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小孩很任性,一点小事不依她就哭,地上打滚,怎么办?

雄之介


5岁,正是规则意识、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一定要及时矫正!

俗话说:“三岁看大,7岁看老”,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应重点抓住这个教育的关键节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孩子在今后幼儿园毕业能迅速、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发展。


5岁小孩之所以任性,一点小事不依她就哭,地上打滚,这首先跟家长的“娇惯和溺爱”有关。不能什么小孩问题都归结于家长,但家长也要先反省自己,是不是自身日常表现了过分的“宠爱”、过多地强调了“利己”,却忽视了“德育”,从而导致孩子养成霸道、自私的个性。这其实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毕竟孩子要独立走向社会的。

再就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家长必须要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言行、情绪,约束自己的冲动,三思而后行。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训练。

第一、情绪自控:包括不随便发脾气、忍让、经受得住批评、承受失败与挫折等;

第二、言语自控:不骂人、不讲脏话、不插话等;

第三、行为自控:包括规则意识、坚持、不迁就、无侵犯行为等。

随着孩子的成长,无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情,都会有一定的规则制约着他的行为,家长要让孩子潜移默化地、自然而然的理解和接受规则、维护和执行规则。那我们家长如何帮孩子发展自我控制力呢? 我们建议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以身作则,家长要当一个活生生的自我控制榜样;

第二、严格要求,柔声说教,以理服人,反复训练;

第三、巧用激励,奖罚分明;

第四、善用“冷处理”,延迟满足。


具体执行细节就不多赘述,有兴趣的话可以留言再沟通,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资优教育CEO吴新


这就需要父母的耐心,正确的引导。小孩子的任性,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想问题。才会找出小孩子身上的原因,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会有所帮助。

我家里面就有这么一位,今年八周岁了,现在读二年级一班下册。现在他的需求比以前明显的少了很多。

在四五岁的时候,也是让我们头疼不已。今天要这个玩具,明天要那个玩具。如果你没有跟他买,他是又哭又闹。搞得我们作父母的心情也很烦躁。

刚开始的时候,没办法只能他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买什么,后来家里面玩具就越来越多。当他快要到六岁的时候,事情就发现了转机。他有次在医院看病,他又很想要玩具。

我们为了让他打针,所以也跟他买了玩具。后来旁边一位大姐跟我们说,小孩子小的时候不要一直惯着他。否则长大之后,他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对父母管他也会有一种敌对的状态。

再后来他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就找一些其他的理由回避了他。有的时间他需要的玩具没给他买,他照样是又哭又闹。

我们的选择是不予理睬。等他哭完之后,我们在旁边。才跟他讨论,为什么不跟他买玩具的理由?当时他也没哭啼,也没有吵闹。选择了默认,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后来读幼儿班,直到读小学。他再也没有让我们跟他买过玩具。当我看见玩具的时候,问他要不要买。他会跟我说,玩具太贵了不买算了。

其实小孩子他们有一种欲望,当我们不愿意跟他买东西的时间。他会选择哭闹来达到目的。当父母不给他买的时候,他也是没办法。

久而久之小孩子的这些陋习,逐渐逐渐的就转变过来了。当然要想改变小孩子的想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父母的耐心,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才有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个人对小孩子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清哥


我家女儿也是五岁多,我不会惯着孩子,我们家宝宝任性的时候,我会先给她讲道理,如果道理讲不通,我就任由她先哭,地上打滚我也不管,只要确保孩子的安全就好了。

等她哭累了,闹不动了,我就拿上一条毛巾给她,然后跟她分析,这件事情的对与错。

如果孩子每次一任性,大人就溺爱,那么孩子就会行程习惯,就会下意识的去苦闹,因为一闹,大人就会满足她的要求。

所以有时候,还是要忍一下心,不要溺爱孩子,给孩子一定的痛苦和饥饿,才能懂事。

仅代表个人观点


王一楠的幸福生活


都是大人惯的,当苐一次的时侯就好好教育她一吨,五岁了才想起了教育得下很手了,一很很的打一屯,二让她打滚不打滚打她一屯什么时侯不打滚为止。这时侯家长不好好教育一次在大更不好管了。在大点十五岁以后那就是警察叔叔来管了。


社青国兴


很开心回答你这个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

都是个人经验分享

很多人知道孩子有青春期叛逆,不知道孩子其实是分好几个阶段的,第一阶段是婴儿期,一岁内,什么也不懂,完全由大人做主,照顾,饮食习惯,作息规律也是大人在培养,做为婴儿一般就是配合,这个时候带的方法好的孩子身体抵抗力方面就比较好,也不容易生病,体质好坏会影响人一辈子的脾气秉性。一直生病的孩子脾气相对身体好的孩子会比较暴躁。

第二个阶段是1周岁到3周岁,入幼儿园之前,这个时候孩子要学习的东西特别多,开始牙牙学语,开始学走路,开启人生的探险之旅,探险地就是自己的家,这时家长的方法就决定孩子以后的脾气秉性。有的父母是开放型,让孩子去探索,磕磕碰碰,心疼但是不阻止,有的父母很保守,总是阻止孩子探索,把孩子过度保护,很多该她去做的事都替他们决定好了。

到了第三个阶段,入幼儿园的年纪,孩子基本已经懂得了很多语言。也学会一些基本的自理。比如会自己穿鞋,自己穿衣服,自己收玩具,知道了自我选择,但是还不分对错,一些孩子婴儿时得到的安全感比较多,比如是母亲自己扶养长大的,就比较顺着大人的喜好安排,一些孩子这个时候开始叛逆,有的是父母陪伴过少,或者隔代扶养,内心安全感比较缺乏,也有一些孩子是有主见比较早,喜欢自己做出选择,不顺着他就哭闹不止,这个年纪跟他讲道理不要认为他不懂,其实他是懂的,父母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5岁了很任性,可能是前面的教育太过宠溺,孩子都是探索型的,不断的试探大人的底线,这时父母或扶养人都不能坚持原则,每次让孩子一闹就得到他想要的,那么他会一直用这个手段来达到目的,直到成年。

我们不难见到很多新闻,都成年30-40岁了,跟父母要钱要东西,不满足就对自己的父母打和骂,我们觉得那些老人很可怜,孩子很可恶,其实就是从小在孩子该教育原则性上出了问题,不分对错无限的满足孩子。让孩子没有原则,只知道无限的索取,不懂感恩。

所以呢,从小教育比长大教育效果要好。





布丁橙子


五岁的孩子智商是很高的。当他得不到满足时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实现他的想法,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哭闹地上打滚,现在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非常溺爱孩子,捧在手心里,哪舍得孩子地上打滚哭了才哄啊,所以每每使用哭闹打滚来得到满足就是他们的法宝。这就要看你是怎样的家长了,如果溺爱孩子就一定哄他满足他,他才不哭闹不打滚了。如果你也用点智商应对他,让他感受到这样行为是不能达到他的目的的,时间久了他就不会再用这招了。应对的方法就是置之不理,等他自己停止为止,你再跟他讲清楚他这样行为是错的,后果是什么也得不到,甚至还要得到小小的惩罚,比如他爱吃什么,就罚他一天不能吃,他爱玩什么玩具就一天不能玩,或者去哪玩就不去了,比如他想让你陪他玩,你就让他自己玩,让他懂得有事要用语言表达,哭闹打滚是行不通的,是会受到惩罚的。日子久了就养成习惯了。好的习惯和坏的毛病都是一天天一点点积累形成的!好的习惯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是家长必须负责人应该坚持做的事!往重了说能影响孩子一生的为人处世之道。


思羽77


家长碰到孩子任性,一定好严加管教,避免孩子越来越任性,但是教育孩子的手段一定要正确,不能又打又骂,这样孩子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任性,是独生子女的通病,主要表现为固执、抗拒、不服从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父母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就会对孩子不满,就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表现:有的会采用打骂的方式对孩子严加管教;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则对孩子的要求妥协,天长日久更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因此面对孩子任性,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措施:

1.冷处理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2.转移注意力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3.提示在先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

4.激将法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5.适当惩罚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





家有小子两枚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关于5岁小孩很任性,一点小事不依她就哭,地上打滚,怎么办?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种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和放纵的结果。比如,父母总是在孩子哭声的折磨下顺从宝宝的心愿。加上孩子的自制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经常以执拗发泄不满,更助长了任性行为。有的孩子不听话,父母感到无奈,于是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任性的原因有下几个方面:

  1.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

  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往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性,不让孩子自作主张,两者矛盾越来越激烈,孩子就越来越任性。

  2.家长孩子的迁就

  有些孩子的任性是家长惯出来的。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心疼孩子,不忍心拒绝,就尽量满足迁就孩子。慢慢的,孩子就形成了任性的心理和习惯。

  3.家庭对孩子的管教缺乏一致性

  由于是独生子女,几乎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父母之间、奶奶爷爷之间、姥姥姥爷之间,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处理方式或者意见难免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一方批评孩子,就会有另一方甚至是几方护着,次数一多,孩子有了优势、有了靠山,任性就愈演愈烈了。

  4.家长对孩子教育方式不当

  家长对孩子的非份要求不理解,动不动就训斥贬低孩子,不分时间、场合,孩子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产生任性对抗行为。

  5.其他人任性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接触的其他小朋友有任性的行为,比如邻居家的孩子要玩爷爷的眼镜,妈妈先是不同意,孩子赖地大哭,他妈妈就给了。孩子看到了这样的行为,记在心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如法炮制,大哭大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6.家长对孩子缺乏耐心

  孩子一不听话,爸妈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爸妈觉得烦,认为“反正教了他也不听”、“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懂了”,而不再坚持。这些父母其实不知道,幼儿的自制力还没有觉醒,他们大多都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

  孩子很任性怎么办?

  1.任性、哭闹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

  2.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

  3.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事后可以与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说明原因。在这时再进行说服教育工作。这种方法对于理智水平较差的家长可能难于做到。

  4.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家长可以用电影、电视或图书故事中的典型人物的具体形象、具体情节和行为活动给孩子看或讲给孩子听,使他从中受到暗示,得到启发和教育。








慕小乔


孩子太任性,说什么都不听,你不依他就又哭又闹的,非得跟你犟着来……其实,孩子这样任性,是不是因为他心里笃定了你肯定会依他呢?他知道你看见他哭就会心软,看见他闹就会慌乱,就会答应他的不合理要求。所以,任性就成了孩子的一项武器。

家长对孩子过多的爱也是造成孩子任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孩子任性,大多数家长都束手无策。那么,任性的孩子怎么教呢?一起来看下吧。

第一种方法: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第二种方法: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建议家长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比如和孩子约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爸爸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旦孩子赖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宝宝,我们有约在先,不能随意破坏。

第三种方法:转移目标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第四种方法: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事后,家长可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第五种方法: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就会按时吃饭了。



琳达的生活日记


大人要保持冷静,孩子发脾气闹时我一般是冷处理,故作把他的事缩小对待,看你热情不高或闹引不起你的高度重视,他也就闹得没劲了无趣了,接着看他不生气了就转移话题,让他平静下来心情好了,在分析刚才闹得事情,给他上一课分析原因,效果我感觉不错,以后他也明白哭闹解决不了问题,也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