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如何思维达到高潮—“灵感”

高老师: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认识“灵感”这个词了,但是直到现在初中快毕业了,我对灵感的认识依然是一知半解。在学习中,尤其是在写作文时,老师常会说:“要激发创作和写作的灵感”。老师还给我们举了许多事例,比如许多科学家和名人,在工作和创造活动中经常出现灵感,使他们能够在瞬间解决了一些缠绕在他们心头多日的重大问题,并因之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既让我们敬佩、羡慕,又使我们感到神秘莫测,总希望有一天灵感能神奇地降临到我们的头上,这样我们也可能解决一些“大问题”而“一鸣惊人”了。可是,老师,灵感到底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灵感能降临到我们身上吗?

孙贤林

初中生家长进来举个手|教孩子如何思维达到高潮—“灵感”

孙贤林同学:

你提的问题很有趣,可能许多的中学生都会有类似的想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某一问题紫绕心头,百思不得其解,忽然有一天,在学习中、在劳动中、甚至在睡梦中,我们的思想处于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竟然在“不经意”之时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我们把这种在劳动、学习或者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人的思维达到高潮时的心理状态就称为“灵感”。

灵感是创造思维活动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只不过是有人注意到了,而许多人没有注意罢了。它是创造者在孜孜不倦的创造性劳动中,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在创造力达到高涨时整个认识过程富有成效的时刻。在这种状态下,人们长期苦思不解的问题在无意中像闪电一样突然地、意想不到地获得解决,给人一种豁然开朗、门窗洞开之感。因为灵感来得突然,所以又称之为“顿悟”,即“顿时的领悟”。例如,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是在洗澡时,看到澡盆里的水因身体的进入而溢出,受到启发,因此茅塞顿开,破解了苦思多日而未能解开的“王冠体积”之谜,并进而创立了阿基米德定律。有时灵感表现为对问题的大胆而直觉的猜测,从而导致问题的解决。例如,化学家居里夫人凭直觉预测到新的放射元素镭的存在,并进而经过长期研究得到了证明。

初中生家长进来举个手|教孩子如何思维达到高潮—“灵感”

那么,灵感是怎样产生呢?

有人认为灵感是神灵的启示,是神对某些人的“奖励”;有人认为灵感是头脑中固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有灵感;也有人认为灵感是创造的源泉,创造发明活动无需多大努力,只等灵感的降临就行了。这几种看法显然都是错误的。灵感,作为创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高潮,产生于长期艰苦的脑力劳动之后,是辛勤劳动的结晶,任何有成就的人概莫能外。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约翰·施特劳斯等人的创造劳动都证明了这点。灵感状态的出现是以长期的、辛勤的劳动为前提或基础的,世界上伟大的、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作者艰苦劳动的结晶。没有巨大的劳动做准备,任何灵感的产生都是不可想象的。阿基米德是在大量的计算和实验不得其解之后,才受到“浴缸溢水”的启示;牛顿也是在冥思苦想和大量观察的基础上,才被“苹果落地”的现象所启发。不从事艰苦劳动,只想坐等灵感降灵的人,无异于“守株待兔”。水远只是“单相思”,绝不会有所创造发明。同样,灵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神灵的启示,这一点已经被辩证唯物主义证明了。

初中生家长进来举个手|教孩子如何思维达到高潮—“灵感”

实际上,灵感是人在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之后的一种思维能力的飞跃现象,也是人对某一问题的思考由量变到质变转化的结果。没有大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转变。因此,我们平时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思考活动都是在为灵感的出现积累能量,只要我们不停地思考,并善于把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创造性劳动的情景结合起来,就有可能会导致灵感的产生。

所以,灵感并不神秘,它是长期艰苦努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柴可夫斯基说:“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出现过灵感,只是有时我们没有把握住,或没有经过进一步努力而无结果,或灵感带来的结果的价值较小。例如,我们长期思考一个问题而不得其解,偶而受到某种启发而忽然找到答案,这对个人来讲,就是灵感的闪现,并不是说在解决重大的具有社会价值的问题过程中出现的灵感才算是灵感。

初中生家长进来举个手|教孩子如何思维达到高潮—“灵感”

灵感的特点,一方面体现在灵感状态的背景上,它使整个认识活动富有成效,另一方面是人的情绪的高涨与紧张。在这一时刻人的体力和智力全部调动起来,意识清晰、敏锐,创造性思维、创造想象和记忆活动达到最美妙的融合,同时伴随着情绪的高涨,如醉如痴,进入忘我的境界。这时,记忆中已经忘却的东西可能会突然地回忆起来,思维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障碍可能会豁然开朗而全部得到克服,甚至有些极度疑难的问题,也可能会在瞬间找到答案。处于这种心理状态时,人会思潮汹涌,浮想联翩,从人类的发明创造史来看,几乎所有重大的科学发明、技术创造、艺术形象中感人的奇异绝妙的情节的形成都是在这样的灵感状态中出现的。灵感产生并不困难,重要的是要借助于灵感状态下出现的种种有利条件,及时捕捉创造的火花,穷追不舍,使之结出丰硕的果实。

初中生家长进来举个手|教孩子如何思维达到高潮—“灵感”

由于灵感的产生具有突发性和瞬时性,来去短暂,稍纵即逝,因而其产生的时机无法预知,难以把握。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获得灵感时的兴奋和愉快,而要及时抓住时机,一鼓作气,直达胜利的彼岸。捕捉灵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方法,但必须及时。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开动脑筋,经常思考,并善于捕捉灵感出现的某些细微的迹象。一且有灵感的苗头出现就立即在心理上有所感应,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活动中去。

你的老师:高原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