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不信謠!不傳謠!”

“喝科羅娜啤酒(corona beer)不會感染冠狀病毒(corona-virus)!”

新冠病毒的觸角以極快的速度四處延伸,一時間全球老百姓都方寸大亂。

美國媒體還來不及科普2019-nCoV的毒株特徵和症狀,美國民間科學家們已經先一步帶起了節奏。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這樣的說法並非無憑無據,冠狀病毒大名Corona-virus,好巧不巧就和暢銷全球的科羅娜啤酒Corona-beer撞了前綴名,由此讓不少美國人民產生了不愉快的聯想。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謠言傳播者認為,一個有著世界級影響力的啤酒品牌和一種有著世界級影響力的病毒同名,這絕不是偶然。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作為全美最流行的淡啤之一,來自墨西哥科羅娜點綴了無數個美國青年們曖昧和狂歡的夜晚。

很多年輕的美國楞逼還沒有學會嘬一口鹽然後猛灌龍舌蘭這種社會人喝法時,都是往科羅娜裡塞上半塊兒青檸來摸索宿醉。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有著如此大的品牌影響力,美國本土阿憨陰謀論信仰者們自然就覺得病毒名字裡恰巧也帶著科羅娜(CORONA)這幾個字背後一定有著不可告人的陰謀。

對此科羅娜的品牌公關表示,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拜託你們搞搞清楚!喝我們的啤酒不會染冠狀病毒好伐?你最多隻會宿醉。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科羅娜的公關們絕望地發現,陷入恐慌的消費者們已經喪失了判斷能力。

冠狀病毒(coronavirus)很快有了新的美國民間暱稱——科羅娜啤酒病毒(corona beer virus)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Google Trend的大數據顯示,自從疫情展現出爆發趨勢以後,在美國本土謠言的發酵下,科羅娜啤酒病毒(corona beer virus)的搜索熱度一夜登頂。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疫情面前人人自危。一夜之間,科羅娜摘掉了皇冠,從酒鬼們的心頭肉,變成了被掃地出門的孤兒。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這簡直是無稽之談。”有科學素養的斯金納先生表示,他一直覺得自己的酒鬼朋友腦子不太好,這下終於找到了實錘。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但所謂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全美各地的酒鬼們都將沒開瓶的科羅娜倒進了下水管。

他們相信這是同時告別酒精肝病毒的最佳辦法。儘管在旁人看來,這不過是乙醇影響大腦的又一個證據。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也有老酒鬼們愛酒如命,靠著精神勝利法和命運進行博弈。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有一位來自阿拉巴馬州的紅脖子土著表示,這側面反應了加強控制進出口貿易力度的必要性,出於安全考慮,他從不喝從墨西哥進口的東西。

“My man,你又不知道那幫拉美人在那搞什麼,喝出事來怪誰?”

(博士曾做過關於阿拉巴馬州的文化研究)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堅信科羅娜啤酒是此次疫情罪魁禍首的人們心急如焚地奔走相告:“別再喝科羅娜的啤酒了!!墨西哥已經出現科羅娜病毒的受害者了!!”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上高三的青年保羅表示,他爸是個連冠狀病毒狂犬病毒都分不清的大老粗,但最近卻緊張兮兮地給他傳來一張圖,

“son,你看這是顯微鏡下拍的,保真,這啤酒還是別喝了。I'm not kidding。”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但這世上不止科羅娜一種啤酒,那說明別的啤酒也有可能導致患病。這麼想著,許多人自動將Corona beer virus(科羅娜啤酒病毒)過濾成了beer virus(啤酒病毒)。

夏威夷新墨西哥為代表的酒鬼州的搜索數據就反應出,最近美國酒鬼們的日子過得提心吊膽,草木皆兵。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兩地人民對啤酒病毒(beer virus)的搜索率已經超過了科羅娜啤酒病毒(corona beer virus)

很快有“可靠消息”稱,為了徹底避免這個名字帶來的困擾,科羅娜品牌已經決定更名為“埃博拉”。(埃博拉病毒)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但顯然,這樣的消息只會讓美國人民更加不安。有人甚至因為壓力過大出現了幻視:“我現在看到corona(科羅娜)這個詞就會看成corona-virus(科羅娜病毒)。”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有不少不受謠言蠱惑的美國網友看到此番怪相,不禁回想起了一些陳年往事。

科羅娜並不是唯一一個撞錯名的品牌,早在20世紀末,就出現過一個叫AYDS(音同艾滋AIDS)的減肥代餐巧克力品牌。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1970-1980年間,AYDS的生意順風順水,直到80年代中期,同音的艾滋AIDS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很快,這個品牌便在“不吉利”的罵聲中消亡,如今品牌的維基百科頁開頭便掛著一句委屈巴巴的聲明——“別和AIDS搞混。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除此之外,還有網友翻出了自家冰箱裡的陳年老酒——“很早以前買的,後來SARS(非典)爆發了,這會兒家裡還沒人喝它。”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但博士想說,科羅娜啤酒冠狀病毒的撞名倒也不是偶然,只是同一個詞被用在了不同場景。

Corona一詞是西語中“皇冠”的意思,科羅娜的創始人希望打造冠軍啤酒,冠狀病毒則恰巧長成了皇冠的樣子。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世界上第一支科羅娜啤酒1925年就已問世,而冠狀病毒直到1965年才被確認身份。

但這並不妨礙居心叵測的人借題發揮,缺乏判斷能力的人主動踩坑

不少理智的美國網友對此感到不解——這都啥年代了,這麼弱智的東西還有人信?

只有細心的人才能發現,現實早就給出了預兆。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美國版「雙黃連」事件:“幹了這瓶酒,你就感染上新冠病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