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年会怎么办?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会有讲究

感觉一年过得是真快,一个年也过得快。过年对中国人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团圆,平时各种亲朋好友都四海八荒的住着,碰个面跟神仙开会似的,格外的不容易。过年吃团圆饭,一家人聚在一块,也不单是家庭有聚会,各大公司、企业、机构、部门都要聚会,大的不搞,小的也得意思一下。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比如封建社会,皇家过年也得是有公有私,私人的是皇上过年在后宫跟娘娘们有互动,公家的,就是皇上跟大臣也得聚会。除了皇家,庵观、寺院也要有所表示。另外有一些大家族也跟别人家不一样,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一聊,古代古人们过年是怎么搞年会的?

古代的年会怎么办?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会有讲究

古代过年的日子跟今天不一样

不过在说年会以前先要跟大家普及一个知识点,古代过年的时候,过年的日子跟现在不太一样,说法也不太一样。清朝以前,至少在官方没有咱们现在这种“过年”、“过春节”的说法,严格的讲,咱们现在管三十晚上叫除夕,正月初一叫新年,三十到初一这个过程叫“过年”。但古代管初一不叫过年或者春节,而是叫“元旦”。现代人都是过阳历1月1号的元旦,那么春节是哪天呢?春节是立春那一天,而且过去的元旦也不一定是正月初一,夏朝的时候是正月初一,商朝是十二月初一,周朝是十一月初一,秦朝以后是十月初一,一直到汉武帝的时候,这才改回了正月初一,一直到现在。

冬至大过年的活动

古代朝廷到快过年的时候搞聚会,也不是等到元旦这天才搞,而是在冬至那天就要先搞一个大的聚会。因为冬至在古人心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按照《汉书》的说法,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从冬至开始,阴气开始回落,阳气开始回返,一个新的循环又开始了,所以必须庆贺。历史上汉武帝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选冬至这一天。冬至这天的朝廷大会,各个朝代形式上有所不同。就以离咱们最近的一个封建朝代说,清朝《清嘉录》里边有一句话,叫“冬至大如年”!从这句话便可以看出冬至比过年还重要。

古代的年会怎么办?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会有讲究

清朝的时候,每到冬至,文武群臣跟着皇上一起到天坛祭天,这还有个名词叫“冬至郊天”。为什么要祭天?这是《周礼》给定的规矩。大家要知道中国人绝大部分的传统礼法都是《周礼》给定的,《周礼》上说:“以冬日至,至天神人鬼”。古人迷信,认为这一天适合祈求上天和祖宗保佑,所以才定的规矩。现在咱们春节祭祖也是受此影响,皇上那天要带头祭天,仪式自然是非常隆重,各种奏乐、各种上供,磕头行礼自然少不了。郭德纲曾经说过一段相声叫《吃祭肉》。故事背景就是冬至郊天。话说清朝的时候,满朝文武在这一天要吃肉,这块肉是祭祀用的,所以没有咸淡味,没味吃不下去,文武群臣就想了方法,在包肉的那张纸上,抹上咸淡味,那纸提前拿酱油调料摸过了,吃一口肉,舔两张纸。这个相声段子看起来挺滑稽的,但据说是真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一下。

古代的年会怎么办?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会有讲究

除了吃祭肉之外,冬至郊天还有一个仪式,皇上要当着满朝文武换貂褂,貂褂就是貂皮大衣。皇上穿了貂褂之后,大臣们才能穿。这个礼节不是冬至那天的事,是十一月初一的事情,而且也不是皇上带头,是大臣在11月初一那天换貂褂。皇上肯定是之前换的,具体是哪天也没固定要求。总而言之就是冬至这一天的年会大多是仪式性,说白了就是净花钱了,可也不是所有的事都是形式主义,六部九卿当中,五个部门都务虚,单独有一个部门要在年会这一天干实事,就是刑部!

古代的年会怎么办?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会有讲究

刑部为什么要干实事呢?因为刑部杀人,清朝的死刑分三个,凌迟、斩立决、秋后问斩,一般集中处理死刑都是在秋天,冬天没有特殊情况就不杀人了。所以冬至这天要把死刑的案子核查一遍,因为事关生死,所以这件事要有皇上亲自主持,又赶上冬至特殊的日子。所以这件事也是要有一个仪式感。平时皇上办公在自己屋里就行了,但这个事必须在金銮殿上,而且不管皇上还是办事的大臣,都要穿素净的衣服,表示对生命的尊重。

元旦朝会——开笔仪式

这些都是冬至的事情,到元旦那天,也就是咱们今天意义上的春节,那天皇上就不用出门了,就在紫禁城里边就行了,不过也不轻松。除夕那天夜里,夜半子时,皇上就得起来,起来之后先吃一个苹果,取“平平安安”的意思。接着就要摆驾养心殿的东暖阁,举行“开笔仪式”。什么叫开笔仪式?一般说开笔仪式有两种,一种是过去的孩子刚入学要举行开笔仪式,给圣人牌位磕头,给先生磕头。然后老师把这孩子的手描个字,这当中据说还要敲鼓,说是为了敲开孩子的心智,打今儿起你就不糊涂,这是学生的开笔仪式。

古代的年会怎么办?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会有讲究

第二种就是每年过年皇上都要有的开笔仪式,仪式的过程很简单,皇上先要点上一根蜡烛,蜡烛烛台上刻着“玉烛长调”四个字,然后把屠苏酒倒进一个酒杯里。什么叫屠苏酒?就是一种药酒。里边有大黄、白术、附子、防风等各种药材。过去一到过年讲究点的主家里边都得喝屠苏酒。喝的时候有规矩,是从辈分小的开始喝,一直喝到辈分最大,年龄最大的那位。苏东坡有句诗就说“年年最后饮屠苏”。后面还有一句话,“不觉年来七十余”,意思就是感慨岁数大了。开笔礼装屠苏酒的杯子,有讲究,尤其是乾隆皇帝,为了仪式,还专门找人订做了一个纯金的,上面嵌着珠宝玉石,杯子上还有字写着“金瓯永固”,意思很明确,就是祈祷江山永固、千秋万代。倒完了酒,皇上会拿出一张纸来,在上面写上几句吉祥话。写完了祝福语,开笔礼算是结束。

古代的年会怎么办?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会有讲究


元旦朝会——百官朝贺

接着皇上就要驾坐金銮殿,接受百官朝贺,朝贺比平时都麻烦。为什么?因为他这去两个地方,按照流程,皇上先去中和殿,接受百官跪拜。然后在仪仗的簇拥下,皇上率领着文武百官再去太和殿,到了太和殿,这一天百官都有座位。宋朝以前大臣上朝时都有坐的。后来宋太祖赵匡胤把这个福利给撤了,就都站着。明清两朝更惨,有时候大臣得跪着上朝。但是元旦那天,大伙可以轻松一回,可是太和殿里边也摆不下那么多的座位,也就是王爷、重臣坐在殿里,剩下的就在外边冻着,当然了也不是干站着,皇上得管一杯茶喝,可就着风喝热茶,也不怎么舒服,要赶上下雪那就更受罪了。喝了茶,听皇上说几句。接着皇上一回宫,百官等皇上走干净了,然后按次序退出去,这活也就结束了。

古代的年会怎么办?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会有讲究

民俗活动——祭灶

年底除了宫里头要办年会,庙里头也得办。庙会大家都知道,平时的庙会其实就是个大型的露天商场,也是个小型的狂欢节。正经过年的时候,人家庙里讲究安静,不能太热闹,不过各种仪式性的东西也是少不了的。跟皇上的朝会一样,庙里头也不是非等到初一那天才有行动,尤其是佛教的寺庙,到年底有一个最重要的日子要过,就是“腊月初八”。咱们老说“腊八节”,北方人简称叫“腊八”。“腊八”最早是来源于古代的腊日,就是腊月的节日。腊日不在初八这一天,一般是初一这天,后来腊日到了宋朝基本就没人过了。

因为宋朝的时候在腊月里多了个节日,这个节日现在也还有,就是“祭灶”。不同的是宋朝的祭灶在腊月二十四,您看现在到南方祭灶也是腊月二十四,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后来恰恰是因为佛教的原因,腊八才又恢复过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据传说,佛祖释迦摩尼就是腊月初八那天得道的。当年佛祖为了众生苦修多年,最终在菩提树下得道,那天正好是腊月初八。据说佛祖当时腹内饥饿,这时候有个牧羊女给了他一碗粥,佛祖就是喝了这碗粥,大彻大悟。后来经过汉传佛教的改良,因为汉传佛教不吃肉,所以就有了喝“腊八粥”的习惯。

古代的年会怎么办?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会有讲究

到了腊八这天,僧人要跟人民群众互动一下,弘扬佛法,广结善缘。有的庙就会施舍腊八粥。平时都是善男信女,上庙里边布施,这天就轮到庙里边对外施舍。封建社会穷苦人多,过去说鳏寡孤独,现在说流浪乞讨人员,这都是庙里施舍的对象。当然了,除了这些之外,诵经礼佛、虔诚祈祷,这也是少不了的。尤其是除夕这天晚上,庙里要敲钟迎接新年,到了初一这一天,四面八方的信徒都会聚到庙门前,抢烧新年的头一炷香,保佑这一年处处顺利。

古代的年会怎么办?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会有讲究

孔府的年会

除了朝廷、寺院,还有一些大的家族,也会组织一些具有特色的年会。从古至今,大家族有很多,咱们就说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家庭“孔家”,是中国人都知道这家。孔子对于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现在生活中的很多指导性的思想,都是圣人给咱们打的底儿。数千年来“祭孔”那都是国家层面的礼仪活动。不过祭孔都是在孔子的诞辰日,说到年会,那是人家孔家内部的事情。孔家的年会那可真的挺繁琐的了。

古代的年会怎么办?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会有讲究

首先,孔家年会的会期能长达45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一进腊月,孔府里面到了晚上都要钟鼓齐鸣,而且从这天开始,孔府里边的人要制作过年用的烟花爆竹。从初一做到腊月二十三,到了正月初一的子时,孔府还要专门做一道美食叫“元宝汤”,有的地方就管下饺子,也叫元宝汤。人家孔家不是,那是真正的元宝下到汤里边了。当然了,元宝的材质也不一样,是用江米做的。

古代的年会怎么办?冬至祭天、元旦祭祖,孔家年会有讲究

喝完了汤,衍圣公还要去事先搭好的“天地棚”里边祭拜天地,祭完了天地,整个孔府要在家主的带领下,孔家的家主就是朝廷封的衍圣公,这是正经领工资、有品级的,带着全家人要祭拜祖先,先是在“报本堂”祭拜上五代衍圣公的画像,然后到桃庙祭拜历代祖先的牌位。除此之外还要拜一拜佛堂,里面供奉的是关公,还有菩萨。这到了清晨7点多,大队人马才赶到文庙祭拜孔圣人。就这一趟下来,这足以证明历代衍圣公的身体都得非常好才行,这是个力气活。

李夫子说年会

过年是中国人的狂欢节,人们都是借着这个机会得到释放,尤其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很重,到了这个日子上到国家、下到家族,内部都会抱着一块取暖,这是年会存在的意义。不过现代社会真正的家族传承已经很少了,比如李夫子就没有族谱,也不知道宗族在哪,从小到大的过年也就是家人一起,从没有祭过祖,也没有什么年会的仪式,这不得不说是李夫子的一个遗憾!不过“年”的意义始终还是深耕于国人的内心之中,无论现代过年是否还有年味,但它始终代表着我们华夏血脉中的“乡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