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博导被曝压榨辱骂学生:“垃圾一样的东西,有什么资格休息”。你怎么看待?

魔力侠曹操


作为一个本硕博分别在三所不同的985就读,从1996年入学,陆续到2020年依旧还没博士毕业的中年大叔,我觉得自己是很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做学问,的确要因人而异,并不是说每个人都适合做学问,上个本科是全民皆宜的,只要不傻,都可以上本科,至于硕士,有点动手能力的,也都可以读下来,工作后可以胜任工程设计。博士,必须有一定的高度,要求有创新,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或多或少再有突破!通常的人攻读博士,很吃力,比如我这样智商平平的,如果全力以赴,博士也能毕业。但是要有所建树,必须是本人的脑力够用。水平高的导师带高水平的学生,指点一下就可以了,带资质平平又不是全力以赴的人,那导师会很吃力,而且学生也会很恐惧。我导师带了四个专业共三十多位学生,令他满意的学生只有四五个,个个都推荐到剑桥哈佛深造了。其他的都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可能搞工程是把好手,但是不适合做学问,搞纯科研。所以很多博导说学生垃圾,那也是可以理解的,恨铁不成钢。纯学术和工程应用有很大差异,上交大的一个博导教授,有一次推到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影响,就是结构的速度达到了一定范围时,其结构模态特性会发生变化,频率会降低,按照他的结论我验证了一下,结论是,以后空战时,见到敌方的导弹来袭,不用逃逸了,直接朝着导弹加速飞,相对速度达到一定值时,导弹频率就会大幅下降,从而颤振解体。然后一群专家教授突然意识到肯定是哪里的推导出了问题。所以理论不能脱离工程实际。


爱因斯坦288


我儿子是985大学毕业,2010年大学毕业也保研了,但他坚决不读研,除了为了尽早减轻家庭负担之外,理由就是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做学问浅了,做实操高了,读愽很难拿学位。你有真本事,老板(研导.博导称谓)会找理由不放你,让你帮他做项目,为他的名利出力,你没实力,就得给老板数目不菲的钱,让他帮你想办法拿学位!所以三五年拿不了硕士学位,六七年拿不了愽士学位的不乏其人,几乎所有大学生都称研导,博导为老板,即可见学生与导师的对应关系。所以老板骂学生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当医疗,教育也金钱至上时,这社会就出毛病了!古往今来贫贱之人始终占人口绝大多数,商业化运作医疗,教育必然使绝大多数人缺医,少教,看不起病让人失去现在,读不起书使人没有未来,一个绝大多数人失去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制度是不合理的。我不妒富,也不希望追求结果的平等,因为这会失去示范效应,使社会失去发展,前进的动力!但对生命权和教育权,只要是人就应站在同一起点,就应平等,机会均等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动力。


水乡张光伟


我是工作之后去考的研,工作的时候遇见几个师父讲话真难听,但是真的很罩我,教我很多东西,虽然经常挨骂,但是我打心眼里感激他们。后来考上研了,导师也经常骂我,但是那王八犊子从来不管我。我想说的是,谁都不傻,能分的清王八蛋老师和恨铁不成钢老师。


叶铃枫


作为一名有类似经历的毕业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毕业很多年了,但我一直不后悔当初不读研的决定,虽然当时身边的同学都在准备考研,家里也一直在劝我考研,毕设指导老师也劝过我,但我还是跟随了自己的本心!

首先我承认,我不是个适合科研的人,虽然我就读的是国内重点大学,科研氛围非常浓郁,保研率高达30%,剩下的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考研!


在上大学前我就没有考研的打算,上大学后更坚定了我的想法,正是因为我有了这个想法,所以我的关注重点就和普通学生不一样!因此我也了解到了更多的内幕!

在大学期间,或多或少地会接触实验,也有很多的机会进实验室,我深知做实验的痛苦和无奈,也看到了很多的师兄师姐们为了完成自己的项目日渐沧桑!

凌晨两点钟都会看到实验室忙碌的身影,其它时间基本都在忙着写论文,这种强度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或者说,如果你没有对科研的决心,是坚持不下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研究生肄业!相比于研究生期间的强度,办公室的996简直太轻松了!

如果遇到靠谱的指导老师还好,但不能保证所有的老师都是那么仁慈的,研究生就是导师的免费劳动力,这个形容词很真实!

你可能会被导师外派到公司做实验,但是却只给能保证基本生活的费用,到了快毕业的时候,导师会想尽各种办法“挽留”你,因为你走了,就没人给他干活了!每个行业都是这样,蛋糕就那么大,谁都不想多个人吃!



很多人认为,硕士研究生很厉害,其实并不是,能有资格读硕士,只能说明你具有做科研的基本素养,但离做实验还差得远!可以说是高不成低不就,硕士毕业并不能在本行业做出什么贡献,可以说很多的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

很多人愿意花三年或两年的时间去深造自己,不能说是全部专业,但大部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读完研并不能在本专业获得很多的建树。

工作后,我了解到很多行业,或者说是绝大多数的行业是不用这么高的学历的,大学本科的程度就够了!而且很多公司并不喜欢研究生(大公司除外),因为他们心高气傲,不能很快投入工作,如果不是科研或者研发类的工作,研究生真的不适合,毕业后的工资和期望差太多,不肯踏心工作,这都是很多通病!毕竟,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希望能赶快获得回报,但事实是很残酷的!

再回过来说说这件事,这种导师不在少数,因为很多研究生其实科研能力并不强,而且娇生惯养下吃不了科研的苦!自然会让导师很生气,毕竟年代不同了!


这些年考研及其火爆,今年甚至超过350万人选择报考研究生,但实际上真正想读研究生,或者真正想做科研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想混个学历罢了!

大学时代的缺憾想通过研究生弥补,或许会成功,但这条路太难!人毕竟都是要走进社会的,这个时代,不会饿死任何人,只要有想法,有能力,想要获得成功并不难!

在这里同样也要对那些导师说句话,学生是你们培养的对象,但手段不要太狠,可能初心是好的,但这种方式在这个时代行不通!而且学生不是免费的劳动力,学生报考你的研究生是想学这本事的,希望你们不吝赐教,毕竟教育这件事是很高尚的,为的是祖国的未来!


专注教育的尚老师


这个老师这么毫无顾忌的骂学生的确是不对,方式方法有问题。但从一些细节上看老师骂学生主要是对学生惰性,说的也都是学业的问题。

我也说说我知道的导师,两个导师,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学院。

一个对学生很严厉,他也说过如果你每天早上8点钟来晚上6点钟走,那你就延期两年毕业吧这样的话。一到办公室,基本就是一个一个过堂一样的问学生实验情况、训斥。学生怕的要死,真的就如老鼠见了猫。但到要毕业了,就发现该发的论文早发了,影响力因子也够了,踏踏实实准备论文就等毕业了。所以学生回头看看被老师骂,也是值得的。

另一个老师对学生特随和,平时不怎么过问实验情况,基本前半段学生过的很惬意,但到了后一半或最后一年就很抓狂,文章一篇没发,影响力因子就更无从谈起,离毕业的时间不远了,那最后的这段时间基本就是为了赶实验生不如死的状态。


TREX


我顶老师,这样的老师才是严师。能碰到是福气。就像我高中时候一个班主任跟踪我同学去网吧,后来给我同学送回家。


浪来浪去浪不够


我觉得没什么,一时气话而已,一般骂这么狠的导师是真的对你好。我老师骂人也很狠,很多难听的话也骂得让人受不了,让人感到很屈辱。但是我从心底感激他,一点都不恨他,没有他给的压力,我不会那么努力,我一身本领都是他教给我的,并且关键时刻也帮了我。


豪斯医生


措辞严厉了一些。但心是好心啊。

学习期间生活压力一般都不会太大,还真得用心搞研究。我硕士期间有段时间就挺放纵,导师管的松,很多知识都学的不扎实。我们导师算是我们专业学术水平最高的,好在后期指导的挺用心。

其他导师的学生那就更放了。我感觉他们毕了业比本科生强不了多少。

硕士,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期间,有个严格的好老师带其实是福分啊。有些好,只有工作了以后才能感受到。

你看成龙,洪金宝那些,师傅那都可以揍,严师出高徒。现在他们绝对会感谢,一个个都是带了一身本事出来的。现在的学生都有点儿玻璃心,一个好的老师,就是半个父母,只要他不是变态,虐待狂,而是真心为了你的学业,打你两下,骂你几句又如何?

最后结果就是,好的老师以后不愿意用心带,垃圾老师该恶心你照样恶心你。


Damonshui


近日,有网友爆料上海交大博士生导师倪某,在学术交流群里要求学生无休工作,并辱骂学生称“你们这些垃圾、白痴,有什么资格需要休息”。该事件引发轩然大波。但是,笔者想到的是:

一、该博导为何辱骂学生? 看该博导的履历,受过高等教育,精英教育,一般情况下,怎会如此不顾颜面,斯文扫地? 一个研究生,导师要求的重要内容,重要比较、比较试验,一个都没有做。换做笔者是导师,也会勃然大怒。上海交大研究生,全国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学业的? 笔者念在职研究生的时候,写毕业论文,好像导师就指导一个范围,然后就是等你成稿了,答辩之前看一下而已,所有的材料收集、数据收集等都是自己一点点学起来的,自己做起来的。现在有老师指导该做哪方面的工作,学生却不珍惜,真是奇怪!有的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只是挂个名而已,这个博导还是比较负责任的。

二、学生为何一点事情没做? 作为一个成年人,笔者不能理解那些研究生的做法。几件事情一段时间里面一点都没有做,是不会,还是故意?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真正原因。笔者不得不说他们成年了,学历也高,但这种做事态度,以后进入职场怎么办? 记得笔者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同一备课组的老教师安排工作,那是必须必地马上把自己的事情放在一边,赶紧把组内的工作做好,半点拖延不得。记得有一次,笔者要上课前,备课组长:“XX,今天你按照这个范围出一份限时训练啊。”然后你上完两节课,刚坐上位置,还没来得及喘口气,“XX,试卷弄好了?快点去印出来!”。这就是职场里面的工作态势。在职场里,要求你的工作当天完成就当天完成,没做完是自己没本事,自己开夜车去,把自己的睡觉时间休息时间搭进去,哪里还请假休息?那是断断不可能的,也没有资格这样做。

三、网友曝光的目的是什么? 是博取同情,换取社会对研究生、博士生的关注?还是想扩大影响,逼迫学校换博导?中国在读博士生有多少?每年国家投入多少? 接受着国家提供的精英教育,就要学会承受常人难以想象之压力和承担重大的科研重担。 该事件明显是学生错误在先,老师情绪失控在后,在愤怒的时候,什么话说不出来?现在网上对该博导一片口诛笔伐,作为导师,还要应付这些麻烦,实在不值啊!谁之错?谁之过?至少博导不该负主要责任。

四、为何该博导要带50个研究生?是上海交大电子系有博导资格的人实在有限?还是该博导的研究需要这么多学生?笔者认为,不如把50个人再删选删选,把那些准备混文凭的踢出去,安心带一批想搞科研的研究生,把能成为人才的人培养出来,把那些要“尊严”的人请出去。


这件事笔者一直关注,事件处理结果也在意料之中。不过,不赞成那些研究生做事态度和曝光行为。徒弟要学师傅的本事还得师傅腆着脸求你学求你做?没这理。影不影响毕业笔者不敢妄加揣度,不过希望这批被骂的研究生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不想再跟倪教授,赶紧离开吧!还有,记得自己应聘工作时,不要提起自己曾是倪教授的研究生。也希望搞科研的人少一点玻璃心,少一些巨婴!这样中国科技才有真正的希望。


Scarett


这个问题其实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

对于老师

一个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系特别研究员/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第十一批青年千人计划专家。从本人的履历来看,绝非是混出来的,只会做口头文章的那种。

之所以能够在群里破口大骂,可能一方面是怒其不争,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对课题以及研究的态度让他觉得忍无可忍了。

而从微信群的名称“基础模型重大创新小分队”来看,这个导师所带的课题组可能属于那种基础研究项目,而并非工程项目【备注】。所以对于学生来讲,可能吸引力就不是那么大,相应的有些懈怠就很正常了。

对于学生

但是,我们可以看下他为什么会骂这些学生呢?是平白无故的么?当然不是。

作为博士生,也可以算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将出来的,却没有能够及时完成导师交予的任务,甚至写的东西让老师能在群里面大骂出口,可见确实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回想现在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很多的学生都是经过了12年的高压之下(小初高12年),终于考上了大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就开始放纵自己了,考试60分万岁,只要不挂科就好。

但到了临近大四的时候,发现自己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家里又没有什么过硬的门路,将来就业存在困难,于是就开始拼命准备考研,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又开始准备读博,延长自己的准备就业时间,其实是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

在考博的时候,目的就不是为了好好研究项目,对专业方向感兴趣,不好好配合老师也就很正常了

缺少敬畏之心

之前,老师在我们国家的地位是相当崇高的,由“天地亲君师”的顺序就可以看出来,天地再现,接下来是父母至亲,再次是君王,紧跟其后的就是老师。只可惜在动乱年代之后,老师的地位就大不如从前了。加之现在“巨婴”横行,更是打不得骂不得了。

诚然,回想当初我们上学那段时间,老师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也有大骂出口的时候,当时也颇有怨言。但当我们在职场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回想起老师当年的严格要求,当年的怨言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剩下的只有感激。

只要老师是处于公心,并非出于自己的私利角度,对学生要求严格,并非坏事,也不必大惊小怪,毕竟“严师出高徒”啊。

【备注】

  1. 基础研究项目:出于对基础科学(如基础数学、材料等)未来发展方向的预估,推出的课题项目,项目完成后可能会超出现状,不一定能够立刻见效,一般经费较少或者研究时间较长;

  2. 工程项目:现有的实际项目,研究完成后可以立刻或者很快就投入使用,见效比较快,实验环境也比较丰富。最重要的是经费充足,多有企业赞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