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大企业都要开始生产口罩,比如富士康,比亚迪?

一晌贪欢听梦语


其实现在很多企业跨行业开始生产口罩都是非常正常的,类似富士康和比亚迪等企业都开始大量生产口罩,主要是由于以下几大原因。

原因一:国内紧缺口罩

口罩其实对于市场并非是一种必须品,但是由于肺炎事件,导致全国各地都是紧缺口罩,很多企业为了抢夺这个市场,开始转型生产口罩都是非常正常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反正只要生产出来的口罩是达标的,根本没有任何库存,生产出来的口罩马上可以变现,当然很多企业要趁机生产口罩。

原因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湖北是疫情严峻城市,对于湖北是非常紧缺口罩的城市,很多一线工作人员都是非常紧缺这个口罩的,很多企业为了帮助湖北走出困境,很多企业尽管耗资生产口罩,只要生产出来的口罩都会第一时间寄送到湖北,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大企业都开始动员帮助湖北渡过难关。

原因三:响应政策扶持

现在国内各大城市都是非常稀缺口罩,从而政策鼓励各大企业生产口罩,为了就是缓解市场对于口罩的紧张程度,以及为了打赢这场战。政策已经明显表态了,各大企业生产出来的口罩,如果到时候用不完的,将会有相关部分进行收购,进行兜底,这就是从而会让各大企业生产口罩有了动力,有了积极性。


口罩是当前国内各大城市最为稀缺的一种东西,既然市场需求量大,很显然各大企业肯定会抓到当前的需求量,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来,然后可以把这些口罩都是变现出来,并不会出现库存,这个利益相信大家都是可以看到的。

总之当前各大企业加速赶工口罩,以上三大原因就是会带动类似富士康,比亚迪等各大企业开始生产口罩的真正原因。


老金财经


从春节过后,我就到处打听买口罩,2月7日终于从一个药店群里预约上了,但是只有三个,而且还要等着,2月9日通知我去买,过期作废,于是我开车跑了6公里,去买了三个口罩。

我去的时候很犹豫,总共3只口罩,我这次去买还要用一只存量口罩,相当于只买了两个,感觉有点不划算,但是想了想,如果将来周围有病历出现了,没有口罩是不行的,就是一只也要去买。


(药店排队的人)

我到的时候,已经接近下午下班时间,排队的人相对少了点,但是仍然有二十几个人在排队,大家都戴着口罩,但是可以看出来,有些人的口罩是普通口罩,也有人戴的口罩是多次使用过的。

虽然只有区区三只口罩,每支价格1.6元,但是大家都在排队等候,药店的服务员说,今天他们这个小店,客流量已经超过410人了,来的都是预定了口罩的。

现在正处在疫情防护的关键时刻,马上就开始复工生产,要做好个人防护,口罩是不可缺少的,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大型企业,有几十万员工,每人每天用两只口罩,这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现在这种形势下,他们到哪里去买这么多口罩呢?

我想在他们生产口罩之前,肯定考虑过外购,如果能购买到,他们不可能跨界生产,现在一罩难求的局面下,他们要开工,就必须为员工提供口罩,既然外部供应不足,只好自己生产,自给自足。

(我买到的三只口罩)

好在生产口罩的技术并不复杂,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大公司,一周时间就能够提供产能,问题主要出在生产许可和原材料供应上,如果是自己使用,生产许可可以之后办理,估计原材料供应对他们来说可能会是一个难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

为此有人感慨,找工作还是要找大公司,缺什么东西可以自己生产,起码不用为买口罩发愁,现在已经陆续复工了,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多少口罩储备,这样是很危险的。


互金直通车


口罩生产厂家无疑是今年的大赢家,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让口罩成为人们居家出门的必需品。

最近,富士康、比亚迪纷纷宣布生产口罩,富士康预计在二月底可以日产200万只口罩,比亚迪到月底可以日产500万只口罩。

一大批企业开始生产口罩,这是一种市场的行为,是利国、利民、更利己的行为。

全中国14亿人,只按7亿人使用量来计算,一天需要消耗的口罩至少是14亿只,这个消耗量是巨大的。

2019年中国大陆口罩产量为50亿,产值102亿,其中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为54%。

按照上述测算的消耗量,全年产量也只够用3.6天,由此可见,此次冠状病毒的爆发,中国目前面临着口罩缺口有多大。

有专家预测,2020年受病毒影响医用口罩产值预计增长率可达28%,整个口罩产业产值将突破130亿元,其实这个预计有点保守。

富士康、比亚迪等大企业投入资金生产口罩,将会提升医用口罩的生产能力,可以大大缓解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口罩产能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口罩生产技术相对成熟,生产线转型方便,其产量与销量巨大,具备薄利多销的优势,也将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更为重要的原因,作为劳动密集企业,富士康等企业自身对口罩需求量巨大,富士康有120万员工,比亚迪有22万员工,按每人每天两个口罩计算,富士康每天需要240万只,比亚迪每天需要44万只。

如此大的需要量,想在当今市场上完成采购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无论是从支持全局防疫需要,还是从自身经济利益以及保障企业员工健康,维持稳定生产秩序的需要,富士康等企业生产口罩都是非常正确的投资决策。


财务意识流


由于疫情影响,现在全国口罩急缺,即使海内外华人以各种方式从国外抢购口罩运回国内,也满足不了需求。口罩线上线下皆脱销,广州、杭州、厦门等城市甚至开启了限量“摇号”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口罩生产企业放弃春节假期,加班加点生产保障供应,不少石化、服装等行业企业也都转产口罩,甚至富士康、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电子、汽车行业企业也都开始生产口罩了。

其中比亚迪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生产的首批紧缺物资将定向捐赠给特定人群,如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的司机以及志愿者、机场及空乘人员等群体,后续将结合情况,对外平价供应。

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制造业龙头企业,这个时候生产口罩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一、富士康、比亚迪厂房、生产线、员工多,易于转产

作为大型制造业企业,富士康、比亚迪等企业拥有庞大的厂房、生产线,技术实力强,员工数量也都非常庞大。要转产口罩,原有生产线的很多通用设备都可以直接使用,只需要采购些口罩的专用生产设备就可以马上投入生产。

作为电子企业,富士康、比亚迪车间的卫生、无尘、无菌要求也符合口罩市场的要求。

战争状态下,大型制造业企业都是可以随时生产军工、军需用品的。对于富士康、比亚迪这样实力强大、技术储备充足的大企业,生产口罩算是杀猪用牛刀,只要想生产,随时可以转产。当前口罩已经是战略物资,他们生产口罩是应对疫情的快速反应。

二、口罩已经是现在市场最大的需求

正常情况下,富士康、比亚迪生产的电子产品是市场需求最大的品种。从电池、手机、汽车零部件、到各种模具、电子设备,两家公司几乎能生产所有规模化的工业产品。

但疫情当前,现在全国上下最急需的就是口罩了。口罩的生产缺口极大,也是当前防疫的关键。这种情况下,富士康、比亚迪生产口罩既是从企业商业盈利角度出发,也是为社会救急,爱国生产。

2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世界正面临口罩和手套等个人防护物品的长期短缺,目前的需求量是正常水平的100倍,而价格则是正常水平的20倍以上。库存几尽,积累的订单达到4-6个月。

三、生产口罩也是富士康、比亚迪自身生产的需求

富士康在内地员工有近70万人,比亚迪则有超过22万员工。作为两家员工数量规模极大的制造业企业,两家公司本身对于口罩的需求量也非常大。一次性口罩的使用时间是4-6个小时。假设每个员工每天使用两个口罩。那么富士康每天自家员工就要使用140万只口罩,比亚迪每天自家员工需要44万只口罩。

这么庞大的口罩需求,是很难在市场上购买得到的。我国口罩的现有产能极限每天为2000万只,这2000万只口罩现在要供应抗疫前线的医护工作者都捉襟见肘,普通百姓现在托关系高价都买不到口罩。

富士康、比亚迪从公司正常生产的角度,也只能选择自己生产口罩了。毕竟没有口罩的话,他们庞大的制造业工厂根本就没法启动。

富士康对于生产口罩的公告就作了解释,“新增从事医用口罩的生产,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大背景下,基于落实当地政府要求,迅速应对疫情所需;目前预计2月底可实现日产200万只的产能计划,优先用于富士康科技集团近百万员工内部生产防疫保障;不占用社会资源,为民众口罩需求腾出空间;未来视情况积极对外支援输出,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2月中旬前后大规模复工、原料供应和物流逐步恢复,加上新口罩自动化生产线不断投产,2月底每天能生产各类口罩上亿只,再加上进口部分,就能满足当前生产生活的的需求。

-------------------------------------

欢迎关注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教师,关注财经事件与产业经济发展。


上林院


其实不仅是富士康,比亚迪,很多大型的国企也接到任务,尽快生产口罩,可以说是不计成本。为什么这么做?

一是当前口罩需求量巨大。

中国的口罩产能每天是2000万个。但是我们14亿人,假设只有2亿人用口罩,频率是两天用一个口罩。这样的话,每天的需求量还要有1亿个,而且没有算医院和患者这些口罩用量特别大的人。

所以现在的产能远远够不上使用。而且病毒可能还要持续两个月,在这个两个月里都会有如此高的需求。不管是出于战略性考虑还是经济性考虑。现在开始生产口罩都是可以的。

虽然经济性方面可能稍差些,如果生产口罩盲目扩大产能,也许刚开始生产时,病毒就已经被消灭了,肯定会承担一些经济损失。

但是这样做不亏,因为还要有战略考虑。我们不能不做出最坏的打算,就是病毒持续时间可能更长。与人民的健康相比,一些口罩机器的损失根本算不得什么。

二是战略性考虑。

假设战争发生,拖拉机厂可能就被变成制造坦克的兵工厂了。而当前的对抗病毒其实和战争时期区别不太大,有条件生产应对病毒的口罩和防护用品等的企业,就要做好准备开工。

很多国企,比如中石化,已经开始采购这方面的生产机器。和平时期搞经济,有这种类似于战争的时期,当然以保证国家的物资供应为重。

打赢这场对抗病毒的战役和一场真实的战争相比,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层面和战场不同而已,这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需要很多企业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莫水宏观经济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空。毫无疑问,当下口罩已经成为最大的风口。


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比亚迪等大企业都开始着手生产口罩,中石化也有意收购设备进行生产。


商人逐利,企业生存也要追逐利益,但是生产口罩则有更多原因。


一、当下口罩需求量巨大,产能严重不足,甚至已经成为企业复工的最大障碍

之前没有疫情时,口罩需求不大,不用太多企业就可以满足需要。当疫情发生后,不仅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每天更换口罩,广大人民群众外出也需要口罩,尤其是企业逐步复工后,每天的口罩需求量数以亿计。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原来的口罩生产厂商已经不行了。越小的工厂往往设备越落后,产能低,品质差,再加上一些人浑水摸鱼,制造假冒伪劣口罩流入市场,造成安全隐患。大企业有着更严格的管理制度,只要设备到位,人员经简单培训后就可以快速形成产能,纾解需求难题。


二、在市场受到影响时,大企业也要考虑生存发展,口罩可以是当下很好的国度项目

口罩的成本很低,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成本不会超过0.3元,但是市场上普通消费者能买到的价格现在已经动辄超过2元。更不用说N95口罩了,成本不到2元能卖到20元甚至更高。

对于大企业来说,口罩生产技术难度低,利润丰厚,还能帮助国家,此时加入生产行列就非常明智。

乐观看三四个月疫情就会结束,但是也要考虑反复的可能性,因此在较长的时间内口罩需求量不会减少,半年内需求量能够超过百亿。


三、大企业生产口罩,也是在尽一份社会责任

当下口罩稀缺,很多市民不得不外出时戴的都是缺乏防护作用的口罩。在空旷的场所还好,在人员较多的室内就有很高的风险。

一些商家追逐利益,用毫无防护作用的廉价口罩当作医用口罩出售,从而谋取暴利,让无数人置身风险之下。

大企业生产口罩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支援一线医护人员,满足前线需求后还可以供应人民群众,为社会增加一份安全保障。


财智成功


疫情爆发以来,口罩是越来越难买了,现在是一罩难求的局面。多数地区要求企业可以在2月10日复工,可是必须要按照要求做好安全防疫工作。人人戴口罩就成了必备的要求。

按照现在一次性医用口罩一天8小时工作换两次的规模,一个3000人的工厂,至少要准备6000个口罩。现在平价的口罩基本买不着,即使是青岛市政务App预约的口罩都两元钱一个了。这样,一个3000人的企业,相当于一天增加了1.2万元的成本。如果是在中国有66万职工的富士康一天需要132万口罩,一天的成本价是264万,一个月可就近亿了。更何况,这么庞大数量的口罩你能备齐吗?

据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2月2日介绍,中国口罩产能约为每天2000万只。2月3日左右,大约恢复了1480万只的产能。但是,能够供给一线医务人员的N95口罩产能仅有11.6万只,其他医用口罩998万只,普通口罩471万只。

现在不少地区都发布通告,表示普通人并没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戴N95口罩。青岛市出台置换政策,表示一个N95口罩可以置换10个普通医用口罩,用于支援抗疫前线。

央视采访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的视频中,刘敬桢表示,中国生产口罩的速度已经很快,仅需0.5秒/只。然而口罩生产出来之后,还要走一个解析、消毒的流程,一般需要7天到半个月。“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那批次口罩,可能今天刚刚上市!”

目前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数量仍然快速增多,每天都会新增三四千。现在的情况下能人们复工复产,必须需要大量的口罩产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到口罩生产的过程中来了。2月6日,中国石化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公司有原料熔喷布,亟需口罩机增产口罩抗击疫情。工业富联已经开始导入口罩生产线,2月5日顺利实现了试产,正在申请产品资质认证,相关产能可能在2月底达到日产200万只。上汽通用五菱表示,已经开始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预计达到170万个以上。


企业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也是跟国家的支持离不开的。2月6日黑龙江宣布对列入国家和省确定的省内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生产企业名单,生产口罩等紧缺物资的企业,1月1日以来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给予5%贴息支持。一年贷款利息才有多少?而且黑龙江还对对新增生产设备投资额给予50%补助等优惠政策。同时,国家工信部一直在新闻发布会呼吁,国家将对口罩产能采取兜底政策,疫情过去之后,将对企业多余产能进行收储。企业可以完全放心扩大生产。

另外,进口口罩成了最主要的口罩来源。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疯狂扫货支援我国抗疫行动。2月5日,海关总署综合司司长金海介绍,1月24日以来,全国海关共验放疫情防控物资3.77亿件。其中,进口防护用品3.67亿件,包括口罩3.28亿只、防护服385.4万件、护目镜62万副、医疗器械共45.3万件。现在问在日本的朋友,表示他们在周围的药店都买不到口罩了。

现在企业组织进行口罩生产有三大好处。第一,满足自己员工的需要,比如富士康,一天口罩需求量要达到100万以上的话,除了自己生产,别人几乎无法解决。第二,为了社会责任。每日2000万的口罩产能即使全部恢复,也不够全国14亿人使用的。一些必须要上班出门的人员,没有口罩是不行的。如果真能做到一次性,一天口罩需求量肯定要达到数以亿计。人们带多次重复使用的口罩,也实在是不健康,多生产口罩也确实是为了社会责任。第三,追求利润。过去,一只普通医用口罩的生产成本不足三毛钱,现在至少价格两元。一只N95的医用口罩,生产成本也就两元钱左右,现在供不应求。短时间内,口罩的价格不会降下来,而且国家已经明确要进行产能兜底,相信这种不亏本的买卖人人都愿意做。

所以,未来我们的口罩产能肯定要成倍的增加才能够满足需要。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加到口罩生产中来的。


暖心人社


目前包括富士康,比亚迪,中石油等众多企业都积极参与到口罩制造当中,而这些企业之所以把生产线改造成口罩生产线,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口罩的供应,支援全国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

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肺炎疫情导致全社会对于防护物资的需求非常庞大,特别是对口罩的需求比平时增加了100倍以上。



而我国人口众多,当大家都对口罩有需求的时候,按照目前我国的口罩产能是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的。根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口罩每天的产能在2000万只左右,但是因为现在是春节假期的特殊时期,所以产能只恢复了80%左右,也就是每天能生产1600万左右,这个产能相对于目前的口罩需求来说是很小的,所以现在大家都通过各种渠道去购买口罩,很多人都只能跑到海外去,结果导致目前全球的口罩都非常紧张。

并且在众多口罩当中,真正能够起到防疫新型冠状病毒的医用口罩和n95口罩相对是比较少的,符合条件的口罩跟全国每天消耗的口罩缺口非常大,单是医疗卫生系统存在的口罩缺口就比较大。

比如武汉目前有6万医护人员,平均每人每天5个口罩,相当于一天就要消耗30万个口罩,而目前全国卫生健康系统人数大概是1200万人左右,如果按照平均每人每天消耗两个口罩来计算,但是医疗卫生系统每天对口罩的需求量就达到2400万个。

但是除了医疗卫生系统的医护人员对口罩有需求之外,目前其他参与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员以及公共场所的一些人员,包括普通的老百姓对口罩都有需求。特别是在2月10号很多企业正式复工之后,口罩就成为了一个标配,很多政府部门都要求企业必须配备口罩才能正式复工,结果导致这几天市场对口罩的需求非常大,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已经买不到口罩,药店也买不到,很多城市都需要通过预约才能拿到。

而口罩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的防御工作的重要物资,也是一种战略物资,它对于新型冠状病毒防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全社会目前都在集中各种力量增加口罩的供应。



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企业都把原来的生产线改造成口罩生产线,比如2月6日,富士康宣布为弥补口罩这一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缺口,富士康旗下工业富联在集团深圳龙华园区首次导入口罩生产线,并于2月5日顺利实现试产,相关产能预计在2月底可达到日产200万只。

2月8日,比亚迪宣布援产口罩和消毒液。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预计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可达5万瓶/天)。



对于富士康和比亚迪先后宣布生产口罩,可能很多网友都表示不理解,富士康是代工企业,平时主要为苹果等一些电子产品企业代工,而比亚迪的主营业务就是汽车和电池,那为什么他们要把生产线改造成口罩生产线呢?

至于富士康和比亚迪为什么要宣布投产口罩,我觉得这里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富士康和比亚迪生产口罩有优势。

生产口罩其实不需要太大的技术含量,只需要把相关的物料采购过来,然后利用人工或者机器进行加工就可以。对于富士康以及比亚迪这种代工企业来说,他们有大量的代工员工,而且生产线也比较先进,所以生产口罩相对来说是比较有优势的,在这种背景之下,富士康和比亚迪先后引进口罩生产线,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售卖口罩增加销量,同时也可以为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防御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第二、可以满足内部员工的防护需求。

当前正是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口罩和消毒液都非常缺,很多企业即便有钱也买不到口罩和消毒液,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只能进行内部生产与满足内部员工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富士康和比亚迪这种员工数量比较多的企业来说,通过内部自己生产满足内部员工对口罩的需求其实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事情。

比如目前富士康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厂区,员工数量超过120万个,如果这些员工的口罩都完全依赖于外面提供,那是有点不太现实的,所以为了解决内部员工的口罩问题,富士康就只能改造生产线来生产口罩,如果到2月底能够生产200万只每天,那除了能满足内部员工120万个需求之外,还有部分多余的产能可以提供给社会。

第三、出于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调配需要。

目前对于富士康和比亚迪生产口罩,我们不知道是企业自身的行为,还是有政府在主导,我个人推断不排除是有政府在积极跟这些企业沟通,让他们生产口罩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紧急调集人员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合理报酬。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能返还的,应当及时返还。

当前正值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其中口罩作为肺炎疫情防控的战略物资,地方政府是可以直接征用企业的生产线进行口罩生产的。

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对于比亚迪和富士康这种大型代工企业来说,他们能够进行口罩生产对于我们社会来说是一种好处,一旦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口罩生产当中,那么当前口罩缺口的情况就会得到缓解,这对于全国疫情防控是非常有意义的。


贷款教授


大企业诸如富士康比亚迪等纷纷开始生产口罩,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原因:

第一,口罩目前产能严重不足,按照今日工信部的发布会,目前国内口罩的产能仅达到76%,还未满产。

第二,即使满产,也难以满足国内的需求:按照5亿城镇人口来算,上学加复工,按照每日一个人三个,5亿就是需要每天15亿的口罩总量。如果打一个折扣,按照50%来毛估,也需要近7亿每天的需求。而如果按照疫情三个月或者半年防护需求来看,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目前,口罩用于满足湖北和武汉黄冈等疫区的医疗卫生人员尚且不足,需要全国各地支援,并且需要海外进口支援。

第三,类似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富士康,全国总员工数在100-200万,按照每天3个,一天用度就是300-600万只,如果坐等全国口罩正常产能供给,就会影响这些诸如富士康比亚迪劳动密集型企业自身复工的用度需求,与其坐等影响复工,不如自己开工生产口罩。

第四,口罩本身非科技产品,而是简单的纺织用品,按照材料有足够供给角度来看,最多需要一些简单机械传动装置,以及口罩行业输出的一些基本技术规范,即可生产。对于富士康和比亚迪这类工装治具和设备研发能力非常优秀的企业来说,与其坐等别人供应遥遥无期,不如花几天几周自己完成设备和生产标准衔接,快速以自己强大的产能和人力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减少给国家和口罩产业的额外需求,让口罩产业可以更好地利用专业条件给医疗防护人员生产好标准的医用口罩。

因此,总体来说,富士康比亚迪自己生产口罩,既是无奈和应急之举,也是缓解全国口罩产能之举,应该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在满足自己以及适当缓解社会可以预期的未来几个月内的口罩巨大需求而“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屠龙刀fei0598


我认为这些企业生产口罩有以下原因

这种做法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大背景下,基于落实当地政府要求,迅速应对疫情所需。

口罩的生产并不复杂,原料供应没有问题,生产线转型快,工艺也成熟,很多纺织企业,可以一夜之间由服装生产线改为口罩生产线,速度是相当快的。.

在目前疫情防控阶段,口罩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医护人员,患者,普通老百姓,对口罩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库存和目前口罩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在这个阶段人民需求的。

即便如此,可能也无法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市场上想方便买到大量口罩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富士康上海工厂的工人总人数预计达到20万人,全国各地工厂的工人规模更是多达百万级,比亚迪目前员工总数超过20万人,按照当前的防控标准,防疫物资需求巨大。口罩需求很难通过社会渠道解决。

这个时候,比亚迪,富士康等企业生产口罩,一方面可以满足自身企业员工的需求,这样大家上班都可以戴口罩了,避免疫情的传播,也为社会减轻了负担,如果富裕,还可以到市场销售,满足市场的需求。

2月5日,富士康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启动生产线生产口罩并于2月5日实现试产,这条生产线预计可日均生产10万只口罩。预计到2月底,整个车间日产可达200万只。这样一来,不仅将最大限度满足集团员工防疫需求,还课视情况对外支援输出,满足社会需求。

比亚迪的做法则更让人温暖:首批紧缺物资将定向捐赠给特定人群,如司机及志愿者、空乘人员等。后续将结合情况,对外平价供应,助力打赢病毒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