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大企业都要开始生产口罩,比如富士康,比亚迪?

一晌贪欢听梦语


现在只所以有很多大型企业加入了生产口罩的序列,我认为有一下四点原因:

第一点:政府指导,企业响应政府的号召迅速转型,弥补市场的巨大需求。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势之猛,传染之广均超过了二零零三年非典时的SARS病毒。并且发生地点为武汉,众所周知,武汉是一个有着千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交通枢纽非常发达,她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州的城市!其次,疫情发生的节点正好赶上冬末春初之际,尤为重要的是又恰逢中国的农历新年前夕!特殊的地理条件,特殊的时间节点,造成了疫情的迅速传播!

随着疫情的爆发,口罩成为了防止感染的最直接必须品,尤其是医生处在防治疫情的最前线,直接面对患者,必须佩戴N95型口罩,但生产此种规格的厂家本身就少,同时临近春节,许多员工都回家团聚,这边需要大量的口罩,而厂家又因为人员的减少,生产能力根本赶不上需要,供需矛盾迫在眉睫!

第二点:疫情进一步扩散,口罩供需比例严重不足,让有资质的大型企业转产巳列入政府的工作日程。

随着疫情的肆虐,被确诊的病例越来越多,不仅仅是N95供不应求,像3M等医用口罩更是供不应求。我们国家有着14亿人口的数量,而且口罩在配戴完之后失去了防止病毒侵入的作用,口罩的需求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原有的厂家即使全员满负荷的运转,也远远赶不上疫情的需求,再加上世界上好多别有用心的国家煽风点火,限制了医用品的离岸,在这种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富士康,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响应政府的号召,急国家之急,解民众之需,及时的站了出来!

第三点:遏制不良厂商的泛滥,稳定社会大局,平抚群众的恐慌情绪,最大程度的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扛起一个企业勇于担挡的社会责任。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在这严峻时刻,我华夏儿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泱泱大国,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击疫魔!但少数别有用心的国家,不顾世卫组织的呼声,隔岸观火,挑拨离间,大放厥词!狼之野心,昭然若揭!在这艰难之时,不但一毛不拨,反而落井下石!更可恨的是我们国内,各种货色粉墨登场,有走狗一样摇尾呐喊的,有散布谣言,盅惑人心的,有黑了心的作坊私自生产伪劣口罩的,有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可谓杂碎集会,奸妄出没!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不屈服于各种困难于压力,而且有决心,有能力抵御各种重大事件!抗洪救灾,汶川地震,抗击非典,我们同样能战胜非冠肺炎!

第四点:富士康,比亚迪等大型企业的转产,也是企业本身转型的需要,同时也是良心企业的担当。

众所周知,口罩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能否打嬴这场保"疫"战的胜利。目前而言,疫苗的研制还需一段时间,疫情的发展还在继续,抗击疫情的任务异常艰巨,这就需要抗疫物资必须得到有力的保障,由于富士康,比亚迪等一大批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有经验和实力在短时间之内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同时也彰显了我们党在重大事故发生时,党群同心,政企齐心,军民连心的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支持政府的号召,齐心协力,只要全民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战胜疫魔!天佑华夏!天佑中国!


老兵情怀682


从春节过后,我就到处打听买口罩,2月7日终于从一个药店群里预约上了,但是只有三个,而且还要等着,2月9日通知我去买,过期作废,于是我开车跑了6公里,去买了三个口罩。

我去的时候很犹豫,总共3只口罩,我这次去买还要用一只存量口罩,相当于只买了两个,感觉有点不划算,但是想了想,如果将来周围有病历出现了,没有口罩是不行的,就是一只也要去买。


(药店排队的人)

我到的时候,已经接近下午下班时间,排队的人相对少了点,但是仍然有二十几个人在排队,大家都戴着口罩,但是可以看出来,有些人的口罩是普通口罩,也有人戴的口罩是多次使用过的。

虽然只有区区三只口罩,每支价格1.6元,但是大家都在排队等候,药店的服务员说,今天他们这个小店,客流量已经超过410人了,来的都是预定了口罩的。

现在正处在疫情防护的关键时刻,马上就开始复工生产,要做好个人防护,口罩是不可缺少的,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大型企业,有几十万员工,每人每天用两只口罩,这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现在这种形势下,他们到哪里去买这么多口罩呢?

我想在他们生产口罩之前,肯定考虑过外购,如果能购买到,他们不可能跨界生产,现在一罩难求的局面下,他们要开工,就必须为员工提供口罩,既然外部供应不足,只好自己生产,自给自足。

(我买到的三只口罩)

好在生产口罩的技术并不复杂,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大公司,一周时间就能够提供产能,问题主要出在生产许可和原材料供应上,如果是自己使用,生产许可可以之后办理,估计原材料供应对他们来说可能会是一个难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

为此有人感慨,找工作还是要找大公司,缺什么东西可以自己生产,起码不用为买口罩发愁,现在已经陆续复工了,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多少口罩储备,这样是很危险的。


互金直通车


口罩生产厂家无疑是今年的大赢家,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让口罩成为人们居家出门的必需品。

最近,富士康、比亚迪纷纷宣布生产口罩,富士康预计在二月底可以日产200万只口罩,比亚迪到月底可以日产500万只口罩。

一大批企业开始生产口罩,这是一种市场的行为,是利国、利民、更利己的行为。

全中国14亿人,只按7亿人使用量来计算,一天需要消耗的口罩至少是14亿只,这个消耗量是巨大的。

2019年中国大陆口罩产量为50亿,产值102亿,其中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为54%。

按照上述测算的消耗量,全年产量也只够用3.6天,由此可见,此次冠状病毒的爆发,中国目前面临着口罩缺口有多大。

有专家预测,2020年受病毒影响医用口罩产值预计增长率可达28%,整个口罩产业产值将突破130亿元,其实这个预计有点保守。

富士康、比亚迪等大企业投入资金生产口罩,将会提升医用口罩的生产能力,可以大大缓解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口罩产能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口罩生产技术相对成熟,生产线转型方便,其产量与销量巨大,具备薄利多销的优势,也将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更为重要的原因,作为劳动密集企业,富士康等企业自身对口罩需求量巨大,富士康有120万员工,比亚迪有22万员工,按每人每天两个口罩计算,富士康每天需要240万只,比亚迪每天需要44万只。

如此大的需要量,想在当今市场上完成采购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无论是从支持全局防疫需要,还是从自身经济利益以及保障企业员工健康,维持稳定生产秩序的需要,富士康等企业生产口罩都是非常正确的投资决策。


财务意识流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空。毫无疑问,当下口罩已经成为最大的风口。


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比亚迪等大企业都开始着手生产口罩,中石化也有意收购设备进行生产。


商人逐利,企业生存也要追逐利益,但是生产口罩则有更多原因。


一、当下口罩需求量巨大,产能严重不足,甚至已经成为企业复工的最大障碍

之前没有疫情时,口罩需求不大,不用太多企业就可以满足需要。当疫情发生后,不仅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每天更换口罩,广大人民群众外出也需要口罩,尤其是企业逐步复工后,每天的口罩需求量数以亿计。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原来的口罩生产厂商已经不行了。越小的工厂往往设备越落后,产能低,品质差,再加上一些人浑水摸鱼,制造假冒伪劣口罩流入市场,造成安全隐患。大企业有着更严格的管理制度,只要设备到位,人员经简单培训后就可以快速形成产能,纾解需求难题。


二、在市场受到影响时,大企业也要考虑生存发展,口罩可以是当下很好的国度项目

口罩的成本很低,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成本不会超过0.3元,但是市场上普通消费者能买到的价格现在已经动辄超过2元。更不用说N95口罩了,成本不到2元能卖到20元甚至更高。

对于大企业来说,口罩生产技术难度低,利润丰厚,还能帮助国家,此时加入生产行列就非常明智。

乐观看三四个月疫情就会结束,但是也要考虑反复的可能性,因此在较长的时间内口罩需求量不会减少,半年内需求量能够超过百亿。


三、大企业生产口罩,也是在尽一份社会责任

当下口罩稀缺,很多市民不得不外出时戴的都是缺乏防护作用的口罩。在空旷的场所还好,在人员较多的室内就有很高的风险。

一些商家追逐利益,用毫无防护作用的廉价口罩当作医用口罩出售,从而谋取暴利,让无数人置身风险之下。

大企业生产口罩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支援一线医护人员,满足前线需求后还可以供应人民群众,为社会增加一份安全保障。


财智成功


其实不仅是富士康,比亚迪,很多大型的国企也接到任务,尽快生产口罩,可以说是不计成本。为什么这么做?

一是当前口罩需求量巨大。

中国的口罩产能每天是2000万个。但是我们14亿人,假设只有2亿人用口罩,频率是两天用一个口罩。这样的话,每天的需求量还要有1亿个,而且没有算医院和患者这些口罩用量特别大的人。

所以现在的产能远远够不上使用。而且病毒可能还要持续两个月,在这个两个月里都会有如此高的需求。不管是出于战略性考虑还是经济性考虑。现在开始生产口罩都是可以的。

虽然经济性方面可能稍差些,如果生产口罩盲目扩大产能,也许刚开始生产时,病毒就已经被消灭了,肯定会承担一些经济损失。

但是这样做不亏,因为还要有战略考虑。我们不能不做出最坏的打算,就是病毒持续时间可能更长。与人民的健康相比,一些口罩机器的损失根本算不得什么。

二是战略性考虑。

假设战争发生,拖拉机厂可能就被变成制造坦克的兵工厂了。而当前的对抗病毒其实和战争时期区别不太大,有条件生产应对病毒的口罩和防护用品等的企业,就要做好准备开工。

很多国企,比如中石化,已经开始采购这方面的生产机器。和平时期搞经济,有这种类似于战争的时期,当然以保证国家的物资供应为重。

打赢这场对抗病毒的战役和一场真实的战争相比,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层面和战场不同而已,这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需要很多企业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莫水宏观经济


疫情爆发以来,口罩是越来越难买了,现在是一罩难求的局面。多数地区要求企业可以在2月10日复工,可是必须要按照要求做好安全防疫工作。人人戴口罩就成了必备的要求。

按照现在一次性医用口罩一天8小时工作换两次的规模,一个3000人的工厂,至少要准备6000个口罩。现在平价的口罩基本买不着,即使是青岛市政务App预约的口罩都两元钱一个了。这样,一个3000人的企业,相当于一天增加了1.2万元的成本。如果是在中国有66万职工的富士康一天需要132万口罩,一天的成本价是264万,一个月可就近亿了。更何况,这么庞大数量的口罩你能备齐吗?

据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2月2日介绍,中国口罩产能约为每天2000万只。2月3日左右,大约恢复了1480万只的产能。但是,能够供给一线医务人员的N95口罩产能仅有11.6万只,其他医用口罩998万只,普通口罩471万只。

现在不少地区都发布通告,表示普通人并没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戴N95口罩。青岛市出台置换政策,表示一个N95口罩可以置换10个普通医用口罩,用于支援抗疫前线。

央视采访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的视频中,刘敬桢表示,中国生产口罩的速度已经很快,仅需0.5秒/只。然而口罩生产出来之后,还要走一个解析、消毒的流程,一般需要7天到半个月。“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那批次口罩,可能今天刚刚上市!”

目前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数量仍然快速增多,每天都会新增三四千。现在的情况下能人们复工复产,必须需要大量的口罩产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到口罩生产的过程中来了。2月6日,中国石化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公司有原料熔喷布,亟需口罩机增产口罩抗击疫情。工业富联已经开始导入口罩生产线,2月5日顺利实现了试产,正在申请产品资质认证,相关产能可能在2月底达到日产200万只。上汽通用五菱表示,已经开始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预计达到170万个以上。


企业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也是跟国家的支持离不开的。2月6日黑龙江宣布对列入国家和省确定的省内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生产企业名单,生产口罩等紧缺物资的企业,1月1日以来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给予5%贴息支持。一年贷款利息才有多少?而且黑龙江还对对新增生产设备投资额给予50%补助等优惠政策。同时,国家工信部一直在新闻发布会呼吁,国家将对口罩产能采取兜底政策,疫情过去之后,将对企业多余产能进行收储。企业可以完全放心扩大生产。

另外,进口口罩成了最主要的口罩来源。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疯狂扫货支援我国抗疫行动。2月5日,海关总署综合司司长金海介绍,1月24日以来,全国海关共验放疫情防控物资3.77亿件。其中,进口防护用品3.67亿件,包括口罩3.28亿只、防护服385.4万件、护目镜62万副、医疗器械共45.3万件。现在问在日本的朋友,表示他们在周围的药店都买不到口罩了。

现在企业组织进行口罩生产有三大好处。第一,满足自己员工的需要,比如富士康,一天口罩需求量要达到100万以上的话,除了自己生产,别人几乎无法解决。第二,为了社会责任。每日2000万的口罩产能即使全部恢复,也不够全国14亿人使用的。一些必须要上班出门的人员,没有口罩是不行的。如果真能做到一次性,一天口罩需求量肯定要达到数以亿计。人们带多次重复使用的口罩,也实在是不健康,多生产口罩也确实是为了社会责任。第三,追求利润。过去,一只普通医用口罩的生产成本不足三毛钱,现在至少价格两元。一只N95的医用口罩,生产成本也就两元钱左右,现在供不应求。短时间内,口罩的价格不会降下来,而且国家已经明确要进行产能兜底,相信这种不亏本的买卖人人都愿意做。

所以,未来我们的口罩产能肯定要成倍的增加才能够满足需要。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加到口罩生产中来的。


暖心人社


由于疫情影响,现在全国口罩急缺,即使海内外华人以各种方式从国外抢购口罩运回国内,也满足不了需求。口罩线上线下皆脱销,广州、杭州、厦门等城市甚至开启了限量“摇号”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口罩生产企业放弃春节假期,加班加点生产保障供应,不少石化、服装等行业企业也都转产口罩,甚至富士康、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电子、汽车行业企业也都开始生产口罩了。

其中比亚迪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生产的首批紧缺物资将定向捐赠给特定人群,如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的司机以及志愿者、机场及空乘人员等群体,后续将结合情况,对外平价供应。

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制造业龙头企业,这个时候生产口罩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一、富士康、比亚迪厂房、生产线、员工多,易于转产

作为大型制造业企业,富士康、比亚迪等企业拥有庞大的厂房、生产线,技术实力强,员工数量也都非常庞大。要转产口罩,原有生产线的很多通用设备都可以直接使用,只需要采购些口罩的专用生产设备就可以马上投入生产。

作为电子企业,富士康、比亚迪车间的卫生、无尘、无菌要求也符合口罩市场的要求。

战争状态下,大型制造业企业都是可以随时生产军工、军需用品的。对于富士康、比亚迪这样实力强大、技术储备充足的大企业,生产口罩算是杀猪用牛刀,只要想生产,随时可以转产。当前口罩已经是战略物资,他们生产口罩是应对疫情的快速反应。

二、口罩已经是现在市场最大的需求

正常情况下,富士康、比亚迪生产的电子产品是市场需求最大的品种。从电池、手机、汽车零部件、到各种模具、电子设备,两家公司几乎能生产所有规模化的工业产品。

但疫情当前,现在全国上下最急需的就是口罩了。口罩的生产缺口极大,也是当前防疫的关键。这种情况下,富士康、比亚迪生产口罩既是从企业商业盈利角度出发,也是为社会救急,爱国生产。

2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世界正面临口罩和手套等个人防护物品的长期短缺,目前的需求量是正常水平的100倍,而价格则是正常水平的20倍以上。库存几尽,积累的订单达到4-6个月。

三、生产口罩也是富士康、比亚迪自身生产的需求

富士康在内地员工有近70万人,比亚迪则有超过22万员工。作为两家员工数量规模极大的制造业企业,两家公司本身对于口罩的需求量也非常大。一次性口罩的使用时间是4-6个小时。假设每个员工每天使用两个口罩。那么富士康每天自家员工就要使用140万只口罩,比亚迪每天自家员工需要44万只口罩。

这么庞大的口罩需求,是很难在市场上购买得到的。我国口罩的现有产能极限每天为2000万只,这2000万只口罩现在要供应抗疫前线的医护工作者都捉襟见肘,普通百姓现在托关系高价都买不到口罩。

富士康、比亚迪从公司正常生产的角度,也只能选择自己生产口罩了。毕竟没有口罩的话,他们庞大的制造业工厂根本就没法启动。

富士康对于生产口罩的公告就作了解释,“新增从事医用口罩的生产,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大背景下,基于落实当地政府要求,迅速应对疫情所需;目前预计2月底可实现日产200万只的产能计划,优先用于富士康科技集团近百万员工内部生产防疫保障;不占用社会资源,为民众口罩需求腾出空间;未来视情况积极对外支援输出,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2月中旬前后大规模复工、原料供应和物流逐步恢复,加上新口罩自动化生产线不断投产,2月底每天能生产各类口罩上亿只,再加上进口部分,就能满足当前生产生活的的需求。

-------------------------------------

欢迎关注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教师,关注财经事件与产业经济发展。


上林院


我认为这些企业生产口罩有以下原因

这种做法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大背景下,基于落实当地政府要求,迅速应对疫情所需。

口罩的生产并不复杂,原料供应没有问题,生产线转型快,工艺也成熟,很多纺织企业,可以一夜之间由服装生产线改为口罩生产线,速度是相当快的。.

在目前疫情防控阶段,口罩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医护人员,患者,普通老百姓,对口罩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库存和目前口罩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在这个阶段人民需求的。

即便如此,可能也无法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市场上想方便买到大量口罩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富士康上海工厂的工人总人数预计达到20万人,全国各地工厂的工人规模更是多达百万级,比亚迪目前员工总数超过20万人,按照当前的防控标准,防疫物资需求巨大。口罩需求很难通过社会渠道解决。

这个时候,比亚迪,富士康等企业生产口罩,一方面可以满足自身企业员工的需求,这样大家上班都可以戴口罩了,避免疫情的传播,也为社会减轻了负担,如果富裕,还可以到市场销售,满足市场的需求。

2月5日,富士康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启动生产线生产口罩并于2月5日实现试产,这条生产线预计可日均生产10万只口罩。预计到2月底,整个车间日产可达200万只。这样一来,不仅将最大限度满足集团员工防疫需求,还课视情况对外支援输出,满足社会需求。

比亚迪的做法则更让人温暖:首批紧缺物资将定向捐赠给特定人群,如司机及志愿者、空乘人员等。后续将结合情况,对外平价供应,助力打赢病毒战。


禅壹


增加口置供给,是抗击疫情的刚性需求。

不仅仅是富士康、比亚迪等企业,就连央企中国石化也受委托,要加入加紧生产口罩的战团。举个例子,富士康导入口罩生产线,一是满足集团员工防疫需求,二是还将视情况对外支援输出。

口罩确实比较缺的,不要说老百姓的使用,一线的医院有时也缺。最近,复工复产的事情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其中复工复产要具备防疫条件,特别是口罩等防疫装备。所以,对于工厂或公司而言,能否顺利复工复产,口罩应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关于口罩,有几个方面需要明了。

其一,口罩的紧缺只是暂时。

随着中国石化、比亚迪、富士康等一些大企业的介入,以及原有生产企业在春节后逐步释放产能,囯产的口罩产逐步跃升。据官方的初步统计,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已经达到1480.6万只,比前一日环比增长3.1%,产能利用率达到了67%,环比提高2个百分点。

其二,企业即使产能过剩也不用过于担心。

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也会有一轰而上产能过剩怎么办的疑虑。官方对此的表态是,政府将收储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

其三,中国口罩产量全球最大。

中国纺织网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各类口罩产量45.4亿只。与14亿多的人口数量平均下,当然不多,也要考虑到,这不是常用品,非常时期才会有庞大用量。

而生产口罩要用的无纺布,国内也有四个省份比较有生产实力,它们分别是:广东、浙江、湖北、福建。这些省份,有的受疫情冲击严重,有的则是情况较好,综合起来,还是能快速组织无纺布生产的。

其四,之所以有企业加入口罩生产,一是有需求,二是原料足。

有需求这不用讲。原料方面,中国石化产业发达,2019年丙烯产能为5200万吨,以10万吨聚丙烯纤维料可生产250亿口罩计,原材料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这些加入生产的企业,当然也要获得生产资质才能实现真正的量产。


波士财经


响应国家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第一、口罩稀缺!

我们要知道,中国目前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并且在这个非常时期里,口罩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按照目前正常口罩厂家的生产速度来看,每天要生产出满足14亿人口消耗的口罩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

更何况,对于那些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警卫人员来说,他们的口罩更加是一天需要换好几个的需求。

所以,在这样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许多大企业都要开始生产口罩,真的是明智之举。

第二、口罩成本走高,导致价格攀升!

口罩乃目前稀缺物资,更有许多地方的口罩飙升了好几倍的价格,让许多群众望而却步。

所以,大企业的加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还平价于民!

这不仅能够给国家,给人民减轻许多压力,也可以给自己的企业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利润。

我认为对于此现象来看,一定是利大于弊,奉献高于索取的。

可以说,目前我们处于的是一个对抗疫情的严峻周期,口罩成为了每一个市民“战斗的武器”。

既然,我们做好了与病毒做抗争的准备,就自然不能少了“武器”啊!

也正因为像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高产能企业加入了队伍,才能让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仗。

第三、黑心商人以假乱真,危害群众!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

在目前市场急缺物资,口罩的情况下,确实也给了许多不法之徒有利可图,发国难财的机会。

这不经损伤了人民的利益,更严重的是会导致二次传染的风险。

因此,像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优质起亚加入口罩的队伍,其实也是为人民提供“安全口罩”的一种保证。

最后,我们揭露下那些“壕无人性”的家口罩信息:

  • 1、1月25日,浙江义乌700万假3M口罩即将流入市场;

  • 2、有商贩半天内将106万只假冒劣质口罩销售一空,获利45万;

  • 3、深圳有药店销售“二手口罩”,已卖数万只;

  • 4、1月30日,佛山查获17.5万假N95口罩;

  • 5、2月4日,北京查货假3M口罩2.1万只;

  • 6、自1月底,北京连续破获6起制售假冒防护口罩案件,共刑事拘留29人,查扣假冒口罩17万余只。

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这个时候还想着赚黑心钱,你们的孩子知道了,能原谅你们的所作所为吗?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