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與文理不分科的優勢和劣勢?

別問我為什麼只會玩錘石


分科能在個人選擇上揚長避短,不分科可以全面的學習文理知識,彼此都是對方的缺點。



十四阿哥郎春濤


文理不分科的潛在動機,應該是“文科生沒邏輯、理科生沒文化”這種論調的不斷搬演,文理不分科,其實跟所謂大學的“通識教育”、“專”與“精”的長年辯潔一樣,不過是同一個母題之下若干變體或衍生物。分還是不分,其實根本算不上一個問題,都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的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

合到一起以後呢,且不論能否真的實現文科生懂邏輯、理科生有文化的良好初衷,從高考錄取的角度,起碼文理科生都要多考3門。

根據目前出臺的幾種方案,大方向是英語轉型為社會化考試,一年兩考,成績不細化到每分,而是按檔次給分;

在此基礎上,或者文科、理科都以大綜合的形式出現,或者文科、理科都按學業能力評價的方式出現,也就是並非一年多考,而是按檔次給分。志願填報時,所選專業對學業能力評價科目掛鉤。

單從高考安排而言,無論哪種形式,似乎並未給考生增加過多負擔,基本上還是2天就結束了;更何況,以後高考只考語文和數學的傳言,愈演愈烈,兩種考查方式裡,後者實際落地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如果志願填報真的按專業個性化了,好像還給了考生更多的選擇餘地:這會讓那些物理、生物、地理,或者歷史、地理、化學優秀的同學,以更多的施展才能的空間。

這樣看來,想法還是好的。

3

那下一步就是推演高考題目的命制方式。如果高考總體難度維持不變,那麼無異於現有大多數省份的學生都要比自己的前輩多學50%的內容,在減負的大背景下,想想就覺得不可能,否則培訓市場上的文綜負責人晚上做夢都得樂出來。

那麼,高考難度下降,都得維持一個面子上的過得去,起碼不能讓高考以及學業能力評價的區分度影響了高考招生和錄取啊。真要是全國人民都上了700,能上全國一流大學的,估計就是能拿到體特加分、或者道德模範稱號的特定群體了——這塊高考公平最後的遮羞布,事實上已經搖搖欲墜了。

就算這個特定群體還不屑於為了上個名校徹底把高考貶得一文不值吧,為了進一步表明自己的競爭力,奧賽證書以及自招加分的權重顯然也會更大。這又與現在淡化奧數、競賽對於高考影響的大趨勢,產生了矛盾。

能讓高考試卷在總體難度下降的前提下讓它們看上去面子還過得去的唯一方式,就是增加變數,讓題目命製得更為靈活,加大對於“能力”的考查力度,適當放寬對於個別具體知識點的理解和要求。在這一總體戰略下,有很多細緻的戰術可以打,比如先來個下馬威,再包裝一下題目,使它們“看上去”接近更高難度的考試(比如自主招生),最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給那些眼疾手快的“臨場型”考生,不動聲色地放水,然後用前面的那些大壩,把死腦筋的孩子分層攔在門外。

具體的實戰個例,請參加目前(被迫)衝在教改最前頭的2014北京高考語文試卷,以及2014北京中考語文試卷——當然啦,今天中考語文還是沒玩好,直接導致110分以上的考試人數暴增,眼看著就剎不住車了。

可見,這還真是個技術活。

4

我們再假設在這不長的時間裡面,高考的命題人已經充分熟諳了這種掛著羊頭賣狗肉的出題方式的一些細節;甚至考慮到考生的素質可能比預期的還要打一個折扣,他們甚至在命題時把身段降得比完成領導佈置的任務還要再低一些——

我們依然需要考慮到,在具體的教學層面,教師、教材對於教學預期的完成情況。

坦率地講,情況一點也不樂觀。

問幾個問題好了:

那些文科薄弱的理科名校,能在短時期以內建立起一套強有力的文科教師隊伍嗎?從哪兒招老師呢?

那些以應試能力著稱的高考名校,能在短時期以內將教學和備考方針進行轉型,在應試中儘量多地實現“能力”導向、或者至少是“臨場”導向嗎?

那些過去教育資源方面佔據優勢的學校能夠轉型,那中下等水平的學校,又如何實現教師隊伍的搭建以及教學思路的轉向?

就算全國所有的教師都實現了這種轉向,面對考試科目增加50%的現狀,又如何保證考生真的能夠實現向“文理全才”的全面飛躍?

……

可以說,把文科(理科)在政策上抬到與過去的理科(文科)同樣的戰略高度,這件事情本身,只能更多地放大教育資源的不均衡。

為了彌補公立校在轉型中可以想見的稚拙和笨重,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培訓機構所扮演的角色,會更加活躍。而這,會進一步拉大城鄉之間教育資源的差距——別告訴我在線教育能解決這個問題,差得遠呢。

而且,文理不分科,政策改了,教材改嗎?目前看來,幾乎沒有動靜。

教材不改,教師的授課思路轉型,只能難上加難。

留給教材編委、教師、命題人的時間,已然不多了。

而學生,還在渾渾噩噩。

5

綜上,某種意義上說,文理不分科,不是壞事。甚至還是好事。畢竟這只是高中層面的“通識”問題,不至於像大學本科那樣爭議那麼大。

只是,現有中國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甚至高考的組織和運作現狀,說可以實現平穩過渡……起碼我持悲觀態度。

在這種大形勢下,上面堅決要做,底下被動執行,短時間內,不容分說,大幹快上,不說操之過急,難免矯枉過正。問題一定會更多。

到時候,有一馬當先表忠心的,有新瓶舊酒做姿態的,有盆滿缽滿發橫財的,有雪上加霜撓牆皮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小智教育


文理科的優缺點:

1、文科與理科,在中國高考文理分科的考試製度之下,三十多年來,歷經高考的幾代人可謂是體會深刻。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成見,那就是成績好的,必定是理科成績好,一般成績不好的,才去學文科。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那是普遍的。因為,理科生可以讀懂文科生的教材與資料,然而文科生望理科生畏,甚至簡直是一頭霧水。

2、無論是從國家,還是個人層面,科學才是硬功夫。還有一點,就是不同的學科中,數、理、化這些理科才是真材實料,需要很高的智商,而其他文科之類,不過是用大腦記憶背誦,如果有一個好記憶力,又肯下功夫去背誦,沒有學不好的。所以,那時一談及文科,那就是背。那些學理科而不學文科的學生,最充足的一個理由也是強調自己記憶力不好,所以才來學理科的。就這樣,長期以來,理科需要推理,需要高智商,文科需要好的記憶力,這成為大家選擇文科還是選擇理科的最充足的理由。

3、中國的高中,早早地分成文科與理科,其實是對知識的嚴重割裂。是對人類知識的嚴重誤解與偏見的產物。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論不發達,傳統哲學缺乏認識論,本體論,工具理性與方法論等等這些哲學問題的深入思考。輕視文科是一種瘋狂的理性,致命的自負現象。其實文科的研究與理工一樣,需要有清晰的概念,有嚴密的邏輯推理,有相關的論證材料,還要有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從學科發展來看,文科決不是靠記憶力就可以學好的。

4、文科相對於理科工科來說,其實更難把握。因為,理工科的知識積累相對比較固定,比較豐富與完備,無論是基本原理,還是基本方法,都是相對穩定。無論誰都要充分尊重前人留下的那些概念、方法與原理。如果要創造出一個新的概念,那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必然經過反覆推理、論證,特別是要通過實驗的反覆驗證,才有可能成立,才會獲得同行的認可,否則,是不行的。然而,文科由於研究的對象是人類社會本身,而人類的複雜性遠非大自然現象可比。還因為人是有思想、有價值導向與感情的動物,還由於人類有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產物,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很難規定某一種就是唯一的,這一點與大自然界的規律的存在的唯一性不同。這一點構成了文科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其實優秀的文科研究人才要比優秀的理工人才更為難得,研究的成果也更難得到認可。

5、在西方發達國家在高中是不分文理科的。通過大量可以自由選擇的選修課,讓學生圍繞著自己的天賦與興趣來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甚至到了大學的前兩年,也仍然不分具體的專業,而只有一個大的學科範圍,等到學生對這些不同的專業領域都有一定的瞭解,才來選定自己終身研究的對象。中國的學校自古至今也主要靠勤奮、刻苦與自虐來完成完全沒有樂趣的學習任務。學習的內容也主要是聖人之言,學習的方法就是記憶背誦,其痛苦程度是可想而知。這種背誦與記憶的學習方法仍然保留在中國的學校,成為學生學習,特別是文科生學習的主要方法與方式。無論什麼學科,核心概念與核心問題是不可少的。一個人要接受完整教育,就應該文理工兼通。


包覽群書


我個人感覺還是分文理科好

,對培養人才很好。這次國家肺炎疫情就是需要國家反思。很多同學感覺物理難學。都不選擇物理了。豈不知。物理化學生物。這個是基礎學科是反應國家科技實力的學科。在80年代就有一句話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次肺炎疫情。現在考生熱門的經管。金融專業救不了國家。反而是生物學。化學,物理。醫學能救國家


好醫生2792


據不知從哪來的消息稱,江蘇高考改革的結果並不理想,選考物理的考生比例嚴重不足,導致理科工科生物理基礎課水平下降。

反觀分科的高考模式,雖然不能保證同時培養學生的文理科知識,甚至是文理科素養,但是可以保證學生學到系統的文科或理科知識,對於大學發展也是有很大的基礎意義的。缺乏理化生任一門學科知識想要在大學學好理工科都不啻於天方夜譚。

對了,我是山東18年高中畢業生,山東兩年後也要高考改革,期待兩年後的今天捷報頻傳。


樹莓學派


文理是否分科,要從歷史的、社會的、發展的視角去分析和研判。

建國伊始至改革開放初期,百業待興,借鑑蘇聯教育管理體制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的院校設置和學科專業佈局,分科有利於滿足各行各業專業化人才的現實需求,能夠有利推動國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上世紀末開始的高校大擴招,使我國高等教育迅速由精英教育邁向大眾化教育階段,擴招帶來的積極面和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高校學科專業設置求大求全,人才培養同質化格式化問題嚴重,很難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改革勢在必行!而高考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群體,不改革不行,但改革力度不宜過大,決不能推倒重來,改革的目標還是要圍繞為國科學選才,同時兼顧公平和效率。

所以,始於2014年的新一輪高考改革,最核心的內容之一就是取消文理分科,最大限度的給予學生自主選科的權利,激發學生學科潛質和專業興趣,這是適應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政策改革,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制度設計。

當然,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用發展的辦法去解決!謝謝!





中國高等教育


文理不分科也就意味著文理科都要學,學生將文理科全面發展。高考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以前文理分科的時候,選擇理科的同學也不全是理科科目比文科科目學的好,而是結合自身和現實因素選擇理科。這樣一來,部分同學高考的時候就沒有了優勢,比較吃虧。當然了,文科生也是如此。

再者說了,人活一輩子,各方面的事情都能遇到,不可能僅限於你學的文科或者理科知識,文理科都學的話生活會更加方便。

還有一點就是工作,很多崗位都需要文理知識都會的,文理科全面發展的話,以後更容易找工作。

2文理不分科的弊端

文理科都學無異於增大了學生的學習任務,高中生正處於身體和心理的發育階段,過大的學習任務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

文理不分科在一部分同學能充分發揮特長的同時,也限制了另一部分同學優勢。比如理科學的好的同學,文理分科的話就有更多時間來學習優勢科目,如果不分科了,還要花時間去學習其他的3科,自身的特長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施展。

任何事情都有雙面性,高考改革也不例外,一部分人在歡呼雀躍的同時,另一部分人搖頭嘆息。身為學生應該做的,就是在當前教育模式以及政策下,努力學習,為了美好未來奮鬥。


羅凱499


首先分析一下現行文理分科的利弊。

其優點主要有:

一是專注一科,便於滿足個性需求和潛力開發,培養專業型人才。

二是有利於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學業負擔問題一直以來是家庭焦慮,學生苦心的主要問題之一,可以減少學科科目的內容,有助於減輕學習負擔。

三是有利於高考,方便選擇專業,更有利於大學專業教育接軌。

其主要是缺點有:

一、不利於培養複合型人才,難以成長為創新型,跨學科型的高級人才。

二、缺乏足夠的綜合素質,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全面,不利於優秀人才的選拔。

三、人文精神缺失,在當今特殊的社會環境裡,對理科生的需求量大,求職面廣,待遇相對優厚,在老師家長,學生方面重理輕文,造成了學理科的學生把知識當作工具,認為學習的目的就是就業,造成學生的錯誤認識。教育成了功利化和產業化的產物!導致了學生放棄語文、歷史、政治等學習,導致了學生的人文精神缺失。

那麼文理不分科有什麼利與弊呢?

優點有:

一是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二是能得到公平的升學機會

三是得到公平的就業機會

知識體系更加完備,知識面更加廣泛,減少了知識盲區。

缺點是:

一、學生的負擔更重

二、學習的深度更淺

三、不利於培養專業人才

學生知識面廣了,但不夠深不夠精;學生的精力有限,造成疲於應付,不利於身心健康。

以上個人的觀點,敬請批評指正!


魏海利


按照國家高考政策,各省市高考不再分文理科,上海,浙江,山東,北京等採取3+3模式

江蘇等省份採取3+1+2模式,不管是哪種模式,都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選擇權,政策上再沒有文理分科,但這裡請注意,高校錄取時對科目還是有要求的,比如你如果沒有選擇物理,那就意味著你基本沒有機會進入雙一流大學,舉例來說,比如你選的是政治,歷史,生物,那麼,好多雙一流的好專業你是沒有資格報考的,換一個例子,比如你選擇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那麼你在錄取時是有優勢的。畢竟高校還是喜歡智力水平高,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也就是說,雖然高中不再分文理科,但顯然大學是有分科的,希望你採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選擇。


高老師趣味物理課堂


文理分不分科的著力點不同。

文理要不分科的話,更能培養出全面的人才,理科重視邏輯推理,文科重視人文素養。像原來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不僅是科學家,而且在藝術上造詣也頗高。

文理分科的話更有些側重,短期來看是高考的需求,長期來看是國家的需求,想培養出專業技術人才,更快的走向崗位,文理分科是有必要的。

所以分不分科取決於國家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也許以後隨著社會的發展,會取消真正的文理分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