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按職稱加工資好還是按工齡加工資好?

宅心13


按工齡增補最合理。一企一策,可對業績非常突出人員嘉獎,必竟是少數。

職稱評定長資,避免有些人,出工不出力,整天已學考晉稱,用心良苦。這樣的人確實不少。所以:按工齡增補最合理。避免好多彼端和人為腐敗。


syl1958


應該按工齡加工資,因為有職稱的不一定有能力多數都是溜鬚拍馬之輩或者在單位沒人敢惹的主。老實巴交的人可能到退休也撈不到職稱,這年頭就是老實人受欺負


001spring001


按工齡加工資是按人的基準生活水平實施的,體現人類的人性化權宜,不欺視各層次人群,人退休就是生活防病養老,在分三五七等,又造成貧富級差,從而代來社會化矛盾,本身養老保險的繳納就是一個標準,分成等級(60%,100%),就給被繳者留下了偷機的空子,又造成多層矛盾。而職稱調工資只是學厲,學位,學識的高底,它和基本生話沒有內在聯繫,有職稱與否,人都要生活,所以以工齡調工資是符合社會主義特色的社會基本生活養老的體現,纘成工齡調工資。


山水澗99512871


兩種都不好,兩種都不要!

因為按職稱傷了沒高級職稱人的心,這種老師,大部分只會抱怨、混日子;按工齡傷年青人的心,現在什麼事都只想要年青老師做,他還在那倚老賣老,使很多年輕老師做了一兩年就想改行!所以按實績最好!德、能、勤、績全面客觀評價.


AAA57914679


肯定按工齡,工齡實打實,沒有一點水份,而職稱,很多人都徒有虛名,名不符實,依我要取消職稱評定


niexuefeng


國不患寡,而患不均。(當然一個社會,一個組織不能做到完全的,完美的“均”;而按工齡加工資,對當前來說,不失是一個很好的“均”的辦法。新員工也心理平衡,老員工也心理平衡,不存在老員工心裡有怨氣消極怠工,新人一門心思不務正業搞鑽營,以至於造成烏煙瘴氣,歪風邪氣,人人心裡不平衡,到處都流動著一顆定時炸彈。)

我總認為,有時候,好辦法不是我們想不出來,不是我們不知道,而是那樣做了,我們就得不到利益了,也就是說,如果真的沒有鑽營的人了,我們吃什麼,喝什麼,玩什麼,怎麼樂……大家理解吧。


gtgtgtgt12345678999


職稱給教育帶來的亂象已層出不窮,它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災難將在10至20年後顯現(職稱教育培養出來的這批學生在10至20年後將成為社會的主流)。請牢記: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將幸福感建立在職稱上的教師教不出胸懷遠大的學生;自私自利的教師教不出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學生。


rcl5782


這個其實是兩種薪酬標準,分別給大家講解一下:


  • 1、按職稱加工資


它看重的是員工的個人職業技能,當達到一定的標準後,即可按照相應的級別獲得對應的薪資待遇,這對於新入職的員工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快速提升個人待遇的途徑。


  • 2、按工齡增加工資


是按員工的工作年限來確定相應的待遇,這對於曾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的老員工來講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保障機制。

但這兩種方式都是有缺陷的,按職稱強調的是技能,一旦有更優秀的,就會替代掉曾為企業做出過貢獻的老員工,使得員工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而按工齡則不能有效地激發員工的工作創新熱情,覺得混日子也能拿高工資。

為了平衡以上因素,現在很多企業按權重採取工齡工資和職稱工資並行,這樣既能保障老員工的基本權益,又能給新入職員工提供更加快的發展途徑。

所以,這兩種方式沒有所謂的好壞,關鍵是如何搭配使用,才能確保企業正常、快速的發展。


大家好,我是@薇安說 ,一位前世界500強高管兼資深演說家、教育家,歡迎關注我。與我一起勇猛精進,一起活到淋漓盡致!

薇安說


都不好!只按工齡易產生缺乏創作性,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的不良後果。按職稱易出現虎頭蛇尾,主末倒置,產生腐敗,埋沒人才的現象。工資制度的制定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是簡單的非一即二的模式。要想做到絕對公平合理是不可能的,但相對公平合理比不根本不公平不合理要進步。工資制度採取細分量化法來制定,個人以為較為妥當。工齡、職稱、職務、工作量、工作質量、崗位貢獻(包括技術革新、產值價值等)、出勤率(加班、請假等)、其它貢獻(社會影響力、論文、繼續學習、公義……)等等許多可能涉及個人勞動價值,社會價值,企事業單位價值的各種情況,適當認定分值,但取重不同。工資公開,條款分明。


2050古


個人觀點,我姑妄說之,你故妄聽之,不喜一笑了之。

幾乎沒有企業按照職稱加工資!職稱只是基礎工資的參考基點!

企業都會有崗位職級。不同的職級有不同的技術以及技能要求。

職級晉級依據:工齡+崗位績效。

現在比較普遍的工齡工資為(50-200)元/年。

崗位晉級的依據一般年度考核到達B級才會考慮職級晉級。如果長期考核為C,就只有簡單的工齡工資(有部分企業沒有工齡工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