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國學曾經有過哪“熱潮”嗎?有沒有世界連鎖性的?

蜜蜂文學


瀅月齋,以女性視角解讀古今文化,為你詮釋不一樣的世界。

在中國歷史上,國學曾經有過“熱潮”嗎?個人認為出現過,主要出現在這五個時代:

一、先秦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個諸侯國開始尋求變革,以期獲得更強的國力。此時,也出現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等很多思想流派,在這個大爭之世,他們開始各抒己見,相互爭論,並先後得到了諸侯的任用:孔子曾被魯國任用,鄒衍被燕王任用,吳起被魏國、楚國任用,商鞅被秦國任用,他們對戰國時期的政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產生的這些思想,逐漸成為了中華思想的基礎。董仲舒在總結先秦諸子百家的基礎上,才創作出“天人三策”,漢朝初年的黃老之學也是由儒家和道家思想融合而成。這些思想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西漢時期

西漢時期,中國出現了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了“天人三策”,並要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雖然採納了他的意見,但還是採用“外儒內法”的方式治國,並造就了一代帝王功業。

這一時期的儒家學問,在繼承先秦時期的孔子、孟子等儒家大師的思想基礎之上,又糅合了法家,道家,陰陽家、墨家等思想,成為了一種新的學說,更適用於統治者的需要。此外,漢朝還產生了王充為代表的思想家,他們的思想同樣影響後世。

三、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中國結束了長達三百年多的大分裂,將胡、漢文化相互融合,儒釋道三家基本處於並存狀態,雖然沒有產生出新的思想,但也奠定了中華文化在亞洲地區的特殊地位。

這一時期,中華文化開始向世界傳播,日本、朝鮮等國家紛紛向唐朝派遣使者來學習,這些使者不但深入學習了中國的詩歌、儒學等,還和中國詩人成為了好友,最典型的就是晁衡,他的原名叫阿倍仲麻呂,看過《妖貓傳》的人想必不會陌生。

阿倍仲麻呂不僅通過科舉成為了唐朝的官員,還和李白等唐朝詩人成為了好友。在當時,像阿倍仲麻呂這樣的遣唐使很多,他們將唐朝的建築、文化帶回了日本。至今,我們還能在日本見到很多唐朝風格的建築、妝容和茶道等,這些都是唐朝文化留下的印記。

四、宋朝時期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初,就定下了“重文輕武”的治國理念,他甚至還定下規矩:宋朝皇帝不允許殺讀書人,並將它刻在了石碑上。宋朝皇帝在即位之時,每次都要在石碑前發誓。對於讀書人來講,宋朝可謂是最好的時代:皇帝會厚待讀書人,還能拿到豐厚的俸祿,因此可以擁有更為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生活。

宋朝的文人士大夫,大多過著精緻的生活,並影響到了整個宋朝社會。文人們所推崇了“四般閒事”成為宋朝社會的流行產物,程朱理學也影響了當時的服飾、妝容和瓷器等等,並影響至今。

五、明朝時期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就以程朱理學立國,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直到明朝中後期,王陽明在繼承繼承陸九淵思想的同時,將心學發揚光大。王陽明創建的心學體系,不僅影響了當時的明朝社會,還傳播到了日本、朝鮮等國。

近代史上,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以王陽明的心學為基礎的,日本的很多當代企業家也將將王陽明的思想奉為經典,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回答完畢,請採納!


瀅月齋


在中國歷史上,國學曾經有過三次“熱潮”。

第一次是在春秋戰國時期。

這一時期周室衰微,諸侯力政,合縱連橫。知識分子則獲得了從未有過的 思想自由,湧現出春秋時期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戰國時期以孟子、 莊子、荀子為代表的一批思想偉人,也產生了一批對後代影響巨大的皇皇鉅著。

第二次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個時期思想自由度較高,學者們或參與朝政,或著書立說,或設壇授徒,他們在哲學、歷史、文學、地理等多個領域建樹頗豐,湧現了一大批著名學者和文化巨匠。

第三次在民國初期。

這個時期清帝國覆滅,學者們獲得了空前的思想自由,再加上五四運動以及西學東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國學熱”,湧現了諸如章炳麟、王國維、陳寅恪、胡適等一批國學大師。

先秦時期一批思想文化巨人,他們的出現是帶有世界性的。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了人類文明“軸心時代”的概念。在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上,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個神奇的現象:幾乎在同一時期(大約公元前6世紀前2世紀),世界範圍內幾大文明古國,在相互隔絕、獨立發展的情況下,都分別出現了一批偉大的思想家,中國有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莊子等、古希臘有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印度有釋迦牟尼,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

他們對於人類所關注的宇宙、社會、人生等最高層次的根本問題,都提出了獨到的見解,進而形成不同的文化傳統,作為東西方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在兩千餘年的漫漫征途中,潤澤著人類飢渴的心靈。

這個“巨人時代”,在中國恰值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無疑是典型的衰世、亂世與濁世,但它又是以“百家爭鳴”為標誌的中華文明史上第個群星燦爛、光焰四射的文化昌盛期。

現代學者錢穆認為:“中國歷史上第一等大人物,多在亂世衰世。所謂大人物,他不僅在當世,還要在身後,對歷史有影響、有作用。比如,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孟子,道家的創始人老子莊子,其影響後代中國,實在大極了!”


小強愛寫作


國學乃晚清以後的東西,中國古代歷史上,不僅沒有,也沒有過國學熱潮。國學,乃與晚清以後的西學相對。主要是清朝遺老遺少們為了抵制西學而立。在西學強烈衝擊下,他們又不得不被迫借用了一些西學皮毛加在國學裡面。國學成為熱潮時髦是現在的事情。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先秦有諸子,楚辭之學,兩漢有今古文經學,黃老之學與詩賦之學,唐代不過注的各經,宋代有理學,明代有心學。這期間還雜有各類學問。可以翻閱二十四史經籍志藝文志,可知大要。統稱也可以叫四部之學。即經學,史學,子學與集部之學。並無國學。

比如宋代並沒有把理學叫做國學。也不需要這麼弄,普天之下,唯理學第一。宋代其他各學,也不認為是天下一國之學。學問乃天下之公器。如果叫國學,豈不是自己把自己看成了一隅之學。有背中華文化精神。

在比如先秦,孔子是魯國人,他也不說自己學問是魯學,而是天下之學。中華文化,抱負遠大。是以歷經磨難,終成一統。人類大同,是中華文化的理想,不僅是理想,也是努力的動力。

思想就以思想者的核心內容來稱呼來命名,思想屬於人類。


啟思


在中國歷史上,國學發生質的變化發展,經歷了三次。

一是伏羲八卦,奠定了古代領袖人物靠人格魅力治國的王者天下的時代。

二是大禹洪範,奠定了封建統治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時代。

三是當代共和國,以毛澤東思想為代表的開啟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時代。

在此過程中,國學經歷了兩次熱潮,一是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二是清末民國初的改良運動。


三易和尚


論何為國學和真正給世人的貢獻和啟迪?

論國學,世人呈之,皆之乎者也古文尚沏,此沏猶如《武林外傳》子曰矣,

何為國學?詩詞歌賦曲藝苑舂?難懂又得天賦高解宵熬?

自曹植七步詩,趕孔子述周禮,古之傳今,有文化的詩詞歌賦髯苟,此苟譬如俺們濰縣故瞅李清照,她戲份不比林妹妹少,然矣,林妹妹也不差李清照能舒文,,

一曲儂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儂知是誰?

甘軀五糧液,不如醬喉道德經,岳飛辛棄疾武將捧文急手,明朝于丹老師大雅,“明朝那些事兒,”

難說歸會說,會說歸位文言,易中天老師品三國,馬未都老師槍炮架青瓷,青花順圓明園,不冤也未都,莫言難堪矣,管公老叟俺們濰縣高密的,一本四十位大學知名教授捧骰,浩焉之治也,馬未都老師水平參目餐高露,

何為國學?不是大家亦不非得是專家,而是人人都可能和能,

國學難懂乎?三人行,必有我師。

何謂之文人相輕也?

我感覺是共同對國學的圍繞和團結注目吧,

這種圍繞與之的國學魅力和團結力量,

猶如自清末李鴻章發起的洋務運動以來,

國學大家五味子,猶如王國維跳湖,亦猶如朱自清瞥粉冕宿,

國學有功,國學有能,更是歷史傳承之紐帶,這種紐帶讓詩人謳歌,讓世人圍頜,讓千年祖國繁榮永樹也。

敬中華文化傳承櫻衣長灌粟天河,,

謝謝😜


農民雜品家


我國古代成就,已達到世界頂級。

特別是為人處事方面,更是別國無法比擬的。

我國自古就在不斷經歷內憂外患的襲擾,也湧現了不少民族人物,完善了民族精神。

國學不足就在於科技方面,數千年的封建時代,讓我國錯過了工業革命。

把時間精力都耗費在為官經商上,也為日後落後捱打埋下禍根。

國學中再好的思想理念,也要在和平文明年代,才能充分展現她的魅力。

國外對人性的研究瞭解,遠不及國學的內涵。只是現在人多被西化,熟不知世上的知識都是相通的,外國頂尖文化科技人才,也是在研習中國文化,特別是國學。而國人卻無視這些存在。

因而,不論哪國,哪個時代,只要是先進理念,人類智慧都會得到傳承,發揚光大!


袁少安


國學中的經典詩詞歌賦。自奴隸社會以來,像陽光雨露一樣,美麗向上。一直陪伴著我們,從未間斷過。

無論哪朝哪代。都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它像宇宙之光,點亮東方。

它像空中之音,穿越古今。

召喚著我們,激盪著我們,引領著我們,走在時間的前方。令人嚮往,勢不可擋。

自漢張騫出使西域,唐玄奘的西天取經。東西方文明在交融著,滲透著。不斷的榮華髮展,相互借鑑,不斷完善。

所以是一個有機整體。


英皇騎士


中國“國學”能廣泛接觸世界,影響世界非二十一世紀莫屬,應該說這是史無前例的文化現象。那麼,是什麼導致這一現象的興起蓬勃發展並出現熱潮,這要從197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說起 ……

是中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漸漸地富強起來,老百姓不在吃不飽穿不暖了,老百姓日子好過了,老百姓不但有洗衣機、電視機、電冰箱 …… ,還有寬敞的住房、小汽車 …… 這些充分說明中國國力的提升,隨著國家的富強,特別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學習漢語、漢文化,瞭解中國,與中國溝通、貿易成為世界各國國民及政府生活及執政的理念,在這個大背景下,“國學”在世界形成一股股熱流、熱浪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啦!


張一郎


在“國學”的歷史上,沒有“熱潮“,只有“反彈”。也就是說,愈是摧毀之、踐踏之、壓制之,國學復甦勁道,愈是蓬勃興旺無可阻遏。

譬如“焚書坑儒”之後,譬如“五胡亂華”之後,譬如“西風東漸”之後,譬如“十年探索”之後。

切記,切記 —— 國學真實蘊含,並非中國經典之學,實乃中國生存之學。


聞魯生


國學”作為漢字詞彙,在歷史上最早是指周代在國都建立的國家官學。20世紀初,我國學者提出“國學”的概念,總體上是作為“西學”的對照概念來使用的,其中的“國”是指“本國”,“學”是指學術文化。中國人所使用的“國學”當然是指區別於外來文化的、中國本有的學術文化,這是近代國學概念產生的最初意義。(文字來源於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