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宅家带娃,孩子玩手机没节制?这3个方法可有效解决

为了防治疫情,各个单位、学校都延长假期。孩子们欢呼跃雀,大人们头疼不已,真不知道如何让孩子度过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因为不能户外活动,我儿子丁丁明显看手机的时间延长,最主要的是爱上了玩游戏,无师自通,自己玩了、摸索了几次之后,立马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每天心心念念的就是想要手机玩游戏。

长假宅家带娃,孩子玩手机没节制?这3个方法可有效解决


提起手机相信很多父母都深痛恶绝,烦恼无比。

好奇心研究所曾做过一次调查:你觉得新时代,最蛊惑人心的东西是什么

在上万次的读者反馈中,手机被排在第一位。手机是毒药,不但毒身,更会毒心,手机还会偷走我们的灵魂。

  • 四川成都一位十几岁的女孩因手机被父亲没收,竟然在街头动手打自己的父亲;
  • 广州一名高三学生因玩手机的时间被限制,在高考前离家出走,整整十天毫无音讯;
  • 江苏盐城的一位学生因手机被父母没收,竟然挥刀威胁奶奶把手机交出来。

手机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影响性格

给孩子一部手机,父母可能会轻松一时,却会后悔一世。

小小的手机像一个潘多拉魔盒,打开后可能出现的并不是五彩缤纷,而是可怕的恶魔。

手机的危害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是积累到一定量,一定会以质的形式井喷式爆发,成为很多恶性事件的导火索。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一个两岁半的孩子因为过度玩手机导致近视近900度,900度多么可怕,这得是每天看多长时间的手机啊!

长假宅家带娃,孩子玩手机没节制?这3个方法可有效解决


玩手机除了影响孩子的视力,还影响孩子的其他身体方面的健康。

例如,玩手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导致身体僵硬,易患上颈椎病等等类似的病了;

玩手机还会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引起失眠,长此以往会引起内分泌紊乱;

玩手机游戏还会引起的腱鞘炎等。

玩手机还会影响孩子思维能力、记忆力、专注力以及性格。

一位小学老师说,课堂上坐不住、爱走神儿、静不下心来看书的孩子,80%都有爱玩手机、看电视过多的习惯。

心理学家说:

过度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有损害,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冷漠、自闭、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为。

13岁的浙江台州少年小赵,就是因为过度玩手机导致瘫痪和智力衰退。

小赵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非常溺爱小赵,对他的生活十分纵容,小赵想干什么就什么。

他就经常玩手机玩到半夜,严重的影响了自己的作息规律。

直到有一天,小赵出现了可怕的行为,他突然发疯似的,拿头去撞墙,小脸不停地抽搐。

家人紧急把他送去医院,然而情况还在继续恶化,他竟然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了。

他的主治医生介绍说:小赵除了瘫痪,还有智力衰退现象,当时他已认不清自己的家人,甚至还出现了精神异常的症状。

经医生诊断,小赵得了一种叫做免疫性脑炎的疾病。

长假宅家带娃,孩子玩手机没节制?这3个方法可有效解决


小赵的主治医生介绍到主要病因是因为过度玩手机导致作息不规律,身体免疫系统出现混乱导致的。而且,这种情况或许会持续一辈子!

过度玩手机的危害,你永远无法想象。

“苹果手机之父”乔布斯,生前却不让自己的三个孩子玩iPad和手机。

他说:“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作为研发者,他深知智能产品对孩子的伤害。

无独有偶,一篇《纽约时报》也曾报道过,硅谷的电子工程师跟保姆签订合同时,会增加一项条款,保姆需要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都收起来。

这些电子工程师们作为研发者,他们深知电子产品对于孩子的大脑开发,弊大于利。

如何减少孩子玩手机

很多父母抱怨手机像黑洞一般,让孩子上瘾,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长假宅家带娃,孩子玩手机没节制?这3个方法可有效解决


其实孩子沉迷手机的背后,更多的是父母的失职。

我看到丁丁如此痴迷玩手机,立马开始制止,控制他玩手机的次数和时间。

丁丁又哭又闹表示抗议,同时对我说“妈妈你不让我玩手机,我玩什么?你陪我?”

这一句如同警棍,一棍敲醒了我,丁丁玩手机的深层原因,就是因为缺少我和丁爸的陪伴。

回想我和丁爸因为疫情严重,每天哪也去不了,看手机明显增多(当然以前我们也很能看手机),为了不让丁丁打扰我们,只会扔给他一部手机,让他不要烦我们,却又妄想他有自控能力,会控制玩手机的时间。

1.父母的以身作则

著名研究儿童心理学家伯哈姆教授在教养孩子方面提出三条建议:

第一用榜样去训练

。一个小孩是爱模仿别人所做的事的,如果别人都安静,他也安静,别人满意,他也满意,别人吵闹,他也吵闹。第二用同情的训练法不用申斥法;用开导的方法,不用责备的方法。在适当时间内去尽量鼓励赞扬。最后,用动作作为训练,不用空话。教授由动作,学习由动作,因为动作便是儿童的世界。

中国教育家孔子:强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长假宅家带娃,孩子玩手机没节制?这3个方法可有效解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中习得,因此父母更应该端正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

我和丁爸决定除了工作之需,需要用手机之外,每天看手机的时间不超过1.5小时;

尽量减少用看手机的方式来释放压力或者消磨时间;

两个人不能同时一起看手机,必须保证有一个人陪伴丁丁一起玩。

事实证明,对于儿童而言父母的陪伴和陪玩,远比手机的魅力大。

有时我和丁丁玩的正高兴时,我故意说:“我们看会手机吧?”

丁丁就会说:“不要,不要,我们继续玩游戏”。

我们想要孩子少玩手机,必须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尽量多陪伴孩子,少看手机,和孩子一起健康快乐成长。

2.制定规则

我记得李玫瑾老师,在一次节目中也说过,他处理孙子玩手机,玩平板电脑,只有一招就是早立规矩

长假宅家带娃,孩子玩手机没节制?这3个方法可有效解决


就像陈忻说的:

如果不一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等坏习惯形成再去制定规则,

那么规则往往就意味着禁止,执行规则往往会引起反抗。

但是电子产品作为生活用品的一部分,是时代趋势。

一味禁止使用绝对不是什么正确的做法。

我觉得孙俪的教育是非常可取的,因为她对于电子产品,表示“不排斥”。

她认为,现在互联网是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如果让小孩完全不知道这个东西,也很可怕,等以后孩子哪一天晚知道了这些东西的存在,大家会觉得他们是异类。

孙俪介绍,自己的儿子、女儿每天会有20分钟左右看电视的时间,如果在外面吃饭,会作为奖励给他们看10分钟~15分钟手机。

长假宅家带娃,孩子玩手机没节制?这3个方法可有效解决


很多国家的儿童机构的建议:

2岁前最好不要接触电子产品。

3-6岁可以适当使用手机,一天不要超半个小时。

6-18岁每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内。

因为丁丁现在5岁,他可以适当使用手机,一天不要超半个小时。

3.高质量的陪伴

孙俪说过:“我发现孩子觉得无聊的时候,才会想起来玩iPad和手机,每次带孩子出去旅游时,他们不会想到玩这些”。

台湾教育家洪兰说:纠正一个行为最好的方式,是用一个可被接受的行为取代原有的坏行为。改变一个行为比建立一个行为辛苦十倍,但亡羊补牢,永远不会太晚。

想要孩子不再沉迷手机,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多用心关爱孩子、多倾听多理解孩子。

看到这里很多父母会也会说,疫情当前,真不知道和孩子玩什么。

这段时间,我们主要做这3项活动。

(1)阅读

阅读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也一直在坚持阅读。

对于没有建立起阅读习惯的孩子们,这个假期是最好的机会,把用来户外活动的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

有相关的报告研究显示,近七成中小学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个小时。

之所以这样,兴趣不是问题,读物也不是问题,时间才是问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汪锋说。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们每天生活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没有时间来阅读,正好这个假期可以利用不能出门的时间来培养阅读习惯。

(2)朗读古诗词

长假宅家带娃,孩子玩手机没节制?这3个方法可有效解决


这是我们这个寒假开始新增加的一项活动。

中国成语大会冠军、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彭敏说: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人陪孩子读诗词,亦师亦友,交相砥砺敦促,长此以往,将会形成一个多么诗意而美好的家庭氛围啊!

我和丁丁一起读古诗词的形式也很简单,找到一些通俗易懂的诗词,每天大声诵读5--6遍,3天一首,也没有特别的要求丁丁必须背会或者理解意思,只是单纯的让他享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例如,我们这几天朗读的是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丁丁就可以知道一些简单的意思,例如知道这首诗是写春节的,知道爆竹是指鞭炮,还知道屠苏是指酒。

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

“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或无须)言说的神韵,然后再一遍一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像钉子一样地楔入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要言不烦地点拨,就自然‘懂’了。即使暂时不懂,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

(3)亲子打闹游戏

孩子的精力很旺盛,尤其是男孩子,他体内分泌的睾丸素量高于女孩,而睾丸素最过高就 会导致他一刻也闲不住,只能通过不停的活动来消耗体内的能量。

疫情期间,孩子不能出去攀爬、登高、奔跑、追逐、上窜下跳来释放多余的能量,真的是要把孩子们憋疯了的节奏。

而医学博士安东尼·迪本德博士提出的亲子打闹的游戏,不仅可以释放孩子多余的能量,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绪也得到了抒发,而且还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在此过程中大人和孩子都会感到非常的愉悦和放松。

科学研究早已证明,打闹游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生存本能

长假宅家带娃,孩子玩手机没节制?这3个方法可有效解决


例如,丁丁最喜欢的打闹就是飞行游戏,百玩不厌。飞行游戏可以做旋转、悬空、送出和接回等动作。

每当丁丁萎靡不振或者精力过胜时,可以快速调节他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研究表明,当孩子玩飞行游戏时,他们的协调能力、灵活性、旋转和直线加速的技能都会得到锻炼。

而且一直以来、物理治疗师和职业治疗师都采用温和的飞行动作,来训练协调性比较差的孩子。

小结

长假宅家带娃,孩子玩手机没节制?这3个方法可有效解决


一部小手机,往往藏着做父母的哲学,也藏着孩子的未来。

记得吉诺特博士说过:

认真想一想,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高兴吗?

不是,我们的责任是让孩子更好地长大成人。

所以,好的父母更多的是用心的关心和陪伴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扔给电子保姆——手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