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线城市,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命中注定多个你1


1、世界上的城市划分标准根本就没有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之分类法。都是一些炒作的人自嗨划定的,所有根本就没有依据和标准;

2、如果从自嗨的角度看问题,那么既然是一线,就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1:环境优美,天然资源丰富,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极佳,无人生病,与天同寿;

(2、居民可支配收入高,同时劳动强度低,不为金钱所羁绊;不为世俗所牵挂;

(3、只之其乐,不知其哀,一线城市的人没有哀愁


尘都迷路人


一线城市在深圳加入之前,可以简要概括为:综合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但深圳加入一线之后,一线的划分标准出现了一点变化,深圳的经济实力的确是内地城市当中的翘楚,人均经济吊打北上广。然而深圳的综合实力莫说和北上广相比,就是比较南京、武汉也不是一个级别。所以一线城市的特点就被重新定义。

虽说深圳综合实力不及几个老牌综合强市,但在国内也是前十的水准,所以综合实力依然很重要。不过首当其冲的还是经济规模,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已经占据GDP总量前四很多年,并且领先身后其他城市较多。当然只有经济规模还不够,人均经济数据也是重要指标,这其中包括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薪资水平。

除此之外,四个一线城市还有三个共同特点,其一是市区经济型城市,市区经济占比远超县域经济;其二是金融业高度发达;其三是城市轨道交通高度发达。

根据以上几个特点,我们来看几组数据排名,看看目前几个被认为“一线候选热门城市”是否能够吻合四大一线城市的共同特征。

目前几个热门成都、苏州、杭州都是GDP总量4-10名的成员,尤其重庆市经济总量将在今年和广深两市进入同一个档区,也是所有城市当中最接近一线经济规模的。但我们看最右侧一栏的数据,重庆的人均GDP连深圳的零头都不到,相比京沪也只有其一半左右的水准。而成都的问题也一样,虽然人均比重庆好一点,但在经济大市当中也是垫底水准,而且总量和一线相差甚远,把成都和第15名的宁波加一起才和深圳大体相当。所以显然是不符合一线基本特点的。

其次是苏杭二州,苏州经济总量全国第7,而且人均GDP比北上广都要高,看似距离一线并不遥远。但苏州偏偏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经济强市,苏州是县域经济型城市,县域经济比重远超市区,而苏州的市区经济水平比南京、杭州这些城市显然要弱势很多,说直观点,就是市区繁荣度与一线相差甚远,另外金融业也是苏州竞争一线的硬伤。

从人均收入水平来看,深圳是一线当中最低的,但也位列全国第八,比无锡、温州、厦门这些高收入城市更胜一筹,北京上海则稳坐冠亚军,苏杭分列全国第三、第四。但是成都直接排在南通、昆明之后,作为新一线城市之首,看似距离一线最近的城市,人均经济数据却成了致命伤。

最后再看一个上边没提到的重要属性,也就是甲级写字楼数量以及空置率。这是反应一座城市商业氛围很重要的指标,写字楼多可以影射一座城市的商业繁华,但这仅能体现于楼群景观,而写字楼空置率才是透视一座城市商业内在实力的主要参数。

一线城市甲级写字楼数量最小的是深圳400万套,空置率最高的也是深圳13.1%,而杭州、苏州、成都三个热门候选一线市当中最多的也只有203万套,只有深圳的一半,而这三市写字楼加一起都不及广州一市。这就是一线和非一线的差距。

这些细节才是体现一线城市实力的主要参数,现在很多人喜欢唯GDP论,而且一律只看GDP总量,连人均都不看,这样界定一线与非一线的差别显然是不真实的。

综上所述,目前的非一线城市当中,即便是看似最接近一线的几个城市,与一线实际也有着巨大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


城市发展报告



每个人认同的对二、三线城市的定义多半不一样。按照区域功能划定:一线城市:全国的综合中心城市,北上广深。1.5线城市:大区域中心城市,成都、重庆、天津、西安、武汉,等。

二线城市:省域中心城市,一般为各省会,某些省城市等级差明显,一省省会突出其他扁平,那只有省会是二线。某些省等级差不明显,就有若干个二线城市,如山东有济南和青岛。

三线城市:省内的次级中心城市,一般为地级市。四线城市:一般为县级市,相应城乡地域的中心。

个人认为为什么没有一个官方的标准出来,就是因为这几条分界线太难画,这里的难既是技术的困难也是情理的尴尬——就像给幼儿园小朋友发红花,头几名各方面都优秀问题不大,后面的按德智体各有所长,差不太多,红花发完了结果一定有小朋友不满意。绝对是费力不讨好。

因此只有从结果需要产生相应的划分,没有一个“价值中立”的划分。例如就房地产投资产生的三线划分,那就以地产开发潜力为依据;就宏观调控上国家分配项目和资源产生的三线划分,那就以相应的标准为依据,成果叫主体功能区规划或者城市群规划;以前将六十年代讲“三线建设”,甚至是以安全形势来做的划分;笔者的标准,也不过是以一个学城市的人帮助自己理解城市系统的构成方式为标准而已。


悟空找房


所谓的几线城市,是房地产业搞的专有名词,为房价服务的,主要参考标准就是房价。

一线和新一线、二线城市的提法是成都的《第一财经》为房地产业服务搞的评比。搞笑的是成都市新一线城市之首,号称新一线第一城。

面对这些无稽之谈,大家看看就行了,被这些东西左右舆论左右大脑不值得。

还有很多人煞有介事的拿出各种材料来证明一线城市的标准,真的是孔乙己。

中国只有GDP排名和国家中心城市排名,还有按行政级别的排名。

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北京、香港、上海、台北、广州、澳门、天津、杭州、南京、深圳、重庆、武汉、成都、西安、沈阳、长沙、苏州、郑州、 青岛、无锡。


社论消息


不知到谁定的一线二线,我只知道国家有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其它都是外卖。


学问不大


完全脱离了小康,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收,人囗1千万以上,拥有较多高校,三甲医院,就可认为一线城市。


用户9310902446691


一线城市划分标准均以《第一财经》批复为准。


厚德至诚


GDP排在最前面的就是一线城市,具体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就这四个,其它城市都不是。


用户5825410307


开发商搞的,只有一个标准,房价


sunney54294316


综合实力,对全国性的辐射力,国际影响力。真正的一线城市只有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其他城市跟北上广差距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