證券時報採訪的文章報道,但是當時證券時報問vivo的營銷費用是是多少,vivo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董事會規定了一個比例,每年必須投入利潤的百分之幾去做品牌營銷。從高層和公司整體來說,我們覺得這個是必須投入的。”至於具體的金額,vivo的負責人表示不便透入。而當時《證券時報》同時採訪了市場研究機構IHS 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據王陽估計,vivo和oppo兩家公司每年都有各20億元以上的營銷費用。

也就是說這個20億的營銷費用是來自於一個市場研究機構的某個員工自己的預測而已,並非vivo和oppo的財報數據,而且這個是2016年5月的報道,相當於這個數據是預測的2015年的數據,為何拿來跟2017年的小米營銷費用對比?再者即使該預測準確,小米當時的營銷費用也沒有高於這兩家企業。

廣告少的原因

報表上的營銷費用可不僅僅是廣告費,根據金立原副總裁俞雷的微博,我們可知營銷費用具體包括國內外的銷售和市場費用、展臺、門頭、櫃檯、促銷活動、代理商銷售折讓、補貼等等和廣告。

至於說哪些方面投入多少比重應該是看各家企業自己的決定,所以小米的52億中對於廣告的支出可能只是小頭,這也是為什麼沒有像vivo和oppo的廣告一樣鋪天蓋地了。

就算小米52億中一半全拿來做廣告,也就是26億左右,除去各個明星的代言費用及投放的電視廣告、網絡廣告,可能剩下不到20個億,全國30幾個省市自治區,平均一個省份還不到1億的營銷費用,再加上地域的分配不均,比如北上廣深主戰場,肯定費用要疊加,那麼其餘省份可能就幾千萬元而已,幾千萬要做到各個車站、機場、公交站、汽車站、商場等鋪天蓋地的廣告當然就困難了。

PS:其實我是非常想知道vivo和oppo的營銷費用支出的,不過這兩家企業沒上市,也不向華為一樣願意對外公佈年報,所以其具體詳細的財務數據現在還是一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