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战线上的“雅号”书记

抗“疫”以来,宿城区陈集镇仓王村的村民们,给村党支部书记邸同启起了“三个雅号”:“方便面书记”“伙计书记”“婆心书记”。

村民为什么给邸同启起“雅号”?原来,这都是他在村里带着群众防控疫情时得来的称呼。

◎“方便面书记”

仓王村是原曹桥村和仓王村两个村的合并村,1100户,5400口人,21个自然村庄,是周边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庄子较分散,是个三多村:人口较多、外出打工者较多、来来往往的人较多,疫情防控压力较大。对此,邸同启天天带着村里党员干部马不停蹄奔波在村头巷尾,从老百姓家到卫生室、从垃圾池到检测卡口、从养殖场到棋牌室,忙得不可开交,排查了解返乡人员、车辆,到家家户户消毒、运垃圾等,处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根本顾不上回家吃饭。实在饿急了,只好随身带方便面,饿了就啃一口。在监测卡口、庄前屋后,老百姓经常看到邸同启在啃方便面,老少爷们看着也心疼,久而久之,“方便面书记”雅号便传了出来。

防疫战线上的“雅号”书记

◎“伙计书记”

仓王村每年都有1000多人在外地务工,年前,相继回家过春节,其中,从武汉回来的就有5户6人,这6人就成了仓王村疫情防控重点。这6人也成了邸同启的一块心病,对此,他抽出一半精力围着这6人转,一会儿为他们送生活用品,一会儿为他们家前屋后打扫卫生,一天4次消毒。大家都说他不像书记,倒像个伙计。就这样,一时间,好多人称呼邸同启为“伙计书记”。

这位“伙计书记”确实“名不虚传”。仓王村2组的袁永昌,今年23岁,在湖北黄石上大学二年级,去年12月26日,他因父亲车祸去世回仓王村老家奔丧,后来又回湖北上学。期间,武汉疫情刚有点消息,为防万一,邸同启多留了个心思,把袁永昌手机号码留下来,并告诉他:“回家过春节,到村口打我电话,我去接你。”1月19日那天,袁永昌从湖北回到仓王村,刚到村口,就见到邸同启在那儿等他,激动得泪流满面。每年回家过春节,都是爸爸在村口接他,现在爸爸不在了,妈妈常年生病,不方便来接他。看到邸同启温和的面孔,真像见到亲人。

到家一推开门,袁永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母亲身体不好,家里很少收拾,现在,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家里还多了一台电脑,网线也接上了。躺在床上的母亲看出儿子眼中的疑惑,说道:“听说你回家过春节,邸书记天天来给俺家打扫卫生,还送来米面油盐菜,想得可周到了。听说你喜欢电脑,又专门送来一台……”袁永昌激动地看着邸同启,深情地说:“邸书记,我明白您的意思,我以大局为重,自我隔离。您放心,我绝不乱跑。”邸同启会意地笑了,他要的就是袁永昌这句心里话。

防疫战线上的“雅号”书记

◎“婆心书记”

在向村民宣传劝导时,有的村民一开始还不是很理解。对此,邸同启逢人便讲,见面就说,反复向村民讲数据、谈形势,宣传防疫知识,让群众认识到采取防护措施的必要性。同时安排村里用广播、横幅、微信群、流动宣传车等方式大力宣传科学防疫知识和防护措施,动员全村群众做好自我防护,形成了全民防疫的良好氛围。

邸同启现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他说:“老百姓能记得,我也得说,要求他们不仅记得,也要做到。”对此,村民都说邸同启苦口婆心,像个老婆婆,絮絮叨叨的。村民高爱华开玩笑说,疫情来了,邸书记变成婆心书记了,干脆叫他“婆心书记”算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时间,这个称呼在仓王村9组传开了,村民们见到邸同启都喊他“婆心书记”。(刘翔宇)

防疫战线上的“雅号”书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