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估计会是它

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估计会是它

质疑战争的价值和意义,也质疑了人的价值和意义。

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估计会是它

《1917》是萨姆·门德斯最主流也最炫技的电影。

主流,在于它以一战为背景,裹挟着导演爱祖国反战争的红心。

炫技,在于它以数字化的剪切技术,给观众一镜到底的沉浸感。

两者结合下的《1917》,堪称是最沉静的战争电影:两个年仅16岁的士兵布莱克和斯科菲尔德,穿越无人区,向前线传达停止进攻的命令。它在悲悯战争残酷的同时,也高唱人性之美的赞歌。

或者可以换种说法,《1917》鲜少批判,更多赞美。

它通篇都是在借战争前线的暴虐和荒凉,抒发人性的高贵。对布莱克而言,收到命令后的他义无反顾,甚至火急火燎地往前赶,不止是为了挽救前线等待进攻的1600人的性命,更是为了他也在其中的兄长;对只是陪同前往的斯科菲尔德来说,在布莱克不幸牺牲后,他反而坚定了原本不想送信的决心。

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估计会是它

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抒发人性高贵,是战争电影里的传统价值观。远的且不提,2016年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和2017年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敦刻尔克》,都是很典型的案例。萨姆·门德斯的《1917》,也秉承了这个传统。

但秉承传统,并不意味着萨姆·门德斯是个混日子的导演:在极度简化故事内容,且价值观相当主流的同时,他把《1917》的形式推向了极致——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罗杰·迪金斯出神入化摄影技巧,以及事先数月的角色走位演练,《1917》巧妙地隐藏了电影的剪切点,让电影看上去就是由两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构成。

由于一镜到底的视觉效果,电影必须时刻跟随在两位主角身边。为达到这个目的,电影放弃了上帝般的全知视角,而是最大限度地把视角限制在布莱克和斯科菲尔德身上。传统战争题材里,那些表现悲壮的、残忍的及宏大的战争场景和特写,反而成了《1917》极其克制的部分。

这种自废武功版的操作,看似缺少了好莱坞电影里惯有的火爆和血腥场景,实际上却增加了电影的沉浸感,甚至有一种梦魇般的效果。

因为在《1917》里,始终跟在两位主角身后的我们,被迅速带入,变得跟他们一样着急、恐慌甚至无知。毕竟,我们跟他们一样,根本不知道在穿越无人区抵达前线的路上,敌人什么时候来,自己的小命什么时候丢。

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估计会是它

我们切实感受到的,是他们穿越无人区时的荒凉和恐怖,他们面对未知时焦灼的求生欲,和着急传递命令时的迫切,以及那满坑满谷的浮在水面、或烂在泥坑里的腐尸。

这种前所未见的沉浸感,既压制了电影因过于安静导致的沉闷感,又提升了前途未知的悬疑性。所以影片最震撼的镜头,发生在电影快结尾时:已经抵达前线的斯科菲尔德,得知麦肯齐上尉已经下达了立即进攻的命令,他跌跌撞撞地在战壕里奔走,然后在炮火连天的一线飞奔——紧迫感空前提升的激烈,不仅用一场酣畅淋漓的战争场景,满足了观众对火爆场面的诉求,更释放了观众在观影前期始终被压制的情绪。

但也正是一镜到底的形式诉求,限制了《1917》展示人性多面,和批判战争的可能。

比如,一镜到底的视角设定,让电影没办法对布莱克和斯科菲尔德的前史,及周遭人的情感描写,进行更深入的介绍个分析。《1917》里充斥的,不过是两位主角的动作和反应,不过是布莱克为拯救兄长而着急忙慌前行、意外牺牲后斯科菲尔德坚定信心的决然——这样的人性转变,肯定是美好且高贵的,却也是单一又孤绝的。

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估计会是它

萨姆·门德斯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情况,所以让布莱克和斯科菲尔德,就荣誉勋章一事进行了对话:斯科菲尔德说他把勋章拿去换酒喝了,因为他当时渴得要死;布莱克很惊讶,同伴居然会把一块人们拼命才赚到的勋章,若无其事地换了酒喝,他觉得这样做太不值;斯科菲尔德却打断他说:「没什么大不了,就是一块锡罢了。」

这段对话,既质疑了战争的价值和意义,也反省了人在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但这样的闪光点,在《1917》里并不多见。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两位士兵穿越无人区抵达前线的实况直播,是他们面对未知时的见闻与恐慌,是广袤无垠的战场上毫无人烟的荒凉。

这是电影的单薄所在。

在这种单薄里,我们鲜少看到人性在绝境状态里,分化出各种面相的可能性。它有的只是一笔带过的悲悯,和对人性畸变的浅尝辄止。

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估计会是它

比如科林·费尔斯扮演的艾琳莫尔将军,之所以选定布莱克到前线传达命令,就是因为他知道布莱克的兄长刚好在那只队伍里——他用亲情绑架布莱克,胁迫他去执行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据科林·费尔斯说,电影实际上拍摄了他在两位士兵离开后,悠闲喝茶的镜头,但囿于一镜到底的形式,最终删减了这个原本可能加深战争反思力度的设定。

类似还有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扮演的麦肯齐上尉。电影并没有进一步分析他的情感、想法和性格,而是用一句台词和他显露真容时的场面,把他刻画成了一个战争狂形象。

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估计会是它

这种为了一镜到底而被迫割舍角色分析的设定,太符号化、功能化,让电影变得单薄又粗糙,丧失了展示人性复杂,和批判战争残酷的更多可能性。

但这也可以理解,人性复杂毕竟不是《1917》的诉求点。《1917》更在意的,是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是用相对简单的人性刻画与处理,去丰富一镜到底的流畅和简洁。很显然,它做到了,而且很成功:通关游戏般的剧情,配合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有机会去体验战争的残酷。

只不过,它的成功也仅限于此。因为它的形式太抢眼,对人文性的内容造成了强烈压制。而这样的作品,总归是少了可供品咂的余味。

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估计会是它

1917 (2019)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语言: 英语 / 法语 / 德语

来源|南都周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