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話,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為什麼元宵節是十五而不是十六呢?

雲裳花容姣姣



養賢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是確有這種現象,但並非月月如此,特殊的十七圓也有,提前十四圓的也有。有關以月半月圓為節的有正月十五上元節,又叫元宵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又叫鬼節,八月十五中秋節或仲秋節,雖有月亮十五圓變成十六圓,但十六已過月半,與朔望無關了。出現這種情況與陰曆規則有關,是人為造成的,要了解這一現象,就要對陰曆知識有所瞭解。


陰曆即太陰曆,是以朔望月為基本單位而制定的歷法,是依據月亮運行規律特點,月相變化週期來制定的,反映的月相週期的變化規律特點。比較直觀,更容易掌握,易為人用。我國的先民們就把月亮圓缺的一個週期稱為一個“朔望月”,把完全見不到月亮的一天稱“朔日”,定為陰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圓的一天稱“望日”,為每月的十五。從朔到望,是朔望月前半月;從望到朔,是朔望月的後半月;從朔到望再到朔為陰曆的一個月。因為朔望月實際用時為29天12時44分3秒。曆法上天數要計整,不計零,使用四捨五入法,所以就設置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有十二或十三個月,會出現有7個大月,因為大小月有使用了四捨五入法,月圓之日也就會生誤差,本來十五月圓的會延遲到十六才圓了。且不是月月都這樣,月圓還以十五為主。所以做節以月中月圓論的還是以十五為定,不用十六,中元節還提前到七月十四呢。陰曆年一般是354天,當有7月大時就355天。為適應陽曆節氣,陰曆還人為地做了“閏月”,形成閏月年有13個月,13次月圓月缺,384天。


樹德漢碩


十五的月兒十六圓,只是通常的說法,具體哪天最亮不一定。元宵節也不是以月亮哪天最圓來定節日。看下元宵節的傳說和來歷就明白了。

傳說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四處傷害牲畜和人,人們見了就去打它們。

一天,一隻神鳥迷路降落人間,意外地被人當成兇禽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大怒,傳旨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活物都燒死以示懲罰。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危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眾人。百姓得知這個消息,十分驚慌。

有個老人家想了個辦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爆竹、 放煙火。這麼一來,或許可以逃過一劫。”

眾人沒有辦法,只好照做。

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天帝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

百姓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從此後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



梧桐花飛


為什麼元宵節是十五而不是十六,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中國的三個節日。

這三個傳統的節日,它們都和拜祭先人有關,這三個節日就是上中下元節,而且這三個節日中上元節和中元節都是我國傳統的鬼節。

上元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中元節

中元節是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民間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中元節,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還要舉行家宴,供奉時行禮如儀。

下元節

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丶“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什麼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那可是天體自然運行的結果,跟元宵節沒有什麼關係了。


豆爺說說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是一句古話,也是一種天文現象。既然是古話,自然就有其合理的部分,和成立的原因。

第一,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是經驗總結,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說在過去的歷史時空中,農曆十六的月亮比農曆十五圓的次數要多。從最近15年(2005年-2019年)的中秋月圓數據中就不難看出,中秋月亮“十五圓”有4次(2005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十六圓”有10次(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十七圓”有1次(2007年)。很顯然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出現的頻率高於其他日期,於是慢慢就流行了這種說法。

第二,這是天文現象造成的。地理上講,月亮的形狀分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滿月 、虧凸、下弦月、殘月8種。新月也叫朔月,滿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望日,圓月。

眾所周知,月相變化即月球繞地球轉動一週為一個“朔望月”(約為農曆一個月),這個月中月亮最圓的那天稱“望日”,也叫“滿月”。月亮從一個滿月“走到”下一個滿月,需要29天半左右的時間。

“望”通常為農曆每月十四、十五、十六或十七,這時地球正好位於太陽與月亮之間,從地球上看太陽西下時月亮正好從東方升起,被太陽照亮的月亮此刻最圓。

這與月亮繞地球公轉的速度有關,受各種因素影響,如果“望”以前月亮的“腳步”慢,從“朔”到“望”可能要走16-17天,所以會出現“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甚至是十七圓”。

偷偷的告訴大家,2020年的中秋月也是“十六圓”哦!





金剛石9899


民間有句俗語云:“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意思是在一個農曆月中,月亮最圓滿的時刻往往不在十五日之夜,而是在十六日的晚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月亮最圓滿明亮的時刻是在“望”時。什麼是“望”? 每逢農曆初一,月亮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揹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於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根據農曆曆法規定,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初一日。但同是初一日,朔可能發生在凌晨,也可能發生在晚上,而且每個朔望月本身也有長有短。這樣,月亮最圓滿時刻的“望”最早可發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遲可出現在十七日的早上。

眾所周知,陰曆是以月亮繞地球運轉為規律而制定的,所以它與月相對應的很準確。但農曆是綜合陰曆、陽曆優點混合而成的,這就難免會有誤差,當人們把農曆初一定為“朔”時,“望”則要視月球運轉情況而定,通常,它會出現在農曆十五、十六兩天。

導致滿月遲來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速度不恆定引起的。受幾百種因素干擾,月球繞地球公轉速度有時快、有時慢,從“朔”到“朔”或從“望”到“望”,所經歷的平均週期是29.53天,但最長與最短週期相差13個小時。如果“望”以前月亮的“腳步”慢,則從“朔”到“望”可能要走16-17天,所以會出現“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甚至是十七圓”。“望”出現在農曆十五、十六、十七均屬正常,近幾年就曾出現過農曆十七月最圓的情況,只因沒趕上中秋節所在的農曆八月,也就沒人注意。

據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從2002年開始直到今年,連續4年,中秋月都圓在農曆八月十五。但是從明年開始,連續5年,都不能在八月十五觀賞到最圓的月亮。到了2011年,才能趕上“十五的月亮十五圓”。根據自1987年到今年19年的統計,十五圓的有7年,佔37%;十六圓的有9年,佔47%;十七圓的有3年,佔16%。

為什麼“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呢?趙之珩說,這是因為只有當月亮與太陽的經度相差180度時,從地球上看,月亮與太陽處在正好相對位置的時刻,(如同兩個人正好臉對臉)才能看到圓月。但是,月亮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是一個橢圓,時近時遠;最近時有36萬千米,最遠時有40萬千米,由於萬有引力的關係,近時走得快一些,遠時走得慢一些。如果在上半個月快了,就會準時到達圓月的位置,在十五圓,如果慢了,就會“晚點”,趕在十六或十七到達圓月的位置。這種“十五不到位”的情況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趙之珩說,需要向廣大群眾說明的是:一、每過29.5天,月亮就圓一次,並不是只有八月十五或十六的月亮圓。一年裡要圓12次或13次。二、用望遠鏡觀察月面,最佳的日子是在農曆的初七至十三和十九至廿三。最圓的日子裡,月面山脈的形狀反而看不清楚。

白銀市民俗民間文化研究會【陶政聰】


陶政聰


每逢農曆初一,月亮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揹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 到了農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於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

根據農曆曆法規定,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初一日。但同是初一日,朔可能發生在凌晨,也可能發生在晚上,而且每個朔望月本身也有長有短。 這樣,月亮最圓滿時刻的“望”最早可發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遲可出現在十七日的早上。 眾所周知,陰曆是以月亮繞地球運轉為規律而制定的,所以它與月相對應的很準確.但農曆是綜合陰曆、陽曆優點混合而成的,這就難免會有誤差,當人們把農曆初一定為“朔”時,“望”則要視月球運轉情況而定,通常,它會出現在農曆十五、十六兩天。

導致滿月遲來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月球受幾百種因素干擾,繞地球公轉速度有時快、有時慢,從“朔”到“朔”或從“望”到“望”,所經歷的平均週期是29.53天,但最長與最短週期相差13個小時。如果“望”以前月亮的“腳步”慢,則從“朔”到“望”可能要走16-17天,所以會出現“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甚至是十七圓”。





翰墨坊書法


這個問題就像你問中秋節為什麼是八月十五,而不是八月十六或八月十七一樣。

元宵節和中秋節一樣,都與月亮有關,是中華民族的古老節日,在漢語文化圈也有較大影響力,如韓國人把“元宵節"稱為“元夕節“、"中秋節"稱為"秋夕節",兩個節日都有非常豐富的民俗活動和文化內涵。

元宵節起源於上古時期的祭祀活動,"元日祈谷"為元宵節的濫觴。

元宵節的節期為正月十五,又名"元夕節"、“上元節"。民間亦將其稱之為“正月十五“、“正月半"。

既然元宵節起源於古代的祭祀活動"元日祈谷“,那麼這個元日又是指哪一天呢?據學者考證:"正月望日"是上古時期孟春(正月)的”元日"。

古代中國以農業為主,孟春標誌著一年農業活動的開始,因此,從天子到庶民都格外重視,要舉行一系列祭祀和祈豐活動,望日是一月中月亮最圓的日子,孟春(正月)望日,就是一年中第一次月圓的夜晚,古代先民非常崇拜月亮,在這一天,白天搞祭祀活動,晚上也不閒著,趁著大好月光各種民俗活動"鬧騰一晚"。

其實,上元節和元宵節中的“元“與元旦的“元“意思並不一樣。元旦的“元"是“開始"的意思,而元宵節的“元"是“美好“的意思,元宵就是美好夜晚,"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你說有多美!

古人以"孟春望日"為元宵節,但又不囿於這一天,這與月相毫無相干,雖然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甚至可能十七圓,但自古至今約定俗成正月十五元宵節,八月十五中秋節,古人就這麼傳承下來的,他們說不接受質疑。


秋水長天H


當月亮運動到與地球和太陽成一直線時,月亮是最圓的,稱為望.這一天在農曆的每月份的十五、十六兩天較多見,甚至有很少的時候是在農曆的十七這一天.

這三天出現月圓的比例大至是:

十五:40%

十六:57%

十七:3%

所以月亮還是十六圓的時候多.

【元宵節起源】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 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

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 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正能量心語qy


中國古話,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種民間說法有它的科學依據,我們知道,每天的時辰按陰曆是十二時辰計算,十五的月亮應該從日落月升之時己是申酉戍亥只有四個辰時,而從亥時的十一點半之後起己是子時時辰,陰曆這時應為十六時的第一個時。陰曆的十五晚為十五和十六的前後交接時,故而古話所說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是有依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