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強戰鬥堡壘,勇當戰“疫”先鋒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宿州市埇橋區各條戰線特別是疫情防控一線的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決策部署,按照區委統一安排,積極投入戰“疫”一線,努力形成聯防聯控的工作格局,構築群防群控的銅牆鐵壁,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在抗擊疫情一線書寫著勇毅擔當,展現出優良作風,用堅定信念詮釋了對黨忠誠,為民服務,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初心使命,宗旨意識,奏響了這場沒有硝煙“疫”線戰爭中的最強音。

建强战斗堡垒,勇当战“疫”先锋

黨委主動扛起政治責任 各級黨組織聞令而動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防控就是責任。全省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啟動後,區委高度重視,始終把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緊迫、最突出、最重要的重大政治任務來抓,積極應對,上下聯動,強化政治擔當,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高頻次召開區委常委會、視頻調度會等,第一時間學習領會市委精神,分析疫情形勢,聽取工作彙報,研究解決對策,部署階段工作,採取日彙報、日報告、日部署即“三步工作法”,壓茬推進各級黨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市委常委、區委書記王啟榮,區長張建軍等領導採取“四不兩直”方式,以上率下,靠前指揮,經常深入疫情防控一線督導檢查,看望慰問幹部職工,現場協調解決問題,強調做好網格管理、精準排查、盯住重點、防住風險,嚴防疫情輸入、蔓延、輸出。

按照市委指示精神,利用埇橋先鋒網、埇橋新聞網、埇橋先鋒微信、埇橋發佈等,通過發佈一封信、倡議書、通知、公告等方式,向社會各界發出動員令,吹響共同抗疫的集結號,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全面動員,積極行動,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區委及時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加強組織領導,從區四大班子領導、區直機關抽調負責人組成15個專項工作組,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統籌調度各鄉鎮街道、區直機關黨組織力量,發揮“樞紐中心”作用,凝聚抗疫向心力。立足城區和農村兩大領域,壓緊壓實區、鄉街、村居三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責任,堅持鄉街不漏村居、村居不漏戶、戶不漏人,推動“網格化”管理落到實處,全區364個行政村(社區)共劃分網格3489個,其中自然村網格2841個、城市小區網格648個。制發緊急通知要求四大班子領導帶頭包保鄉鎮街道,針對城區疫情相對複雜,任務較重等情況,全區區直機關單位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全部下沉防疫一線,包保城區小區,嚴格落實包保職責,與社區幹部共同宣傳政策、入戶排查、坐班值守、解決問題,推動人員、物資向社區傾斜,始終堅持一把手抓帶頭,一盤棋抓統籌,一張網抓防控,一竿子抓到底。

區委組織部聞令而行,按照區委要求,積極主動履職,有效發揮作用,動員全區組織系統和組工幹部帶頭參與防疫工作。召開部務會研究部署防疫工作,制發《關於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通知》、《關於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線考察識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通知》,向全區3100個黨組織,近7.5萬名黨員發出總動員,爭當抗“疫”急先鋒,組織力量實地督導,在一線考察識別幹部,壓實工作責任。兩次制定工作提示單,通過“4項提醒”,“6個結合”等方式,引導選派幫扶幹部、駐村扶貧工作隊、村“兩委”幹部、村級後備幹部等擔當作為,服務奉獻。從代區委管理黨費中撥付90萬元,支持各級黨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指導各鄉鎮街道合規合理利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社區工作經費和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等,強化防疫資金支持。加強組織保障,抽調精幹力量組成5個督導組,對全區各鄉鎮街道、區直機關黨員幹部疫情防控工作督導實行全覆蓋,針對在崗在位、工作作風、工作成效等方面及時反饋問題,督促整改到位,壓力傳導到位,促進履職盡責。及時發現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湧現出的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先進典型,宣傳報道,並利用網絡、微信、工作簡報等擴大宣傳面,強化示範引領激勵效果。

建强战斗堡垒,勇当战“疫”先锋

黨組織積極發揮戰鬥堡壘作用 讓黨旗在戰“疫”一線高高飄揚

戰“疫”鬥爭打響以來,每次面對急難險重的艱鉅任務時,總有黨組織強有力的支持作為堅強後盾。全區廣大基層黨組織始終按照區委部署,全面落實“三防三查三加強”的工作要求,結合區情實際,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築牢築實疫情防線,切實把組織優勢轉化為政治優勢,把組織效能轉換為工作效能。

鄉鎮、村級黨組織堅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實行鄉鎮包村、村包組、黨員幹部包戶,對重點人員、重點場所進行排查,積極勸返外來人員,嚴防輸入性疫情。除通過微信、網絡、宣傳單外,讓全區6104個農村“大喇叭”響起來,做到防控宣傳到村到戶到人。大店鎮各級黨組織在做到人員摸排管控、病毒消殺全覆蓋的同時,實行宣傳勸導全覆蓋,利用小廣播、小音響、小簡報等方式加強宣傳,製作條幅1050條,發放宣傳單2.7萬張,出動宣傳車34臺,勸導停辦紅白喜事100場,設置強制戴口罩公共場所778個,較好的穩定了群眾情緒。苗庵鄉是埇橋區東大門,緊鄰高鐵宿州東站、宿州東高速出口,面臨地理環境特殊,人流量大,人員密集且結構複雜等困難,鄉黨委迎難而上,扛責衝鋒,帶領全鄉27個基層黨組織與時間賽跑,和疫情決戰,鄉衛計黨支部面對醫療條件有限,醫療力量不足等情況,毅然承擔起全鄉疫情防控指導工作,努力完成宿州東高鐵站,客運樞紐的檢測任務,每班同志連續值守16個小時,堅持奮戰14天,檢測進出站旅客7.09萬餘人次,有效隔絕了病毒傳播,構築了一道堅實的“防火牆”。欄杆鎮張疃村積極組織村幹部、駐村扶貧工作隊、扶貧小組長、黨員志願者等,做好防疫期間村民物資保障供應,限制出行但不阻斷服務。支河鄉鴨湖村堅持把工作做細做實,將村內4個商店變為村民“代購點”,由包保責任人限時為居家觀察人員採購,細緻服務到位。三八街道九里村開展服務“送到家”,針對摸排的14戶武漢返鄉人員,安排3名村醫每天3次上門測量體溫、消毒,落實“5+1”模式專人看護並配備生活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街道、社區黨組織切實擔負起屬地管理重任,把每個網格當作一塊“責任田”,戰“疫”場上的“主陣地”,組織機關黨員幹部與社區黨員幹部一起嚴防死守,地毯式走訪排查,做好重點人員摸底登記,車輛人員限行等,把防護措施落實到戶,落實到人。三里灣街道鳳池社區依託“紅色物業”戰疫情,自制通行證加強車輛管控,利用微信群組織58名黨員志願者補充社區防疫力量,32名在職黨員進入9個小區開展防疫志願服務,農科苑小區建立“紅色物業管家”微信採購群,近20名黨員志願者組建“送到家跑腿團”,主動聯繫轄區超市為居民購置新鮮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北關街道華地社區發揮大黨委工作機制,第一時間動員組織15名社區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對14個小區、2條主要街巷及重要公共場所開展排查,分類分級建立管理臺賬,在20處防疫點設置“黨員先鋒崗”,嚴實網格管控。三八街道凱旋社區凱旋門小區組織20餘名黨員志願者、30餘名物業管理人員,建立組織、宣傳、保障三道“防火牆”,採取有效措施阻斷疫情傳播。西關街道環宇社區銀河綠苑小區北區成立臨時黨支部,書記市科協主席孟振東組織8名黨員戴黨徽,亮身份,做好應急值守等工作。城東街道、社區黨組織率先推行人員出入證等工作做法有力提升了疫情防控成效。

建强战斗堡垒,勇当战“疫”先锋

區直機關單位黨組織積極協調配合社區黨組織,嚴格履職盡責,落實防疫包保責任,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區紀委監委、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等部門立足各自職責,組織開展部門聯控。區商務局黨支部強化黨員志願服務,成立12個小組深入開展防疫包保工作。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支部組織黨員配合職能科室,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防疫物資市場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區科技局克服人手少等困難,安排黨員幹部實行日值班制,配合包保社區開展防疫工作,亮身份,樹形象。團區委募集青年志願者300人開展防疫愛心捐助活動。區水利局組織70餘名黨員開展包保社區“地毯式”摸排,成立5個防控組和1個督導組做好防疫工作。公安、公路、交通部門從所轄支隊、站所抽調黨員組成突擊隊衝在“疫”線,在全區高速公路出入口、跨省(市)國省幹線、縣道上全面設立檢測卡點11處,組織安排217名交通執法人員、66名公安交警實行24小時管控,嚴控增量防輸入。

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立足自身優勢,引導黨員職工主動扛起社會責任,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宿州高新醫院黨支部積極響應,將院部庫存的4噸醫用酒精全部捐獻給區內農村、社區及企事業單位用於防疫工作。宿州市雪鴿麵粉有限公司黨支部積極響應倡議,主動捐贈20噸麵粉供應保障民生,助力早日攻克兇猛疫情。安徽四力石料礦有限公司黨支部心繫疫情防控一線,克服自身困難,積極與符離鎮黨委對接,多方動員籌集捐贈資金20萬元,醫用口罩5萬隻。楊莊鄉眾林木業黨支部、草原牧業黨支部分別捐贈56箱哈密瓜、50件衝鋒衣和20箱牛肉,中和木業、嘉凱德木業、凌楓木業3個黨支部共捐款1.6萬元,支持防疫一線。宿州市全興傢俱、安徽碩明安全科技、劉老二燒雞、東大木業、科鳴農業機械、群富甜葉菊協會等非公企業黨組織積極發揮人才優勢,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聯繫防控物資供貨渠道。

建强战斗堡垒,勇当战“疫”先锋

黨員幹部勇擔重任向險而行 使黨性在抗疫鬥爭中熠熠生輝

惟有艱難,方顯勇毅。哪裡有危難險情,哪裡就有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哪裡就有人民群眾的殷切守望。面對兇猛的疫情,醫護人員、公安幹警、基層幹部、黨員志願者、團員青年踴躍響應區委號召,紛紛“請戰”。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全區發動黨員2.3萬人次,組建黨員突擊隊、黨員志願者服務隊、設立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認真做好入戶登記、信息摸排、重點人員及場所管控、政策宣傳、環境衛生清理等工作,千名黨員奮戰在戰“疫”一線,在不同的崗位上真誠守護著群眾幸福生活的家園。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廣大黨員醫務工作者無畏危險,毅然衝在鬥爭的最前沿,全力以赴救治病患,與死神賽跑,與病魔戰鬥,綻放出黨性的光芒,為病患帶來生的希望。中煤礦建總醫院黨委號召全體醫護人員放棄過年休假,舍小家為大家,堅守在防疫一線。“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隨時待命...”,醫院黨員職工和醫護人員紛紛寫下“請戰書”,“不計報酬、不畏生死”。2月4日,中煤礦建總醫院援鄂醫療隊出征,一裘白衣,終身不渝,星星燎原,座標武漢,展現“逆行者”的風采。宿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員職工帶頭加入抗疫志願服務隊,曾參與2003年抗擊非典型肺炎防治的老黨員,醫技老兵邵麗希第一個向黨委遞交請戰書;黨員錢穩,張勤2人作為院派第一批趕赴湖北的醫療隊成員緊急馳援武漢;黨員常志剛、閆宜亮,張本結、蔣一飛連續多日堅持奮戰抗“疫”一線;黨員黃雨晴、趙紅宇、薛萌萌主動遞交了“參戰”申請書...,他們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共產黨員。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廣大基層幹部勇敢站在防控一線,戴黨徽,樹黨旗,亮身份,作表率,主動示範,靠前指揮,開展黨員進社區志願服務4200人次,帶頭落實各項措施,踐行著入黨宣誓時的錚錚誓言。三里灣街道紡織路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燕子2017年3月患癌,一直帶病堅持工作,疫情發生後,她不顧病體,義無反顧投入抗“疫”一線,不分晝夜帶領“兩委”幹部、網格員組織防控。“每個卡點都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防線,每一名工作人員都是守護卡點的衛兵。黨員幹部關鍵時刻就是要衝鋒陷陣,戰時狀態哪能計較個人得失”,面對疫情李燕子同志如是說。“我去入戶測量,我年輕,身體好,對病毒抵抗力強!”,大營鎮陳李村村委會委員左中凱率先垂範,不顧個人安危,用一次性口罩作為僅有的防護裝備,積極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宣傳工作中去,同時還參與人員車輛勸返等工作,常常往返於勸返點和村部之間,因連續幾日高壓工作,平時健康強壯的他突然暈倒,頭部受傷造成腦血管破裂,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時村鎮胡疃村選派第一書記朱亞鵬、汴河街道馬梨園村選派第一書記滕之華面對複雜疫情向險而行,堅持堅守崗位發揮作用...他們雖然分工不同,但他們都是黨員幹部。

建强战斗堡垒,勇当战“疫”先锋

在組織疫情防控中,廣大黨員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開展防控政策和知識宣傳,引導落實各項防控措施,衝在前,幹在前,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東關街道大澤社區組織黨員志願者開展疫情防控,以實際行動書寫了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2018年榮獲第四屆“埇橋好人”的退役軍人郭士超,主動聯繫社區投入抗疫一線,雖然退伍但不褪色。退休黨員翟厚君家庭曾榮獲2018年區第二屆“文明家庭”,翟厚君利用手機宣傳防疫,為群眾測量體溫,支持社區防疫,曾榮獲“優秀志願者”稱號的陳洪珍、“身邊好人”稱號的郜俊也紛紛加入了黨員志願者隊伍的行列參與防疫。欄杆鎮段樓村黨員蔣連明為疫情防控工作捐贈5000元現金,小集村黨員張兆金的母親毛廷英曾是2018年脫貧戶,張兆金不忘黨恩主動捐款1200元並志願參與抗疫,金額不論多少,但份量都是沉甸甸的。埇橋街道雪楓社區65歲退休幹部張良安,主動與社區“兩委”人員一起抗擊疫情,想辦法,出主意,堵漏洞,他說“我們不會看病,不能奔赴抗擊疫病一線,但是作為黨員我也要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服從命令聽黨指揮,我要為黨旗添光彩!”蘄縣鎮許寨村流動黨員許卓、大店鎮汪圩村流動黨員王作春離鄉不離黨,分別向村裡捐贈2000元、10000元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贏得了鎮村幹部和群眾好評...他們雖然來自各行各業,但卻都有一個共同名字叫“共產黨員”。

當然,在全區抗擊疫情的鬥爭中,在廣大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感召下,還有眾多的普通群眾積極參與其中,志願支援抗疫一線、捐款捐物,共同匯聚起了勇向疫情宣戰,守護美好家園的正能量。“王書記,俺想要給武漢捐款,但不知道怎麼捐,您看能通過村裡捐嗎?”西二鋪鄉沈家村湯家組65歲村民郭克榮是一位靠拾荒維持生計的低保戶,雖然生活十分困難,但在聽說武漢的疫情後,他主動捐款,回報社會對他的關愛。“阿姨,因為我也一直生病,所以我知道生病很難受,我雖然不能出遠門,但我希望可以用我的錢給‘白衣天使’們買點飯吃,別讓他們餓著...或者用我攢下的錢幫助可以幫助的人。您放心 ,我馬上就回家不給祖國添亂!希望武漢能度過難關!”沱河街道春光社區疫情防控臺曾接待一位特殊的居民,因患疾病靠支撐器行走,常以輪椅代步的宿城一中14歲初一學生王子文,雖然家庭經濟困難,但當她通過電視看到武漢疫情時,毅然拿出自己積蓄已久的零花錢,堅持讓社區工作人員幫她捐獻給武漢災區...他們雖然不在抗疫一線,但他們也都有一個共同的稱謂——“幕後者”。還有那麼一群人,在城區的背街小巷、小區廣場、農貿市場、街巷遊園及公共廁所等城市一角,700餘名環衛工人身著工裝,揮動著手中掃把、笤帚,身背手持消毒器具,不顧個人安危,不顧家庭阻攔,默默奉獻,擔當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防疫“衛士”,他們和“幕後者”們一樣,無疑也是“最美家族”中的成員。

建强战斗堡垒,勇当战“疫”先锋

上述提到的黨組織、黨員幹部和群眾,只是眾多在抗疫鬥爭中湧現出的一員,正是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積極響應區委號召,團結一心,依靠群眾,勇戰疫情,共克困難,才譜寫出了這場抗疫鬥爭中一曲曲動人的生命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