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死最后一计,让自己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是怎么回事?

派大星娱乐站


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军师,他帮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形成了三国时的三足鼎立之势,刘备死后,他尽力扶持刘禅,七出祁山,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时,由于劳累过度,重病不起,他知道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北伐的大业还没有完成,就想使用七星灯续命,让自己再活12年。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刘备的一统天下,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此时自己的儿子也就长大成人了。

七星灯续命,是上古秘诀,是诸葛亮从他恩师那儿学来的,但他的恩师告诉他,这种续命方法,一生只能使用一次,如果失败了,就会让自己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千万别使用。

超高智慧的诸葛亮就能算计到,如果自己不能完成北伐大业,那么日后蜀国肯定会灭亡,魏国就会一统大业,所以他必须使用七星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而完成北伐大业,没想到却被魏延闯进来弄灭了主灯,让自己永世不得超生。可见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对刘备的忠心。

有一天夜里,诸葛亮夜观天象,发现自己的命星暗淡无光,怕是活不久了,就马上准备七星灯续命。中间放一个主灯,外面七盏大灯,最外面围四十九盏小灯。只要主灯保持七日不灭,便可续命12年。自古以来,只有两个人使用过,诸葛亮和刘伯温。刘伯温成功了,续得了十二年寿命,帮助朱元璋一统了天下,而诸葛亮却失败了。

因为诸葛亮在帐内施法时,要姜维在帐外守候,不准任何人进来,在前六日时很安稳,诸葛亮的命星也越来越亮,只要安稳度过第七日,诸葛亮就可以多活十二年了。司马懿也会观天象,他发现蜀国上方有颗将星不稳,忽亮忽暗,就派夏侯霸去打探。



魏延看到夏侯霸带兵来了,就马上跑去向诸葛亮报告,守帐的将士看到魏延要闯帐,就极力阻拦,可魏延武功太高,没有拦住,魏延火急火燎地闯进军帐,一不小心,就把主灯弄灭了。诸葛亮仰天长叹,此乃天意也。于是就吐了一口鲜血,倒在地上,安排后事后,不久就去世了。


迷萌乐


这个是一个民间趣闻,跟诸葛亮的两个儿子有关,诸葛亮聪明一世,没想到最后也没有弄明白自己的两个儿子,导致自己最后一计遭受失败。

诸葛亮的两个儿子

诸葛亮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自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借东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直到病逝五丈原,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绝对是一个成功人士。但是诸葛亮虽然面对天下能够算无遗策,可是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却毫无办法,不知是听不懂自己的话还是因为叛逆,诸葛亮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不听,或者听了做不好,诸葛亮让其走东,他们偏向西,诸葛亮指狗,他俩肯定打鸡,诸葛亮在外指挥三军,在内却弄不明白自己的两个儿子,对此很是懊恼。


诸葛亮安排后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心血日耗,自知自己寿命将近,于是想要七星灯续命,向天再借五百年,五百年不行,十年八年也可以啊,但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诸葛亮七星灯续命在关键时刻,被一个小小的兵卒无意间给破坏了,导致前功尽弃,诸葛亮见此,也没有怪罪这个兵卒,自知是天命不可违,此乃天意,自己大寿将尽,诸葛亮彻底看来,开始着手安排后事了。

大家都知道,人死后在棺材里要放个枕头,而这个枕头一般的情况都是稻草做的,或者是木头做的,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但是到了近代一些必有有权势的达官贵人们都喜欢放一个石枕头,彰显自己特殊的地位。但是他们却不知这是犯了大忌的,原来是人入土为安后,只有当这个枕头腐烂了,方能进入轮回投胎转世,所以以前的先人们才用稻草或者木头枕头,很开便能腐烂,便可再次进入轮回投胎转世,而用石枕头岂不是万年不腐,入不了轮回了吗,诸葛亮深知此点,于是便要嘱咐后人,千万要注意此事。


儿子终于听话了

事先说了,诸葛亮的儿子有两个特点,就是诸葛亮指动他们绝对向西,诸葛亮让他们打狗,他们绝对攆鸡,诸葛亮临死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了些一点。如果自己让他们给自己做一个木头枕头,他们绝对脑洞大开,做一个石头的,甚至为表孝顺做一个金的也说不一定,那么自己岂不是万劫不复。于是诸葛亮心生一计,你俩不是喜欢跟我反着来吗,那么我也就反着说,然后诸葛亮便将两个儿子叫了过来,对其苦口婆心的说道,自己死后一定要给自己做的石头的枕头啊,并且千叮咛万嘱咐,两个儿子也是赶紧的点头答应。


诸葛亮见此,根据多年的经验,这两儿子肯定还会做错事,要时候的,肯定就会弄个木头的。没想到这哥俩来到一起商量了起来,说道咱哥俩从来没有听后父亲的话,干明白父亲安排的事,这父亲都没了,咱哥俩就听他的一回,做明白一件事吧,一切都按照父亲的心愿做,于是经过商量哥俩决定,就按父亲所说的,给他做一个石头枕头吧,并且也这样照做了。不知道诸葛亮泉下有知的话是会生气还是欣慰,儿子终于听话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当不得真,诸葛亮是一个被神话了的人物,他的传说,各种趣闻也数不胜数,这只是其中一个,但是无论如何诸葛亮确实都是一个千古奇人,拥有者无穷的智慧,虽然最后只能三分天下,遗憾终生,但是其六出祁山,写出千古一篇出师表,留下千古一丞相的佳话,也是令人尊敬的。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我想了半天,想想不起来诸葛亮最后一计是啥,为何这么毒,让自己都万劫不复,永不超生呢?
太毒了吧。
翻了翻《三国志》,好像也没有这么最后一计,诸葛亮死时,只是很平静的安排后事视察军营,然后去世。

司马懿后来看到诸葛亮的营地观看了诸葛亮的部署后,很是感慨的说了一句:天下奇才也。

记得看过一篇煽情的东西,说:诸葛亮的投射在司马懿眼里的光芒太刺眼了,即使陨落司马懿依旧久久睁不开眼睛。

查三国志肯定无果,三国志虽然好看,但是还是把诸葛亮当做凡人来写的的,凡人的智慧,怎么会有永世不得超生这么魔幻的因果呢?
于是我翻开《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最后一计是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写的是诸葛亮死前怕司马懿趁自己死后,追杀撤退的蜀军,于是让人用木头做了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木头人,安放在四轮车上。
蜀军开始撤退时,司马懿果然亲自来追杀,后退的蜀军忽然停住,军旗分为左右,中间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的正是诸葛亮,只见他手摇鹅毛大扇,嘴角挂着神秘的微笑。

这时候蜀军中有人大喊:司马老贼,你中了我家丞相的计了。

司马懿疑心本来就重,一直提防诸葛亮有什么阴谋诡计,听这一喊吓得后队变前队仓皇而逃,一口气就跑出五十余里。
这回书叫: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这大约算是诸葛亮的最后一计了,死后依旧稳压司马懿一头。
但是这一计好像也没有到万劫不复的地步吧,这顶多算借助司马懿多疑的特点骗骗他,如果这一计都让诸葛亮永世不得超生,那么大约世上很多人都会永世不得超生吧。
所以这所谓的永不超生的一计大约不是最后一计,而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真正的最后一战,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火烧上方谷这一计布置了很长时间,算是诸葛亮给司马懿挖了个大坑。
诸葛亮先令人在上方谷埋伏了硫磺火雷等引火之物,又令人多准备干草干柴堆积到上方谷。
另一方面,诸葛亮命人用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并诱使魏军前来劫粮。
司马懿审讯运粮的士兵,获得了很多蜀军的消息,并用这些消息取得数场小胜。
后来他得知诸葛亮不在祁山大营此时正在上方谷监督粮草的押运,这和他此前得到诸葛亮打算和他死耗下去的消息一致。
司马懿觉得机会来了,他要给蜀军给诸葛亮来个斩首行动。
司马懿命令大队人马佯攻诸葛亮在祁山的大营,司马懿和他的俩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带领一支兵马去奇袭上方谷,想要活捉诸葛亮。
司马懿的如意算盘算的很好,没想到还是落入诸葛亮的算计之中。
诸葛亮花数月时间布了这盘大局,坑挖好了,只等司马懿来跳,要司马懿来上方谷抓自己,就是这盘大棋的收官之作。
司马懿兵发上方谷,遇到大将魏延的阻挡,但是魏延只是抵抗了一下就败了,司马懿进入上方谷看到山上地上堆了很多干柴干草,司马懿看着这也不像粮草辎重啊,他还没反应过来四方大火就起来了。
火势熊熊,司马父子以为这次就要烧死在这上方谷了。
央视版《三国演义》中,在这里有个煽情的片段,诸葛亮望着在熊熊大火中的魏军,仰天长叹:我必因此而损阳寿。
题主问这个问题,大约也源于此吧,不过把损阳寿,换成了更加恐怖的名词,万劫不复。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连损阳寿这事儿都没提,更别说啥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之类的话。
原因很简单,上方谷这场大火就是为了烧死司马父子,司马懿袭击上方谷要的是出奇制胜,用的是奇兵,奇兵以精良为主,人数一定不会太多。
司马懿的大队人马此刻正在攻击蜀军的祁山大营,没有跟来上方谷,跟来了也就不叫奇袭了。
所以这次大火,即使司马父子和他手下被烧死,其实也没多少人,比其三国历次大战,这只是一场小仗,与因果无关,更别提啥万劫不复了。
所以,《三国演义》中这一段根本没有诸葛亮忏悔的心理描写,慈不掌兵,如果一场战争对敌人的死都要疯狂忏悔,畏惧因果,那仗还怎么打?

=========================================


薛白袍


说起这个事情,诸葛亮确实是挺惨的。自从刘备死后,朝廷的上下一切事物都交由诸葛亮一个人来管理。他自己也说了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结果最后还真把自己给累死了。身为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一个人之一,刘备身边最厉害的一个军师,他六出岐山,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拼命的和曹魏作对,为了蜀国他殚精竭虑,不知道付出了多少。最终还是因为积劳成疾病彻底倒在了五丈原。

即便是诸葛亮身怀经天纬地之才,有一颗充满了智慧的大脑,但是他毕竟是一个肉眼凡胎,还是禁受不住繁重的事物和岁月的侵蚀,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眼看诸葛亮就要不行了,他也深知再这么下去肯定会离死不远。但是这时候还不是他死的时候,因为蜀国还没有完全好起来,魏国的仇也没有报完。如果这时候诸葛亮死了,刘禅身边没什么能人,蜀国注定是会灭亡的。

再加上人类有本能的求生欲望,诸葛亮于是便为自己想到了一个求生的办法。那是一个很平常一天,他交代了自己的手下姜维,把自己的大帐门口守好,不管什么原因,哪怕遇见了天大的事情也不允许任何人进入。这时候诸葛亮要使用一种名为祈禳大法的法术,利用这个方法可以再延续自己12年的寿命,不过期间一定不能受到打扰,要不然就会续命失败,诸葛亮也是因为信得过姜维,这才让他来看守大帐的。

姜维也深知诸葛亮要施法了,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姜维十分认真的守在了门外,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到帐篷里和惊扰到他。很快,就已经过去了六天的时间,在帐篷里,诸葛亮手里拿着一把剑在那里挥舞着,然后双脚在地板上又踏出了好几步罡步,希望凭借此法术能够压镇自己的将星,不让它陨落。

终于,眼看最为关键的第七天就要到来了,在场的所有人在这一刻都表现的很紧张,因为只要挺过了这一天,那么就意味着诸葛亮不用这么快死,还可以再延续12年的寿命了。

第七天到来了,似乎诸葛亮的做法已经起到了作用,原本摇摇欲坠的将星现在开始变得逐渐稳定起来,七星北斗之中的火也是烧的越来越旺了,也就是说诸葛亮这次的成功已经是注定的了,他注定可以为自己延续12年的寿命。

到了晚上的时候了,基本上要不了多久,顶多也就几十分钟的时间,这第七天就要过去,诸葛亮祈禳续命的方法也会获得成功。眼看没什么大碍了,一直都警惕万分,守在门口死死看住了帐篷的姜维终于是松了一口气,他一脸疲惫的看望了一下星空,他发现天上诸葛亮的那颗将星一动也不动了,丝毫没有之前那种要掉下来的样子。

可就在姜维这分神之际,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魏延不知道什么时候冒了出来,竟然直接就风风火火的闯进了大帐,好像有什么大事要禀报一样,可由于走的太急,他一下子就误入了诸葛亮之前所布下来的阵图,然后一不小心就扑灭了那个主灯。

事后很多人都问魏延闯入大帐的原因?这件事要是不解释清楚的话,魏延这颗小命可就不保了。其实就连魏延本人也不知道自己竟然闯下了这么大的一个祸,他只好如实的解释自己之所以会这么匆忙的闯入大帐,是因为司马懿发动了突然攻击,目标正是诸葛亮的帐篷,自己为了禀报这件事才不小心撞坏主灯的。

当时姜维整张脸都被气青了,一下子就要砍死这个冒冒失失的魏延,结果却被诸葛亮制止了,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天命,老天既然不想让自己逆天改命,那么即便没有魏延自己也不可能成功,于是便命令不再责怪魏延了。

诸葛亮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就知道自己要离死不远了。毕竟七星灯一灭他的命就无法被续上,很快就要死了。但是一想到主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还没有稳定下来,还有魏国和吴国两股势力没有被消灭,再加上蜀国里面没有什么能人,所以自己死后蜀国肯定也离灭亡不远了。

诸葛亮不忍心看到蜀国就这么灭亡,于是便又想出了一个托生转世的办法。这个办法也正是他的最后一个计谋,那就是在自己死后命人将自己的坟墓埋在成都里,这样他就可以在成都这么一个好地方再次转世为人了。可惜的是,这个计谋好是虽好,但是却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一旦自己的坟墓没有被埋入成都,那么自己就会被陷入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

诸葛亮很快就想到了刘禅这个人生平很爱跟自己唱反调,傻乎乎的。如果自己冒然告诉他要下葬到成都的话,那么刘禅一定就不会把自己下葬到成都。只有告诉他千万不能把自己下葬到成都,他才会把自己下葬到成都里去。

于是,想着想着,诸葛亮就为刘禅准备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信中大概意思是:我死后只有两个要求,其一,我的棺材你千万不要下葬到成都这个地方去。其二,你必须要命四个壮汉抬着棺材一直往南走,等绳断时才可下葬。

谁知诸葛亮这一生妙计无数,给自己的最后一计却失败了,害的他从此万劫不复,就连将来再次转世为人的机会都没有。

原来,刘禅这次并没有和诸葛亮唱反调,他在诸葛亮死后突然醒悟了过来,他认为诸葛亮这一辈子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都是为了自己父亲和自己的江山,如果我连他死后的遗愿都完成不了,那么我还是人吗?于是刘禅便依了丞相的遗嘱行事。可叹诸葛亮这一生英明神武,最终却落了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最终刘禅派的人并没有将他下葬在成都,而是在向南走的道路上随便找个坑就埋了。

四人回到刘禅身边,又被刘禅所杀,最终无人知道诸葛亮埋在了哪里?肯连年诸葛亮一生聪明一世,最后竟然落得个孤魂野鬼。

本文纯属虚构,野史而已,当不得真。


猫眼观史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早年隐居隆中,后助刘备占荆州、取益州、夺汉中。在蜀汉政权的建立过程中,诸葛亮居功至伟,成为刘备所倚重的托孤重臣。

刘禅即位后,诸葛亮勤勉谨慎、事必躬亲,成为蜀国的柱石之臣。他先后曾五次北伐中原,大都无功而返。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是古代忠臣与智者化身。后世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和民间野史,《三国志》记载较少。

正史中的诸葛亮并非像演义中的被神化,他的才能更偏重于治世。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如下: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三国志》

在演义中,诸葛亮除了失街亭和北原渭桥外未尝败绩,这自然是艺术加工。而他“逆天象”的描述更为夸张,如借东风、观天象,甚至用七星灯来续命等。

今天要说的诸葛亮临死前最后一计,就是这种“逆天象”的表现之一。

建兴十二年(243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前几次蜀军都因粮草不济而退兵,导致北伐无疾而终。这次北伐,诸葛亮使用木牛流马运粮,可谓倾尽全力。

加之诸葛亮健康状况的每况愈下,使得第五次北伐变得尤为重要。面对诸葛亮的率军征讨,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自然不敢怠慢,谨慎采取了避而不战的策略。

司马懿的避而不战,目的是在于消耗诸葛亮的粮草。诸葛亮对此心知肚明,于是使出一计,派人带女裙去侮辱司马懿。司马懿强忍愤怒,当即猜出其用意。

司马懿随后犒赏了使者,结果使者酒后失言,说出了诸葛亮食量大减的情况。于是司马懿便将计就计,在三军将士面前穿上女裙,将诸葛亮气得吐血数升。

此后,诸葛亮便一病不起。诸葛亮不甘心就此结束北伐,于是想起庞德公传授他的“七星灯续命”之法,想借此来增加自己寿命,用以完成他的北伐大业。

《三国演义》第104回记载如下:

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一纪为12年)。

就在诸葛亮大摆续命灯之际,魏延突然闯入帐中,使七星主灯熄灭。诸葛亮随即倒地不起,口吐鲜血。他在弥留时留下两条计策,一是以其木像吓退魏兵。

二是用计避免后世找到其遗骸。诸葛亮病逝后,姜维等人推出其木像,成功的吓退了司马懿,使蜀军退回到成都。刘禅在悲痛之余,看到了诸葛亮的遗嘱。

诸葛亮在遗嘱中交待,要四个壮汉用新结的麻绳抬着他的棺木朝成都之南一直走,麻绳断裂的地方就是他的下葬地。后主刘禅立即命人按诸葛亮遗嘱办理。

四位勇武之士抬着棺木朝南方出发,数天之后,抬棺的四人早已精疲力尽,而新结麻绳却丝毫没有断裂的趋势。于是四人商量了一下,干脆隔断绳子算了。

诸葛亮的棺木被就地掩埋,四人回去复命。不料其中一人酒后失言,让刘禅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一怒之下将四人处死。就这样,诸葛亮的埋葬地无人能知。

咋一看,好像是刘禅处死抬棺者而使诸葛亮葬地成谜,但实际上是诸葛亮有意为之。他早已设好计谋,新绳子显然不可能断裂,抬棺之人肯定会人为隔断。

而勇武之人往往口无遮拦,刘禅势必会因此杀掉他们。这样一来,世人再没有人能知道他的葬身之地。

话说回来,这些仅是演义当中的一些夸张情节。且不说此事真假,至少两千年来无人能知诸葛亮真墓。这些演义与故事,也从侧面说明了人们对诸葛亮才能的赞叹。


野史也是史


诸葛亮(181~234)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他六出岐山,死磕曹魏,鞠躬尽瘁克复中原;为恢复汉室殚精竭虑,最终因积劳成疾病倒在了五丈原。

虽然诸葛亮有超一流的大脑,但凡胎肉体禁不住战争岁月的侵蚀,他的病情越来越沉重。人总是有本能的求生欲望,诸葛亮也概莫能外。

有一天,他交代姜维守住大帐门口,不允许任何人进入。

原来诸葛亮要用他的专业知识——祈禳大法,向上天再借12年的寿命。

孔明曰:“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12年)——引自《三国演义》



姜维遵命站在了门外,前六天,诸葛亮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

到了第七天头上,帐中依七星北斗排列的七盏灯的火苗“一跳一跳”越烧越旺。

到了傍晚时分,眼看七天就要过去;眼看祈禳续命的办法就要成功,此时姜维向北方望去,见一颗将星由摇摇欲坠状态逐渐变的稳定了下来。

然而就在一眨眼的瞬间,魏延风风火火闯进了大帐,由于走的太急扑灭了主灯。

魏延为何要闯大帐呢?原来司马懿发动了突然攻击,目的就是想阻止诸葛亮的续命,魏延才火急火燎闯进了大帐。【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

诸葛亮见此情景,“当啷”一声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眼看丞相就要续命成功,结果被魏延……只气得姜维要斩魏延,诸葛亮无力的摆了摆手,说:“算了,别为难他了,天命不可违也!”

诸葛亮为何要向上天再借12年呢?他像康熙大帝那样再向上天借500年不好吗?

原来12年是诸葛亮最小的愿望,只要再续命12年,他唯一的宝贝儿子诸葛瞻就18岁了(诸葛亮46岁喜得贵子,病重时诸葛瞻才6岁),儿子成年后,诸葛亮再死也就放心了,他想用12年的时间培养儿子成为国家的栋梁才。

诸葛亮有一颗慈父般的心。民间有句话:“父母疼幺儿,皇家爱长子”,这话没毛病。

其实诸葛亮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假如现在就死在五丈原,他不相信刘禅会妥善处理好自己的后事,丞相为何有这种想法呢?





讲真没有人比诸葛亮更了解刘禅了,亮经常想:“刘备如此英明伟大的人物,怎么生下一个如猪如狗一般蠢的儿子。“种下龙种,生下一只跳蚤。”他要是我家的儿子,我tmd把他掐死。”

这不是诸葛亮的气话。

刘禅确实让人失望,丞相让他向东他偏向西;丞相让他撵狗他偏赶鸡;丞相让他远小人近贤臣,他偏和“不是东西”的太监黄皓称兄道弟。在丞相心中,刘禅就是一个叛逆少年。

既然不能续命,那就等待轮回吧。诸葛亮要运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完成自己的后事。难为丞相了,儿子小,皇上无知,“靠山山倒,靠水水流”,他只能如此了。



丞相病入膏肓,临死前为自己安排好了一切:

“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吾阴魂更自起镇之。——引自《三国演义》

随后,丞相给后主刘禅去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信中大概意思是:等棺材到了成都后,你千万不要把我下葬到成都,你命四个壮汉抬着棺材一直往南走,等绳断时下葬即可。

诸葛亮心想,刘禅行事和我反着来,我不让他下葬成都他肯定会下葬到成都,下葬成都就对了。到时我就可以托生转世。诸葛亮是这么揣测刘禅心理的。



然而诸葛亮的这最后一计却失败了,等他的棺材到成都后,刘禅心想:“丞相生前教育我不听,凡事都和丞相反着来”,现在丞相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再不听丞相的话还是人吗?

于是刘禅依丞相遗嘱行事。

当4个壮汉抬着诸葛亮的棺材往南走了4天以后,发现绳子没有断掉的迹象。心想,这要何年何月绳子才断啊?

4个人一商量,用刀子把绳子割断把棺材就地掩埋。然后打道回府去刘禅那里领赏银去了。

见到刘禅后,4个人说事情办妥了,刘禅说辛苦各位了,然后赏了每人250两文银。赏完银子,刘禅一想不对头,杯口粗的绳子4天就断了,这里面一定有鬼。

经过严刑拷打,四个人说我们骗皇上了,刘禅一听勃然大怒,下令斩了四个人。

等刘禅怒气消了静下心来一拍大腿说:“坏了,没问这几个人到底把丞相埋在哪里了!”刘禅后悔不迭,可是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从此诸葛亮到底埋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本来他想12年后转世为人,到最后却成了孤魂野鬼。

假如刘禅把诸葛亮埋葬在成都,等接受12年人间烟火的供奉后,他会选择合适的人选托生为人(12年一轮回),结果诸葛亮最后一计被刘禅无意破解了。

刘禅愧对丞相,12年后,把诸葛亮唯一18岁的儿子诸葛瞻招为了驸马,想做最后的弥补。然而18年过去了,36岁的诸葛瞻最后为保卫成都,保卫刘禅和魏国大将邓艾死磕,诸葛亮唯一的儿子诸葛瞻战死沙场,其孙诸葛尚也壮烈殉国。刘禅无意中把诸葛亮成功灭族了!

综上所述:这个传说告诉我们,远离那些愚蠢的人,否则你会像诸葛亮家族那样死的很惨!


秉烛读春秋


《三国志》记载,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春,在经过数年充分准备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兵出斜谷道,开始了第五次北伐曹魏的战争,并派使臣赴东吴约孙权同时出兵攻魏。

四月,蜀军抵达眉县。此时,司马懿率魏军已经先期到达渭水南岸,老谋深算的他针对蜀军远来、粮草等作战物资运输困难的弱点,决定以逸待劳、以守为攻,用时间把远道而来的蜀军拖疲、拖垮。

每当有蜀使来到魏营,司马懿从不询问军事方面的问题,只用唠家常的方式打听诸葛亮的日常生活细节。

当他得知诸葛亮食少事繁、事事亲力亲为、日夜操劳的情况后,判断他寿命不长、即将油尽灯枯了,于是更坚定了据险坚守不战的决心,他约束将士不得出战,以守制蜀。

诸葛亮对此也是很清楚的,为了克服蜀军粮草运输不便、不能持久的重大弱点,诸葛亮也做好了长期相持的准备,命部队驻扎在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以南之斜谷口以西)一带,分出一部分军士 屯田(开荒屯垦),以解决军食难题,准备和魏军打持久战;同时,他还想尽办法向魏军邀战,先引蛇出洞再设法歼灭。

一天,诸葛亮故意派使者携带一套女人的服饰送给司马懿,想用羞辱的办法激怒他出战。魏军将领们见状个个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寨与蜀军决一死战。

司马懿却不愠不恼,还是严禁诸将出战,按兵不动。为了平息众将不满,同时搪塞一下他们的要求,狡黠过人的司马懿故意上书魏明帝请求出战,魏明帝对此心知肚明,派辛毗为军师,到渭水前线节制军事。

蜀将姜维得知辛毗到前线督军的消息后,非常担心地说:“辛毗这一来,司马懿更不会出兵决战了” 。

诸葛亮洞烛幽微,一语道破司马懿的如意盘算,他对姜维说:“司马懿所谓上书请战,只不过是个借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司马懿真的想出战,他完全可以自作主张,何必绕一个大弯千里请战呢”?可见,蜀、魏双方的统帅对彼此的对手都是十分了解的,司马懿也是诸葛亮最难对付的敌人,两人相遇,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由于魏军森严壁垒,坚守不战,使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陷入了相持不下、进退两难的尴尬状态中。

同年七月,孙权所率的吴军在淮南一带被魏军挫败,无奈撤回江东。

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年仅五十四岁。长史杨仪和大将魏延、姜维等人遵照诸葛亮临终前定下的遗计,秘不发丧,不拔营寨,悄悄整理军队,缓缓往汉中方向退去。

司马懿侦听到诸葛亮已死的消息后,立即率军紧追不舍。杨仪按诸葛亮的遗嘱,命将士倒打旗帜,猛敲战鼓,装出一副要主动攻击魏军的架势。司马懿鉴于以往多次追击均遭失利的教训,疑心诸葛亮未死,此乃以计引诱自己出战,不敢向前,遂引军退回大营。如此蜀军方得以从容撤退,大军进入斜谷道后,杨仪等人才正式发讣告,宣布丞相已殁。

从此,司马懿一个大活人被已经死去的诸葛亮吓退这件事就被民间当作“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字仲达)”的笑话而代代流传了下来。

待蜀军全军撤走、司马懿醒悟过来后,他带人来到五丈原蜀军营地仔细察看,看到井井有条、纹丝不乱的军营,由衷的称赞道:“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材啊”!可惜的是,这位数百年才出一位的“奇才”竭尽全力、穷毕生之功终于没能完成兴复汉祚、一统天下的大业,使后世无数英雄为之扼腕叹息,一掬同情之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民间对此事有更离奇的传说。话说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如同去除了一个心腹大患,于是便毫无顾忌统大军直捣入西川境内,准备乘势灭蜀。

当司马懿统大军来到汉中定军山附近时,在山脚下发现了诸葛亮的坟茔。司马懿为泄愤,下令掘坟。有军士向他报告说,坟前立有一块小石碑,上书:“诸葛武侯圣墓,挖坟之人休活”。

司马懿有些犹豫,但想起往日一幕幕被其羞辱的场景,不由得心生恼恨,于是悍然下令众军掘坟鞭尸。挖开后,军士们打开棺椁,才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只放着一本书。

司马懿打开一看,第一页写着四行小楷:“用兵秘笈,安邦定国。熟读深思,天下可得”。老司马心里一阵狂喜:原来是部兵书,他顿时来了兴趣,于是仔细翻阅了起来。 不料书在棺椁里受了潮,薄薄的书页很难翻,司马懿只好用手指在嘴唇上沾唾沫来翻页。从第三页起,每页只有两字“一图、二阵、三坑、四陷、五惧、六恐”。司马懿好奇心起,指沾唾沫一页页翻下去,边翻边揣摩其意,不知不觉翻到最后一页,定睛一看,只见写有一行七言绝句:“蜀汉丞相诸葛亮,一部兵书棺内藏;来日专候司马懿,翻阅此书身定亡”。

司马懿见到“身定亡”三字,大惊失色,只觉得头皮发麻,手脚冰凉,还伴有一阵头晕目眩的感觉。

一阵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急忙扔掉书本,欲跨马离去,可是没走两步,觉得腹内搅肠般剧痛,他惨叫一声,扑翻在地,四肢抽蓄,很快就七窍流血,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诸葛亮临死前料到司马懿定会趁机进犯蜀境,而自己死后,蜀国已无人是司马懿的对手了。为确保蜀国平安,他授计姜维,先纂写出这部奇怪的兵书,再用毒药浸泡一番,放在空棺材内, 再在司马懿入蜀的必经之路旁设下了一座疑冢(假坟),引诱司马懿上钩。

司马懿中计毒发身亡,曹魏大军群龙无首,只好退兵返回关中。撤退途中,姜维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布置,在山道旁埋伏了一支精锐,直杀得十万魏军所剩无几,端的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民间传说诸葛亮“死了还不饶人”就指此事 ,他临死前设下的最后一计使十万魏军全军覆没,此计因杀孽太重,太过阴损毒辣,遂使诸葛亮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永世不得超生......

当然,此乃民间传说,吹得神乎其神,当不得真,只能当故事看或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铁马冰河wu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主心骨、智囊,连周瑜这样的天才面对诸葛亮都要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能掐会算,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便倾尽一生来保卫蜀国。

在他去世之后,由于后主确实不是治世之才,所以最终蜀国被魏国所灭。这点趋势在刘备去世的时候诸葛亮就看透了。只是,人力终究无法逆转历史的车轮,诸葛亮在最后时间能做的也只是为蜀国多守几日江山。

诸葛亮死后并没有及时发丧,而是为蜀国军队再多争取一些有利战机,至于诸葛亮的尸体到底埋在了何处呢?

其实诸葛亮一直希望自己死后可以埋在定军山,可是如今看来,定军山的诸葛亮墓只是他的衣冠冢而已。他真正的长眠之地至今无人知晓,他死前曾留下一道遗嘱:他死后由四个将士抬着棺材一直走,直到绳子断了,棺材落到何处就葬在哪里。

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就是这么办的,找了四个将士抬着棺材走,但是四人走了一天一夜绳子也没有断,在又累又饿的情况下,便随便找了个地方埋了。后来,后主知道真相后,就把这四个将士给杀了,因此,再也没有人知道这诸葛亮的埋葬之地了。

有人觉得如此诸葛亮很可怜,连个墓碑都没有。其实不然,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计谋之中,虽然没有葬在风风光光的墓穴之中,但如此死后也免了被盗墓者和仇家打扰。不得不说,诸葛亮此机也是天下无双。





南飞雁1988


这种说法来源于民间传说,在正史当中并未见到记载。

并且诸葛亮在临死最后一计让自己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其实是和他自己的儿子有关。

下面我们具体讲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当中,诸葛亮算是刘备的智囊团,非常厉害。

算人,算天,算地。

可以说都是算无遗策,被人称为“智绝”。也是因此的,千百年来,诸葛亮一直为人称道,有关于他的故事,津津乐道,民间故事更是不绝于耳。


据说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一个人,连老天爷都嫉妒他的才华智慧。

所以诸葛亮生了两个儿子都不是很好。

尤其是跟诸葛亮的关系并不怎么好,诸葛亮让他们往左,他们偏要往右,诸葛亮让他们做这件事,他们偏要做那件事。

也就是在俗语当中所说的“左性子”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来不听诸葛亮的话,并且在诸葛亮所有的决策当中他们都是背道而驰。

诸葛亮为此感到非常的恼怒,但是也无可奈何。


就在诸葛亮快要去世的时候,他突然想到自己如果留下遗言,让自己的儿子用金丝楠木棺材把自己下葬,那么他的两个根本不听他话的儿子肯定是用石头棺材把他埋进土里去。

所以他临死前的最后一计指的就是他突然想到可以骗一下自己的儿子,所以他留下遗言,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用石头棺材把自己下葬。

按照正常的逻辑,他的两个儿子肯定用上好的木头棺材把他下葬。因为两个儿子都不听他的话,并且往往是逆反心理,逆着他的心思办事。

这个计策之后,诸葛亮心安理得的去世了。

可是谁又能够想到,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儿子也动了心思。

欣赏自己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听过自己老爸的一句话,那么他临死留下的这些话,要不就听一次吧。

兄弟二人一商量就决定怎么办,老爸说什么就做什么。

当他们看到诸葛亮留下的遗言是让他们用石头棺材埋葬自己,立刻傻了眼。但事实是他们觉着还是听一下老爸的话比较好,所以呢,他们就用石头棺材把诸葛亮下葬了。

这一举动使得诸葛亮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一本古书叫做《葬经》,大概是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个风水先生写的。

黎明很明确地记载了最好的棺材,其实就是金丝楠木棺材。具有防腐的作用,并且金丝楠木本身也非常的珍贵,可以说是身份的象征,也可以萌庇后人,给子孙造福。

最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能够用这样的棺材,那么他死后到了阎王爷那里都能够得到尊重。

在这个之下还有其他木材做成的棺材也可以,只是没有金丝楠木那么好罢了。在这本书当中,对棺材进行了严格的等级之分。

但是不管怎么分,这些材料都是木材。因为据说木头造成的棺材才能够让一个人死后灵魂得到超生,让他尽快进入地府转世投胎。

要是一个人用其他的棺材,尤其是石头棺材,那么他的灵魂将会被锁在石头棺材当中,永世不得超生。

这种棺材的制作方法现如今还有只不过这种棺材传说当中都是用来镇压鬼魅,或者是那些所谓的干尸僵尸之类的尸体的。正常的人死亡之后根本不会用这种棺材。

所以说诸葛亮生怕自己两个儿子不听自己的话,所以设计了似乎用石头棺材的遗言,可是两个儿子偏偏这次就听了他的话,用石头棺材把他下葬了。

所以导致他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

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并且在历史上的另外一个人物身上也出现过,这个人就是被人称为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拯。

据说在他和他的儿子身上也有这么一个桥段。

当然了,这些都是民间传说。

在诸葛亮所流传的文学作品当中,有一篇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虽然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诸葛亮写的,但事实是在历史当中记载诸葛亮至少并未发生这件事。


三度扯历史


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八月,屯兵在五丈原的诸葛亮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之际,亲自率军袭击蜀军后方,斩五百余人,获牲口千余头,降者六百余人。

诸葛亮闻讯后,不由开始为蜀军的前途所担忧,据演义中记载:当天晚上诸葛亮夜观天象,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其光昏暗,诸葛亮便算到自已的命不长久,于是便设七星坛作法,对姜维说:如果七天内灯不灭,我便可增加12年寿命,如果灯灭,我必死无疑。

这也就是演义中所谓的七星灯续命的故事。最后结果大家也知道,当晚魏延因紧急军情,贸然闯进诸葛亮的法坛,还不小心踢灭了诸葛亮的七星灯,诸葛亮于是长叹一声说:我的命如此,怨不得别人啊!当时就口吐鲜血,卧倒在床上。



几天后,诸葛亮自知时日无多,他担心自己死后,蜀汉大军群龙无首,司马懿会趁机率军来攻,这样蜀汉必然危矣。所以,为不让司马懿得知自己去世的消息,诸葛亮决定给自己设最后一条计策,堪称是逆天而行的计策。

演义中是这样说的:“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吾阴魂更自起镇之。司马懿见将星不坠,必然惊疑。”

简单点说,就是在诸葛亮死后,在他的口里面放七粒米,在其脚下放孔明灯一盏,这样诸葛亮的将星就不会坠落,这样司马懿通过观看天象,就会发现诸葛亮的将星还没有坠落,自然会认为他还活着,这种背景下,蜀汉大军悄悄撤退时,司马懿就不敢放肆的追击。

后来,诸葛亮死后,杨仪按其遗命照办。果然,将星虽然暗淡,但一直没有坠落。司马懿心中狐疑不定,难道是自己判断错了?他担心其中有诈,于是一直按兵不动。而蜀军呢?按照军师遗命,缓缓而退,等司马懿发现,蜀军已经全身而退。



然而,根据民间的神话记载,诸葛亮的此举实属逆天而为。因为按照规定,大将一死,将星必落,这是上天的规定,谁也不能违背。现在诸葛亮为一己之私而弄虚作假,更不惜欺骗天上主管星宿的神仙,导致天规被打破。

所以等到天上神仙发现这个事情后,他们赶紧向玉皇大帝奏报,玉帝听后勃然大怒,便下令转世轮回部不要给诸葛亮发轮回证书,让其世世代代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近一千多年,直到公元1310年,因为诸葛亮的地位不断被拔高,人间百姓们对他的敬仰和供奉也是越来越高规格,再加上众仙的求情,玉帝才法外开恩,下令撤销当年对诸葛亮的惩罚,并允许他下界投胎转世。于是在第二年,被誉为诸葛亮转世的刘伯温出生。

当然,这个故事是典型的演义加上民间传说,根本当不得真的。根据史书上记载,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只是交代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随后便去世。史书上记载: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