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上海人,应该是指原上海市区十个区的还是十个县的居民?十县是解放后划归上海的?

JFC上的Johnny


这问题莫非是猴子派来搞笑的?

说到上海人,自然应把上海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人都算作上海人,无论是闹市区的,还是偏远区的,乃至包括崇明区的所有人,这应该没有什么可争议的!

难道说,江苏人不含所有的江苏行政管辖区域内的人?山东人、广东人还专门有某些该省的人才是山东人、广东人?

当然,在特定的语境中,在特殊的范围内,对上海人的定义或者任何一个地方的人的定义还是可以再细分一下的,比如是以户籍为准呢?还是以其他什么标准为准?

一般来说,是哪里人总是跟着户籍来认定的,但也不尽然。

上山下乡年代,多少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的青年下放农村,户籍也落在了天南海北的各地农村,但是对他们的认定却是上海知青、北京知青,不管他们回不回去,那个帽子是始终脱不掉的,连知青本人也并不讳言,甚至还以此为荣。那些极个别的至今仍留在各地农村的知青,他们算哪里人?估计还会被人称为上海人、北京人。

至于上海人中有的把市区的称为上海人,把松江、奉贤、嘉定、青浦原郊区的称为本地人,那是毫无道理的。

反过来说,市区的人上溯三代有多少是上海原住民?一定要是内环线的才是上海人?

真不能这样认为。

上海是各地人员融汇之地,除了老上海人,还有大量的新上海人,尽管暂时没取得户籍,甚至还有人不屑要上海户籍的,他们都是新上海人,而且终究会成为上海人。





郭雄333


我是宝山人,祖上三百多年前定居宝山城内,我们从来不讲自已是上海人,只讲阿拉是宝山人!反过来那些住在滚地龙里的自称上海人,讲我们乡下人,你说怪不怪?其实他们到上海是在解放前夕,逃难到此,现在却是一口苏北腔的上海话,户口倒是堂堂正正的上海户口!


手机用户50566454108


我记得小时候 我们乡下的孩子去市区春游 说去上海 到10几岁才去过市区两三次而已。根本没有概念自己是上海人 另外我们的土话真的很土 跟市区小朋友说话都张不开口 当然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5万左右一平的房子 而且很多人家动辄10几套 绝不罕见 三套五套的是普遍现象 我接孩子的时候留心看了一下 门口的bba保时捷玛萨等等比例超过一半.在对待外来人口方面 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郊区很落后 直到现在也没有市区人那么排外 现在郊区的一个小镇外来人口已经超过本地人口 我有时候会有幻觉 自己生活在安徽某个地方


花猫25901470


按照老一辈分法,上海分为市区和郊区。市区以外的全国人都叫乡下人,市区分为上只角和下只角。上只角好像就是以前的南市区黄浦区静安区(也就是外滩城隍庙一带)别的都是下只角了。所以在老一辈人眼里下只角的人去城隍庙就是去上海。我(杨浦区)小时外婆带我去城隍庙玩就说去上海。。。。路上老一辈遇到问去哪啊?外婆回答去上海


路西法之荣耀


上海人这个称呼,在上海地界少有人自己称自己上海人。只有在外地会称上海人。土著上海人一般称自己本地人,川沙南汇讲的清楚一点自称浦东人,青浦金山等几个县划规上海晚一点,不会称自己是上海人。在市区一般都以自已填履历表的籍贯,来称自已是什么地方的人。还很细致,讲到县。比方讲浙江人,没人会称我是浙江人,而是杭州,绍兴,宁波,温州等等分得很清楚。上海人叫本地人。讲本地人蛮难的。总好像有点乡下人的味道。所以在上海市区过去没人会称自己是上海人。上海过去是租界地,移民城市,像美国纽约,那里的人对外都称纽约人。但里面分得很细,爱尔兰佬,意大利,日耳曼,华人,黑人,西语佬等等。这就是移民城市。对外有城市的荣誉感,对内同族之间团结。


倒影看他人看自己


我是出生在原上海的南市区,户口也在南市区,并在南市区长大目前居住在浦东新区。居住地一直未变,只是当时被划归浦东新区了。

以前上海市的行政区域分为十区、十县。十区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普陀区、静安区、长宁区。十县为:宝山县、崇明县、嘉定县、青浦县、松江县、川沙县、南汇县、奉贤县、金山县、上海县。

在全体上海人的口中,“上海人”是指生活在十个区中的居民,而生活在郊区十个县的居民,不管是居住在各县城镇中的非农业户口居民,还是以农为主的农业户口居民,统称为“本地人”或“上海本地人”。

上海人在工作中、生活中或朋友之间交往中,相互介绍时,说某某人“是本地人”时,意思就是生活在郊区的上海人。

现在整个上海都撤县变区了,加上市区动迁搬家至郊区的人很多,传统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市区因动迁入住郊区的居民也不能称之为“本地人”。


盛氏牛屋24321069


这个问题,还真的有点意思。相距现在四十五年前吧。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度中期,刚分配工作,工作地点在上海市杨浦区江浦路和长阳路的交界处,当时是乘坐的70路公交车(这线路车,现在基本还是走的原路线,没有多少变化)去单位报到的。第一天上午报到后,听了领导的介绍和工作的分配情况,到吃中饭时,人事科的领导就叫大家回家了,说好第二天,按照工作分配情况和上下班时间正式工作。接着,就再乘坐70路公交车回家。这时,有几个住在江浦路沿线的人也乘坐这辆车。大家互相打招呼问,到哪里去?其中有人回答:到上海去。当时一听,就糊涂了?难道乘坐的不是上海的车,现在不是在上海吗?后来回家一问其他大人,才知道,当时的概念就是:上海人,是住在中山路及大连路以内的人,超出这一范围,有些上海户籍的人到南京路、淮海路等商业街来,还真的是称:到上海去。还有,当时还有上海市区户口和上海郊区户口簿之分,其中的差距还是巨大的。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这个说法和区别了。只要是上海区域范围之内,具有上海户籍的人,都是上海人,就是没有上海户籍,但在上海长期工作并按规定缴纳上海市社保费的人,也称为:新上海人。


江湖闲人359


看看八十年代发的第一代手写身份证上的前六位数,就知道是上海市区人,还是上海郊区人。市区说的是上海话,郊区说的上海本地话。市区为310100,310101黄浦区;310102南市区;310103卢湾区;310104徐汇区;310105长宁区;310106静安区;310107普陀区;310108闸北区;310109虹口区;310110杨浦区;310111吴淞区。郊区为310200,310221上海县;310222嘉定县;310223宝山县;310224川沙县;310225南汇县;310226奉贤县;310227松江县;310228金山县;310229青浦县;310230崇明县。


qzuser226983207


关于这个问题,上海文化出版社曾出版过由沈嘉禄先生著的书名为《上海人的活法》的一本书,比较详细和系统地阐述了上海人的演变和发展历史。阅读后颇有启发和感悟。

什么是上海人?上海开埠(晚清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移民蜂拥进入上海。1949年前的老移民主要由江苏、浙江两省的人构成,当时上海城区话与今上海郊区话四分之三相同,1949年后的在上海的人的籍贯和成分更多元,以后上海城区话深受宁波话等其他方言的影响,上海城区与今上海郊区话为四分之一相同,基本鉴定了今天上海市区话的方言特点。

人们习惯把上海叫“上海滩”,可见这片土地是从昔日的海滩演化过来的。大约在一万年前,地球上的气候由冷变暖,大量冰雪融化,使得海平面不断上升,当时的上海还是一片汪洋。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的西部即成陸,东部地区成陸也有两千年左右。也就是说,上海今天的浦西早就成陸建成了上海,而浦东虽说是上海,但是当时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直到1990年2月上海浦东才开始开发开放浦东。今天的上海浦东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海开埠后大约二三十年代,逐步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在这期间移民的数量远远超过世居于此的原住民。他们来自于中国各地,但其中来自江苏、浙江两省者占到80%以上,占据很多优势,各自约在数十万至百万以不等。另有约3%的安徽籍以及约1%的广东籍。这部分族群成为当时的“上海人”,他们及其后代构成了当今上海人的主体,是近代以来的老上海人。今日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的大都这些移民的后代。“上海人”的籍贯一般是杭州、嘉兴、宁波、绍兴、余姚、苏州、常州、常熟、慈溪、无锡、现上海郊县等地,苏北则以扬州、盐城袓籍为最多。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全面展开,一些原住民居住的中心城区的老移民都被搬迁到了郊区。

近代第一批移民主要来自浙江省和江苏南部的吴语区,其中宁波人、绍兴人、苏州人等,他们构成了上海中心城区居民的主体,其中以宁波籍为最多。

第二批老移民来自江苏北部后江淮和中原地区,大多聚居苏州河以北西北部的普陀、原闸北;也有不少住在城市东北部的杨浦、虹口,与来自浙江宁波等地的移民杂居。老城厢地区也有部分苏北移民迁入。

自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1990年代上海开发浦东以来,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移民纷纷来到上海工作、生活。以形成新的移民潮流。上海再次成为移民城市的目的地,各省市有很多人搬迁居住上海。很多外国人也常年定居上海。

上海人口其中1412万是上海的户籍人口。原住民、郊区人、老移民以及新移民构成了上海的户籍人口,其余的上海人口则是末获得上海户籍的流动人口构成,他们同样是上海人口,虽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上海人,但只要对上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那么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名称符号,上海人口也有你的一份,你也是上海人。所谓的海纳百川也就是这样的意思!


俊53116982413


上海人是大概念,有上海户口的都可称作上海人。细分,市区的,基本上都移民过来外来人口,而郊区的称为本地人。市区的又分为上只角与下只角,上只角主要是原租界,共公租界和法租界。徐汇,卢湾,黄浦,长宁部分,静安,虹口部分。下只角杨浦,虹口,闸北,普陀,长宁。南市区本地人较多,浦东川沙人,较集中。外来移民中苏北来上海的,地位较低。地位相对高是宁波人与广东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