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麼導致對斯大林的偏見,政治、經濟、文化,還是什麼?

人們通常認為,造成對斯大林恐懼的原因是斯大林本人,正是他唯一的、獨一無二的驅動力,使得這一現象在蘇聯開始出現。一些人認為,這完全是因為斯大林的個人原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赫魯曉夫。他在後來全盤否認斯大林中,指出其的殘暴的性格、報復心強和對人病態的不信任導致了蘇聯一場場災難的出現。

但是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也就是如果真是斯大林的個人驅動,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的目的是什麼?

到底是什麼導致對斯大林的偏見,政治、經濟、文化,還是什麼?

一、政治方面的解釋

有人指出:這主要是政治原因,這顯然是斯大林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在他們看來,斯大林主要有兩個目標:一是消滅、或者將大量敵人送去勞改營——古拉格,二是讓剩下的人保持沉默,以維持其自身的穩定統治。

歷史學家塔克便認同這一觀點,他認為在20世紀30年代的那場慘案中,其實主要原因是斯大林為了建立一個無限制的、個人獨裁的政權而實施的,這一觀點有一個力證,那就是斯大林本人其實在1934年還沒有掌握蘇聯的全部權力,所以他需要這麼做。

甚至他們認為斯大林是想通過消滅1917~1924年便參與政治的,布爾什維克的第一代人來保證他的穩固統治。於是在1936年,加米涅夫、季諾維耶夫被公審、布哈林於1938年被處決等等。

到底是什麼導致對斯大林的偏見,政治、經濟、文化,還是什麼?

二、經濟原因

除了政治原因外,有些人認為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是經濟方面的。這是斯大林為了加快蘇聯工業化道路而造成的。而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想加快工業化進程其實並不容易,因為那時西方國家正對蘇進行圍堵,於是斯大林不得不選擇集體農莊的道路。於是在1930年和1931年,蘇聯組織了的小組,來清除對集體化採取抵制態度的人。

而在蘇聯的第二個、第三個五年計劃中,古拉格也為蘇聯的加速工業化道路提供了一些勞動力。比如1933年,很多古拉格勞改犯都被派往西伯利亞,去開採蘇聯在工業化道路中需要的礦產資源。而古拉格中這些人的遭遇,則通過索爾仁尼琴的那本書而為世界所共知。

到底是什麼導致對斯大林的偏見,政治、經濟、文化,還是什麼?

索爾仁尼琴

三、思想原因

另外有人認為除了政治和經濟,也就是斯大林為了加強個人權力和為了加速蘇聯工業化的道路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方面的原因。

他們認為斯大林主要擔心西方國家會乘著蘇聯工業化還沒有完成的情況下,對蘇聯進行扼殺。畢竟在革命成功後不久,西方的多國已經派出軍隊對蘇聯進行武裝干涉。

而有一些人認為,斯大林所想到的解決方案子之一就是暫時與德國合作,也正因是如此,蘇德兩國在二戰前夕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德國的特殊性,使人們開始普遍將德國和蘇聯類比起來,結果在西方國家中,斯大林便成為了與希特勒相提並論的人物。

到底是什麼導致對斯大林的偏見,政治、經濟、文化,還是什麼?

四、自下而上統治的恐怖

但是即使是上面說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原因導致了斯大林的統治政策,不過仍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為什麼蘇聯的政策能夠如此的包羅萬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參與都其中,這些僅靠斯大林一人就能夠完成嗎?這種傳統上,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從政治、經濟、思想多方面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真的靠譜嗎?

所以一些歷史學家指出,其中對於斯大林的統治來說,蘇聯“自下而上”對斯大林“自上而下”命令的反映其實給了這一策略一個額外動力,而這個動力大大超過的任何人的預期,包括斯大林。

換句話說,儘管斯大林在莫斯科推行這一政策,但這一政策的實施方式其實是地方決定的。在農村,從集體化運動開始,地方對莫斯科命令的過度反映已經成了一種地方病。1929年,莫斯科已經發布了相應的法令,要求地方必須明確哪些人應該被列為應被處理的人,並且還指出,驅逐他們本身其實並不應該成為其為工作的主要目標。

但這一效果實施的並不好,地方很快掀起的過度處理浪潮,使得斯大林也不得不在1930年出面來進行阻止。雖然斯大林的阻止在短期內成功遏制了這一現象,但到了1930年下半年,地方的這一趨向又重新出現了,並且一直持續到1932年,這使得莫斯科也不得不對其再次加以控制。

可以說,20世紀30年代初,蘇聯的總體政治文化就是這樣的,但這一文化的源頭,則和“俄羅斯傳統的激進狂熱有關”。斯大林發動的每次指示模糊、目標模糊的運動,地方都將其退化為一場場混亂和暴力的鬥爭。除了地方外,工業也是如此,經理們為了追求不同的利益,經常與員工發生衝突,結果造成了大範圍的混亂。

並且因為西方國家的圍堵,大部分蘇聯人都認為在蘇聯內部存在著西方國家派來的“破壞分子”。為了大家的生存,為了蘇聯,他們必須受到懲罰。於是,公審出現了,而反過來,它又助長了人們對經理的懷疑的怨恨。農民提供信息來審判經理,這可以說是一種“老鼠殺貓”的遊戲。

所以總的來說,我們應該改變對斯大林的狹隘看法,不再認為他是這些政策的唯一推手。重要的是他繼承了一場革命,但這場劇變的規模只有在全國範圍內才能理解,世界的其他地方卻都不理解,儘管斯大林發起並維持了各種恐怖運動,但其勢頭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期,變得更加可怕,因為它不再完全歸咎於一個人的偏執,而是歸咎於人性的多種表現。

到底是什麼導致對斯大林的偏見,政治、經濟、文化,還是什麼?

五、西方國家的雙標

總的來說,其實斯大林的統治起到的是一柄雙刃劍的作用。雖然它在一定程度上給蘇聯人民帶來了災難,但是也為蘇聯的快速工業化奠定了其實。

但是有些西方國家為了抹黑斯大林,將整個斯大林的執政時期,也就是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這段時間,都稱為斯大林個人統治時期,認為斯大林在這一時期在蘇聯國內展開了多次鎮壓活動。

但說實話,我們來看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第一任總統葉利欽,看看他統治的第二個任期,也就是從1996年到2000年這段時間俄羅斯的情況。在1996年,俄羅斯判刑人數有111.11萬、1997年判刑人數101.34萬、1998年判刑人數107.11萬、1999年122.33萬、2000年118.36萬!

到底是什麼導致對斯大林的偏見,政治、經濟、文化,還是什麼?

葉利欽

如果說斯大林想西方國家說的那樣,那葉利欽又是什麼?為何從來就沒有人批評他?原因很明顯,因為葉利欽是親西方的,雖然西方國家到最後把葉利欽也給賣了,但是卻要給他留一個好名聲,所以一定要誇葉利欽,不要然怎麼體現民主制度的優越性?

而葉利欽的統治帶來了什麼,在普京上臺前的俄羅斯政治經濟近乎崩潰,斯大林又為蘇聯帶來了什麼,帶來的是二戰的勝利,是使得蘇聯成為冷戰中的一極,這就是斯大林的貢獻,但是對於西方國家來說,為了抹黑他,這些都被忽略了。

(蘇粉、喜歡世界近現代史,尤其是蘇聯歷史,革命史、戰爭史,興趣相投的小夥伴可以關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