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創業想法,不知道如何判斷是否可行?請問怎麼判斷商業模式?

優秀成長手冊


所謂有個創業的想法,應該是指你發現某一類客戶的一個需求,計劃用開發、或採購某種產品去賣給他們,因此,你的創業想法是否可行只要問問這些客戶就行,如果客戶認可,那就可行。


棋盤投資殷志成


這些年,我一直專注商業模式的探索,不同行業差別還是很大的。

不過總的來說,離不開9個方面:

CS:客戶細分;customer segments 任何一個組織都會服務於一個或多個客戶群體。
VP: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s 一個組織的價值主張在於解決客戶的問題和滿足客戶的需求。
CH:渠道通路;channels 價值主張通過溝通、分發以及銷售渠道傳遞給客戶。
CR:客戶關係;customer relationships 客戶關係以客戶群體為單位建立和維護。
R$:收入來源;revenue streams 收入來源於將價值主張成功地提供給客戶。
KR:核心資源;key resources 核心資源是指為實現上述各項元素的供給和交付而必需的資源。
KA:關鍵業務;key activities 為實現供給和交付所需完成的關鍵業務活動。
KP:重要合作;key partnerships 部分活動需要外包,部分資源需要從其他企業獲得。

C$:成本結構;cost structure 成本結構取決於經濟模式中的各項元素。

希望對你有幫助。


鄭庚卓本人


很棒的問題,和你分享下投資機構如何識別商業模式的,希望對你有啟發:

1.你準備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解決什麼需求?換而言之,你的目標用戶群體是誰?用戶畫像是否足夠清晰明瞭;剛需,還是改善性的?比如學校教育是剛需,補習是改善性需求;高頻需求,還是低頻?用戶需要多少時間消費一次;

舉例,賣手機,女性手機,清晰,改善性需求,低頻,半年以上消費一次。所以女性手機可以做,不容易做大。

2、這個需求的市場是否足夠大?如果是個小市場,那就不是創業,只是小生意,長期回報度較低;

比如,賣抽紙,市場大,全國所有人都是客戶。可以做。

3、你的模式,會動誰的奶酪?換句話說,你的潛在敵人,塊頭有多大?這決定了你創業的摩擦係數與阻力,也決定了你最終能走多遠;

比如,滴滴專車,很大的潛力,阻力,出租車。可以做,需要巨頭背書。

4、你的模式,是否不容易被複制,被抄襲?如果沒有一個護城河,便意味著進入血海領域創業,勝算的幾率將會大大減少,不可預知的風險將加大;

比如,賣龍蝦,沒有特別的護城河,勝算渺茫,很難做大。

5、盈利模式——這是最、最、最重要的。簡單說,你的商業模式,怎麼賺到錢?任何不考慮賺錢的商業模式,都是耍流氓;

比如,共享單車,盈利模式單一,不太容易賺錢。只能作為巨頭的流量入口。

6、核心競爭力——這個項目為什麼由你來做?賺錢的生意有很多,在這個領域具備哪些核心優勢,憑什麼你會做成,團隊與項目之間的能力匹配度有多大差距;是否存在技術壁壘;

比如,炒飯,壁壘幾乎沒有。很難做成大生意。但是有一線機會,還是可以做,比如賣包子的連鎖店也成功了。

7、資源整合——你說服了誰成為你的背書?誰是你的合作伙伴,誰在為你做信任背書,誰給你的渠道注入資源;

除了你,還有其他資源麼?沒有的話,怎麼把自己變成最大的背書值得思考。


曹慶兵老師


判斷一個項目或商業模式是否可行,最重要的一點是它能不能給你帶來增值。即是否可實現利潤。


如何知道項目是否可以取得利潤,取得的利潤和投入的比例是否可接受?我們就要對它進行一個財務測算,也就是現在來預演一下項目真正開始運營時,方方面面的情況 。

這個可以用倒算的方法,即利潤=收入-成本 投資回報率=利潤/投入


1、收入的影響因素是什麼呢?是產品(或服務)的數量和價格。我們能有多少銷量,定價是怎樣的?

銷量和價格的多少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從宏觀上看行業處於的週期是怎樣的,我們的競爭對手是怎樣的等等,微觀上看成我們自身的產品定位、客戶群體,我們的獲客能力,營銷能力等。

2、成本的影響因素

這個要看我們的產品成本的構成,是服務還是製造會有很大差異。也取決於我們對上游供應商的依賴程度,以及企業內部管理精細化。當然各 行業都是有行業標準的,不知道樓主設想的到底是什麼行業,所以不再做具體數據展示。前期測算 我們可以用行業標準按一定的係數做調整來進行。比如為了安全,我們可以行業數據*1.2來進行預計。

總之,決策一個項目是否可行需要充分的市場調研,用數字說話。同時要明白客戶為什麼選擇我們。瞭解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才可以更準確的預測到公司日後運營中的問題,從而更好的解決問題,也使我們現在能預測出更準確 的利潤數字,從而來決策項目是否可行。


未來財稅


所有的商業模式最初都是一個想法,而這個想法能否變成現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如果你自己無法判斷是否可行,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只有實踐別無他法。

那麼,在實踐之前是否完全以一種盲目的態度去實踐呢?顯然不是,事實上,一個商業模式是否能經受到實踐的檢驗,在前期理論階段還是能夠判斷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的,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去推斷在實踐中將會產生哪些可能。

一般來說,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前期判斷:

1、審視模式的提出者

包括:這個人是什麼行業;是否經歷過相關行業;是否取得過出色的成就;年齡和性格。

2、商業模式本身能否從邏輯上說的通

包括:贏利模式是什麼;現金流量如何;單位資金當量狀況;先期投資規模。

3、周邊信息的反饋

包括:周邊外行人的反饋情況;相關行業從業者的反饋;相關行業權威人士的反饋。

如果按照以上三個方面去進行前期調研的話,應該還是可以有一個大體上的判斷的。

然而,現實中,遇到類似的場景,諸多創業者很容易犯一個通病,那就是——先得出一個結論,然後尋找這個結論的證據。這個錯誤是普遍存在的。

由於情感因素,所有創業者都對自己的商業模式有種自戀情結。在項目未能實施的時候,容易放大項目的優勢而忽略了其中的短板,這就是典型的“燈下黑”。此時就算聽到周邊的不同意見,心理上會本能的進行排斥,更不願意去理性的思考這些反面意見。這對於項目選擇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判斷商業項目的可行性是一個必須高度理性的工作,萬不可感情用事。

以上一方見解,希望能給你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他山一石


不管什麼商業模式核心本質無非四點:成本,效率,體驗和未來成長空間。那你的商業模式就是尋找這四點裡面,有哪一點或者那幾點有足夠優勢。所以所謂商業模式並沒有那麼高大上,只不過是改變現有模式的一點或者幾點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或者體驗更好,或者未來有足夠大的成長空間。比如滴滴,比如摩拜單車,比如網易嚴選等


e家樂自熱燜鍋創始人


有創業想法是一個偉大夢想的開始,但不是每個人夢想成真。如何把夢想變成現實,就看你是否找到成功商業模式,簡單說就怎麼營利。創業成功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對自己確定的商業模式要做精心的策劃和市場調查,分析自身的機會和風險、優勢和劣勢,發現商機,發揮優勢,初期規劃要先試試,找到營利的模式後,再擴大規模,規模擴大不能太快,這樣一步一步向前,創業成功的夢想離你會越來越近。


用戶905602023305453


去做市場調研。如果你賣產品,你可以設計一份問卷,針對目標消費群體,讓他們填一下,統計出接受你產品的人數。就大概能判斷出你那個產品靠譜不。


成都小唐


首先根據自己本身的資源選定行業,二是進行全面的市場調研,看看自己的優勢在哪。三、合作模式還是自主經營。


農村保險人


不論是什麼商業模式都是需要時間去實踐來判斷是否可行,否則一切都只是紙上談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