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投票評定幾部戰爭題材不朽之作,這三部影片一定與您不謀而合

對於戰爭題材的影片,很多人都喜歡那些驚險刺激、場面宏大的鉅製。但若是從人性角度、藝術角度審視,推舉出幾部不朽經典之作,下面的三部影片一定與您不謀而合。

如果投票評定幾部戰爭題材不朽之作,這三部影片一定與您不謀而合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深夜,一群年輕人正準備襲擊停在廣場上的德軍車隊,而鐘錶店老闆的女兒阿茲拉,與她的未婚夫布爾吉也在其中。

突然,廣場上亮起無數的探照燈,所有汽車的蓬布被向上捲起,子彈暴雨般潑向這些猝不及防的年輕人,他們甚至來不及拿出武器就被擊中倒地,走在後面的人開始撤退。阿茲拉本來已經跑出了德軍的射擊範圍,但當她看到自己心愛的布爾吉被擊中時,不顧一切地跑了回來,“阿茲拉,別過來”,然而為時已晚,阿茲拉最終也倒在了她的愛人的身邊……

如果投票評定幾部戰爭題材不朽之作,這三部影片一定與您不謀而合

薩拉熱窩鐘錶店老闆謝德,阿茲拉的父親,一位老練的游擊隊員。

“空氣在顫抖,彷彿天空在燃燒”、“是啊,暴風雨要來了”。當謝德想到自己心愛女兒的慘死,同時也為了拯救瓦爾特,他義無反顧地做了犧牲自己的抉擇。當謝德走進清真寺之後,對那個特務說道“對你我都是最後一次!”隨後謝德掏出手槍擊斃了這名特務。MG42機槍瞬間灑下了一陣彈雨,當清真寺鐘樓的鐘聲響起,一群鴿子飛向天空時,這位老練的游擊隊員同時也倒下了,一個永恆的畫面。

如果投票評定幾部戰爭題材不朽之作,這三部影片一定與您不謀而合

《橋》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如果我在戰鬥中犧牲,請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崗,啊朋友再見再見吧再見吧,如果我在戰鬥中犧牲,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崗,再插上一朵美麗的花。”

不知道還有多少朋友記得這首激情悲壯,令人潸然淚下的歌曲?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為了守衛德國本土,德軍統帥部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並在撤退的途中,消滅這一地區的5000名南斯拉夫游擊隊員。而為了能夠保證這一計劃順利的實施,德軍就必須全力保護一座撤退途中的必經之路——塔拉河峽谷大橋。

如果投票評定幾部戰爭題材不朽之作,這三部影片一定與您不謀而合

塔拉河峽谷大橋,德軍投入了一個團的重兵守衛,並由黨衛軍上校霍夫曼坐鎮指揮。

游擊隊少校"老虎"接到了命令:為了阻止德軍的計劃,由他組建一支精幹的小分隊,必須在七天之內將橋炸燬。這支精幹的小分隊由工程師、女游擊隊員等人組成,其中最年輕的隊員班比諾,是爆破專家薩瓦多尼的助手。後在遭到德軍的圍剿時,為了掩護戰友脫險,班比諾孤身斷後阻擋德軍,在彈藥用光又不幸負傷之後,他大聲呼喚薩瓦多尼“薩瓦多尼”“班比諾”“薩瓦多尼”“班比諾”……

如果投票評定幾部戰爭題材不朽之作,這三部影片一定與您不謀而合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那首雄壯不屈的音樂,《橋》中那首令人潸然淚下的主題曲,以及兩部影片中的臺詞,都成為了永恆的經典。

說起南斯拉夫,最令人熟悉的就是《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和《橋》了,這兩部影片曲折緊張而又不失悲壯,臺詞精典,細節考究,令人百看不厭。而在這兩部影片之中,前南斯拉夫藝術家巴塔·日沃伊諾維奇,分別扮演的瓦爾特和老虎,曾經影響了幾代中國觀眾。

如果投票評定幾部戰爭題材不朽之作,這三部影片一定與您不謀而合

德國著名藝術家漢約·哈塞,分別扮演了黨衛軍上校馮·迪特里施和黨衛軍上校霍夫曼。漢約·哈塞生於德國波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迫參軍並在前線作戰,或許是因為輕車熟路吧,他所扮演的德國軍官惟妙惟肖,被戲稱為二戰德國軍官專業戶。

如果投票評定幾部戰爭題材不朽之作,這三部影片一定與您不謀而合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在列寧格勒北部的一個小火車站,一群花季少女正在綻放著她們的青春和美麗,然而在一個黎明之後,她們卻一一凋落於戰火硝煙之中。

1942年夏,蘇軍准尉瓦斯柯夫帶領女防空高射炮班,駐守在列寧格勒北部的一七一會讓站。一天清晨,女兵班長麗達在由城裡返回火車站時,突然在樹林在發現了兩名德軍空降兵,瓦斯柯夫決定帶領由五名女兵組成的小分隊,去消滅這兩名德軍。然而他們遇到的並不是兩名德軍,而是一支十六名的德軍精銳突擊隊,原本計劃中的六比二,突然變成了六比十六。

如果投票評定幾部戰爭題材不朽之作,這三部影片一定與您不謀而合

瓦斯科夫:蘇軍准尉,在率領五名女兵與德軍展開的戰鬥之中,親眼看到了四位女戰士一一犧牲,並在最後俘獲了幾個德軍時,淚流滿面地喊著五名犧牲女兵的名字“索妮婭、熱尼婭、麗達”

麗塔:一位美麗善良、渴望愛情的農村小姑娘,在奉命返回求援時,不幸陷入沼澤而默默犧牲,永遠忘不了她陷入沼澤時那無助的眼神。

索妮婭:莫斯科大學文學專業的高材生,當她去給瓦斯科夫拿煙荷包時遭遇德軍偷襲,被匕首刺入胸膛而犧牲,但她犧牲時的一聲悶哼,卻給瓦斯科夫發出了警示。

加利亞:一位在孤兒院長大的花季少女,戰爭爆發時,她編造了一個父母全部犧牲的謊言而入伍,在與德軍的激烈戰鬥時犧牲。

熱尼婭:一位紅軍軍官的後代,在目睹了全家死於德國人的槍口之後,她勇敢地加入了戰鬥部隊,最後為了將德軍從負傷的麗達身邊引開而壯烈犧牲。

麗達:女兵防空班的班長,丈夫在戰爭一開始就英勇犧牲了,於是她把三歲的兒子寄託在母親家中,帶著國恨家仇而走上了前線,奉命率防空班保衛一七一會讓站,後因身負重傷,不願拖累瓦斯科夫而舉槍自殺。

如果投票評定幾部戰爭題材不朽之作,這三部影片一定與您不謀而合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取自於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說,而這部小說又取自於一次真實的戰鬥。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就在於影片忠實於原著,忠實於殘酷的戰爭。這部影片從作者瓦西里耶夫,到導演羅斯托茨基,再到攝影師舒姆斯基,全都參加過蘇聯的衛國戰爭,並在戰爭中身負重傷,因此,他們對戰爭有著真實的感受。

只有經歷過戰爭的真實感受,加上嚴謹端正的態度,才能把《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這樣一次班級的戰鬥過程,拍成了一部傳世經典。

而《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和《橋》,這兩部影片也因曲折緊張又不失悲壯,經典的臺詞流傳至今,同樣成為了不朽之作。

想從歷史中獲得更多韜略智慧嗎?我是王銘葦,18萬文史愛好者的選擇,趕緊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