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成长的烦恼如何解?

胡航科


文化产业园相关问题,有思考过:

先举个例子:寺庙的建设其初衷是为了传播佛经,和尚的职责也是为了宣扬佛学。

但大家每次进寺庙的时候几个人听到和尚讲经了?

背离初衷,一切乱相也见怪不怪了。

看当前国内相关文化产业园,皆是如此,一切回归其初衷,问题就迎刃而解。

如果把产业园(不仅文化,还有经济类等)当做名利场,其走向腐朽也是必然性。

欲说还休,打住打住。


微尘尘子


文化产业园之烦恼只是当下市场经济遭遇瓶颈的一个缩影。

近来北京798艺术区、宋庄一大批画廊工作室倒闭、出走,这类事件在中国各种文化产业园屡见不鲜。而大洋另一头,纽约苏荷区(SOHO)作为艺术家、创意人的圣地,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对比之下,不禁让人觉得中国的文化产业园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

798艺术区的画廊

文化产业园是什么?如果按照招商广告里承诺的那样,按照广大艺术创作者、影视从业者、设计师或策划师的畅想那样——这是一个供创作者们尽情发挥创意,制造文化产品的地方。在这里,创作者们可以通过聚集效应,与最具创造力的人一起合作,对接到最具审美的客户,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并且拥有自我表达的自由。

纽约著名文化园区:SOHO区

但往往事与愿违,文化产业园的“产业”始终没有成长起来,唯一繁荣的只剩连年上涨的房租。至于这种“成长的烦恼”,我相信烦恼总是暂时的,成长则是必然的。

作为一个年轻的文化产业从业者(我是雕塑、绘画创作者,目前仍在美院读研),我相信我在创作领域和产业现状领域的所见所闻可以为各位读者做一定参考,多多指教,多多交流。

1.关于政策

有一点,关注时事的朋友肯定都知道——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这是今年关于我国经济政策动向较为重磅的一条新闻了,背后的深层含义更是丰富。



我国住房商品化走过了将近三十年,从最初的分批试点,到后来的全国楼市全面开花,改开以来,房地产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增光、加分了不少,更加强了流动性,与各种积极力量一起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问题也是接踵而至的,最初有效的发展模式如今也已经遇到了瓶颈,土地流转、房地产开发、融资信贷,到最终商品环节前,各个环节的利润溢价已然过高,留给企业的压力只能是连年增加。

文化产业园也难以免俗——文化本就是为普通商品增加附加值的,甚至纯文化消费就是在群众生活之余增加情趣的,在老的发展模式下,文化产品自然销路难开,文化公司效益不好,甚至负担不起房租和经营成本,文化产业园也只能一个个地凋敝下去,只能成为开发商在周边开发房地产的借口。

有个凶猛但真实的例子,就是北斗产业园。一些旧闻里,“北斗”被作为概念,被各种开发商花样百出地资本炒作,产业园建了一片又一片,设计出的办公和生产需求远远超出全国的需求,不少产业园最后只能烂尾,没有成为支持高新技术的载体,却成了跑马圈地的牺牲品。

网传“北斗产业园”效果图

而现在正到了改变的关口上,作为创业者,我们应该要有一颗平常心,关注新闻时事,仔细研读产业政策动向,将文化事业做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去,打开思路,不要将发展逻辑停留在过去。

2. 关于产业

在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亲历历史,而读一点历史,我们可以得知,文化之于一个国家,毋庸置疑,就是软实力的代名词。中国已经成长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但依旧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不仅仅是科技上有待进步,文化领域也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除了在高端制造、尖端科技上的努力追赶,文化产业对社会再生产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而只有良性的社会再生产过程,才能促进良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各类文化创作者就是组成文化产业生态的最小单元。

说回身边,我观察过许多创作者,包括年轻的艺术家、设计师,以及各个创意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常常表现出如下问题:

①这类问题在年轻的艺术家、设计师中比较多见,就是创作太过脱离群众。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这里有个微妙的平衡——陌生感是审美体验中的组成部分,但过于私人、模糊的表达又容易给人以杜撰、生造的错觉,许多年轻的创作者往往放不下学院派的架子,亦或者过于敏感细腻,丧失了倾诉的机会。

名家毛焰的油画,表达很晦涩、很私人

②另一种则是经营定位不清所致,一些工作室,如家具、首饰、服装工作室,始终摆不清自己的定位——对产品盲目自信,以艺术品来标榜自己,又接触不到高端客户,价格虚高,门可罗雀;大批量生产,走中端价格跑量路线,以潮牌自居,但在没摸清市场生态前,就用货品积压拖垮了自己;亦或者对发展路线没有规划,踩着西瓜皮信天游,产品既缺质量又缺数量,始终以低价不温不火地活着。

定制滴胶戒指

③还有一种就是对自身能力和境遇认识不足的。比如审美、能力能够hold住婚礼拍摄、婚礼影片剪辑的,却不一定能胜任艺术片、商业大片,小的工作室盲目扩张必然是不可取的,毕竟毕赣不可复制(毕赣是电影《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导演)。

毕赣电影《路边野餐》剧照

总而言之,文化产业的造星进程依然存在(建筑界、当代艺术界几乎都是明星制,大师就是一个文化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明星“一言堂”难免使得文化公司作坊化),但是文化产业的工业化也是即将来到的未来,既然是工业化,文化产品一定会成为大众的消费品,文化公司也必然遵循二八定律——成为“八”中的一员,并不意味着朝不保夕,甚至可能意味着成为细分领域的王者。

“建筑明星”安藤忠雄与作品“光之教堂”

文化产业园要吸纳的应该不止是各种建筑大师、各种艺术名家、各种影视大厂,业务过硬、运营灵活的年轻工作室也应该是统一战线的对象。

3.总结

无论是开发商,亦或是文化公司、创作者,都应该分清主流和非主流。

对于开发商来说,炒作概念早就是昨日黄花,打铁还需自身硬,把文化产业园建精建好,而不是贪大图强,纽约SOHO区不是一天建成的,时间积淀和氛围营造才是产业园需要的。

对于文化公司和创作者来说,要通过文化产业创造经济效益,最短最好的路径就是创作出符合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产品,而不是盲目立项,把补贴、投资当成公司收入来源,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成长必然伴随阵痛,这是躲不过去的烦恼,发展总是沿着螺旋上升的路径,文化产业园的发展也不例外。


撤梯登楼


文化产业园,成长的烦恼,关系每一个年轻人,我相信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因为要成长必有烦恼!无论身处何地,何职业都有!

小时候为什么开心,因为我们思想单纯,对事物没有自己的认知,小时候都是别人告诉我们如何认知,可随着年龄增长,思想成熟,知识的积累,慢慢的我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认知,一旦有了认知,必会伴随着烦恼,因为每个人的认知都不一样,不像小时候都一样,所有不同的认知放到一起,就会变成不同的结果,从而矛盾就产生了,矛盾很难对等,所以烦恼就来了


关注诚信体系


成长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烦恼,他们会让我们的成长更灿烂.烦恼是每个人都有的.每当遇到生活,学习,压力等烦恼,我们要临危不惧.找出烦恼的所在原因.并解决问题.或者我们可以向好友诉苦,让他们帮我们的.我想朋友是我们烦恼的克星.当遇到烦时记住不要沮丧,不要绝望,不要气馁,快乐会迎向我们,不是吗?

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许多的烦恼。它们像空气一样,常伴你左右,又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成长中都会碰到烦恼,又很难化解,该怎么办呢?请听我细细到来。

开心。开心是化解烦恼的一种办法。每天保持一种好心情,以友好快乐的态度去面对烦恼,烦恼会被这强大的力量赶跑。

爸爸妈妈的唠叨、管教,也许会让你忍受不了。你会认为这是一种烦恼。没关系,开心起来,快乐起来,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爸爸妈妈和烦恼。这些不愉快都会被开心给挤掉。

自信。自信是化解烦恼的一种办法。不要被那些成长的烦恼打倒,不要灰心,鼓起勇气,努力奋斗,那些烦恼一定会被自信踩在脚下。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挫折与失败,你一定会有因这些而来的烦恼。只要自信,就能将你从困难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遗忘。遗忘是化解烦恼的一种办法。那些成长中的烦恼,你战胜不了它,你就去遗忘它。忘记你所承受的委屈、压力、难过、烦恼,让那些不会的统统抛在脑后。遗忘以一种大度的情怀化解烦恼。

不易解决的烦恼,那就去遗忘吧!忘记一切,一切你所承受的。用遗忘来拯救被烦恼摧残的心灵。

成长中的烦恼,是会永远跟随着你。因为你无时无刻都在成长,吸取教训、身体长高、懂得道理······这些都是在成长。这些经历中,会有什么困难与烦恼呢?这要靠你自身去领会,没有人会告诉你答案,也没有人会给你指路,更没有人会替你解决。你只有独自去摸索,去探究。

让一切烦恼都不见,让成长更快乐!


文之话语


思何为准恒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