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為什麼被有些人譽為“萬經之王”?

抬頭笑笑咯J


南懷瑾老人解析了很多儒釋道的經典,在解析《易經》時說,《易經》是群經之首。

伏羲氏創先天八卦,距今1.2萬年左右,黃帝作《黃帝內經》距今5000年左右,周文王演繹後天八卦,成《周易》距今3000多年,老子距今2500年左右,他看到周朝衰敗,騎牛過函谷關,留下了5000字左右的《道德經》。

黃老莊(皇帝,老子,莊子),都是道家思想。莊子,列子的著作,對《道德經》的解析是最透徹的。

《道德經》雖然只有5000字左右,但是裡面揉合了形而上的道,形而下的用,以及修道的方法和境界。所以以我們常規思維,讀起來雲裡霧裡,而且不反求諸己,修養身性,可能終其一生,也體會不到老子闡述的境界。

雖然,玄之又玄,但是,望而卻步,也是不對的。所以,背下來再說。每天早晨,只用20分鐘,就可以從頭到尾背誦一遍。因為南懷瑾老人說,經典的東西,背下來,受益一輩子。


陪菡寶讀古典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實用寶典,

習之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濟世之書,

用之可創富開基立業成大事。

🍎①毛澤東評價《道德經》是兵經、曾取其精華受其點化。②馬雲認為《道德經》是商經,隨身包中數十載放一本無註解的《道德經》、時常自己去領悟其意。③二十世紀最著名甲殼蟲樂隊,將《道德經》四十七章,編歌《The Inner Light》世界傳唱。④奧巴馬說他最喜歡《道德經》,他多次表明,他能當選為美國總統,老子的《道德經》給了他很大的幫助。美國科學家威爾杜蘭:《道德經》是最迷人的一部奇書。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這本書雖然不到六千字,卻包含著許多精神食糧。美國政壇評價老子為“總統之師!”⑤丹麥物理學家玻爾、英國首相丘吉爾、荷蘭萊頓大學教授施舟人等都是《道德經》的讀者。⑥德國總理施羅德: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⑦日本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預見並批判今天人類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驚人的洞察力看透個體的人和整體人類的最終命運。⑧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做人應該像老子所說的如水一般。沒有障礙,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壩,停下來;堤壩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圓的,它成圓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強。

🍏①《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譯外文之最的世界之書。②《道德經》以哲學觀點論"道德"為題綱,闡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常由政治角度論述,且內聖外王、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拓展:《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①在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2 年出版的《老子集成》中,共收錄了自戰國到 1949 年 265 個不同時期、不同註解者的版本,其中稱《老子》的 120 部,稱《道德經》的 145 部。②還有便是 帛書老子,出土於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用不同字體的朱絲欄墨形式抄寫《德》《道》兩篇文章的合稱。③再是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又出土了一個版本更早的竹簡本2000餘字《老子》。


東門雷晰22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幾本大家都喜歡的古籍浩瀚歷史文:《道德經》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喜歡這類小說的收藏起來,小編會一直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多好看又優秀的作品,所以一定要記得關注小編哦!

  

  精彩情節: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精彩情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精彩情節:

  國有擅主之臣,則群下不得盡其智力以陳其忠,百官之吏不得奉法以致其功矣。何以明之?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今為臣盡力以致功,竭智以陳忠者,其身困而家貧,父子罹其害;為奸利以弊人主,行財貨以事貴重之臣者,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澤:人焉能去安利之道而就危害之處哉?治國若此其過也,而上欲下之無奸,吏之奉法,其不可得亦明矣。故左右知貞信之不可以得安利也,必曰:"我以忠信事上,積功勞而求安,是猶盲而欲知黑白之情,必不幾矣。若以道化行正理,不趨富貴,事上而求安,是猶聾而欲審清濁之聲也,愈不幾矣。二者不可以得安,我安能無相比周,蔽主上,為奸私以適重人哉?"此必不顧人主之義矣。

  

  精彩情節:

  吾家風教,素為整密,昔在齠齔,便蒙誘誨。每從兩兄,曉夕溫清,規行矩步,安辭定色,鏘鏘翼翼,若朝嚴君焉。賜以優言,問所好尚,勵短引長,莫不懇篤。年始九歲,便丁茶蓼,家塗離散,百口索然。慈兄鞠養,苦辛備至,有仁無威,導示不切。雖讀《禮》、《傳》,微愛屬文,頗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輕言,不修邊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礪,習若自然,卒難洗盪。二十已後,大過稀焉。每常心共口敵,性與情競,夜覺曉非,今悔昨失,自憐無教,以至於斯。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古書之誡,經目過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為汝曹後車耳。

  

  精彩情節:

  大城西南十四五里,至奢羯羅故城。垣堵雖壞,基趾尚固,週二十餘里。其中更築小城,週六七里。居人富饒,即此國之故都也。

  數百年前,有王號摩醯邏矩羅,(唐言大族。)都治此城,王諸印度。有才智,性勇烈,鄰境諸國,莫不臣伏。機務餘閒,欲習佛法,令於僧中推一俊德。時諸僧徒莫敢應命:少欲無為,不求聞達;博學高明,有懼威嚴。是時王家舊僮,染衣已久,辭論清雅,言談贍敏,眾共推舉,而以應命。王曰:“我敬佛法,遠訪名僧,眾推此隸,與我談論。常謂僧中賢明肩比,以今知之,夫何敬哉?”於是宣令五印度國,繼是佛法並皆毀滅,僧徒斥逐,無復孑遺。

  往期書單推薦,點擊如下觀看:古籍浩瀚歷史文:《孫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兵學聖典

  古籍浩瀚歷史文:《推背圖》人類歷史終將走向萬象統一,天下一家

  古籍浩瀚歷史文:《易經》,溯萬物道理之根,成諸子百家之源

  以上呢,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推薦的5部古籍浩瀚歷史文:《道德經》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看,喜歡的話請點個關注,也可以分享給自己的小夥伴,如果大家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大家在文章底下留言,如果大家還有更好的推薦也可以跟小編講哦,謝謝大家。


千指魔音


老子,又稱老聃。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稱為教祖,又被《列仙傳》稱為太上老君。老子生於東周時期,其流傳於後世的著作主要是《道德經》,共八十一章。

《道德經》是一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那麼,《道德經》之中到底說了些什麼呢?

一、天地萬物的成因

天地萬物究竟是怎麼來的?其運行規律和興衰存亡究竟是誰主宰?這個問題一直是世人想探索而又無法探索的問題。

有的國家宗教認為是上帝,有的國家宗教認為是天主。而老子認為這個主宰者是無法名狀的,“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故混而為一...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勉強稱其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個一就是太極。

老子又說這個“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天地萬物各有不同的秉性,這個秉性就是“德”。是天地萬物的具體體現,而這個德是道所派生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為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玄德。”

說明道是天地萬物來源的本體,德是道的具體功能體現。道通過德主宰天地萬物。“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二、人的處世之道

老子教導人類處世的觀念有很多是值得借鑑的。

其一,要柔。柔弱勝剛強。“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人要學會象水一樣隨物就形,就不會有困惑,而且會很自在。

其二,人要知止知足。“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人不可為名利所惑。要適可而止,不要貪得無厭,也不要追求盈滿,老子有句名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其三,人要慈愛。這也是老子的“三寶”之一。要對世間萬物無論善惡保持一種慈愛之心,因為萬物皆道所生,德所養。而且所謂善惡只是所佔的角度不同罷了。人間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有時就是一念之間。

其四,要節儉。這是老子的“三寶”之二。天下萬物都是道所生,都來之不易,所以要懂得珍惜,學會節儉。不要將物糟蹋浪費,更不能暴殄天物。

其五,不為天下先。這也是老子的“三寶”,意思是不要逞能充強,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出頭的椽子先爛。人能保持中立最安全。

三、君主為政之道

老子的為政之道主要是“無為”。“無為”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也是道之根本。“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道”永遠是無所作為的,但實際上卻生養天地萬物而無所不為。侯王如果能遵循道的規律,萬民自然會教化為完美的人。關鍵是要人民沒有私心雜念。即“無慾以靜,天下將自定。”

在無為的同時還要“無爭”,要謙下。“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以其不爭,故為天下莫能與之爭。”意思是江海因甘於處在溪流的下游,所以能成為百川之王。因此,聖人要想處於萬民之上一定要在言語上對萬民謙虛,也不要與萬民爭利。“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老子提倡第二個為政之道就是“德善”。“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這就是以德服人,以德感人。其次是提倡節儉,“治人、事天,莫若嗇。”

四、兵家之道

老子的用兵之道主要有:

第一是興正義之師,“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於天下。...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第二是“不武”,不怒。“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老子認為“天惡強,勇於敢則殺。”

第三是不客戰。“用兵者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得尺。”

第四是不輕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則哀者勝矣。”

第五是示弱。這樣可以讓對方輕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同時柔弱似水則無堅不摧。“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五、養生之道

老子非常注意養生。據史料記載,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歲。老子的養生之道:

一是清靜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神心清者,洗內心之汙垢也。心中之垢,一為物慾,一為知求。去欲去求,則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則動靜自然。動靜自然,則心中無所牽掛,於是乎當臥則臥,當起則起,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外物不能擾其心。故學道之路,內外兩除也;得道之人,內外兩忘也。內者,心也;外者,物也。內外兩除者,內去欲求,外除物誘也;內外兩忘者,內忘欲求,外忘物誘也。

二是要順其自然

老子道:“養生之經,要在自然。動不知所向,止不知所為,隨物捲曲,隨波而流,動而與陽同德,靜而與陰同波。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入於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則與禽獸共居於地而不以為卑,與神仙共樂於天而不以為貴;行不標新立異,止不思慮計謀,動不勞心傷神;來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身立於天地之間,如同枯枝槁木;心居於形體之內,如同焦葉死灰。如此,則赤日炎炎而不覺熱,冰雪皚皚而不知寒,劍戟不能傷,虎豹不能害。於是乎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皆無,苦樂皆忘也。”

三是建立樸德

要見素抱樸。“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說明修身養性的重要。

四是要穩重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老子身為中國哲學理論的鼻祖,提出的許多觀點都涵蘊著哲理。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前後相隨,恆也。老子提得最多的是樸素的辯證觀點。如:明道若昧,進道若退,上道若谷,大白若辱。又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學習《道德經》的意義在於:

第一,有助於明確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對天地萬物起源有大致的認識。

第二,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境界。

第三,進一步懂得為人處事的方法。

總而言之,《道德經》內容深奧廣博,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永遠不會過時,不愧是享譽世界的萬經之王!


古剎青燈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主題思想:道法自然。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現在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推崇學習。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司馬談(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之父)在《論六家要旨》中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司馬遷在《史記》說:“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執,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聖人不朽,時變是守。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群臣並至,使多明也。”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一回中寫道:“《道德經》是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又是一部兵書”。

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

康德:“斯賓諾莎的泛神論和親近然的思想與中國的老子思想有關”。

黑格爾:“中國人承認的基本原則是理——叫做‘道””;“道為天地之本、萬物之源。中國人把認識道的各種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學術……。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威爾·杜蘭:或許除了《道德經》之外,我們將要焚燬所有的書籍,而在《道德經》中尋得智慧的摘要。

施羅德: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

普利高津: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諧的奧秘、尋找社會的公正與和平、追求心靈的自由和道德完滿三個層面上,對我們這個時代都有新啟蒙思想的質。道家在兩千多年前發現的問題,隨著歷史的發展,愈來愈清楚地展現在人類的面前。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被譽為萬經之王。

在當今的社會上,壓力在不斷的增加,我們的生活節奏不斷的加快,但是滋養我們心靈的場所特別少,我們需要一個能夠指引靈魂的燈塔——《道德經》。



流浪詩人齊新光


有人問:金錢和道德你選擇什麼?

有些人回答:我選擇道德。

另外有些人回答:我選擇金錢。

當選擇道德嬉笑選擇金錢的時候,有人說,按人性來講都是缺少什麼選擇什麼。

秦檜說:我可以控制皇帝老兒,應該我才是老大。

趙高說:我說馬就是馬。

《易經》說:你們都在我上面。


太陽雨47155173


《道德經》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作。其主要闡述天道(自然之間),人道(人與人),天人之道(人與自然),譬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此天道也。意為天之道,眾生平等。又如: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此人道也,意為人之道,高下有別。又如:上善若水,此自然之道也。凡此種種,皆為悟世之精華。故孔子見老子後,默而不語,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用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


老妖數學


道德經寫了什麼?

《道德經》是老子所著,全書81章,分上下兩篇,上篇《道經》使用樸素唯物主義辯證法,講了作者老子所理解的世界,對世界的理解。下篇《德經》講了老子對人類社會的看法和建議。

《道德經》對古代文化的影響

《道德經》的產生,促使了中國道教的誕生,歷史上道教思想對帝王將相,王公貴族,販夫走卒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是中華文明的獨特部分。

《道德經》對現在人的意義

《道德經》在古代時期就能採用樸素唯物主義去認知世界,是非常超前的,對人和社會的倫理等方面的闡述,跟現在所講的民主,自由,相近。也是非常超前的。對現在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但是跟現在的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比較還是有幾千年差距。所以可以研究古代文化,不能揚古貶今,陷入崇古的瘋狂之態。

《道德經》之所以有萬經之王的稱呼,就是因為他採用唯物主義世界觀辯證法,跟現在的認知發展有相近的地方,所以被大家接受


盛京楊員外


這部偉大著作是中華文明的基礎哲學,對中國的政治、科學、宗教、哲學、人文、民族性格等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說的沒錯,但我們需要知道為什麼。

為什麼《道德經》可以做到,老子通過《道德經》到底做了什麼,何以區區五千字竟有如此大的影響力?這是我們需要找到答案的問題。也是解開《道德經》奧秘的第二把鑰匙。

還要回到《易經》這個神奇的母體。

前一篇文章講了老子的繼承,這一篇講老子的超越。我仍然遵循極簡主義原則,把那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扒掉,我們直達根本。

老子對《易經》的超越是什麼?

八個字:萬象歸一,大道無極。

《易經》的基本原則是上天垂象,從天地抽象出基本八卦衍生萬象。就像一個無私的母親,把天地萬物的規律打開給老子看,老子汲取《易經》的營養,實現了一次偉大超越。

老子把天地萬象合而為一,抽象出一個總象,叫作“道”,將道的性狀表述為“無極”。

《易經》裡沒有“道”這個字,目前甲骨文裡也沒有發現,雖然不能完全確定這個字是老子的發明,但至少從老子開始,“道”開始變得無比重要。

“道”這個字有多偉大?從太極八卦來看,《易經》和《道德經》都契合太極陰陽,一方面《道德經》是對《易經》太極八卦的深刻解讀應用,而老子最重要的一個貢獻,就是從太極到無極,把人的思維從太極中超脫出來,立於無極重構了秩序體系: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是對天地宇宙的一次偉大超越,天地宇宙不再是終極真實,而是道的彰顯。中華文明擁有了無限和永恆。這次超越之偉大,無論怎樣讚歎都不為過。

奇妙的是,老子重構的體系秩序仍然符合《易經》,符合太極八卦,

孔子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老子說:“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老子和孔子合在一起,就是我們很熟悉的那句話:“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如果說太極是宇宙萬物演化的總法則、總規律,那麼無極就是絕對終極的“真實”,太極還有宇宙時空,還可以模擬抽象出一個太極圖,而無極沒有宇宙時空的概念,是演化太極的演化之源、演化之母,無形無相又無所不在:“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這是對人類思維的絕對超越,因為《易經》是重要源頭,所以可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又因為“道”的絕對超越,所以《道德經》可稱為“萬經之王”。在我看來,只有理解了“道”的絕對超越性,我們才能掌握解開《道德經》奧秘的第二把鑰匙。

而如此不可思議的超越,老子開宗明義時僅僅說了12個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舉重若輕,何其優雅!


黎明的曙光8419


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