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宅出智慧,哈佛教授也點贊

本文導讀


相信各位老師最近最頭疼的事情,莫過於家長每天都在催問:

“老師,宅在家和孩子玩什麼好呢?”

“除了看動畫片外還有什麼好遊戲推薦嗎?”

“如何通過親子游戲增進親子關係呢?


那今天與各位分享的文章,內含智慧家庭互動遊戲,更有專家指導和哈佛大學教授的精彩解說,乾貨滿滿...


推薦丨小新


這個特別的春節

在意外非常長長長長長的假期裡

因為疫情顯得格外寒冷

又因為人心顯得特別溫暖


宅在家裡的家長和老師們

有沒有經歷過下面這個場景↓↓↓


假期裡“逼瘋家長”的第N種方式


辛勤老師們遇到的窘境


身為家長的你

是否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身為老師的你

將辛勤蒐集整理的教育資源發給家長們

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煩惱?


在這個特別的假期裡

我們每天在密切關注疫情發展

被白衣天使們的逆行奉獻感動

被普通人的伸以援手打動


你是否在為疫情的影響而擔憂
你是否也想為抗擊疫情做出些什麼

和孩子一起宅出智慧,哈佛教授也點贊

其實,和孩子做好親子互動遊戲

就是在守“小家”,衛國家


家庭親子互動遊戲

跟疫情有什麼關係?

給孩子帶來什麼?

給我們家長帶來什麼?

遊戲玩起來是不是很複雜?

和孩子一起宅出智慧,哈佛教授也點贊


中國福利會信息與研究中心

(宋慶齡兒童發展中心)

寧夏兒童成長與互動支持工作室

對近期指導的百餘戶家庭

以及數十位教師調查和訪談

發現民間臥虎藏龍


通過採訪,我們驚喜地發現

家庭自主遊戲給父母和孩子帶來了

有趣的情感體驗心理變化

他們用

樸實的行為

詮釋出疫情下親子互動遊戲的真正價值


---------我是推薦你繼續往下看分割線 -------


讓我們趕緊來看看吧!遊戲包你秒會!

甚至你會發現自己家庭也有這樣的智慧


1 彬彬家庭

彬彬,六歲半,幼兒園大班


遊戲名稱 家中尋寶

遊戲材料

一把小鎖、鑰匙、一張紙、一支筆

遊戲玩法 先由孩子將鎖鎖在隱秘的地方,並畫出一張簡易尋寶圖。通過該尋寶圖和孩子簡單提示(不能直接說出方位和物體名稱,只能闡述物體的形狀、顏色等信息),由爸爸媽媽共同尋找,看誰先找到,拿鑰匙把鎖打開。找到了就被獎勵一顆巧克力。


和孩子一起宅出智慧,哈佛教授也點贊

圖1-遊戲材料:家中沒有找到小鎖,選擇用夾子代替


和孩子一起宅出智慧,哈佛教授也點贊

圖2&3-遊戲情景:鎖藏書桌下電線上/鎖藏在金牌上


寶媽說


這遊戲的由來是一天我們在家中無意間發現了一把鎖和鑰匙,於是孩子就想到了這個遊戲。平日裡沒這麼多時間陪孩子,在這個春節,我們不僅收穫了與孩子進行親子游戲的快樂,更從中發現了孩子的想法其實比我們想象得更豐富,會有自己的創意。玩遊戲時,他來訂立規則、分派任務,我更驚奇地發現他表達得非常清楚。在配合遊戲時,我們也很樂在其中。


寶寶說

我想出去玩,想去海邊,但是現在一天都不能出去有點煩。不過,每天都有爸爸媽媽陪著我,還是覺得很開心的。


寧夏老師說

中國福利會信息與研究中心

(宋慶齡兒童發展中心)


【推薦意見】


這是一個由孩子自發設計的遊戲,親子互動性強,該遊戲有2大亮點。

其一,通過藏鎖後繪製藏寶圖,能夠鍛鍊孩子的觀察力和空間感知


其二,通過語言闡述,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若家中沒有這樣的鎖和鑰匙也沒有關係。任意一樣日常家用小型物件都可以作為“寶貝”被藏起來,推薦更多家庭在家嘗試。


【注意須知】

建議一,該遊戲適合5歲及以上的孩子


建議二,建議孩子與家長交換角色進行遊戲。例如,第一輪,孩子是“藏寶人和繪製藏寶圖的人”,父母是“尋寶者”;第二輪,父母是“藏寶人和繪製寶藏圖的人”,孩子是“尋寶者”。這樣,孩子在尋寶時,便可以鍛鍊自己的傾聽能力、語言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


建議三,父母在繪畫圖紙時不宜畫得太過完美。儘量簡陋些,以免孩子因感到自己繪畫能力不佳而放棄遊戲,或者始終只要求父母擔任“藏寶人”。


2 談小米家庭


談小米,五歲,幼兒園中班


遊戲名稱 屋內競走

遊戲材料 桌、椅等材料可作為障礙物

遊戲玩法 由於不能外出,所以在家裡,由大人跟著孩子進行越過障礙物(例如:桌、椅等)地往返走,又為了不發出太大聲音吵到樓下,所以要求不能跳、奔,只能依靠快速行走。從陽臺門到廚房門往返,避開障礙物,每次要觸碰門後才能折回,一組十個來回進行比賽。看誰又輕又快。


和孩子一起宅出智慧,哈佛教授也點贊

圖1-遊戲情景:預備,開始!


和孩子一起宅出智慧,哈佛教授也點贊

圖2-遊戲情景:我得加快速度,媽媽在我前面了


寶媽說

遭遇疫情,全家宅在家中。為了保持一定運動量,我們和小米一起設計了這遊戲。遊戲中,我們一起商量,不斷加入新的想法,先是往返走,再加入觸碰門後才能轉身的規則,最後加入了各種障礙物。遊戲中,我們驚喜地發現小米常有奇思妙想,而且在一次一次的規則改進後,小米由最初的偶爾耍賴到後面自主遵守規則,這令我們欣喜。


寶寶說

很開心!好玩,太好玩了!我可以在想加凳子的地方加凳子,增加媽媽的難度。我走得很快,很努力地贏了媽媽!


寧夏老師說

【推薦意見】

經這對母子的反覆推敲與打造,使得這個遊戲非常適合在室內進行,老少皆宜。遊戲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鍛鍊我們的身體協調性

,減速以靈活避開障礙物。


【注意須知】

建議一,增加“若身體任何一個部位碰到障礙物,則需原地站停並等待滿10秒後才能繼續前進”的規則。這一規則的添加能引導、督促孩子進一步加強自我身體控制。


建議二,這個遊戲帶有競賽的性質,家長可以在初玩遊戲時故意走慢些輸給孩子,以激發其繼續遊戲的信心和動力。但當孩子逐步熟悉遊戲規則後,建議父母在與孩子競賽的過程中有輸有贏,以藉此培養孩子的受挫力,以及引導孩子通過回顧反思和策略調整來轉敗為勝。


聽聽大咖怎麼說

李鈞雷,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中心”特聘專家

和孩子一起宅出智慧,哈佛教授也點贊


這些家庭在當下的遊戲,不僅給更多家庭帶來如何進行遊戲的啟發,也讓大家瞭解到,這些遊戲並非完全產生於日常,而是產生在疫情期不得外出、全家宅家裡的大背景下。我們來看看親子游戲的價值。


▶ 第一個價值就是,在家庭裡給孩子的成長和生活維持一種正常感。


孩子多少是看得出家長的焦慮的。他能感覺到外面有什麼事,雖然他不一定懂疾病、傳染、疫情,但他一定會有種感覺,這種感覺告訴他目前這樣的生活情況不是日常的生活,隱隱約約知道我們處於一個非正常的情況下。


和孩子一起宅出智慧,哈佛教授也點贊

非常時期,我抑鬱!!我焦慮!!但我不能跟孩子說


由於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他目前無法完全理解國家正在面臨的困難,也許一開始孩子會對假期的延長感到一絲欣喜,但漸漸地他會因為足不出戶而產生些許的擔心、煩躁,由於年紀小,他也不一定能夠將自己的情緒完全表達出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些室內的親子互動遊戲就變得尤為重要。在這些與成人的遊戲中,孩子們雖然無法走到戶外,但同樣能感受到“陪伴”與“安心”,他們能在遊戲中和“玩伴”一起思考、一起笑、一起行動,體驗到疫情時期中的部分正常生活,這種“正常感”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和孩子一起宅出智慧,哈佛教授也點贊

和家人在一起,幫孩子保持生活的“正常感”


同樣,對於成人,在這些溫馨、有趣的家庭遊戲中,他們也能感受到正向的情感,這種情感能有效幫助成人穩定情緒。我認為,一個家長或一個家庭能幫助孩子保持生活的“正常感”和正常實踐是非常重要的。


舉個例子,有一天家庭中某位成員突然生病住院,平日的生活規律被打破,孩子便會產生焦慮,但當他發現除此以外,其他方面的生活規律依舊時,他的焦慮情緒就會得到緩解。


第二個價值就是,親子互動遊戲能幫助成人和孩子成為一個“內控者”。

*內控者是指認為個人生活中多數事情的結果取決於個體在做這些事情時的努力程度,他們相信自己能夠對事情的發展與結果進行控制。


當前情況下,大家都為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感到擔心,不僅擔心自己、擔心家人、擔心所在的城市、擔心武漢、擔心國家,也憂慮疫情何時能結束,這些擔憂都是合理的。


和孩子一起宅出智慧,哈佛教授也點贊

我該怎麼辦?!我的家人該怎麼辦?!誰來救我!


除非你自己是醫務工作者對流行病學有一定的認知,不然,大部分人每天除了關心疫情信息和管住自己不出去以外,都不知道還能怎麼辦,很多時候都會很無奈,只能耐住性子等待。成人尚且如此,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被這種無奈所影響,甚至包裹。


這裡要提及一個來自社會學習理論的概念“控制點(Locus of control)”。在成人看來沒法以一己之力絕對地控制這場疫情,在孩子看來也一樣。


和孩子一起宅出智慧,哈佛教授也點贊

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價值


當人完全失去控制感時,會變得緊張、恐懼、茫然和不知所措。但當成人和孩子一起在家庭裡進行親子互動遊戲時,大家都可以在遊戲裡找回一些控制感,通過和孩子一起設計遊戲、主導遊戲、改變遊戲、調整遊戲,最終成人和孩子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價值。


同時也會意識到,疫情下讓家人繼續保有安全感,是我們成人可以努力的方向,堅信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過好“小家”,為避免或減少疫情的蔓延出一份力。


第三個價值就是,遊戲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孩子面對、體驗害怕與焦慮的機會,然而又能激發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


在當前情況下,大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害怕,這種害怕不是指擔心自己患病或被感染,而是對未知的擔憂:不知道這個疫情會持續多久、不知道生活什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不清楚什麼時候可以開學……大家會有各種各樣的擔憂。


和孩子一起宅出智慧,哈佛教授也點贊

我們會有各種擔憂和害怕


從某種角度而言,上面所展示的這些家庭遊戲,有一些就是在幫助孩子通過遊戲學會面對擔憂,即:通過遊戲模擬擔憂,再引導孩子學習、掌握走出擔憂的方法。


➤ 例如【1號家庭】的遊戲是找鑰匙,家庭在接受指導教師的意見後讓孩子來尋找鑰匙,當找不到、找錯時,孩子也能感受到一絲擔憂。


➤ 又如【2號家庭】的遊戲,既要快速競走又不能碰到東西,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模擬了一種生活中常有的“小心翼翼”的行為模式,在多種艱難的情境或條件下尋找一個平衡點,使得自己可以繼續努力地走下去。


和孩子一起宅出智慧,哈佛教授也點贊

但成人和孩子可以一起經歷挑戰,一起克服困難!


可以看到,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成人在經歷並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挑戰,孩子們也在遊戲中經歷害怕與擔憂,同時也努力嘗試去克服


疫情當下,家長通過這些家庭親子互動遊戲,將正常的生活還給孩子,幫助孩子學會在看似暫時無能為力的時期裡去努力、去尋找自己的可控點,培養孩子直面害怕、焦慮的勇氣,以及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智慧


*以上文字由李鈞雷教授點評,寧夏老師補充整理


李鈞雷,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中國福利會信息與研究中心(宋慶齡兒童發展中心)特聘專家。


寧夏,中國福利會信息與研究中心(宋慶齡兒童發展中心)教育研發部主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會會員,簡易互動(SI)項目中國區首席培訓師。1項國家發明型專利的第一發明人,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


基於以上的所有內容

我們發起“家庭戰‘疫’,智慧‘童’行”的倡議

並向全國徵集親子互動遊戲
歡迎廣大家長投稿、教師推薦

設置豐厚多樣的獎項

和孩子一起宅出智慧,哈佛教授也點贊


教師端報名入口:

1)關注“中國福利會信息與研究中心”官微,直接回復“徵集令”三個字,按要求提交即可。

2)若為“幼師口袋App”註冊用戶,可在其APP中點擊底部紅色發佈按鈕,上傳相關作品,編輯完作品後,勾選“家庭戰“疫”,智慧“童”行”標籤發佈。


疫情雖無情

但我們能夠做很多

守好“小家”,衛國家

我們在行動!

更多家庭遊戲展示與專家指導

請關注

“中國福利會信息與研究中心”官微

以上文章來源於中國福利會信息與研究中心 ,作者cwi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