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次疫情,网上有人评论物理、化学应该作为必修课,你怎么认为?

眼镜蛇王


文言文,英语份量要下降,数理化,是科技发展必不可少的垫脚石,基础理论,科技强国重视教育改革。


风中刀片一粒沙白


我有靠谱答案!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句话很直观的说出了数学、物理、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可以说我们的其他很多学科都需要数学、物理、化学作为基础的。没有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很多研究是不能进行下去的,很多取得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他们这几科都比较好。

数学、物理、化学的重要性在我们高中其实就已经很好的体现出来了,高考数学一直都是必考的内容,数学的地位我们不用多说。

新高考很多学校对于物理、化学都有要求,学生要想报考很多专业都要求学习物理、化学。可以说全国比较好的大学,比较好的专业大多数都要求学习物理与化学。

从上面新高考组合,可以报考本科专业数量、数量占比,有物理与化学的组合要明显比其他组合具有的优势大很多,而且这个优势是十分突出的。

有的省份新高考模式是3+1+2模式,也就是要求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必学,物理与化学二选一,其他的四科选择两科。这种模式也很直观的体现了物理的重要性。

那么针对这次疫情,应该把物理、化学作为必修科目有道理吗?

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物理、化学虽然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需要应用到它们的知识,有时候虽然会涉及到这两科的很多知识,但是要求都不是太深。

大多数人学习这两科就可以了,毕竟其他学科也很重要,而一个人的精力与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好的科目毕竟有限。

对于,将物理、化学作为必修科目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言讨论!

我是“地理视角看教育”,一名高中老师,分享知识、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地理视角看教育


个人认为,3+1+2和3+3的高考模式的确让许多想学物理和化学的同学因为担心“赋分”低而造成高考分数低,从而放弃了物理、化学。

首先是3+3高考模式,物理和化学成为“想爱你却不容易”的科目,导致许多学生放弃。

3+3高考模式有20种组合方式,前一个3是指:语数外三科,高考必考,每科高考满分150分,共450分,以学生实际高考考分计入高考成绩,后一个3是指:在物化生政史地六科中任意选择3科参加高考,不是以实际考分计入高考成绩,而是以“赋分”的形式计入高考成绩。


关键是“赋分”让许多学生头皮发麻,担心选择了物理和化学成为“炮灰”“垫脚石”。举个例子,假设选择地理的都是学渣,高考地理实际考分在前1%的学生赋分为100分,前2%的赋分为97分……;如果物理都是学霸,高考物理实际考分前1%的的学生的赋分为100分,前2%的赋分为97分。问题来了,学渣的前1%的学生与学霸的前1%的高考成绩相同!比如一群驴进行跑步,另外一群马也进行跑步,驴的前1%的分数=马的前1%的分数,所以学生纷纷逃离马的比赛,即使是劣马参与到驴的那个组,当然妥妥进入前1%。

从浙江省来看,2017年到2019年都是3+3高考模式,每年30万左右学生参加高考,2017年选考物理的8万人,2018年选考物理的7万多人,2019年选考物理的只有6万多人,浙江省为此还出台一个兜底政策,如果高考物理如果低于6.5万人参考,计算赋分时以6.5万人作分母来计算考生赋分!

一些省市可能感觉到高考弃考物理的严重性,于是2019年4月23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一共8个省市,同时宣布2021年的考生,实行3+1+2的高考模式。

3+1+2的高考模式有12种选科组合方式。“3”指:语数外,高考必考,每科高考满分150分,共450分,以学生实际高考考分计入高考成绩;“1”是指必须在物理和历史中任选一科参加高考,每科高考满分100分,以学生实际高考考分计入高考成绩;“2”是指在剩下的生化政地四科中任意选择2科参加高,以“赋分”计入高考成绩。问题又来了,学生普遍感觉化学难学,于是成绩一般般的都选择了地理、生物、政治,化学成了学霸们的选择,在学霸中,你的赋分有可能垫底。据说,河北选科出现了选学化学的只有3万多人,学生忧心忡忡。

因此,有人说,3+1+2高考模式是捞出了物理,惨了化学,而要学医学类专业,许多大学要求高考必须选考物理或化学,一些学生选择了物理,放弃了化学,而要学药学,高考必须考化学,制药研究必须有强大的化学功底。

从这次疫情来看,我们必须重视化学,至于如何重视化学,我们拭目以待!


平淡是真oymlq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用。

我本人从事化学教学工作,从感情上讲,我十分愿意看到,我们的教育能把物理、化学这些技术性学科,作为必修课。但是,客观地,理智地,平心而论,我们不能拿“有用论”作为评论重要性的依据。

“什么有用什么就重要”的说法,很显然有失公允。

社会发展到现在,谁也无法准确的用数据评判出各行各业的重要程度。

就像人一样,心脏重要,心脏停止跳动,人就没了。

但是,心脏能够独立工作吗?离开其他五脏六腑,人还能活下去吗?

所以,人是一个体系,不要轻易评判谁的重要性,包括一根毛发。

因此,社会也是一个体系,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重要。各行各业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才有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至于会不会把物理、化学作为必修课,跟此次疫情没有关系。


无畏无争的平凡人


新型冠状病毒施虐全国,有网友提出将物理和化学作为必修课。其实,在以前也有人提出将物理和化学作为必修课,因为物理和化学是自然领域的一门科学,与人的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物理和化学。到底有没有必要把物理和化学当做必修课来学呢?我认为有必要把物理和化学作为必修课。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基本规律,生活中处处是物理,是其他学科研究的基础,与其他学科的研究联系紧密,物理、生物和医学密不可分。国际上的高科技技术,没有一样能离开物理学,航天航空事业,军事领域高科技技术,核动力的各方面研究等都与物理学息息相关。人从出生到死亡,每时每刻都在和物理打交道,足以见得物理学的重要性。这是我认为把物理学作为必修课的理由。

理化不分家,化学也是自然领域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产生了生物化学、大气化学、海洋化学、宇宙化学等。特别是生物化学与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较紧密的联系。病毒研究专家既要懂得生物学,还要懂得医药化学。我认为化学也应当作为必修课。

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不是我们说了算,如果把某门学科作为必修课,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调查研究和进行试点,然后再全面推开,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是网友说改就能改的,网友的呼声能为他们提供价值参考,决定权在教育主管部门。


Lance课堂


我觉得这种提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物理和化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竟这是学习理工科的基础,但如果物理和化学全部都作为必考科目的话,那学生究竟该如何选择呢?

就比如和我一样的学生,看到物理化学就害怕,虽然自己知道这两门课很重要,但天生就是对理科知识过敏,如果把他它们作为必考课,对很多学生来就意味着市区升学的机会,很显然这是不符合教育宗旨的。

说真的,现在高考实行不分文理的改革后,整个问题就明朗了,谁想学,那就选择物化生经典组合,但前提是尊重大家的选择:3+3或者3+1+2,也并非就是说物理和化学都必须要学,不想学的也可以选择政史地。

另外一点,虽然物理和化学很重要,但是到了大学并非所有的专业都和物理和化学有关,也并非所有的理工专业都需要理化基础优秀,所以学生肯定会优先考虑哪种选择有利于高考后专业的选择。

最后,如果真的要联系当前的医学需求,那学习化学和生物才是最佳的,但这种选择真的需要靠天赋,强制学习真的没有意义。

你们觉得呢?


美蛙英语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学校,一般都是到了初二才开始学习物理,到了初三才开始学习化学。

为何要这样设置呢?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物理和化学这两门科目具有较大的难度,倘若没有一定的理解力和数学计算能力,难以掌握好。

近来,高考实行了改革,不再文理分科,主要有3+3模式和3+1+2模式。

第一个“3”,即语文、数学、英语。

第二个“3”,即从理化生政史地中选3门科目。

“1”指的是从“物理”和“历史”中选取一个。

“2”指的是从化学、生物、政治和地理中选取两门科目。

老穆认为,通过此次疫情,让人们再一次意识到理化的重要性,故而有人提出“理化”应该必考!

甚至还有人开玩笑地说:“英语科目应该选考,理化必考。学了那么多年英语,最后只会那么几句常用的,比如‘thank you !……”

老穆认为,语文和数学肯定是必考的,英语应该在高二就结束,不算高考成绩,分等级。

历史和物理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一个。

剩下的科目再根据自己喜好选两个。

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老穆说语文


我们都知道必修课这样一个概念,到了高中才会接触到!对于大多数的中学生来说,初二开始接触物理,初三开始接触化学,这并不算早~


但是我认为把物理和化学作为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实在是没有必要!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一、物理、化学课程中抽象化的概念太多,并不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的课程,很多的物理概念和化学概念都需要学生有充分的想象和思考能力,如果在空间拓展和逻辑思维方面稍微有缺陷,或者是弱项的话,物理化学的学习会非常困难!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大家要清楚,那就是很多学生选择文科的理由,并不是喜欢,而是因为物理化学学不会!在我们国家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如果强迫每个学生学习物理和化学,并作为考试课程的话,势必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无法取得好成绩,也无法进入自己理想的院校!


二、物理、化学的高精尖教育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没有必要集中推广!纵观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和共性的东西,那就是这些科学家往往都在自己人生的某一阶段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优势。他们往往对物理化学的敏感度要高于普通人,这对他们在物理化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者科研成果都有极大的帮助!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天分,而最重要的就是那1%的天分!我始终推崇物理化学的高精尖教育,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不适合大面积的推广!


当然,题主所言,应该是基于全民的基本科学素养,这是毋庸置疑的!民众的科学素养提高,也是国家整体综合素质的表现。因此,有必要让普通民众对基本的物理和化学常识有所了解。但是否应该将物理化学课程作为应试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我看还有待商榷!

我们不妨把物理化学作为学校的公共教育课程进行推广,但是不纳入考试的范围!授课的内容也应该和物理化学常规化的内容有所区别,应该注重培养公民的基本素养和常识!从而达到人人了解基本常识,人人会用基本常识的目的!

因此我还是坚持,不应该强迫每一个人都学好物理和化学!


说文写作


学个基础可以,很多人到死一辈子的专业和化学物理不沾边,很多常识是后期普及以及日常生活中学习积累的,如果喜欢物理化学的,那就着重培养成专业,最好成科学家


时光忆年少


病毒无处不在,防不胜防。少掠杀野生动物,疾控部门做到防患与未然,民众注意随时清理卫生垃圾,巩固公工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