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

一靜一思一想中,

一花一束一香縈。

一天一地一心在,

一道一茶一種情。

有沒有一門藝術,能將人和自然的草木鏈接,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有的,日本的“茶道”,就體現了這種自然與精神的融合。

它重視內在,抱守形式,講求靜素,欣賞缺陷,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不完美,去追求“雅正含光”的那一重境界。

01 雅:形式之美,讓人嘆息

日本的“茶道”,集諸般風雅之物於一身。

其中,雅的室,雅之器,成就了它,那讓人嘆息的形式之美。

室外,是主人精心設計的茶庭。

庭園裡,只見樹綠,不見花紅,充滿著靜謐的自然氣息。

一方盥洗池,用來漱口洗手,以求淨化身心。

一條石板路,通向狹窄的躪(lin,入聲)口。

日本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

這個長寬約70釐米的入口,讓每一個人,都只能以“謙卑平等”的姿態,進入到茶室之中。

室內,一處立軸,一品花入,一方草墊,一款茶盒,每一個佈置都透出主人的用心和審美品位。

日本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

茶器的擇取,更是不能輕忽。

茶釜、茶碗、柄杓。

日本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

茶杓、茶筅(xian,去聲)、茶罐。

日本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

建水、地爐,還有點心。

日本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

茶器的琳琅,體現了茶道的複雜,也表達了主人對客人的認真。

仔細地看一看,室內每一款茶道用品都顯古樸,絕無花哨。

比如茶碗,似乎有些缺陷,並不均衡一致,有的還左右不對稱,甚至釉色未足表面粗糙。

又如立軸,書法也好,繪畫也好,多為水墨淡彩,有時還墨跡難辨。

有些老舊斑剝的茶盒,帶了歲月的滄桑。

有些參差不齊的花入,一束乾枝上,點綴廖廖一、半朵花,恍若枯槁。

日本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

彷彿在告訴我們:現實中的生活,總是不完美的。

但置身茶室,卻能讓自己的心,暫時尋到一個可以平靜的地方。

其實這正是日本的“茶道”在審美中的精髓之處:欣賞缺陷之美,表達枯槁之美,讓到來的人細細地感悟生命的深度,還有經歷了歲月所沉澱下來的力量。

在這樣優雅的地方,人自然也會跟著優雅起來,有了儀式感。

02 正:儀式之美,讓人自省

儀式感,能讓人端正態度,進而去守規矩。

其中,製茶之道,品茶之道,成就了它,那讓人自省的儀式之美。

對於主人家來說,製茶之道是這樣的:

日本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

製茶之前,把乾淨的茶具再洗一次,已示洗淨自己的內心。

之後進入“手前”,開始製茶。以“抹茶道”為例:

用茶杓在茶罐裡舀出三勺茶粉,放入茶碗中。

用柄杓從燒水的茶釜(或壺)中舀水倒入茶碗。

用茶筅優雅地攪拌抹茶粉和熱水。

一碗茶做好,就可以正式為客人上茶。

對於客人家來說,品茶之道是這樣的:

客人跪著進門,跪行到自己的位置,向掛著的字畫跪拜,享用主人端過的小點心。

主人上茶,客人要雙手接過。

喝的時候嘴不能貼著茶碗的正面,也就是瓷器的花色部位。

因為茶碗是主人根據客人的情況和品位,精心挑選的,客人喝完之後要仔細欣賞,以示尊重。

這裡沒有酒舍飯寮的廝鬧,不由自主的,大家就端正態度成了君子,連聊天,也只說風雅,比如談談詩詞歌賦什麼的,不涉政也不談錢那些俗事。

有幸體驗過一次日本的茶會。

整個過程給人以一種“簡素”和“脫俗”的美感。

日本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

從茶室的建築,到室內的佈置,一切都以“自然、純樸、寂靜”為底色:在這樣一種簡單的素美當中,又潛藏著枯淡的清寂,令人見之忘俗。

入座之後,恍惚間已脫離了俗世中的那些塵念,沒了喧囂,只覺心安。茶前茶後的交流,入耳的,也只是一些輕鬆愉快的事情。

日本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

不由自省:什麼時候自己也變成了俗人一個?疲倦地行走在人世間,很累,也忘了自己本來的模樣。

那麼,能有這樣一個地方,來求得一刻的平靜,也不錯。

03 含:內在之美,讓人觀己

為什麼日本的“茶道”會能讓人感到平靜?這其實和它所蘊含的“禪念”有關。

日本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

其中,禪學的內涵,感情的聯結,成就了它,那讓人觀己的內在之美。

日本的茶道,興於千利休。

這個和尚認為:

茶道所代表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茶會的過程,是人們心靈淨化的過程;

它,不能成為展示權利和財富的工具。

於是千利休所秉行的“和、敬、清、寂”,便被推崇為茶道的精神所在。

“和”意味和諧。在整個茶會過程中,無論主與客,還是客與客之間,形式和動作都要體現人與人的和諧之美。

“敬”源自禪宗。即“萬物皆有佛心”,人人平等,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體諒和尊敬。

“清”的理念,意味著參與茶會不僅要有身體的淨化,也要有心靈的淨化。茶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口感,更是對靈魂的洗滌。

“寂”的理念,有隔絕塵世、清心潔身之意,它更重視對心靈的修煉。在整個茶會進行過程中,主客的心情保持平靜,也是對茶會儀式重視的表現。

按照禪宗的理念,日本的茶道為我們展現了“幽玄”和“靜寂”的東方含蓄之美。

幽深茶室中,一個簡單的眼神,一個無言的會意,是不是有種“拈花微笑”的愜意?

日本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

室內的水聲滾沸,手中的竹刷輕動,靜中淡品動的美,內觀自己真的心,這才是茶道文化的真味所在吧?

如今的茶會,在日本,已經成為人與人之間親情和友情的一種緊密聯結。

抱著“一期一會”的態度,他們珍惜著每一次茶會里的遇見:也許這就是一生中的你我,在這個人世間,最後一次共處的機會。

如此美好的事物,又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04 光:傳承之美,讓人見世

茶道,源於中國,盛於日本。

其中,對茶的精神世界的看重,成就了它,如今世人所見的傳承之美。

12世紀,茶文化由榮西禪師傳入日本。中國的茶藝,在日本文化中得到進一步創新和發展,最後衍生出茶道。

二者的區別,也許就在於中國注重品茶,在乎的是茶的味道和香氣;而日本則看重的是茶的精神世界。

當然,在發展過程中,茶道也走了不少時代的彎路。

16世紀,茶道形成攀比之風,權貴之間參加茶會的目的,就是為了彰顯自己高貴勢力,茶具也成為他們爭奇鬥豔的工具。

那時的公子哥們有事沒事就鬥茶,鬥誰家的茶具精美,哪家的最貴,可以說此時的茶風與剛傳入日本之時已截然不同。

這個時候茶道祖師千利休看不下去了。

日本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

千利休侍奉豐臣秀吉10年,堪稱當時天下第一茶匠。他對這種迂腐的茶風,嚴厲反對並提出批評。

於是,他不僅在茶道精神上作文章,確立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思想,對於茶道儀式和茶室的改進,也處處融合了自己的茶道精神理念。

通過他改造後的茶室,入口高度不超過70釐米,意味著要想進入茶室,必須彎腰低頭鑽過去。

日本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

茶室狹小入口,充分體現出千利休所堅持的茶道平等與謙卑精神,也就是說,無論是天皇貴胄還是平民百姓,都得彎腰,才能入室。

這無疑是對權貴的挑戰,但卻順應民心。他的茶道理念從此口口相傳,紅遍了日本,傳承到今天。

於是我們就見到了如今浸透著“自然”和“融合”之美的日本茶道文化。

所謂“自然”,便是不做作,不刻意,彼此間自然流露出來的平常心態,自然的草木景緻,野花點綴,自然燒製的粗陶茶碗,都是美的。

所謂“融合”,便是將這一片天地裡的情、景、境、物,我,人都和諧地交融在一起,在自然與精神的融合裡,尋求心靈的淨化和自我的昇華。

日本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

日本的“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裡,蘊含了八重美,有機會,我們不妨去親身體會一下。

“雅正含光”是《陳情令》裡藍湛藍忘機這個人物的評價之語。在不完美的現實生活中,去追求“雅正含光”的那一重境界,喜歡“茶道”的人,你能做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