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遊也要了解自己的愛車——自吸還是渦輪

全球領先的汽車渦輪增壓供應商霍尼韋爾發佈“全球渦輪增壓市場預測”,該報告顯示,到2021年,全球銷售的新車中將有近48%的車輛採用渦輪增壓技術。

無論是自然發動機有多少死忠粉的擁簇,但將來一定是渦輪增壓的天下。主流品牌中就日系車還在堅持在主力機型上使用自然吸氣發動機,但其他品牌已經紛紛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了。就像是一種趨勢,沒有誰能夠逃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喜歡自然吸氣發動機的人,最後都選擇了一臺渦輪增壓的車子。原因很簡單,自吸發動機的車型可選擇的範圍越來越小。就好像是手機開始淘汰物理鍵盤那樣。自然吸氣的車子車型越來越少,價格也更貴,但動力取差強人意。


自駕遊也要了解自己的愛車——自吸還是渦輪


乘聯會發布的《2019年10月汽車銷量排行榜上》上面,10到15萬熱銷榜首的三款車,大眾朗逸,日產軒逸,豐田卡羅拉。只有軒逸是自吸發動機,其他兩款均為渦輪增壓。朗逸雖然有自然吸氣的機型,但也是為了拉低售價而已,主流配置還是渦輪增壓。卡羅拉就完全放棄了自吸,只有渦輪增壓和混動車型。15到20萬之間,只有日系的豐田和馬自達還在堅持使用自吸發動機,日產的天籟同時推出搭載自吸和渦輪增壓的車子供消費者選擇。


自駕遊也要了解自己的愛車——自吸還是渦輪

馬自達依然堅持使用更先進的自吸發動機


比如德系,美系,本田,已經完全摒棄了自吸發動機了,要麼渦輪增壓,要麼混合動力。

當價格上到35萬,除了雷克薩斯ES,豐田普拉多,本田奧德賽等,其餘幾乎都是渦輪增壓車型了。

如果你只想要自吸車但又不喜歡日本車,那麼現在告訴你,已經沒有選擇了。


自駕遊也要了解自己的愛車——自吸還是渦輪

帕傑羅V97搭載3.8L自然吸氣發動機


但還有一部分人,包括筆者自己,可以說是痴迷於大排量自吸的車子。但我想說的是,我特麼買不起。

除了買不起,就是不實用,用著心疼油耗高,想買也買不到,只能通過天津港等汽車貿易公司購買,像4s店是不提供的。

大排量自吸就像是一種經典的存在,讓人痴迷,一種情懷,又像是一種心理需求。但喜歡也不一定非要自己下血本搞一臺。就像是當紅的女明星誰不愛,但也不代表就非要娶回家,別整天光喝酒,多吃兩粒花生米。

大排量自吸不但買起來的難度加大,廠家也越來越不喜歡造大排量自吸的車了。


自駕遊也要了解自己的愛車——自吸還是渦輪

豐田普拉多使用自吸發動機


還有就是逃不過的真香定律,試駕渦輪增壓的車子之後,沒有想象中那樣的不堪,還有些小爽的感覺。小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不僅僅省油,而且同樣排量的自吸和渦輪增壓,無論是扭矩或者動力,渦輪增壓都是完勝的存在。拿1.0L的自吸發動機增加渦輪增壓之後,扭矩增加41%,功率增加39.5%,提升4成左到右。同等動力和性能級別,渦輪增壓比自吸,燃油消耗節約5.18%。同等排量下自吸發動機就是被渦輪增壓發動機碾壓的節奏。


自駕遊也要了解自己的愛車——自吸還是渦輪

渦輪增壓成為主流


早期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由於輸出動力不限行,介入延遲就是渦輪遲滯等問題,一直困擾的買車的人,但現在廠家通過各種優化和採取更合理的技術手段,使這些缺點慢慢的也優化到了用戶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了。

三菱重工混合渦輪增壓系統,就可以將渦輪遲滯的時間縮短到原來的41%。霍尼韋爾使用的滾珠軸承代替浮動軸承,再加上輔助電機,渦輪增壓系統的轉扭上升,已經比較接近自然吸氣發動機了。

那麼仍然只喜歡自吸的車,再看看一天比一天嚴峻的環保政策,和稅務法規,已經把大排量自吸發動機推到了絞刑架上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008年8月13日發佈通知,從2008年9月1日起調整汽車消費稅政策,提高大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降低小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通知表示,排氣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乘用車,稅率由15%上調至25%,排氣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車,稅率由20%上調至40%;降低小 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排氣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車,稅率由3%下調至1%。同時對部分乘用車進口環節消費稅進行調整,調整幅度與國內汽車消費稅相同。

1.0升(含)以下60元至360元;1.0升以上至1.6升(含)300元至540元;1.6升以上至2.0升(含)360元至660元;2.0升以上至2.5升(含)660元至1200元;2.5升以上至3.0升(含)1200元至2400元;3.0升以上至4.0升(含)2400元至3600元;4.0升以上3600元至5400元。


有什麼想法麼?歡迎留言。為自吸默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